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幼科学衔接:提高新生入学适应能力

2021-09-22韩雪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级新生共育入学

韩雪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儿童早期成长过程中的一次重要转折,怎样引导儿童顺利渡过这一重要而特定的关键时刻,愉悦地开启小学生活?我校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究,摸索出切实可行的小幼衔接做法,即减缓衔接坡度,帮助新生做好入学适应准备,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

一、科学衔接:建立小幼衔接持续研究体系

教师具有科学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是开展小幼衔接工作的保障。为此,我校以研究带动实践,在低年部建立了小幼衔接持续研究体系,从三个方面开展研究。

(一)持续研究

早在十几年前,我校就把小学一年级上学期作为小幼衔接适应期,并明确每个一年组都有衔接任务。在上一学年研究的基础上,教师要加入自己的研究重点和教育特色,保证小幼衔接滚动式持续研究。

(二)专项研究

为了促进小幼衔接工作科学专业,我校积极参与辽宁教育学院组织开展的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基于儿童发展视角的幼小科学衔接实践研究”,同时鼓励教师在学校内开展小幼衔接的项目研究,以专项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定点研究

近几年,我校每年都委派教师先后走进辽宁省实验教育集团附属幼儿园、皇姑区实验幼儿园等幼儿园,为家长培训,为幼儿上课。教师通过实践,切身了解儿童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状况,获取第一手资料,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实现小幼之间无缝对接。

二、顺利推进:最大限度发挥家长的积极作用

小幼衔接要有家长的积极参与才能更好地完成。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家长们最担心的是孩子对小学教学的适应能力以及小学课程的设计问题。我校通过家校共育课程,引导家长充分了解学校教育理念,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帮助一年级新生提高对学校的适应能力。学校的家校共育课程从三个维度开展科学衔接。

(一)开展线上、线下教育沙龙活动

每届一年级新生入学,学校都要为新生家长进行培训。校长以“尊重规律,助力成长”为主题开展讲座,向家长传达学校小幼衔接的教育理念;各班的班主任在线上家长会向家长解读具体落实措施,并分享实用的小幼衔接经验。通过培训,引导家长了解小学入学阶段的课程体系,消除家长的顾虑,建立家校共同体,避免小幼衔接阶段家庭教育的盲目性。

(二)开展校内、校外亲子互动活动

一年新生的自理能力、生活习惯等方面都涉及小幼衔接的任务,家校共育也应贯穿在整个学年的学习生活之中。

1.小幼衔接阶段家校共育的三件“宝物”

有规律的生活可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各班常规生活中的三件“宝物”必不可少:“记事本”,记录每天需要家长了解的学校生活重点;“家校反馈表”,教师根据新生需要养成的生活习惯,列出项目,家长通过对孩子的评价、鼓励进行总结;“好习惯培养卡”,以学生的某一薄弱问题为重点,确定学生一个月的短期目标,引导学生自主成长。

2.小幼衔接阶段家校共育的三项活动

我校每年的趣味运动会、诗歌会、家长开放日都会邀请家长参与,目的是引导家长在与孩子共同活动的过程中,明确自己在小幼衔接中应发挥的作用。

(三)开展一年级学习成果汇报活动

每到一年级即将结束的时候,我校都会进行“一年级学习成果展示汇报”活动。在全员参与、全学科展示的过程中,通过静态作品展览、动态舞台表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把入学一年以来的学习内容展示出来。同时,邀请家长参与,引导家长看到孩子的成长变化,体会到与孩子共成长的意义。

三、高效衔接:以儿童思维构建入学课程

我校针对一年级新生的实际情况,减少课程内容,减缓教学进度,构建符合儿童思维、有学校特色的小幼衔接课程,帮助一年新生迈好入学第一步。

(一)精心策划,助力儿童身心适应

1.发放《指导手冊》,激发学生对校园的向往

即将入学的孩子报到时,拿到的《学校适应能力指导手册》上较为详尽地介绍了学校环境和教师团队简介,以及一日生活常规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家长和孩子由此可以对学校有初步了解,减少陌生感。

2.入学礼,在儿童心中种下美好的种子

一年新生的入学礼,既是学校的开学典礼,也是传统活动“大手拉小手”的启动仪式。入学礼上,家长的“大手”拉着孩子的“小手”,共同走入会场,充满仪式感,使新生认同并喜欢上小学生活。

3.参观校园,引导儿童喜欢小学生活

每节下课在哪里活动?教师在哪里办公?图书馆在哪里?这些问题都是一年级新生迫切想要知道的。参观校园、熟悉环境有利于儿童喜欢小学生活。

(二)适当调整,助力儿童生活适应

幼儿园和小学作息时间不同,有效调整,才能让他们更愉悦地适应小学生活。

1.调整作息时间

首先,延迟知识教学。开学第一周为小幼衔接学前周,以适应学校生活为目标,不进行知识方面的教学。其次,延迟上课。为了保证一年级学生的睡眠时间,我校早在2017年就提出把一年级第一节上课时间定为8:05,让一年级学生有缓冲的时间。此外,还为低年级学生安排了间食和吃水果的时间。

2.调整教育内容

我校把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作为小幼衔接阶段的重要内容。教师把教会学生整理物品、照顾自己、秩序就餐等内容作为学前周的教育教学重点,为学生打下良好的生活基础。

3.调整评价方式

一年级新生需要摸得着、看得见的评价方式。我校各班设计了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有游戏特点、有班级特色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适应生活。

(三)促进融入,助力儿童社会适应

1.学生之间的交往从自我介绍开始

学前周开始,各班的语文课会把学生的自我介绍作为课前三分钟的展示内容。学生通过自我介绍、特长展示,加深同伴之间的相互了解,认识并结交新朋友。

2.融入集体生活从共同制定班规开始

我校要求各班学生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共同制定班规,这也是引导学生了解、适应学校生活的过程。

(四)培养兴趣,助力儿童学习适应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持续学习能力。我校各学科教师都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育教学目标,开展学生喜欢参与的综合性实践活动。一年级课堂上游戏化、生活化、活动化的学习方式,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过程,吸引着学生快乐地走入学习殿堂。

我校将继续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着眼于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引导一年级新生顺利完成小幼衔接,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级新生共育入学
入学通知书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迷彩青春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阳光体育背景下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4-2017级新生体育素质动态分析与对策研究
图说
五行真经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入学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