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荷花淀》的和谐意蕴及其现实意义探析

2021-09-22张晓玲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1年9期
关键词:散文化荷花淀诗化

张晓玲

《荷花淀》是著名作家孙犁的代表作,小说以抗日战争为背景,选取小小的、弥漫着水乡气息的白洋淀的一隅,用诗意的文字和散文化的结构,描绘了根据地人民抗击敌人、保卫家园的动人场景,歌颂了中国农民和农村妇女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可谓是“诗情与子弹齐飞,散文共小说一色”。本文不揣浅陋,对《荷花淀》的和谐意蕴及其现实意义略作探析。

一、《荷花淀》的和谐意蕴

(一)文体的融合

《荷花淀》是孙犁用感情驾驭文体、用驾轻就熟的散文笔法创作的一部散文化小说。在结构内容上,作者不追求情节的曲折离奇,只选取了月夜候夫、探夫遇敌、助夫杀敌等几个小的场景;不正面渲染战争的残酷,而着重抒写平凡的日常生活与荷花淀的诗情画意。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则采用“写意”技法,但求神似,不论形有。全文出现的人物有几十个,其中只有水生一个人物的外貌特征有几笔勾勒,就连小说的“一号”人物水生嫂,作者也没“舍得”去描绘。这样淡化情节、虚化人物正是小说散文化特征的鲜明体现。

《荷花淀》内容虽然关乎战争,但充满了诗情画意。如小说开头的一段描写:“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这些景物描写,简直就是一首清新隽永的抒情诗,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土色彩,构成了诗一般的意境。

(二)文意的和谐

一是人与自然和谐。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那飘飞的芦花,洁白如云的苇席,粉色的荷花箭,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不仅表现了女主人公对丈夫的深情,表达了白洋淀人民对家乡深沉的热爱和对敌人深切的痛恨,还与景中的人物相互映衬。仍以小说开头的一段描写为例:朦胧柔和的月光、柔顺细薄的苇眉子、清新芬芳的荷香、银白静穆的淀水……处在这样绝美意境中的女性,她的美丽、温柔、恬静、纯良不言而喻,景与人完美和谐。

二是人与他人和谐。小说中写了多个人物,人物间有夫妻关系、父子关系,战友关系等。但无论是哪种人物关系,都让人感到和谐融洽。如水生与水生嫂,小说中这样描述:“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怎么了,你?”短短几句便可见水生嫂对丈夫的关心。还有“‘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多么柔顺、深情、忠贞的女人啊,又是多么和谐的夫妻关系啊!

三是人与自我和谐。《荷花淀》刻画的人物虽然是以水生嫂为主的一群农村妇女,但在人与自我心灵的关系上,她们显得自然平和。例如:听丈夫说明天就去大部队,水生嫂编席的手指“震动”了一下——丈夫去大部队上前线,意味着生死未卜,妻子手指的“震动”暴露出她内心的震动。但她没有惊得“跳起来”,没有生气地阻止,她只是把一个手指放到嘴里吮了一下。这一“吮”是她在平复伤口的疼痛,也是在平复心灵的震动。

二、《荷花淀》和谐意蕴的形成原因

(一)传统文化精神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和”可谓其核心。在中国,从古至今,无论文人还是哲人,他们眼中的人与自然都是和谐的;无论哲学还是文学,都充溢着人与自然的和声。陶渊明有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李白则有“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作为“荷花淀派”创始人的孙犁深受这种自然观的影响,主张人与自然的契合。

(二)传统艺术手法的影响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即便是唐代传奇、宋元话本、元杂剧、明清小说,都不能动摇诗歌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作为文学体裁之一的小说不可避免地要受诗歌的影响。魏晋六朝的微型小说就呈现出鲜明的诗化特点。在中国新文学史上,鲁迅先生首创散文化、抒情化小说的文体,之后又有大批作家的小说呈现出诗化、散文化的趋势,如沈从文的《边城》。而在当代,最能体现这种小说文体特点的当首推孙犁。

(三)作者个人的审美追求

“以真挚的感情,写他所经历的人和事,他所生长、战斗过的地方,他的喜怒哀乐,他的为人,他的品格”是孙犁作品的一大特色,也是他一生创作的追求。这就使他的小说呈现出浓郁的抒情性,表现出诗化、散文化的特征。另外,天人合一也是孙犁主要的美学思想和审美追求。他天性爱鸟、爱动物,也在作品中呼吁人們保护自然,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这种思想追求使《荷花淀》呈现出浓浓的和谐意蕴。

三、《荷花淀》和谐意蕴的现实意义

(一)引领读者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我们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民族智慧。阅读《荷花淀》,读者在领略丰富的和谐意蕴、感受浓厚的和谐之美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也会更加深入,进而自觉去传承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

(二)警示读者避免战争,追求和平

《荷花淀》是诗化小说,但它诗化的并非战争,而是家乡,是荷花淀。荷花淀越美,越具有诗情画意,侵略“她”的敌人就越可恨,水生、水生嫂和其他荷花淀的人们英勇杀敌的行为和强烈的家国之情就越容易被读者所理解。孙犁用诗化、散文化的手法写战争,是在表达他的美学追求,也是独辟蹊径地揭示战争的丑恶和残酷,从而警示读者要尽可能地避免战争,追求和平。

(三)启示人们诗意栖居、诗意生活

中国是诗的国度,从《诗经·硕鼠》中寻找的安居乐业、不受剥削的“乐土、乐国、乐郊”,到《桃花源记》中勾勒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世外桃源”,都体现了中国人强调诗性、追求自然和谐的理想情怀。现在《荷花淀》启示我们:所谓诗意栖居、诗意生活,其根本是让生命处于和谐的情态,与自然和谐、与他人和谐、与自我和谐,进而感受自然美、人性美、人情美。

我们相信,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具有丰富和谐意蕴、呈现浓厚和谐之美的《荷花淀》,对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必定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和现实意义。

(责编 马孟贤)

猜你喜欢

散文化荷花淀诗化
论汪曾祺小说中的散文化
另类的“王蒙自传”
浅谈消息写作中文学化手法的运用
醉心余映潮“散文化”艺术课堂
浅谈创设诗化的语文课堂
探究“水生嫂无名现象”的普泛性
湖畔派与中国“荷花淀”派生态观之比较
《荷花淀》情节构思指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