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多模态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

2021-09-22翟媛媛

校园英语·上旬 2021年8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多模态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高中英语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设计多模态校本课程的整体架构、开发多模态英语校本教材和多模态英语校本课程实施路径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多模态;校本课程开发;课程实施

【Abstract】In view of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he of development English school-based curriculum in senior high schools,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overall framework of designing multimodal school-based curriculum, the exploration of multimodal English school-based textbook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multimodal English school-based curriculum.

【Key words】multimodality; school-based curriculum explor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paths

【作者簡介】翟媛媛(1984.11)女,安徽合肥人,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中学一级,研究方向:英语教育。市骨干教师,全国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曾发表论文多篇。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专项课题“指向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教为不教英语阅读教学研究”(批准号:YZ-c/2018/54)和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多模态英语校本课程构建研究”(批准号:L/2018/2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学校应鼓励本校英语教师,结合课程标准建议的选修课程,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然而,笔者研究发现,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局限于文本类校本课程开发,偏向于英语阅读和写作等应试课程,课程模态单一,缺少涉及电影、戏剧、演讲等听觉、视觉、动觉等感官刺激的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此外,一些教师对于开发什么课程、如何开发、如何实施感到茫然;一些教师只是为了开发校本课程而开发,未能从学生需求和个性发展出发,未能顾及课程开发的实效性。因此,探索校本课程开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理论依据

“模态”,是指人类通过感官(如视觉、听觉等)跟外部环境(如人、机器、物件、动物等)之间的互动方式。用多个感官进行互动的方式称为多模态(multimodality)。张德禄认为,“多模态话语”是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利用多模态呈现文本内容能营造出有利于理解、掌握和运用英语的真实语境,这种真实的语言环境能促进学生调动感觉器官及大脑对信息做出综合反应并自然地吸纳语言。开发多模态校本教材有助于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提升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本研究将多模态校本课程界定为包含英语演讲、戏剧、电影、歌曲、文学等多种模态的校本课程,旨在丰富课程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需求,提升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三、多模态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对开发多模态校本课程进行了研究,拟从构建整体框架、开发校本课程、探索实施路径三个维度,探索开发多模态校本课程的策略。

1.设计多模态英语校本课程整体架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其中,选修课程是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包括国家设置的提高类、基础类、实用类、拓展类和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

开设校本课程的目的是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供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和不同需求的学生任意选修,教师可以依据《课标》,根据学校自己的条件和可利用的当地资源,探索运用多种模态构建英语校本课程的整体架构。

高中阶段,英语教师可以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开发拓展类校本课程,例如,“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英国文学大师”“美国文学大师”“英语影视欣赏”“英语戏剧与表演”“英语演讲”等涉及文字、音频、视频、动作、表演等多模态校本课程,促使学生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学习英语,为有意愿拓展兴趣、发展潜能和特长的学生创造条件。

每个学校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管理机制,遵循校本课程的开发流程。一般而言,开发校本课程的教师,首先向学校教科室或教研室申请,由学校相关科室组织专家评估指导,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整体设计课程框架并确定课程和教材名称,然后确定教材内容框架,并征求学生意见,兼顾学习兴趣,教师查阅资料开始编写,初步成型后,由学校组织专家论证、指导、修改,由印刷机构印制,确定格式、字体、封面设计,再交由编者校对、修改,反复校对几次后,印刷成册。

2.开发多模态英语校本教材。校本课程架构以后,英语教师可以依据《课标》,开发编写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戏剧、电影、演讲、文学、跨文化交际等视、听、说等多模态英语校本教材。例如,《英语戏剧创作与表演》《英语电影赏析》《美国文学大师》《英语演讲》等校本教材。

笔者以《英语电影欣赏》为例,根据学校培养目标,通过集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时尚型为一体的英语原版电影教学,创设英语学习情境,优化英语学习方式,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力。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经历欧美文化之旅,了解英美人的文化、思维方式和生活习俗,训练和提高英语听、说、读、看、写综合运用能力,提升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根据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英语电影赏析》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背景介绍、经典对白、重点词汇、反思与创造、文化链接、主题音乐和知识拓展七个部分。

课程中每个单元设计一部电影,包括七个部分,其中前六个部分结构相同:背景介绍、经典对白、重点词汇、反思与创造、文化链接、主题音乐。每个单元的第七个部分知识拓展各有不同,依次为:电影历史、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节、奥斯卡金像奖和电影种类。

选择的电影应该注重思想性、适切性、趣味性、时尚型。“背景介绍”部分一般摘自外国著名杂志媒体,具有较高的词汇量要求和句子理解能力要求,有一定的难度,主要针对优秀学生,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要;“经典对白”的内容重点围绕励志、仁爱、豁达、明理、哲理等旨在“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品格;“重点词汇”部分基本是高考范围的高频词;“反思与创造”主要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角色表演、分享觀点等互动性“任务型学习”以及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评等任务。任务设计具有层次性和多样性,兼顾不同层次和不同个性学生的需要。

3.探索多模态英语校本课程实施路径。根据教学实践,我校探究总结了多模态英语校本课程的实施办法、操作流程和保障机制,以保证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

(1)实施办法:校本课程可以在高一两个学期实施。每学期按10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每周一个课时,正式列入学校课表,开设在每周五下午最后一节课。授课教师的劳动纳入课时津贴,按月发放。

(2)操作流程:教务处布置选修课通知——教师报名并确定选修课名称——展板向学生展示介绍课程名称及授课教师——教务处设置网上选课系统——通知学生网上选课时间与方法——学生网上选课报名——教务处确定学生名单——教务处确定各学科授课地点——教务处通知授课教师地点附学生名单——教务处统计课时量——教务处检查教师教案——教务处报财务室计算教师津贴。

(3)保障机制:学校成立有校长室、教务处、总务处组成的选修课程领导小组,由教务处牵头负责安排授课教室,设置选课报名系统,通知教师、学生,总务处负责教室门、电等的开关以及安全管理、卫生管理。

以电影选修学科为例。笔者编写了五部电影,计划在两个学期内完成。第一学期三部,第二学期两部。每学期按10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每周一个课时,开设在每周五下午最后一节课。

在学生选课以后,笔者制定的具体教学进度和内容如下:第一次课主要介绍课程目的和要求、学生英文自我介绍、分组、建立社团组织、推选社团团长等;以后每两课时一部电影;根据教材,第一课时一般为“背景介绍”“精彩对白”(结合电影片段欣赏)、“词汇拓展”“文化链接”;第二课时一般为“电影片段欣赏”“互动交流”“创造性表演”“深层理解”(含影评)以及电影历史等。最后2-3个课时均为电影宣传海报、影评、观后感等学生作品展示与介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等。然后将学生分组,合力创作英语电影剧本,并反复讨论。剩下课时为学生进行电影表演排练阶段,录制视频,创作具有学校特色、青春气息、健康向上的微电影,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4.开展多模态校本课程的社团活动。在英语校本课程的基础上,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征求学生意见,创建多种学生社团。利用每周放学时间和每周六开展社团活动,促进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例如,结合校本课程可以成立英语社团:英语演讲社团、英语戏剧社团、英语电影欣赏社团、英美文学欣赏社团、英语歌曲欣赏社团等等,鼓励学生开展绘制海报、创造剧本、勇于表演、影视评论等社团活动。

社团活动应关注英语学习活动观,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有层次地进行。教师要为学生开展活动进行指导,并提供财力、人力、物力支持,确保学生开展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勇于将社团活动成果参加各级评比,也可以在学校文艺活动中展示。

四、结语

本文针对英语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校本课程的整体架构、校本教材的开发、校本课程的实施路径以及开展社团活动等实践经验。教师在开发多模态校本教材过程中,应注重从学生实际需求和水平出发,融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为一体,促进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发展,引导学生通过听、说、读、看、写,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升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策略。

参考文献:

[1]顾曰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7(4):3-12.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李杰.基于英语语言技能的多模态学习能力调查研究[J].中学外语教与学,2017(19):18-21.

[4]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2009 (1):24-30.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多模态
从高考化学分析高中化学课程实施理念的研究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多模态交互式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农村小学体育游戏的校本课程开发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下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微视频实施与探索
多模态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课堂的构建
新媒体环境下多模态商务英语课堂教师角色定位
简论“研究性学习”特色课程开发
探讨工作过程导向下的高职校本课程的开发
“热工理论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剪纸教学”的课程开发与实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