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角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探究
2021-09-22孔宪凤
【摘 要】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更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数学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想要学好数学不仅要利用好课堂时间,还要通过有效的练习来巩固知识,因此合理设计小学数学作业就十分重要。如何设计更加高效且科学的课后作业应当成为教师重点研究的课题。本文在分析数学作业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探究了目前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在新课标视角下设计小学数学作业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22-0201-02
从当前教学实际来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普遍存在机械重复、缺乏思考性等问题。小学生年龄较小,思维活跃,更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正确的教学引导,拓宽其思维和想象力,为其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设计作业时,需要遵循相应的原则,以丰富多样的作业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在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其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1 新课标视角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原则
1.1 目的性原则
在新课标背景下,想要更加高效地进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必须遵循相应的原则。在进行作业设计时,首先应该遵循目的性原则,让学生完成数学作业,不仅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总结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如果作业设计并不具有目的性,便无法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同时还会浪费学生的课余时间。这就使得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要有效突出作业的重点和难点,要让学生完成作业以后自己能够明确需要掌握的内容。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完成作业后有所收获,使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得到提升,这有利于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1]。
1.2 灵活性原则
除了要遵循目的性原则以外,还要遵循灵活性原则。在传统的数学作业设计中,题海战术占据了主体地位,教师会让学生做大量的练习题,但是练习题的形式大多都是一样的,机械式的练习不仅枯燥乏味,还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无法高效地掌握知识点,长此以往,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也会造成不良影响[2]。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一定要遵循灵活多样的原则,多设计一些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习题,让习题更有趣味性,这样能够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除了书面作业以外,教师还可以多设计综合实践类的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来完成作业,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1.3 针对性原则
最后需要遵循的是针对性原则,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学习效果都是不同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来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通过这样的方式能有效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以促进所有学生进步[3]。
2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 题海战术占据主导
目前教师作业设计中最为主要的问题是偏好题海战术。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十分看重学生的成绩,并认为想要提高学生成绩必须要让学生进行大量练习,当做题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学生的数学成绩自然就能提高。这样片面的教学理念会对学生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在题海战术的背景下,虽然学生能够记住一些固化的解题方式,但是整个解题过程十分机械,题型稍有变化,学生就不知应该如何思考解答,这会影响学生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题海战术的作业会耗费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所能取得的学习效果也十分有限。长时间让学生做大量的习题只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在高强度的作业压力下,部分学生会产生抵触情绪。
2.2 作业题型过于单一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十分有限,教师在课堂上所能传达的知识内容也比较有限,想让学生更加高效地掌握数学知识,就需要采用课后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巩固和拓展。目前部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局限于书本上的例题或是习题参考册,学生能接触到的习题类型单一,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灵活使用。
2.3 严重缺乏实践应用
目前绝大部分数学作业都是以计算题为主,作业中严重缺少实践应用的题型。数学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深入理解相关概念内涵,才能更好地应用知识。但是由于课后作业多是计算题,且部分作业与实际生活相脱离,学生在掌握了知识后,并不知道如何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作业模式与教学初衷相违背,无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4]。
3 新课标视角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
3.1 不断创新作业形式
在新课标背景下,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需要教师科学合理地设计数学作业。首先要对作业形式进行不断创新,以丰富多样的作业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设计符合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的作业内容,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教师在布置暑假作业时,不仅可以布置读写型的作业,同时还可以布置计算型的作业,这样既能让学生巩固知识点,也能提高计算能力。在布置计算作业时,教师可以创新作业形式,让学生跟着家长一起去超市等场所,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运算练习。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合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2 注重作业内容的创新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对事物有着较强的好奇心,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以结合学生这一特点,打破学科壁垒,综合多學科知识,让学生综合思考。这既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能提升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如在“千克与克”的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千克与克的概念及区别,教师可以布置相应的实践操作作业,让学生收集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亲自测量其质量,并将所得数据记录在练习册上,在课上交流分享。这样能让学生对千克与克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3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探究欲
在开展教学工作时,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设计作业时要秉承循序渐进的原则,将作业设计为不同的难度层次,让学生由易到难地完成作业,这样能够让学生具有获得感,有利于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易到难的题目设置,也能让学生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挑战自我,探索更高难度的知识。如教师在设计与圆柱有关的数学作业时,可以设计实践型作业,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然后亲自测量得出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在此基础之上,让学生计算出其底面积和表面积,最后尝试自主推导圆柱表面积的公式。这样整个过程由学生自己完成,具有自主性与探究性,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着重要重要。
3.4 尊重学生差异,分层设计作业
对于不同能力的学生,教师应让其完成不同难度的作业,这需要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对作业内容进行分层设计。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设计综合应用型的习题,这样有利于增强其数学思维;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则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与简单应用;对于学习能力稍差的学生,要将重点放在课本基础知识的巩固上。分层作业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整体上都能获得练习效果,使其在原有基础上提高自身的学习
能力。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需要科学合理地设计数学作业,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基础丰富作业形式,增加实践应用型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建云.新课程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多样化探究[J].新课程,2020(47).
[2]马玉萍.浅析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J].学周刊,2020(33).
[3]张雅琴.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16).
[4]卢婷.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初探[J].家长,
2020(19).
【作者简介】
孔宪凤(1983~),女,山东邹城人,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