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存款保险制度、银行特征与系统性风险

2021-09-22何剑王心怡郑智勇

金融发展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存款保险制度

何剑 王心怡 郑智勇

摘   要:存款保险制度是推进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举措,研究其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对于进一步完善存款保险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2010—2019年我国上市银行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分析存款保险制度与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关系,并就银行特征对二者关系的影响进一步展开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存款保险制度有加剧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倾向,提高银行杠杆会强化存款保险制度的风险效应,实行高管债权激励机制和扩张银行规模对此风险效应有抑制效果,但这种调节效应对中小银行并不明显。最后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存款保险制度;银行系统性风险;银行特征

中图分类号:F83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65(2021)07-0011-07

DOI:10.19647/j.cnki.37-1462/f.2021.07.002

一、引言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突发和演变表明,防范系统性风险应做到警钟长鸣。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放缓、产业面临转型及国际环境的日趋复杂,金融安全网的建设形势日渐严峻。以利率管制放松、新业态萌生为代表的金融市场化浪潮兴起,不可避免地对传统金融机构造成冲击。而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占据主导地位,银行系统性风险的防范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借鉴国际经验, 2015年5月1日,我国正式推行存款保险制度,覆盖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但制度实践效果因国情和现实诉求的不同存在明显差异(张俊超,2019)[1]。因此,基于当前经济制度环境,探究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如何影响各类银行系统性风险,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存款保险制度,准确识别当下金融风险隐患,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

关于存款保险制度能否防范银行系统性风险一直存在争议。支持者认为存款保险制度可遏制公众恐慌引发的传染性挤兑,减少系统性风险发生概率(Angkinand和Wihlborg,2010;Kim等,2014;纪洋等,2018)[2-4]。且在利率市场化改革时期,存款保险制度有助于增强储户信心,避免潜在的银行挤兑和风险传染(王道平,2016;尹雷和卞志村,2016)[5,6]。相比之下,质疑者强调存款保险制度易诱发道德风险,从而加剧银行系统性风险。相比不确定性较强的隐性担保,明确的存款保险条款使得市场约束弱化,还款保障进一步减少银行冒险成本,刺激银行冒险意愿及行为,加剧银行经营的不稳定(Yorulmazer,2013;鲍洋和石大龙,2016)[7,8]。这一现象在经济繁荣或监管不健全时尤为明显(段军山等,2018)[9]。随着研究深入,还有文献注意到存款保险制度与银行风险的关系受银行特征的影响,集中体现在银行杠杆、银行治理及银行规模。郭晔和赵静(2017)[10]发现银行杠杆和股东股权过度集中短期内会加剧存款保险制度的风险效应。张俊超(2019)[1]基于管理层持股比例的视角,同样发现存款保险制度与银行风险承担的关系受股权结构影响。在银行规模方面,现有文献认为银行扩张无益于存款保险制度的稳定效应,甚至产生负面影响(杨佳萍和曹前进,2018;张俊超,2019;项后军和张清俊,2020)[11,1,12]。

纵观该领域的研究,学者们从正反两个方面阐述了存款保险制度可能出现的现实效果,并验证了银行特征对存款保险制度与银行系统性风险关系的影响,对于学界和业界更好地结合银行行为理解和分析二者关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鉴于当前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尚未接收到市场清晰反馈的形势,本文针对存款保险制度、银行特征与银行系统性风险三者关系开展研究。相较以往文献,本文的贡献在于拓展了银行特征的分析面,在原有基础上加入债权激励因素,探究银行治理的影响。另外,利用存款保险制度实施五年有余的条件进行补充性研究,证实我国银行规模扩张一定程度上可缓解存款保险制度的风险效应,得到了有别于较早样本期或跨国实证的研究结论。

二、理论分析与待检验命题

(一)存款保险制度与系统性风险的关系

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实践表明,存款保险制度一定程度上可起到预防挤兑、稳定银行系统的特殊作用。然而,对于监管体系不健全的国家,存款保险制度常伴随道德风险问题,因而被认为是银行系统性风险的诱因之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过程仅30年,经济体制和金融监管制度尚不成熟,存款保险制度的风险效应可能更为严重。一方面,显性担保会弱化市场约束。由于资金安全得到保障,储户对银行风险状况不敏感,监督的主要责任和意愿转移至存款保险机构。在市场约束不足的情况下,银行更有意愿将资金用于高风险投资,追求更高的风险溢价。另一方面,存款保險机构为破产银行代偿储户损失侧面减少了银行冒险成本。可见,存款保险机构一定程度上为银行冒险行为提供了补贴,道德风险问题由此产生。另外,在金融交易上,存款是当前我国市场参与者资产保值的主要选择,这为银行实现冒险经营提供了资金来源。

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1:现阶段,我国存款保险制度会提高银行系统性风险。

(二)银行特征对存款保险制度与系统性风险关系的影响

衡量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实施效果时,其他同时期的政策因素一般很难控制。例如,在引入存款保险制度的同时,我国利率市场化向更深层次推进、原银监会放弃存贷比监管指标等,均对银行风险产生影响,且不乏学者认为银行特征会深刻影响存款保险制度的实践效果(郭晔和赵静,2017;杨佳萍和曹前进,2018;张俊超,2019;项后军和张清俊,2020)[10,11,1,12]。因此,结合间接方法,本文从银行杠杆、银行治理、银行规模三个角度进一步分析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

一般来说,银行投资自有资金占比越高,投资决策越审慎。高杠杆银行投资失败成本低,冒险动机较大;存款保险制度提供的风险转嫁机会进一步强化其冒险动机。同时高杠杆银行在市场约束弱化时,风险累积会更加明显。

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2:提高银行杠杆会加剧存款保险制度的风险效应。

在银行治理方面,高管债权激励机制通过设置内部债务可起到降低银行风险承担的作用(Dang和Pham,2016;杨敏和梁银鹤,2020)[13,14]。这是因为内部债务具有无担保特征,高管人员与债权人利益趋于一致,会倾向更稳健的投融资战略。递延薪酬是目前我国企业进行债权激励的主要手段。在薪酬递延方案下,高管收益与银行风险状况、公司清算价值密切相关,高管冒险意愿变弱,存款保险制度的风险效应不易实现。另外,我国国有银行和国家控股银行居多,部分城商行高管持有股权但无法套现,股票财富效应十分有限,股权激励冒险行为的力度不大。

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3:加强高管债权激励力度会减少存款保险制度的风险效应。

在银行规模方面,有学者认为由于“大而不倒”机制存在,大银行(相比中小银行)曾在隐性担保下受益更多,其风险水平面对显性担保的引入更为敏感。但是,大银行具有更好的存款保障机制和管理经验,更具社会公信力,能以较低利率吸收存款和拓宽融资渠道,从而分散风险(López等,2011)[15]。结合我国现实看,政府在金融机构陷入危机时一般会采取救助,因此,政府救助衍生的银行道德风险与银行规模无关(周小川,2012)[16]。此外,在管理者任命和薪酬设置上,大银行按相关办法执行,决策者冒险追求绩效水平的动力不足。相反,中小银行在存贷业务领域面临激烈的同质竞争,银行冒险动机更强。受存款人非理性预期以及羊群效应等因素影响,银行间更易发生传染性挤兑(宋丽智,2015)[17]。

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4:扩大银行规模会减少存款保险制度的风险效应。

三、变量选择与模型构建

(一)样本和数据

商业银行是存款保险制度主要涉及的金融机构。本文基于2010—2019年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①数据进行实证,识别存款保险制度如何影响银行系统性风险。其中,银行日收益率、银行指数日收益率、上证指数日收益率、银行财务数据以及宏观经济数据来自万得数据库,高管债权激励数据由各上市银行年报整理得到。

(二)变量介绍

1. 被解释变量——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测度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银行风险敞口数据和财务数据为基础,包括指标法和网络模型法。指标法操作简单,但确定指标和权重的过程欠缺客观性。网络模型法能清楚刻画网络系统性风险产生和传染的路径,但数据获取困难。另一类以股票市场收益率为基础,其中,[?CoVaR]方法、MES法被頻繁使用。MES度量的系统性风险定义为单个金融机构在金融体系处于系统性事件时面临的最大可能风险或损失。相比之下,[?CoVaR]方法度量了单个金融机构面临极端事件(通常指倒闭)时,其他金融机构或整个银行系统面临的损失,更好地考虑了风险溢出性和“大而不倒”机制的影响(Jiang和Zhang,2020)[18]。因此,本文将上证指数日收益率及其30天滚动方差作为状态变量,用0.01、0.05分位数回归得到的[?CoVaR]值反映银行系统性风险。二者均为负向指标,数值越大,代表系统性风险水平越低。

2. 解释变量。(1)存款保险制度。本文采用虚拟变量DI定义制度使用情况,根据存款保险制度实施时间②,2015年之前变量值取0,2015年及以后年份取1。(2)银行特征变量。一是银行杠杆(Leverage)。高杠杆银行由于资本比率低,偿债能力不足,更易招致经营失败,因此,以杠杆倍数反映银行杠杆水平,指标数值越大代表杠杆水平越高。二是高管债权激励(stmulate)。目前,我国高管债权激励机制主要通过延期支付薪酬实现,采用式(1)的形式对这一机制进行量化。

[stmulatei,t=LnDeferredi,t/Compensationi,t]         (1)

其中,[Deferredi,t]指年末高管递延薪酬结余总和,[Compensationi,t]指年末已支付的高管货币性薪酬与高管持股市值之和,[i]、[t]分别指银行个体和年份。指标数值越大代表高管债权激励强度越大。三是银行规模(Size)。参照多数文献做法(张俊超,2019;Angkinand和Wihlborg,2010;郭晔和赵静,2017)[1,2,10],本文引入总资产对数反映银行规模。

3. 控制变量。银行层面的控制变量包括:(1)非利息收入占比。银行可通过多元化业务分散风险,但业务关联性和复杂性也可能加剧银行系统性风险(Kyle和Chen,2013)[19]。(2)盈利性。较好的盈利性意味着银行具备及时吸收潜在风险的能力(朱波等,2016)[20]。(3)贷款集中度。贷款业务是银行的主要业务,贷款过于集中不利于银行分散信贷风险,加剧银行经营的脆弱性。宏观层面,选取实际GDP增长率反映国家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全部变量定义见表1。

(三)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

表2为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从两类银行dcovar1、dcovar5均值表现看,大银行与中小银行系统性风险水平在整体上较为接近。就核心特征而言,大银行总体杠杆水平较低,高管债权激励机制整体上力度较大,且银行规模远高于中小银行。从非利息收入占比(NIR)、盈利性(profit)以及贷款集中度(Lcl)的表现看,大银行在业务丰富性、盈利性和流动性上均优于中小银行。可见,大银行与中小银行的微观特征存在明显差异。

(四)模型构建

1. 存款保险制度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由于系统性风险是连续性变量,前后期风险水平的相关性一般较强;加之存款保险制度是针对金融市场发展状况所做的相机决策,存在内生性问题(郭晔和赵静,2017)[10]。因此,本文运用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分析,并采用系统GMM估计来缓解模型内生性。另外,根据估计结果显著性、拟合优度以及关键统计量的表现,回归模型仅保留了表1所示控制变量的部分变量。具体内容如下:

[dcovari,t=β0+∝dcovari,t-1+β1DIi,t+β2Leveragei,t+β3stmulatei,t+β4Sizei,t+β5profiti,t+β6GDPRi,t+εi,t] (2)

其中,[i=]1,2,…,n代表银行个体,[t=]2010,2011,…,2019,[εi,t]为随机扰动项。

2. 银行特征对存款保险制度与系统性风险二者关系的影响。根据描述性统计结果可知,大银行与中小银行的微观特征具有明显差异,因此,结合银行杠杆、高管债权激励以及银行规模因素,进一步探究我国存款保险制度与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关系,详见式(3)—(5)。

[dcovari,t=β0+∝dcovari,t-1+β1DIi,t×Leveragei,t+β2stmulatei,t+β3Sizei,t+β4profiti,t+β5GDPRi,t+εi,t]  (3)

[dcovari,t=β0+∝dcovari,t-1+β1DIi,t×stmulatei,t+β2Leveragei,t+β3Sizei,t+β4profiti,t+β5GDPRi,t+εi,t](4)

[dcovari,t=β0+∝dcovari,t-1+β1DIi,t×Sizei,t+β2Leveragei,t+β3stmulatei,t+β4profiti,t+β5GDPRi,t+εi,t]  (5)

考虑到使用系统GMM估计需满足随机扰动项存在一阶自相关且不存在二阶及以上自相关的前提条件,本文采用AR(1)和AR(2)统计量验证随机扰动项的自相关性,回归结果表明各模型符合要求。本文采用Hansen统计量检验工具变量的外生性,各模型回归结果中相应p值均在0.1以上,工具变量满足外生性要求。

四、实证分析

(一)估计结果分析

1. 存款保险制度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表3报告了式(2)的回归结果。存款保险制度变量系数均显著为负,表明现阶段我国存款保险制度有加剧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倾向,假设1得到验证。在全样本中,(1)、(2)列系数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负;剔除五大国有银行后,相应系数绝对值依次提高4.99%和58.00%,初步表明存款保险制度的风险效应在中小银行(相比大银行)更为明显。

为进一步验证两类银行系统性风险效应的差异,在模型(2)基础上引入虚拟变量[samplei,t](五大国有银行=1,中小银行=0)及[samplei,t]與存款保险制度变量的交叉项(见式(6))。估计结果(见表4(1)、(2)列)显示存款保险制度变量系数均显著为负,交叉项系数均不显著,表明当前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存在提高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实质性隐患,且这种风险效应在五大国有银行与中小银行间不存在显著差距。另外,综合表2、表3估计结果看,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滞后变量在统计上均十分显著,进一步表明动态面板模型的适用性。

[dcovari,t=εi,t+β0+∝dcovari,t-1+β1DIi,t+β2samplei,t+β3DIi,t×samplei,t+β4Leveragei,t+β5stmulatei,t+β6Sizei,t+ β7profit+β8GDPRi,t] (6)

2.银行特征对存款保险制度与系统性风险关系的影响。如表5(1)、(2)列所示,银行杠杆与存款保险制度交叉项系数显著为负,全样本回归系数为-0.255;剔除五大行后,系数绝对值升至1.284,表明提高杠杆会强化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推动作用,验证了假设2。进一步验证两类银行杠杆影响的差异性,在模型(3)中引入[samplei,t]及[samplei,t]、[DIi,t]、[Leveragei,t]交叉项(见式(7))。估计结果显示(见表4(3)、(4)列)银行杠杆与存款保险制度交叉项系数仍显著为负,三变量交叉项系数不显著,因此,银行杠杆对存款保险制度风险效应的强化度在两类银行体系之间无显著差异。

[dcovari,t=εi,t+β0+∝dcovari,t-1+β1DIi,t+β2samplei,t+β3DIi,t×Leveragei,t+β4DIi,t×Leveragei,t×samplei,t+β5stmulatei,t+β6Sizei,t+β7profiti,t+β8GDPRi,t] (7)

如表5(3)、(4)列所示,就高管债权激励而言,两类样本交叉项系数的估计结果差别明显,全样本回归系数为0.361,在10%的水平下显著,子样本相应系数为负且不显著。这表明高管债权激励力度越大,高管人员决策时以债权人的身份进行考虑的倾向性越强,存款保险制度更易发挥稳定作用,验证了假设3。但是,由于高管薪酬延期支付比例总体偏低,高管债权激励机制对存款保险制度风险效应的调节在中小银行体系收效甚微。

如表5(5)、(6)列所示,银行规模与存款保险制度交叉项在使用全样本时显著为正(0.556),表明扩大银行规模有助于弱化存款保险制度风险效应,与假设4相符。而调节作用在中小银行并不显著,可能存在两方面原因:一是在业务结构上,非利息收入比重总体较低,业务多元化发展不足,较五大国有银行更待优化。贷款风险集中度相对高,客户结构单一固定。二是同质竞争问题突出,受市场波动影响大,银行规模扩张带来的益处未能显化。综上,以平衡业务结构为出发点的规模扩张具有弱化存款保险制度风险效应的可能。

(二)稳健性检验

1.替换被解释变量。为了检验结构的稳健性,本文采用0.05水平下的分位数回归估计值反映银行系统性风险水平。估计结果(见表6)中,(1)、(2)列交叉项回归系数依然显著为负,高管债权激励与银行规模模型交叉项系数仅在大样本中显著为正(见表6(3)、(5)列),在中小银行样本中不显著(见表6(4)、(6)列)。综上,关键系数符号、显著性与前文基本一致,原估计结果可靠。

2. 替换核心解释变量。本文对核心解释变量进行替换:第一,将反映银行杠杆的变量替换为反向指标杠杆率(nLeverage);第二,参照杨敏和梁银鹤(2020)[14]的做法,将补足缺失值的方法由根据银行自身(或资本水平、盈利能力相近的银行)增长率进行推算调整为一律按基本薪酬与绩效薪酬 1:2比例进行计算,得到新变量(nstmulate);第三,鉴于以总资产对数的平方反映银行规模较好地考虑了银行“大到无法救助”的情况,将原银行规模变量替换为总资产对数平方值(nSize)(谢懿等,2013)[21]。如表7所示,高管债权激励模型交叉项系数在两样本均不显著,高管债权激励机制的调节作用尚不稳定,其他关键系数符号、显著性体现的经济意义与前文基本一致,原估计结果可靠。

五、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文基于2010—2019年我国上市银行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模型探究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并结合银行特征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存款保险制度有加剧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倾向。三种银行特征对这种风险效应的影响在两类银行体系中不尽相同:提高银行杠杆会加剧存款保险制度风险效应;加大高管债权激励力度和扩张银行规模对存款保险制度风险效应起到抑制作用,但这种调节作用在中小银行并不明显。

结合我国国情,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一方面,建立以银行系统性风险为依据的缴费机制。我国存款保险机构主要通过保费和早期纠正措施限制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但根据本文结论,现阶段存款保险制度在帮助银行有序退出市场的同时未能起到防范系统性风险的作用。因此,监管部门确定差别费率时可将投保机构的系统性风险水平纳入参考范围。

另一方面,注重规避银行特征对存款保险制度效果的不利影响。一是深化高管债权激励机制的改革。目前实施薪酬递延制度的国内银行尚在少数,其中多数按《商业银行稳健薪酬监管指引》最低标准③执行,且各商业银行对相关信息披露不详尽。因此,监管部门需督促银行落实薪酬递延方案,适当提高有关延期支付比例的要求,必要时引入养老金计划,延长高管职业生涯与银行风险挂钩的期限;同时设计激励机制引导各行对债券激励信息进行披露以强化市场约束。二是坚持去杠杆化,展开差异化竞争。发展影子银行业务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存款竞争的主流做法。为减轻存款保险制度风险效应,各类银行要控制自身杠杆水平,规避过度贷款引发的系统性风险;各类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需积极展开错位竞争,避免“羊群行为”引发的银行危机;利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提高业务创新和风险管理能力。

注:

①本文选择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共16家上市银行作为样本。

②我国《存款保险条例》于2014年10月29日由国务院第67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③2010年《商业银行稳健薪酬监管指引》规定:高级管理人员绩效薪酬延期支付比例应高于50%,延期期限不少于三年。

参考文献:

[1]张俊超.存款保险制度对商业银行个体风险承担的影响——基于我国上市银行的实证分析 [J].财会月刊,2019,(20).

[2]Angkinand A,Wihlborg C. 2010. Deposit Insurance Coverage,Ownership,and BanksRisk- Taking in Emerging Markets [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29).

[3]Iljoong Kim,Inbae Kim,Yoonseon Han. 2014. Deposit Insurance,Banks' Moral Hazard,and Regulation:Evidence from the ASEAN Countries and Korea [J].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50(6).

[4]纪洋,边文龙,黄益平.隐性存保、显性存保与金融危机: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 [J]. 经济研究,2018,53(8).

[5]王道平.利率市场化、存款保险制度与系统性银行危机防范 [J].金融研究,2016,(1).

[6]尹雷,卞志村.利率市场化、存款保险制度与银行危机——基于跨国数据的实证研究 [J].国际金融研究,2016,(1).

[7]Yorulmazer T. 2013. Has Financial Innovation Made the World Riskier?CDS,Regulatory Arbitage and Systemic Risk [J].Ssrn Electronic Journal,(4).

[8]鮑洋,石大龙.资本监管、存款保险制度与系统性风险 [J].财经问题研究,2016,(6).

[9]段军山,杨帆,高洪民.存款保险、制度环境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基于全球样本的经验证据 [J].南开经济研究,2018,(3).

[10]郭晔,赵静.存款保险制度、银行异质性与银行个体风险 [J].经济研究,2017,52(12).

[11]杨佳萍,曹前进.显性存款保险制度、银行异质性与风险承担 [J].征信,2018,36(10).

[12]项后军,张清俊.存款保险制度是否降低了银行风险: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J].世界经济,2020,43(3).

[13]Viet A Dang,Hieu V Phan. 2016. CEO Inside Debt and Corporate Debt Maturity Structure [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70).

[14]杨敏,梁银鹤.高管债权激励与银行风险承担——基于我国52家商业银行的经验证据 [J].上海金融,2020,(8).

[15]López M,Tenjo F,Zárate H. 2011. The Risk-Taking Channel and Monetary Transmission Mechanism in Colombia [J].Ensayossobre Política Económica,(29).

[16]周小川.金融危机中关于救助问题的争论 [J].金融研究,2012,(9).

[17]宋丽智.存款保险制度对中小商业银行的影响和对策研究 [J].宏观经济研究,2015,(11).

[18]Huichen Jiang,Jun Zhang. 2020. Discovering Systemic Risks of China's Listed Banks by CoVaR Approach in the Digital Economy Era [J].Mathematics,8(2).

[19]Moore Kyle,Zhou Chen. 2013. "Too big to fail" or "Too non-traditional to fail" ? The determinants of banks' systemic importance [R].MPRA Paper.

[20]朱波,杨文华,卢露.信息披露、存款保险制度与银行系统性风险 [J].财经研究,2016,42(12).

[21]谢懿,刘胤,柯建华.银行规模与银行市场约束——对银行业“大而不倒”现象的分析 [J].金融论坛,2013,18(9).

猜你喜欢

存款保险制度
基于博弈论的存款保险制度研究
存款保险制度对中小型商业银行的影响
关于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几点思考
从金融体制改革视角看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的构建
存款保险制度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挑战及对策
存款保险制度对我国居民投资结构的影响
略论存款保险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对居民理财模式的影响研究
中国存款保险制度与国际存款保险制度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