APP下载

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历史时空观念培养策略

2021-09-22管威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时空观念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历史时空观念培养策略。文章从构建完整知识架构,培养学生时间观念;注重区域对比,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渗透大历史观念,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三个方面开展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时空观念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18-0085-02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不断提出新要求。在新课改的推进下,一方面教学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学生为中心、过程与结果并重、注重方法等教学观念逐渐流行。另一方面,就教学目标而言,教授学生知识也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所取代。核心素养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适应未来发展的能力,其对学生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有重要作用。时空观念是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也是历史教学的基础。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需要以各种方法培养学生时空观念,为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构建完整知识架构,培养学生時间观念

要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就要帮助学生打好理论知识基础,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对所学习内容有清晰的认知。其中,时间观念需要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将历史事件置于时代背景下进行分析,而这需要教师以合适的方法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一)注重朝代记忆,夯实学生基础

在中国历史的学习中,掌握不同朝代的时间对学生时间观念的培养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即使历史已经是中考学科,但还是有不少的学生未能充分掌握中国朝代的顺序,这给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时间观念带来了巨大的阻碍。“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而在高中历史教学的初期,教师就需要以合适的方法辅助学生记忆中国历史朝代,帮助学生夯实基础,为其时空观念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1]。

如在高中历史教学之初,教师就可以列出历史朝代让学生记忆。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表格的形式绘制出历史朝代表,并贴在桌面上以供日常记忆。当然,教师也可以顺口溜的方式辅助学生记忆历史朝代。如“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这一顺口溜规格简单,且朗朗上口,能让学生方便地记忆中国历史朝代的顺序,为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二)构建思维导图,加强知识联系

在时间观念的培养中,学生不仅要建立历史朝代的纵向时间轴,也需要充分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时段,了解历史事件内在关系。思维导图是一种将知识结构具象化的工具,其以树状图为基础,对展现复杂的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高中历史教学中,在具体时间段、具体历史事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构建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将一个个独立的历史事件及其知识点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如在“辛亥革命”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先不直接讲述辛亥革命,而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将前面两次的改革——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列出来,对比二者的不同,讲解二者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回答前两次运动在性质上有何区别。通过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洋务运动主要学习西方的技术,是地主阶级为维护清政府统治进行的探索;而戊戌变法主要学习西方的制度,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就可以提问:“这两次运动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学生回答:“失败了。”教师就可以继续引导:“正是因为前两次运动的失败,资产阶级对清政府完全失去了信心,于是就发生了下一个事件——辛亥革命。”同时,教师可以将辛亥革命写入思维导图中。这样,通过思维导图和相关讲解,教师就能让学生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这对培养学生时间观念有着重要作用。

二、注重区域对比,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历史的发展不仅在时间上有所区别,在空间上也有所区别。而在教学中,要有效培养学生时间观念,空间观念的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对比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认识区域特色有着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空间对比,有效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一)注重中外对比,渗透区域特色

高中历史的教学按研究区域主要分为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其中在大航海时代将世界联系起来之前,各地的发展脉络是不同的,而理解不同文明的区别也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对比是一种了解区域特点常用的方法,对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有着重要的作用。故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进行区域对比,有效渗透区域特色。

如在“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基本知识教学完成后,教师就可以对比古希腊与古中国文明,让学生探究二者的不同及其原因。二者有着巨大的差异,古中国以农村为主要的聚落形式,以农业为主要产业,而古希腊则多城邦,以商业为主要产业等。出现这些差异的原因主要为地理环境不同,即古中国有着内陆区域广大等条件,而古希腊则有着地形破碎、临海等特点。通过不同区域的对比,教师能让学生明白不同文明的特点,这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

(二)利用地图教学,培养读图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第二语言,但其应用却不局限于地理教学中,在历史教学中,地图工具的应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历史地图是一种常用的材料,地图的阅读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空间信息,还能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获取时间信息,可以说,读图能力对学生充分了解一段历史、一个区域有着重要的作用[2]。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利用地图教学,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如在“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秦灭六国的地图进行教学。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分别提出这样的问题:“通过地图,你能说出秦灭六国的顺序吗?为什么秦国要以这样的顺序征服六国?”在第一个问题中,学生通过箭头的时间确定顺序,而在之后的探究中,学生则能了解地理上的距离对秦国“远交近攻”政策的影响。这样,借助地图开展教学,教师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让学生培养起空间观念。

三、渗透大历史观念,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

任何素养的培养都绝非孤立的,都与其他素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时空观念的培养也是一样。一个拥有时空观念的学生才能拥有正确的历史观。其中,大历史观是将历史演变放置在一个坐标上,让学生从宏观思考问题,这对学生充分认识历史实践,培养时空观念有重要作用。故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渗透大历史观,以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

(一)做好教学引导,开展科学探究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问题探究式活动也成为主要的学习方法之一,学生能力的提高、学习方法的习得、学生素养的培养都与问题探究活动息息相关。其中,作为教师教学的重要步骤,问题情境有着重要影响。而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探究式教学与大历史观的培养有着密切关系。这就需要教师合理设问和引导,有效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念。

如在“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安史之乱这一事件为基础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探究的具体问题如下:“有人认为安史之乱是中国古代历史的转折点,你赞同这一说法吗?为什么?”这一问题能将安史之乱与整个中国古代历史联系起来,学生探究时也需要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不同的层面思考安史之乱的长远影响,如思想上就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思想流传,由开放转为封闭。这样,通过合理问题情境的构建,教师能引导学生探究历史事件的长远影响,这对培养学生大历史观有重要作用。

(二)利用课外阅读,渗透正确理念

阅读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相比过去,现代教学以学生为主,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学生课下自学的效率相当重要。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单一的书面作业方式,以多樣的作业形式做到减负提质。阅读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还能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对学生历史观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故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利用课外阅读,渗透正确的历史观念[3]。

如在“中国历史”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推荐《万历十五年》一书。该书将万历十五年这一普通的年份与中国封建王朝的衰落结合在一起,从小处着眼,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书中的大历史观显露无遗。而通过合适的课外书籍阅读,教师在有趣的课后活动中向学生渗透正确的历史观念,对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历史教学的重点。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以各种方法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通过多种手段引入区域对比,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渗透大历史观念,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这样,教师才能全方位地培养学生,切实提高教学效率,有效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程燕.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的策略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6.

[2]安思蒙.历史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7.

[3]张渝阳.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时空观念培养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8.

【作者简介】

管威(1982~),男,汉族,江苏宿迁人,硕士,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历史教学。

猜你喜欢

时空观念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镜头中的组诗
历史教学设计中的“时空观念”设计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