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搞定”习作教学
2017-03-24冯文刚
冯文刚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尝试梯度训练、搭建平台、模仿起步、勤思勤写的策略,并且提倡大量阅读、广泛积累,努力让学生克服写作的畏惧心理。
[关键词]习作教学;多措并举;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4-0080-02
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有的人说起来滔滔不绝、条分缕析、头头是道,可是让他下笔成文,却不知从何处入手。尤其是小学生,提起作文他们就头疼,写不出,写不好……各种问题不一而全。究其源头,还是方法没掌握好的问题。
一、乐写——建一个台阶
(一)对低年级学生也要进行写作教学
好多教师认为,作文不是中高年级的事吗?其实不然,低年级才是作文教学的起点。有经验的教师在低年级教学中就重视这方面的练习,例如回答问题时强调学生说话完整,并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说话要具体。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但是教师只要善于挖掘,就是一个好的训练素材。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在教学时可以从图画入手,让学生结合图来进行想象说话。比如,教学《识字8》(鸟类篇),在出示鸟的图画后,让学生想象:杜鹃(在哪里);杜鹃(在哪里)(干什么);(怎样的)杜鹃(在哪里)(干什么)。这是教师在教学中设计的说话练习,这样的教学非常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巧妙地设计了一组练习,呈梯度上升的层次,既让大部分学生能说出来,也照顾到一些拔尖的学生。同时能够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善于思考的习惯,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长此以往,学生说话就会完整、具体。
(二)起步作文应放低要求
中年级开始的作文教学,应从片(句)段开始。根据学生的水平,提出不同的标准,让学生围绕着某个话题说,在充分说的基础上,再动笔写。没有字数要求,只要把事情说清、句子说通顺即可。学生乐意完成这样简单的“作文”,写完以后也不用教师大包大揽地批改,可先让学生和同桌在小组里相互读一读,在读的基础上,一些小问题学生自己就可以解决。这样既节省了教师大量的批改时间,又让学生参与修改作文的过程,可谓一举多得。学生在尝到了写作带来的成就感之后,自然会对写作充满向往。
作文起步阶段,教师应突出说的教学,说之后再接着写。让学生充分地读,其实也是开口说,淡化作文是写出来的,从意识上让学生接受这个新事物。
二、趣写——搭一个平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一)体验是最好的素材
我们知道,对于经历过的事情、有感触的事情,学生写起来会游刃有余。那么,在写作的时候,教师就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去经历和感触,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比如,写一次做菜的经历,在写作前一周,我就要求学生利用周末跟父母去菜场体验一次买菜(最好是自己买),并且亲历一次做菜的过程。这之后写出来的文章,让我读到了他们在买菜、做菜时的所思所想,这比教师的指导实用得多。实践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触摸到了写作的真谛,那就是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唯有如此,文字才能打动读者的心灵。
(二)活动是源头的活水
现在的学生很“宅”,安全重于泰山,在这条“高压线”下,教师都不敢让学生“动”起来。一味地把学生束缚在教室里,能期待他们有丰富的体验吗?当然不行。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在一年中景色最美的春秋两季,学校总是协同相关部门,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去爬爬山、逛逛老街,在凤凰湖畔走走、在湖边的草地上坐坐。我发现,闪耀着汗滴的学生,眸子特别闪亮,那時的他们才是最开心的。回来以后,让学生写下游玩的见闻和感受,他们的文字真实而不平淡,内容也变得丰实起来了,字里行间洋溢着欢乐。
让学生亲近大自然,他们可以自己去触摸、感受美好的事物,写起作文来就有了源头活水,也就能感受到写作的乐趣。
三、仿写——借一支“神笔”
求知的过程,先是模仿,才是创造,写作也是如此。课文就是最好的作文参考书,让学生从课堂中体会“怎么写”的,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那么学生就能做到“知其所以然”,既读懂了课文,也方便了写作。
(一)句式练习
比如,教学“有的……有的……有的……”这个句式时,教师可以在读熟课文的同时,创设情境让学生说说大课间活动(或者其他方面)。在说话练习中,学生就知道怎样把几种活动用这样的句式有机联系起来。教学“首先……接着……再……然后……”这个句式时,教师让学生用上这些词语说说做过的一件事情,学生会发现,用了这些词语,事情就能说得非常有条理。
(二)片段训练
中年段最常见的是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读句段,在读了之后让他们说说这段话写了什么,引导他们找出中心句,进而发现文章围绕中心句写了什么。在找到规律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先总后分”或者“先分后总”的构段方式说话,可以教师准备话题,也可以让学生自定话题。在说的基础上学生再写,那就有模有样了。
(三)谋篇布局
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时,我引导学生体会在“大黑骡子杀与不杀”这个问题上经历的波折,抓住人物的语言,特别是提示语,感受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红军战士的品质,课文就是利用“一波三折”的写法,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呈现出来了。我告诉学生一个朴素的道理“写文章离不开折腾”。我让学生说说做番茄炒蛋时,会遇到哪些“波折”,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磕蛋的时候蛋壳掉碗里了”“油锅里的油溅出来了”“蛋炒糊了”等。我随即问了一句:“那能不能把这些波折都写上?”学生马上纠正:“不能,那样太不真实了。”“是啊,哪有这样‘衰的人呢,倒霉事都摊上了。”在师生的对话里,学生知道了如何在写作中巧妙运用“一波三折”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