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引导初一新生适应新环境
2021-09-22牛蓉茜
【摘 要】学生升到初中,将面对学习环境的变化以及人际关系的变化。在初一这关键的一年,学校及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及青春期的性格特点,及时进行有效干预,通过心理教育、学科教育、习惯培养、家长教育等多种手段,保持初一新生学习活动的系统性,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及生活。本文从做好初一新生引导教育的意义入手,提出了引导初一新生适应新环境的有效方法,希望能对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初一新生;多措并举;适应新环境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24-0046-02
初中第一年是学生适应变化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改变的不仅是学习环境,还有人际交往范围[1]。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因为生理及心理上的变化更容易导致焦虑及逆反,很多学生会由于不适应初中的学习氛围而导致学习成绩急速下滑。如何对初一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完成小学到初中的顺利过渡,是学校及社会广泛关注的课题。
一、做好初一新生引导工作的意义
初中在校园环境、课程设置、日常管理、教学手段等方面与小学差异较大,加上初中生正值步入青春期的关键阶段,在心理及生理上都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如不加以正确引导可能会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及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初一新生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一是课程的变化。从小学的两门主课增加到七八门,课程难度也有所增加,刚上初一的学生很难适应这些变化。二是学习方式的变化。从初一开始,教师往往不再采用“教师留作业、学生完成”的教学模式,初中生需要开展自主预习和复习,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三是教师对学生态度的变化。小学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就像家长一样事无巨细,而初中教师更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也就是说,初中教师会把一些要求、规范、纪律讲给学生,让他自觉地去遵照执行。四是生理方面的变化。处于青春期的学生需要得到更多关注,教师应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渡过这一关键时期[2]。
因此,对初一新生开展积极的教育引导意义重大,能够保持他们学习活动的系统性。教师应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及心理状态的变化,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学习及生活,提高学习的效率及质量。
二、引导初一新生适应新环境的有效方法
(一)加强心理教育
一是建立心理教师队伍。建立以心理学专业教师为主,有责任心、有爱心的非心理学专业教师为辅的心理教师队伍,为每名初一新生建立心理档案,对部分不能较好适应初中学习生活的学生予以及时引导,关注他们的日常变化,帮助他们提高心理素质。二是在校内开设心灵驿站。鼓励学生通过写信或者QQ、微信、微博等与心理教师进行沟通,教师要给予一些学生正确的心理引导,使其能够顺利度过叛逆期,更快地适应初中新环境。三是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在初中一年级要定期安排心理健康教育课,为学生讲授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合理宣泄不良情绪,让学生学习正确的人际交往方式,更快融入新的集体[3]。
(二)加强学科教育
班主任要提升入学教育意识,充分了解初一新生的认知水平及学习的特点,为学生制定相应的辅导计划,关注学生对新环境的适应情况及心理变化,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做好学科内容上的有效衔接[4]。一是加强数学学科教育。数学具有较为抽象的特点,这种特点在初中数学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因此教师在授课中除了要讲授基本的概念定理及公式外,还要教会学生举一反三,关注各种概念、公式及定理之间的联系,锻炼学生的抽象性思维,使其更好地适应以后的数学学习。二是加强语文学科教育。语文作为中考的首场考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未来的考试中,语文考试更偏向于对课外知识的考查,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更高,因此初一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因势利导,注重学生日常阅读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用写日记或者周记的形式记录所见所闻,提升写作水平,通过日常的点滴积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三是加强英语学科教育。初中英语较小学英语在难度上有了较大提高,需要通过多读、多说、多练来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在学习方法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看英语电影,读英文报纸,也可以在课堂上开展情景对话,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做好小升初的科学衔接。
(三)加强习惯培养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升入初一年级,由于课程难度提高,导致课堂的很多教学内容难以快速消化理解,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及复习习惯,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从而使学生更快地适应初中的学习节奏。如在某学科开课之初,教师可以為学生阐述预习对于该学科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在课后布置一定的家庭作业,鼓励学生自主开展知识复习及预习;要鼓励学生多思、多问,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阶段复习的习惯,在学习一段时间后要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点面结合,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对知识的整合运用能力。
2.培养独立思考及观察能力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除了需要向学生讲授基础知识,也需要运用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观察的能力,从而将知识灵活运用[5]。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适时组织问题讨论活动,引导学生将“观察、思考、学习、运用”进行有效的结合,使学生逐步具备独立思考及观察能力,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3.养成良好的笔记习惯
实验表明,学生上课只听而不做笔记,大约只能掌握学习内容的30%,做好笔记可以提升学习效果,尤其是做笔记时勾画出重点,课下再去整理,学生就能掌握所学内容的80%。记课堂笔记作为学习过程中重要的环节,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巩固学习成果,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初中阶段学习内容较多,学生在课堂上往往难以迅速消化和理解全部知识,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记笔记或在书本上进行标记等形式,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记录,便于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正确记录课堂笔记,明确要记什么,重点是什么,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否则一节课下来,学生难以抓住重难点,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四)加强对家长的教育
1.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教师要与家长积极沟通,可以通过QQ、微信等工具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的一些动态及日常表现。同时,还可以向家长了解学生升入初中后的思想变化,及时了解学生在日常学习及生活中的困难,通过有效的沟通形成家校合力,使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的环境[6]。
2.开办家长大讲堂
教师可以邀请教育领域的专家走进校园,通过定期举办家庭教育讲座的方式,为家长带去科学的教育理念及应对孩子青春期的有效教育方式,教会家长与孩子平等交流。同时,还可以向家长推荐好的书籍及文章,引导家长关注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3.举办综合类活动
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学校举办的各类活动,在活动中增进亲子关系,引导家长与孩子平等相处并建立朋友的关系。此外,还可以定期举办家长交流会,邀请“教子有方”的家长在交流会上进行经验分享,为其他家长的日常教育提供借鉴,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总之,学生步入初中后,面对校园环境、人际关系、学习内容等多方面的变化,容易产生不适感及困扰,学校及教师要对初一新生及家长进行科学有效的引导,使学生学会自我调节,正确面对青春期的各种变化,通过心理引导及学习引导,使其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及价值观念。通过加强与家长的互动,宣传科学有效的教育理念,与家长形成合力,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环境,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及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瑞.“小升初”学段语文教材变化及应对策略探析——以人教版教材为例[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7(5).
[2]郭小玲.为每个孩子铺好“小升初”的路——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第二小学小初衔接工作经验纪实[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十三)[C].2017:2.
[3]王亚蓉.未雨绸缪,促进学生幸福成长——小升初銜接工作初探[J].中国教育学刊,2017(S1).
[4]薛倩.“桥梁”让数学更有魅力——探析小升初数学衔接教学[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5).
[5]张俊忠.新课标小升初数学教育衔接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2).
[6]张丽华.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应注意小升初语文内容的衔接问题[J].中国校外教育,2012(28).
【作者简介】
牛蓉茜(1969~),女,汉族,宁夏中卫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