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的小组机制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1-09-22秦舒纬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小组长学习效果分组

秦舒纬

小组的定义即:为工作﹑学习等的方便而组成或划分的小集体、小班子。它在教育教学、医疗卫生、社会生产、军事活动等各领域中发挥作用,可以说有人类生产活动的地方,就有小组的存在。同样在我们教育领域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与研究也从未停止过,在本文中要提出探讨与交流的是本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尝试的一些具体做法以及取得的成效。

一、小组成员的分组

分组问题是一切小组活动的基石,它直接决定了后期小组活动的成效优劣。合理有效的分组让小组活动事半功倍,而随意无效的分组不仅会让小组活动事倍功半,甚至是引发班级矛盾的导火索。所以我们在进行小组分组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尽可能符合学生意愿

分组绝不能由教师的意志而决定,学生也是一群有情感的人,虽然面对教师他们更多的是选择服从,但如果内心抵触教师的分组,那这样的学习小组必将名存实亡。

首先要选出我们的小组长,他是一个团队核心。采用的方式可为自荐、同学推荐、老师指派等多种方式的结合。同时也应征询组长本人意愿。我曾经就遇到过这样一种情况,有一个男生,学习能力一流,同学关系良好,大家都觉得他可以胜任小组长一职,可他自己就是不愿意。用他的话说,在学习上他就是一个独行侠,不愿意管别人的事。我没有同意,其结果就是这个组学习效果不温不火。

由此我吸取了教训,在以后的小组长选择上,并不局限于传统的品学兼优的学生,热心肠有时候才是作为组长而言最为重要的品质。

接下去就是组员分组,一般以3至5人为一个学习小组。那么全班这么多同学,怎么分才能大家满意,这就是我们要注意的第二点。

(2)公平公正,实力均衡

虽然说没有绝对的公平,小组间的实力也不可能存在绝对的实力均等。因为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不是简单的分数,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使用算平均分方法将学生进行分组。

所以我选择让小组长来选择自己的组内成员,选择顺序以蛇形环绕的方式进行。(例如:1~9号组长,1号先来,一直到9号,接下去9号先来再到1号。)这样的选择会避免某一小组实力过于强劲。事后我和几位同学交谈过,他们的选择一般会考虑这样几方面因素:学习成绩如何、是否为自己的好朋友、男女生的性别、是否有发展潜力。

在这些因素中,最为令我震惊的是最后一点“是否有发展潜力”。确实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 对朝夕相处的同学他是有一定的辨别能力的,甚至比老师更熟悉自己的同学。哪些人确实是有学习困难的,哪些人是因为没有家长监督不认真学导致学习问题的,他们心里一清二楚。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意外发现选择出来的小组实力基本均衡,我只需要对极个别的同学进行调整就可以了。

二、小组内的合作机制

这里所说的小组合作并不仅仅是常见的课堂讨论,它既包括课上也包括课后。在开展合作前首先要和所有的同学明确一点,那就是小组是一个整体,所有的奖励与惩罚措施都是以小组为单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这样制度措施下我们会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可以从几个具体事例看出。

(1)课堂回答问题

有了小组之后,上课回答了问题的同学都会一一登记,课后统计,凡是回答问题最多的小组加星。(关于星在这里做说明:以小组为单位,每周一统计,得星前三名小组,组内每人均可获得对应的3/2/1张免作业券用于免写部分作业。学生对此极具热情。)

对于小组讨论的复杂问题,整组人上前展示的小组,小组加星。

对于小组内有成员上课走神,连老师问的什么问题都不知道的,小组减星。

在这样的机制下,同学们上课的注意力明显集中了许多,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一改以往高年级同学不爱举手的作风。

(2)课后辅导

我们都知道,学生之间存在差距除了课上是否认真听讲之外,课后是否认真完成作业占的比重恐怕也非常之大。而令我们一线教师花费大量精力的除了上课、改作业之外,查订正要用的时间一点儿也不会少于前两者。要保证全班每人都在理解的基础上认真订正好每一道错题,单靠老师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而家长并不能为我们的意志所左右。所以这个时候学生就有着无限的潜力。

与学生明确凡是拖赖作业,不写少写作业的,小组扣星;凡是不及时订正的,小组扣星;凡是整组人认真完成作业的小组加星。

在此机制下本班出现的情况是,课后一批同学在给另一批同学讲题目,督促订正。甚至涌现出个别高度负责的同学,主动邀请本组成员周末去他家里帮助检查作业,辅导作业。这样的学习效果仅靠我们老师一人之力是绝对无法达到的。

三、小组间的竞争机制

我们教育工作者是要为祖国培养未来的建设者,而绝不是温室里的花朵。所以我认为适当的竞争机制是有必要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争,除了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好胜心,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在本班我采用的竞爭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

(1)确定目标小组

每一个小组都找到一个自己的对手,再将两组内的小组成员进行一一对应,每次的课堂表现,家庭作业,阶段测验都会进行比较,看是否超过了自己的目标小组。如果没有小组内就要分析是哪一方面的知识点原因,还是小组内某一个成员出了问题,下一步该怎么解决。在这样的氛围下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在为小组获胜而出力。

(2)班级竞争

其实很简单,就是全班一般有8~10个学习小组,在制定的统一规则下,也就是上述的课堂表现,家庭作业,阶段测验三方面,每月一排名。统计出得星最多的三个小组和最少的3个小组。优秀的给予奖励,落后的要给予适当的惩罚。

在这样的小组机制之下,我发现学生的上课注意力集中了,作业态度端正了,老师教得轻松了,学习效果变好了。

猜你喜欢

小组长学习效果分组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分餐小组长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莲心宝宝有话说
小组长的烦恼
小组长的烦恼
分组
每个人的朋友圈里都有一个分组叫“爸妈”
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