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思考

2021-09-22孟天宏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初中美术优化策略学习兴趣

【摘 要】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初中美术教学始终不受重视,要想扭转这种局面,就需要转变全社会、教育管理部门、学校管理者、教师、家长等的思想观念。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美术课堂教学角度出发,提出优化初中美术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初中美术;学习兴趣;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18-0029-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行,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均衡发展已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开齐、开足所有课程已成为学校教学管理的必然。然而,受应试与升学、观念与现实、素质与成才等多重认识差异的影响,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美术等学科的教学仍然不受重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一是由于不少地方存在着小升初的巨大压力,还有以语文、数学、英语为主要考试科目的升学、评价竞争,以及中高考的美术等学科淡化这一现实。二是由于大多数家长仍然把学好文化课作为孩子成才的终极追求,不看重美术学科,使得美术课被社会、家庭、学校淡化。三是因为教师考核晋升机制使得美术教师被边缘化,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导致美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受重视程度、精力投入、费用投资等都与文化课无法相比,成效自然不高。四是学校管理者存在美术边缘化、美术教学收效慢的考核评价观念。这就造成了美术教学缺乏动力和活力。

上述情况与目前我国全面实施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方向、大方针、总目标不符,与“五育并举”,全科育人的教育方针不合拍。要扭转这种局面,需要全社会转变思想观念,需要教育管理部门痛下决心,出硬招、拿实招,需要学校管理者全面、科学地转变管理思维。笔者结合自身的初中美术教学实践,就教师层面,从美术课堂教学角度出发,浅谈优化初中美术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引导学生及家长走出对美术学习的认识误区

在一项关于学生对美术学习是否有兴趣,对美术课堂教学有何建议的问卷调查中,有的学生认为美术是一门“副课”,没有语文数学那么重要,把语、数、外三门课学好就行了;有的学生表示自己每次画画都画不好,觉得没意思,所以就放弃了。从家长层面来看,许多家长对孩子文化课的关注远远超过美术课,尽管不少家长在周末和假期给孩子报名参加大量的艺术兴趣班,其实大多数家长抱着让孩子学习一下的心态,没有明确的目标,还有不少家长只是为了节假日里有人替自己管理孩子而已。学生对美术兴趣不浓,家长普遍有从众心理,这是目前许多学校美术教学的现状,也是摆在每一个美术教师面前的棘手问题[1]。

对此,笔者针对学生及家长对美术学习的认识误区进行了积极引导。

首先,要从转变学生和家长的认识入手,多渠道宣传艺术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特别在新时代核心素养理念、全科育人思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多元教育新思维下,学生的全方位成长显得非常重要且迫切,不管是家长还是学生都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其次,用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感染学生。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是否喜欢上美术课,跟教师对待美术课的态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美术教师自己都对美术课缺乏兴趣,不能倾注足够的情感,那么学生自然也就提不起学习兴趣。如果教师能够充满激情地开展美术教学,学生也就会被感染,也会带着学习热情进入美术学习情境。

最后,用自己对学生的热爱之情改变学生对美术课的学习态度。美术教师不仅应热爱自己所教的课程,同时更要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生。教师关心、尊重、爱护学生,才能引领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热爱美术课程。在美术课堂上,教师要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学生,激励鼓舞学生,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创造力,发现每一个学生细微的进步和闪光点。教师只有用真情对待学生,并满腔热情地投入美术教学,才能真正让学生感受到美术课的乐趣,进而喜欢上美术课。

二、根据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龄期学生往往会被自己所处的环境中的一些有趣的、引人注目的事物所吸引,并且会对引起他强烈兴趣的事物留下相当稳定且持久的印象[2]。这对于教师改进美术教学是一种启发。

在教学实践中,美术教师要有意识地针对学生的特点,培养他们对各种事物的兴趣。兴趣是艺术感受力的前提和基础,爱好多了,兴趣就会广泛,艺术感觉才会良好。兴趣也是感情的基础,对接触和观察的事物有了感情,就会对它感兴趣,兴趣越广泛的人感情也越丰富。一个学生如果对什么东西都不感兴趣,没有任何爱好,那他就谈不上有什么艺术感觉[3]。这样不仅学不好美术,也很难学好其他学科,因此,兴趣爱好对学生的所有学习活动都是非常重要的。笔者常常会听到一些家长无可奈何地说,自己的孩子对学习美术不感兴趣,好像对什么东西都不感兴趣。也有一些教师错误地认为,既然学生对美术没有兴趣,那就不要学了。其实这些认识都是错误的,让学生学习美术,并不是都要把学生培养成画家、艺术家,而是要提升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在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与实施的过程中,各级学校开展的美术兴趣活动,在培育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无论是绘画班、书法班,还是素描班、手工制作班,报名学生众多,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活动效果良好。通过活动,一部分学生成为了美术课堂的活跃分子,也带动其他学生喜欢上美术[4]。

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应该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学生对美术学科没有兴趣,就更应该着力培养,学生艺术感知能力不强,就更要加强训练。兴趣是学生学习、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教师和家长都应该注重学生美术兴趣的培养,只有学生对美术有了兴趣,才能在美术课上找到乐趣,从而提升综合艺术素养。

三、运用有效策略,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美术课堂

要让学生对美术学习感兴趣,还需要教师巧妙设计课堂教学,优化学生的美术学习环境,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喜欢上美术课。在美术教学实践中,笔者主要运用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组织课堂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组织游戏活动,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把美术活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5]。初中美术教材中包含着许多可用于组织游戏的内容。如在讲授七年级下册“平面设计的盛宴”一课时,笔者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大量的视觉传媒设计标志,让学生观察、分析其中的象征寓意,并让学生猜想其表达含义,在这些标志设计、包装设计、图像设计、书籍设计、广告设计的“竞猜”游戏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二)引导学生欣赏,提高审美能力

欣赏能力的培养是美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在美术课堂上引导学生有效欣赏美术作品,才能谈审美教育,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欣赏时,教师应选择含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或具有强烈美感的图片、实物。如在讲授八年级下册“移步换形,别有洞天”这一单元时,笔者运用PPT展示了大量中国古代园林的图片,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欣赏古代设计大师的作品,在潜移默化中滋润学生的心灵,丰富他们的艺术感觉,提高他们的综合艺术素养。

(三)贴近生活,丰富课堂活力。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指出,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使学生从生活中感受美,并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因此,美术教学要注重生活化。过去笔者往往会带一盆花到课堂上让学生观察写生,后来则让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各处去尽情观赏,大胆描绘,这样的教学效果更好。每学期笔者都会安排一定的活动,各学科互动,各科教师协作,把美术教学与春游、爬山、参观等活动有机结合,增强学生的生活感受,帮助学生提升观察能力,有利于培育学生的美术素养。

总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立德树人、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等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美术教育的地位和价值逐渐凸显。只要美术教师真情付出,积极探索创新,强化兴趣培养,学生就可以在美术课的天地里描绘出自己的五彩梦想。

【参考文献】

[1]邬季阳.谈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素质培养[J].中华少年,2016(12).

[2]米娟.多媒体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4(6).

[3]王嘉楠.浅谈提高中小学美术教育质量的有效措施[J].教育教学论坛,2020(6).

[4]康晓明.浅谈中小学美术教育兴趣的培养[J].农家参谋,2020(16).

[5]葛金婷.中小学美术教育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J].戏剧之家,2020(23).

【作者简介】

孟天宏(1974~),男,漢族,甘肃天水人,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美术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初中美术优化策略学习兴趣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