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途径
2021-09-22李宁
【摘 要】数学是具有较强思维性和抽象性的学科,是高中生思维构建、能力培养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基于新时代素质教育的要求,传统数学课堂的局限性导致数学教学的效率和水平较低,高中数学教学也面临着转型和升级的问题。部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吸收不够充分,导致高中数学学困生的产生,而如何有效开展学困生转化教育是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课题之一。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转化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22-0044-02
高中数学的整体难度和综合性与初中相比有着较大提升,使部分学生对难度调整后的学科内容有着不适应感,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程度,这是高中数学学困生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基于新时代高中教育需求开展深度分析,结合具体教学情况,深入探索有效开展高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1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产生原因和转化方向
学困生现象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十分常见,也是全国范围内的普遍问题,学困生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分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客观层面,高中数学较以往的数学而言,难度和综合性都有所提高,其中的逻辑思维含量和知识体系都得到较大程度的扩充,知识的复杂性与初中数学相比更上一层台阶;同时,面对高考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高中数学给予学生的学习压力也逐步攀升,造成部分学生不能及时适应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节奏和步伐,从而导致学困生大量产生。从主观层面进行分析,一方面,部分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兴趣不够,并且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没有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也有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较为薄弱,这些都是造成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教師对于高中多元化趣味数学课堂的建构不足,尚未依据不同层次学生实施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从而大大提高了学困生产生的可能性。因此,转化学困生的主要方向就在于建设能够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夯实学生数学基础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突破自身的局限性,由学困生向“了解数学”“热爱数学”的方向发展[1]。
2 高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现状
针对学困生,许多高中数学教师已经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但目前学困生的转化仍然停留在初期阶段,且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首先,部分教师对于学困生存在偏见,认为学困生是极难转化的,认为教学的投入与实际收获存在显著的差异,因而忽视了对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进而影响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高中数学学困生处于极其尴尬的地位。其次,许多教师并没有按照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分层教学,而是依然采取传统高中数学“大班式”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无法精准找到数学课堂的切入点,在盲目的学习中容易迷失方向,造成学生数学学习整体效率下降,不利于学困生的有效转化。最后,教师在高中数学学困生的心理建构上投入不足,许多教师对心理建设方面极其不重视,导致许多学困生无法拥有强大的自信心面对数学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使得学困生的转化常常无法到达理想的效果[2]。
3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途径
3.1 逐级教学,构建分层化高中数学课堂
教师在高中数学学困生转化中应注重分层化的教学,即通过对课程内容进行分层、分级、分解,从而使得教学能够适应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此同时,分层化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逐步适应高中数学的难度,也能够帮助学困生在学习中获得提升[3]。
如教师在教学“圆与方程”时,因为该课时内容对于学困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故而采用分层教学法是比较适合的。针对基础较为薄弱的学困生,教师应重点让学生掌握基础性的知识,如圆的表现形式、方程的基本性质等。在夯实学生基础之后,教师可以布置综合难度相对较高的问题作为教学的延伸环节,并且依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能力,为其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可以开展深度学习。
由此可见,逐级教学是转化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有效方式之一。利用分层化的教学方法能够突出高中数学课堂的针对性,精准定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进而促使学困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在学习过程中体验进步所带来的信心和成就感。
3.2 情感导向,培养数学学习热情
学困生时常会因为个人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成绩而产生自卑、焦虑等负面情绪,因此教师需要时刻注重学困生数学学习信心的培养,注重以情感为导向开展高中数学教学。教师应在教学中贯彻鼓励式的教学方法,培育学困生直面自己错误和问题的勇气与信心,以此来应对高中数学学习中可能遇到的窘境[4]。
如学困生在学习中有所进步、有所收获的时候,教师应该对其进行适当的表扬,让学生时刻保持自信,并且教师可以通过与学困生的充分沟通化解学困生对数学的片面印象和畏难心理。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设置对应的奖励机制,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困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培育其探究数学的信心。
由此可见,教师应充分注重情感导向在高中数学学困生转化中的重要作用,扮演好“心理辅导员”的关键角色,给予学困生最大的支持与鼓励,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让学生逐渐由畏惧数学、厌恶数学向热爱数学、拥抱数学转化。
3.3 实践落实,科学开展数学习题训练
学困生的转化离不开实践练习,因而教师要发挥数学习题训练的重要作用。传统高中数学课堂“题海式”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需要依据新课改的内容对日常数学习题训练的方法进行优化,合理设置题目数量,精心选择题目。
如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的教学中,学困生因其理解能力和基础知识的薄弱,无法应用相关三角函数定理,因此教师需要科学开展习题训练,帮助学困生巩固基础,提升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首先教师可要求基础薄弱的学生每日默写诱导公式,加深对诱导公式的背诵记忆,然后结合相关的数学题目进行练习,并针对学生在习题训练中的错误进行讲解分析,为学困生答疑
解惑。
由此可见,在学困生的转化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习题训练对学生巩固知识的积极作用,合理安排课堂与课后的习题训练环节。同时,教师应在题目的数量和质量层面下足功夫,让学困生在高效的数学训练中夯实基础,从而促进学困生的转变。
3.4 拓展延伸,提高数学综合能力
学困生的转化是一个发展和优化的过程,因此教师不能将教学局限于学生的易错点和薄弱点,要更加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育。教师可以利用拓展式、多维度的高中数学课堂对基础知识进行适当的延伸,从而让学困生摆脱基础薄弱的困扰,逐渐形成数学高阶思维。
如教师在教学“线性回归方程”的时候,可以借助学生的日常生活作为延伸课程教学的有效案例资源,将生活中的案例转化为相应的题目数据,拉近学困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而后,教师可以根据学困生的学习情况适当提升教学难度,即通过数据的增加和题目复杂性的提升,提高学困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其数学综合
能力。
由此可见,教师对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不能存在刻板印象,要针对学生的兴趣和优势进行延伸教学,帮助学生脱离基础知识不牢固的困扰。同时要引导学生慢慢接触综合性较强的数学知识模块,培育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整体数学学习能力与水平,从而有效强化其数学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学困生的存在是现代教育普遍问题之一,而学困生的转化则是目前高中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高中数学教师应对学困生保持宽容心和同理心,以感情共鸣、情感交流作为重要途径,适当放慢教学节奏,选择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展开高中数学教学,从而使学困生逐渐跟上高中数学的教学步伐,在巩固基础的同时得到相应的优化提升,促进学困生其学科综合能力的发展和思维能力的提高,促进其有效转化。
【参考文献】
[1]朱玉兰.微课提升高中学困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J].教育信息技术,2020(Z2).
[2]敏卓文.现代高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形成原因与转换对策探究[J].考试周刊,2020(90).
[3]严娟.互相辅导,效率提升——高中数学合作学习中优生辅导学困生低效的原因分析[J].智力,2020(27).
[4]邹世龙.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策略分析——以错题本为例[J].天津教育,2020(28).
【作者簡介】
李宁(1983~),男,汉族,江苏高邮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