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工科高校应用研究型人才培养保障机制研究
2021-09-22韩思朦
【摘 要】随着社会对应用研究型人才的需求规模越来越大,培养此类人才也成为了各工科高校的重要任务。在这种情况下,许多高校纷纷建立起应用研究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然而部分高校的评价机制并不完善,也尚未构建起相应的保障机制。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提出构建地方工科高校应用研究型人才培养保障机制的相关措施。希望本研究能够对地方高校的实践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保障机制;应用研究型人才;地方工科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22-0004-02
人才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生产力,是促进科技进步、提高企业效益、提高经济水平的核心力量。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不同会议上着重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1]。地方工科高校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建立应用研究型人才培养保障机制。
1 地方工科高校建立应用研究型人才培养保障机制的重要意义
1.1 顺应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
目前,我国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各个组织都应当积极改革与创新,进而开辟适应时代趋势的发展道路。要想在新经济形态下谋求发展,地方工科高校应当主动对自身的各个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虽然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率逐渐提升,但人才的培养规模和质量仍然满足不了当前社会的需求。针对这一问题,教育部门在2012年发布了有关文件,指出必须开展高校改革,促进地方工科高校的内涵建设,着重进行高质量应用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可以说,高校是否能培养出优秀的应用研究型人才,直接影响到高校在当前时代下的生存。为了能够对高校的应用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水平进行评估,相应的保障机制必不可少。
1.2 适应地方工科高校的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各地的工科高校在提高自身办学水平的同时,纷纷开始了应用研究型人才培养质量体系的建设。不过当前针对这一体系尚未制定明确的标准,因此不同地方工科高校建立的体系也有所不同[2]。一些地方工科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尚未设定明确的目标,所采取的教学模式比较落后,专业设置上缺乏一定特色。这些问题导致了地方工科高校无法有效培养出高质量的应用研究型人才,制约了地方工科高校的发展,因而地方工科高校应当以本校的办学理念为基础,明确办学定位,建立科学合理的应用研究型人才培养机制,以期促进自身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出专业过硬、能力突出的人才。
2 地方工科高校构建应用研究型人才培养保障机制的策略
2.1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地方工科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首先,定位要专业,明确培养目标;其次,合理规划课程进度,科学整合教材资源;最后,定期开展产学研合作。上述各项措施之于人才培养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会导致整体人才培养质量不理想。所以高校要想提升自身的人才培养水平,就应当针对各项措施进行优化。与此同时,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也是不可或缺的。其中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设置尤为重要。一些地方工科高校在规划人才培养目标时,往往没能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许多工科高校一味参考名牌大学的培养目标,但照搬照抄的目标往往并不适应自身办学情况。因此各院校、各专业都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合理设定人才培养目标,科学优化人才培养计划,制定出可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培养方案,以期向社会输出高质量的应用研究型人才。具体而言,工科高校可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等方向入手制定人才培养目标[3]。知识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类的理论知识,还要能广泛了解其他学科,熟练运用现代技术;能力目标要求学生拥有优秀的知识获取与分析能力、合作能力、问题处理能力等[4];素质目标则要求学生拥有较强的心理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等。
2.2 转变办学理念,明晰办学定位
在当今时代,一切竞争的根本都是人才的竞争。所以地方工科高校应当转变办学理念,明晰办学定位。办学定位是指以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基础所制定的办学方向、办学理念等,其在地方工科高校的办学实践中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5]。当前地方工科高校所采取的办学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办学的层次与主体也越发多元化。在这种环境下,部分地方工科高校没能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与发展方向明确办学定位,只是盲目地向一些名牌大学看齐,缺乏特色。为了能够培养出优秀人才,地方工科高校应当深入思考自身实际情况与发展方向,制定出具有特色的办学理念,明晰办学定位,从而更好地指导办学实践,为培养高质量人才奠定基础。
2.3 完善专业设置
地方工科高校应当根据已有的专业,在办学理念的指导下,积极吸取世界名校的优良经验,完善相应专业的设置。以社会和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设计更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除此之外,地方工科高校还可以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展开合作,对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进行调查,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专业优化。
2.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優秀的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保障机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为了确保教师团队的质量,高校应当从学历、专业、能力等多方面把关[6]。从事高校教学工作的教师至少应拥有三年的教学经验。在教师队伍结构中,“双师型”教师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工作经验和优秀的教学能力,因而至少应占据高校全部师资的百分之六十。此外,地方工科高校还可以聘请一些优秀教授、企业家等专业人士为学生开办讲座。
2.5 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
地方工科高校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该改变原有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式,可以采取“翻转课堂”等新颖的方式授课,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使其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教师应合理规划授课内容,除了要重视理论教学,还应增加实践学习的时长。一方面利用好上课实践的机会,另一方面还可以和校外的实训基地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其职业道德素养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2.6 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更新教材
地方工科院校应该以各个专业的需求为基础选择教材,替换掉那些已经与时代脱节、不能反映社会需求的教材。同时,为教学内容配备相关的辅助性选修课及课内、课外实践课程,以此完善课程体系,为培养高质量人才提供科学合理的课程内容。除此之外,应该合理安排教学任务、课堂环节、学习计划,应该对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延展性加以重视,使课程体系始终是一个有机
整体。
地方工科高校如果想创建完备的应用研究型人才培养保障机制,应尽可能确立完善的培养模式。唯有如此方能推动地方工科院校长远稳定发展,使其符合高校改革的相关要求,进而为社会培养众多高质量的应用研究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马骏腾,李莉莉.青岛市人才流失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报,2021(2).
[2]杜国用,赵威.论高职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径选择[J].经济视野,2012(10).
[3]董毅,崔执树.构建应用研究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的探索[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
[4]叶赛,吴炎太.基于协同创新的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
究——以广东金融学院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7).
[5]张岩.构建应用研究型本科日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的探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4).
[6]刘彤.“新常态”理论的关键是改革[J].市场观察,2015(3).
【作者简介】
韩思朦(1993~),女,汉族,吉林白城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