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近五年英语混合教学模式研究述评

2021-09-22段明月唐建萍

校园英语·上旬 2021年8期
关键词:述评教学模式

段明月?唐建萍

【摘要】英语混合教学模式是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改革的产物。通过对CNKI核心期刊文献的分析,梳理混合教学模式的定义和理论基础,对2016-2020年国内英语混合教学模式在不同教育阶段、不同课型、少数民族及偏远地区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行分析和评述,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该领域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英语混合教学;教学模式;述评

【作者简介】段明月(1997-),女,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英语);唐建萍(1974-),女,曲阜師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语篇分析、外语教学。

【基金项目】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研究生英语学术写作能力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sdyy1609)。

一、引言

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对英语教学产生了深刻影响,国内学者对在线和混合教学模式进行了相关研究。英语混合教学模式是将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模式与网络的虚拟教学模式相结合,开发和整合教学资源,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教育信息化的目标,《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总结了2010-2016年间信息化教育的成果和问题。因此,本文以2016-2020年中国知网收录的研究国内英语混合教学模式的核心期刊文献为样本,通过梳理混合教学模式的概念和理论基础,分析英语混合教学模式在不同教育阶段、不同课型、少数民族及偏远地区的应用现状,并对其进行述评和展望,以期进一步推动对我国英语混合教学模式的研究。

二、混合教学模式的定义及理论基础

上世经90年代以来,学界对在线教学是否会替代传统学校教育展开了讨论,混合教学应运而生。何克抗在国内首次对混合教学进行界定,即要把传统学习和数字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互联网+”时代的混合教学要求学生的学习应转变为个性化知识的自主建构与创造性知识的生成,[2]这依赖于混合教学模式。混合教学模式是教师结合实际和经验安排的教学活动结构和程序。如Barnum&Paarmann提出了基于Web的传输、面对面加工、形成一定的产品与协作扩展学习的混合学习模式。其理论基础在于混合学习。李克东和赵建华指出,混合学习以传播学为理论依据,余胜泉等认为,混合学习体现了学习理论的融合。随着时代发展,关于混合教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发生了变化。冯晓英等用建构主义理论解释个性化知识的习得,用联通主义理论解释创造性知识的生成。这些理论为混合教学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三、英语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现状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以“英语混合(式)教学”“英语混合(式)学习”“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英语混合(式)学习模式”为主题检索,年份跨度为2016-2020年,分别检索到学术期刊论文2250篇,博硕士论文256篇。之后将文献来源类别限定为北大核心和CSSCI来源的核心期刊,共105篇。因此,近五年我国学者对该教学模式非常关注,但核心期刊论文较少且研究范围稍显局限。经过研读,笔者从不同教育阶段、不同课型、少数民族及偏远地区三方面对已有研究进行总结。

1.在不同教育阶段的应用。第一,对于高等教育阶段的英语混合教学模式的研究,近五年可谓其研究爆发期。学者们引入了翻转课堂、产出导向法、课程思政等理论和MOOC、雨课堂等平台。如蒙岚总结出故事、合作学习、评价三大落实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方式,基于此建构了STPS混合教学模式,在课前、课中、课后把线上线下教学相混合,以保证学生参与度,培育其价值观,达成教学目标。还有学者基于这些热点和前沿,从所在高校与所从事的英语教学方向出发,构建了更个性化的模式。

第二,在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弥补应试教育下中小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哑巴英语”较严重等缺陷。五年来该领域文献不断增多,到2020年,新冠疫情推动了英语线上和混合教学的发展,文献显著增加。其中,郭丽萍基于建构主义等理论构建了高中英语混合教学模式,慕课、微课和导学案也得以利用,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操作性较强。同时考虑到评价在线上教学中不易进行且有所忽视,学者也强调了其重要性和方法。但对中小学生来说,网络学习在提供便利时也易产生不良影响。所以,该阶段的英语混合教学更需以线下为主、线上为辅。

不同教育阶段的英语混合教学流程具有相似性。课前学生根据导学案在线上预习,教师有针对性地备课,师生利用QQ等及时互动;课上主要是答疑解惑、合作讨论和探究提升,帮助学生内化知识、拓展能力和升华情感;课后,学生应完成作业夯实基础并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要做好指导并评价。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人们需居家办公学习,这一教学模式也进行了优化。所有任务的发布和师生互动均通过网络进行,课堂教学借助钉钉等平台以直播或录播的形式开展。在线教学资源和设施进一步完善,这一教学模式也更为丰富。

2.在不同课型中的应用。第一,英语混合教学模式应用于听说课中的研究近五年明显上升,预测2020年后仍呈现出增加的趋势。笔者认为,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是2016年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和2018年颁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供了政策支持,激发了学者的热情;二是语言学习的目的是用目标语交流,混合教学能缓解实际存在的听说课时少、“重听轻说”等现象,具有更好的实践价值。目前该听说模式体现出交互性的特点。多数研究以“互联网+”为背景提出了英语听力和口语混合教学模式,还有学者将慕课和移动技术应用在混合听说教学中。

第二,该教学模式运用于读写课能改善读写教学中教师过于强调语言形式、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等问题。相关研究既涉及定量研究,又有定性分析。如刘桥生开展质性研究,创建了基于翼课网的初中英语阅读混合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提升阅读技能。为实现新课改提倡的“以读促写”,有学者在阅读教学中以语篇为依托,设置了写作活动。如裴丽霞探讨了英语读写混合教学模式,提出了阅读缩写、阅读改写、阅读续写、阅读仿写四种读写结合法,聚焦大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及“金课”的打造。此外,学者还专门研究英语写作混合教学模式。

3.在少数民族及偏远地区的应用。相关研究除在我国东中部等较发达地区开展外,学者也将目光投向少数民族和偏远地区。由于方言、环境等局限,该地区英语教学相对落后,存在师资力量不足且较薄弱、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混合教学是弥补教师缺口、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保证学生主体地位的有力抓手。因此,将该模式应用在少数民族及偏远地区能缩小教育差距,实现协同发展。相关研究涵盖了基础和高等教育阶段,注重对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学习策略和方法、思维能力及价值观的培养。赵丁玲、李永才针对海南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开展实证研究,考虑到本族语等因素,提出了基于TPACK的混合式语法教学模式,通过课前观看微课视频、课上练习与讲解、课后互动反馈三环节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加深与学习策略的运用,推进了教育公平。

四、对英语混合教学模式研究的评述

通过总结,笔者发现,该领域的研究对象较广泛,研究方法较多样,且学者对该模式普遍持肯定态度,研究热情高涨。但该模式的应用还存在不足。第一,尽管该模式更注重在大学及高职院校的运用,但仍未形成成熟的专门领域,且对中小学的关注远远不够。第二,该模式对学生语言技能的提高具有一定效果,但其培养是漫长、复杂、动态的。相对来说,研究周期还缺乏长期性,研究内容不够具体化,研究角度的创新性也稍显不足。结论也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且在语言课、语法课、词汇课上的研究力度还不够。第三,学者只是进行了少数民族及偏远地区应用研究的初步尝试,相关成果有待丰富,视野有待开阔。

五、英语混合教学模式未来应用研究的展望

对英语混合教学的诸多讨论为外语教学提供了指导,应用中暴露的问题也为未来研究指明了方向。

首先,加强英语混合教学应用研究的均衡性。研究显示,当前人们关注较多的是该模式在高校、听说与读写课及发达地区的应用情况,研究视野稍显狭窄。该模式的应用范围不止这些,还要加强在其他学段与课型、欠发达地区、教师教育、留学培训等方面的研讨,扩大应用领域,加强深层探究,促进该模式的成熟。同时,也要考虑应用的特殊性。如“禁止手机入课堂”等规定的出台,不代表该模式在中小学不可行。怎样在现有政策与英语教学模式改革之间寻找平衡,如何加强对学生的监督,是下一步的重点。

其次,增强英语混合教学应用研究的说服力。整体来看,对该模式的研究仍表现出“重理论轻实践”的特点。即便进行了实证研究,其结果也欠缺全面性和深度。为解决这一问题,要将理论模型落地,采用多样的研究方法,保证研究的长期跟踪,选择更多样本,使结论更有可信度。这样才能加强研究对实践的指导,及时解决问题,如有的学生在混合学习后成绩不增反降,从而完善英语混合教学,推进该教学模式应用的常态化。

最后,重视英语混合教学应用研究的创新性。当前学者们倾向于在不同的理论框架下,借助不同的平台,结合外语教学热点,探讨具有学校和地区特色的英语混合教学模式。此外,研究还应在大多数学者关注该模式对语言教学积极作用的同时,指出其消极作用和应对措施,并加强教学设计的精细化,构建适合不同水平和性格学生的混合学习模式,这将有助于实现学生的个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混合学习习惯和方法,提高教师的混合教学技能,促进我国英语教育信息化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克抗. 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 中国电化教育,2004(3):5-10.

[2]冯晓英,孙雨薇,曹洁婷.“互联网+”时代的混合式学习:学习理论与教法学基础[J].中国远程教育,2019(2):7-16,92.

[3]Barnum C, Paarmann W. Bringing induction to the teacher: a blended learning model[J]. T. H. E Journal, 2002(2):56-64.

[4]李克東,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7):1-6.

[5]余胜泉,路秋丽,陈声健.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一种新的教学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05(10):50-56.

[6]蒙岚.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路径[J].社会科学家,2020(12):136-141.

[7]郭丽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5):55-57.

[8]刘桥生.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以Unit 10 I'd like some noodles Section B 2a-2c为例[J].英语教师,2018(15):98-102.

[9]裴丽霞.“金课”导向下的大学英语读写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J].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2020(4):54-58.

[10]赵丁玲,李永才.基于TPACK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外语教学,2016(5):59-65,78.

猜你喜欢

述评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近十年来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研究述评
现代朱子哲学研究述评
国内三十年语码转换研究述评
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
国内科技投入研究现状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