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编自“真人真事”为何具有诱惑力

2021-09-22肖瑶

新传奇 2021年36期
关键词:操场家属现实

“真人真事”四个字,对电影创作来说,向来具有诱惑力。现实题材往往意味着更广的受众面和更普遍的接受度。尤其是曾引发舆论沸腾的重大公共事件,本身携带一定热度,以艺术讲述的形式出现后,可能会为电影带来成倍关注度。

家里的血案被拍成了电影

今年8月初,一则由两年前“操场埋尸案”改编的电影《操场》选角海报在网上流传,引起舆论热议。

2019年6月,湖南新晃,某学校跑道内挖出一具尸体。这起命案的重查,让一个消失16年的父亲得以沉冤昭雪。

然而,电影海报流出后,“操场埋尸案”的被害者家属却声称,片方并未从家属方获取授权。由于担心事实被曲解乱改,家属隔空向制片方喊话,要求商榷改编事宜。

8月20日,“操场埋尸案”被害人亲属委托律师发布声明,称将择日起诉片方。8月21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被害者的女儿表示,“起诉的目的不是为了钱,而是希望片方给予被害者家属应有的尊重,在保证还原事实和让家属知晓情节的前提下拍摄”。

国产影界,由真人真事改编的影视剧数不胜数。比如早年的《离开雷锋的日子》《一个都不能少》。再如2010年根据假药事件改编的《我是植物人》,2011年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人山人海》,2015年以寻子多年的郭刚堂为原型的《失孤》等。今年7月上映的《兔子暴力》,“替母杀人”的故事也是来源于现实新闻。

“改编自真实”将戏剧与现实结合起来,也将观众心里的新闻与艺术融合在一起,在“虚”与“实”之间创造了一种微妙的拉锯。但“平衡”,往往不容易。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电影产业经济学》一书的作者刘藩认为,从真人真事角度出发,一个不可撼动的基准是“实事求是”,但从艺术创作角度而言,关键词是“自由”。而新闻与电影之间的平衡,或者说真实与虚构之间的平衡,关键就是要把控好这两方面之间的距离。这也是创作自由和个人隐私保护之间的矛盾。而目前我国尚未有相关方面的明确法律规定。所以,要把控好隐私与创作自由之间的平衡,历来都是一件颇具考验的事。

改编自“真人真事”的诱惑力

当新闻被搬上银幕,尤其是犯罪题材,如果改编处理得当,往往能让人同时感受到来自现实的震慑力与艺术上的感性震撼。

对电影而言,现实题材往往意味着更广的受众面和更普遍的接受度。尤其是曾引发舆论沸腾的重大公共事件,本身携带一定热度,以艺术讲述的形式出现后,可能会为电影带来成倍关注度。

《我不是藥神》是一次创造了新闻事件改编成电影的成功典范。且相较于过往的片子,这部电影的成功是艺术与社会层面的双重成功:既收获了高口碑与高票房,也促进了公众对重大疾病、高价药的关注和反思,推动医疗改革与制度完善。

但很多人不知道,这部电影在上映前一度遭到新闻原型事件主人公的抵制。

原型新闻事件里的“药神”陆勇,不满片方将主人公改成一个卖性保健品的老板,且其动机是为牟利。他找到制片方,提出两点要求:除向自己道歉外,还要在片末另外作出对真实事件的澄清,并由剧组捐钱给白血病患者相关的基金会。剧组答应了道歉与捐款,但拒绝澄清,因为这是“电影创作流程中的一种必要妥协”。

最终,陆勇以参加电影首映作为对剧组真诚度的回应。在首映礼上,主演徐峥告诉陆勇“这部电影的小人物的部分属于我,英雄的部分属于你”,借此达成了现实与电影的一种和解。

新闻的生命来源于真实。对新闻当事人来说,当电影明确告知公众由真实事件改编,陆勇必然会担心观众会将影片里那个“先自私后无私”的人物形象投射到自己身上。

当“联想”消解了艺术创作与真实发生之间的巨大鸿沟,观众在观影时,既知道这是艺术作品,也知道这是“改编自真人真事”,双重信息的汇合,容易使观众对现实原型人物造成误解。

“回到地面上”

2014年,导演陈可辛拍摄电影《亲爱的》时感慨:“中国电影飘了很久,该回到地面上了。”

人们观看现实电影,看的既是天,也是地,是踩在地面上,望向更深邃的、理想中的一片净空,好的电影可以抵达这一点。比如说,取材自现实的一些电影,可以弥补新闻在传递真实情感层面稍弱的一面。

真实新闻事件往往是存在一些留白的,一个记者可以说清事件经过,但很难挖掘到情感、人物内心想法的部分。新闻专业主义所要求的真实、客观,必然要求写作方式上的克制。相较而言,特稿通过大量的采访,或许可以补足一些情感方面的素材,但对于电影来说,仍不够。

就如编剧汪海林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真实案件改编电影,首先素材本身要好。当然原始材料好不等于影片好,好电影在于创作者如何塑造人物,如何找到情感的点。新闻案件本身故事性很强,如果拍出来的东西不如原始新闻稿件,那就失败了。大家为什么不看新闻报道要看电影,就是因为电影中有观众更想看到的东西。”

言至于此,也不难发现,要维系现实与艺术、个人隐私与创作自由之间的平衡,其实需要多方施力,考验的不仅是创作者的功底,更是现实事件参与者、观众的良知和理性。

为了更长远的公共价值与利益,有时需要的是现实中的利益相关者后让一步,有时需要的则是创作者勇于迈出更前一步。

退一步如《我不是药神》新闻内外达成和解,进一步如《杀人回忆》(2003年,改编自上世纪80年代著名悬案“华城连环杀人案”的电影,导演在电影里安排了一个直视镜头的画面,希望通过这一镜头语言震慑隐藏在观众里的凶手)里对现实罪恶的终极凝视,它们都能让人体味到,电影改编新闻之后“1+1远远大于2”的效果。

(《南风窗》 肖瑶/文)

猜你喜欢

操场家属现实
操场的一天
学校操场
漫画:现实背后(上)
漫画:现实背后(下)
下课了
7 Sci—Fi Hacks That Are Now a Reality 当黑客技术照进现实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
在雕塑.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