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1-09-22董蔓

职业·下旬 2021年8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董蔓

摘 要:云南冶金高级技工学校紧紧抓住政策机遇,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工作,成功探索出一套“产教融合、校企一体”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本文结合学校对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展开论述。

关键词:企业新型学徒制    产教融合    校企一体    人才培养

云南冶金高级技工学校围绕国家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的部署,把握职业教育特别是技工教育发展趋势,不断探索和尝试,与企业构建人才培养共同体,逐渐形成一套“产教融合、校企一体”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模式,并取得良好成效。

一、实施背景

云南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省内有色金属冶炼企业众多,高素质劳动者、技能型人才缺口较大。而开设有色金属冶炼专业的学校少,教学设备不足,师资水平不高,在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学校与企业各自为政、学校专业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使用脱节、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衔接与融合脱节等问题。

2016年,学校作为云南省首批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技工院校,为破解上述问题,依托原上级主管部门云南冶金集团优势资源,按“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培训机构参与”原则,以适应全省产业转型升级和现代企业发展为要求,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经多次调研,结合学校专业特色、师资力量、实训条件及教学模式,选定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昆明冶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永昌硅业股份有限公司三家企业,组织企业技能岗位新招用、转岗和技能提升等人员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培养。

二、主要做法

为促进试点工作顺利进行,学校以高端定位引领方向,以特色发展确保优势,以机制创新实现突破、以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为实施保障,结合三家试点企业实际,与各企业共同制订了《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一)健全组织机构,成立指导委员会

成立“云南冶金集团企校联合培养新型学徒指导委员会”,主要负责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总体统筹、重要决策和工作推进,包括审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组建双导师团队、推进教学实施过程、评定培养成果等,有效解决试点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建立完善规章制度

按照系统设计、重点突破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完善与新型学徒制相适应的系列教学管理、教学、课程、岗位、企业师傅、质量监控、人才培养等标准。制订《企校联合培养新型学徒指导委员会章程及系列管理办法》《企业导师、学校教师认定标准、聘用及考核管理办法》《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标准及评定考核办法》《新型学徒制教学(弹性学制、学分制)管理办法》等制度。

(三)建立校企双师团队

为确保教学效果,组建以企业“全国技术能手”获得者、云南省首席技师等高技能领军人才为主导,以学校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为支撑的多元教师团队,推动将企业导师实践技能快速转化为可系统学习、广泛传播的技能技艺,促使传统的师带徒模式向科学、系统的新型学徒培养模式迈进。以企业生产车间作为实训场所,制订理论教师、实训指导教师等工作手册,教师团队严格按照计划及工作手册完成各项教学工作。

(四)制订培养目标、教学计划

学校按照“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的方式,以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重点,以产业转型升级、技术攻关创新为切入点,以企业工作任务为导向,整合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职业素养、安全规范等学习内容,把企业岗位技能要求转化为技能学习要素。

(五)建立考核评价机制

制订以行业、企业要求和技能操作规范为基准的考核评价标准,建立由行业、企业和第三方评价机构多方参与的考核评价机制,形成学徒自我评价、导师评价、企业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的全方位评价系统。通过定期检查、反馈等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促进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教学实践。

(六)创建培训共享中心

为解决工学矛盾,确保学徒工作、学习两不误,学校把教学阵地前移到企业,整合各类职教培训、鉴定资源,建立“职工技能研修中心”。采用“互联网+”的培训方式,逐步建立一体化专业微课视频资源庫、云南冶金高技能人才培养在线课堂、冶金行业技能大师研修交流平台、企业新型学徒培训共享中心,实现在线学习与线下面授相结合的多元化学习模式,提供多时段学习条件,实行弹性学习,确保学习效果。

三、成果与成效

2017年,学校在云南省最早启动新型企业学徒制试点。经过试点,有效解决了职业教育中技能人才培养“三个脱节”难题以及企业技能人才的技能持续提升问题。特别是2019年云南省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以来,学校与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等近20家中央驻滇企业,云南黄金集团鹤庆北衙矿业有限公司、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等4家省属企业,一心堂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昊龙集团有限公司等10余家地方龙头企业合作,累计培养新型学徒1万3千余人。

(一)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形成

学校从顶层设计着眼,突破点对点的合作方式,科学建立起系统化、多层次、多链条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工作体系,形成“产教融合、校企一体”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模式。一是共同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二是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进行专业及课程体系建设、学生技能评定,三是共同促进学生就业,四是共同分享技术成果,五是共同建设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六是共同建设工业文明与现代技术展示中心、技艺传承中心,实现产教深度融合。

(二)学校师资队伍质量大幅提升

学校采取内培外引、专兼并重等措施,进一步改善师资队伍结构,以提升教师技能教学和职业化能力水平为重点,打造“双师型”队伍。经过实践,培养专业学科带头人4人,选送教师到职业院校、合作企业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取得培训资格证书30余人,培养“双师型”教师10余人,一支结构合理、梯次齐全、团队完善的师资队伍基本形成。

(三)为企业培养出一批高技能人才

学校以行业、企业实际生产任务、技术创新项目为载体,动态设计教学实训内容,构建产业发展与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互為支撑的运行机制,培养出铝加工工种企业内训师、铸轧机长、铸轧班长等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在云南省氧化铝制取液固分离工技能大赛中,15名学徒中有5名进入决赛。在云南省多晶硅制取工技能大赛中,30名学徒中有13人进入决赛,2名学徒获得云南省多晶硅制取工技术能手称号。

(四)弘扬工匠精神,实现校企文化融合

学校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实现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融合,营造文化育人、立德树人的教育氛围。组织各企业“全国技术能手”、云南省首席技师开展大师讲坛,把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传递给学徒们。学徒在技能迅速提升的同时,也能快速融入企业文化,在工作中比、学、赶、帮、超,争做爱岗敬业的企业新型工匠。

四、思考与展望

(一)存在的不足

1.学徒基础差异大

在学徒选拔中,企业技能岗位新招用、转岗和技能提升员工基础差异大,部分企业担心刚签合同一年的新员工会出现不稳定的情况,对整个培养过程不利,所以在选拔过程中主要针对一些相对稳定的,已经有一定岗位经验的员工进行选择,造成学徒基础参差不齐。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个别员工调整岗位、离职等情况,造成最后培训完的人数与备案时不一致的情况。

2.人才培养具体实施难度大

由于学徒是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选拔,企业要对各自所需的紧缺人才进行培养,参加技能人才培养的学徒涉及的工种较多,导致培训面较广、培训周期较长。按照云南省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方案,企业可根据生产和管理的实际需要,自行选择标准,自主开展评价。不同企业的职业培训和鉴定标准存在差异,不同企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差异较大,使得教学难度也加大。虽然学校聘请企业技能大师授课有效解决了时间和场地的冲突,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对一些不具备条件的专业、工种来说,学校开展教学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

(二)对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展望

企业新型学徒制架起了企业和学校联合培养人才的通道,使理论教育与技能培养有机结合,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效对接,在助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将推进职业院校内涵建设和教学质量提升。

学校将在今后的办学过程中,继续发挥与企业深度合作的优势,加大合作力度,深化融合深度,扩大培养广度,不断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为云南省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李东兵,王姗姗.“四点一线”助推现代学徒制模式全面实施[J].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2018(12).

[2]钟利琼.就业导向视域下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的构建[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4).

[3]蒋智忠,杨丽.校企合作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提升技能人才职业素养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2019(1).

[4]张志平.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制度困境与纾解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8(4).

(作者单位:云南冶金高级技工学校)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