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和ICU工作人员焦虑状态的调查研究*
2021-09-22穆瑞娥鲍加敏王轶丹李桂伟
刘 毅,王 双,付 强,常 乐,郑 杉,穆瑞娥,鲍加敏,王轶丹,李桂伟
(1.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急症部 300380;2.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301617;3.天津中医药大学临床实训教学部 301617)
随着国家医疗体系的不断完善,公众对三级甲等综合性公立医院的诊疗需求不断增加,对医院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ICU)的救护需求也越来越大[1],两个科室均已成为综合医院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其共同特点是面对的患者病势急、病情重,部门应对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多、工作量大,但是基于专科性质,两个部门实际工作情况又不尽相同。在日益重视公众心理健康问题的今天,医护人员特别是急诊科和ICU的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同样值得关注。已有国内研究显示,其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差,且主要表现在焦虑、抑郁等方面[2]。国内针对急诊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较ICU多,面对工作性质相似的两个群体,共同的研究极少,认真研究分析其心理健康状况和特点显得尤为重要[3]。本研究以两科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异常中较常见的焦虑状态为研究内容,分析其人口学特征及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和ICU工作的所有医护人员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1.2.1调查方法
使用问卷星小程序,自主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被调查人员的性别,学历(大专、本科、研究生及以上),工作部门(急诊科、ICU),工作性质(临床医护人员、检验、影像、药学人员统称为辅助科室人员),工作年限(具体工龄),既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经历(有、无),本人或家属是否有焦虑、抑郁等精神疾病病史(有、无)。同时采用国际通用的SCL-90症状自评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将SCL-90症状自评量表中焦虑的调查结果及SAS的调查结果与全国常模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者考虑筛选阳性[4-6],可诊断为焦虑状态。按照全国常模结果,将SAS分级[4-5],定义小于50分为正常,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为重度焦虑。
1.2.2质量控制
由问卷星平台监控,每个IP地址只有一次作答机会。问卷不要求填写真实姓名及微信号等涉及隐私的信息,被调查者在接受调查的过程中不受相关因素干扰,以确保问卷的有效性。作答时间小于50 s或者大于900 s的问卷将视为无效问卷被剔除,被调查者本人或家族有焦虑、抑郁等精神疾病病史者,其问卷被剔除。问卷填写时间设定为2020年3月20-27日。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调查对象基线资料
本次调查研究共回收问卷141份,排除有家族精神疾病史者的问卷1份,无效问卷5份(其中应答时间不足1份,应答超时1份,填写不规范3份),共计135份有效问卷纳入研究分析,有效回收率为95.74%。急诊科和ICU医生、护士、药师、影像、检验专业共计158人,接受调查者占在职人员的89.24%。调查对象SCL-90症状自评量表焦虑因子项及SAS量表得分与全国常模结果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根据全国常模结果,诊断存在焦虑状态48人,发生率为35.56%(48/135)。
表1 调查对象SCL-90症状自评量表焦虑因子项、SAS量表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
2.2 急诊科和ICU调查对象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
提取急诊科和ICU被调查对象SCL-90症状自评量表中焦虑项因子项得分进行比较,经秩和检验分析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见表2。将急诊科和ICU被调查对象SAS得分进行比较,经t检验分析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3。
表2 调查对象SCL-90症状自评量表-焦虑因子项得分情况[ M(P25,P75),分]
表3 调查对象SAS得分情况[ M(P25,P75),分]
2.3 急诊科和ICU调查对象焦虑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经χ2检验结果分析发现,不同工作部门、工作性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经历、工作年限的调查对象焦虑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而性别、学历对焦虑的发生无明显影响(P>0.05),见表4。
表4 调查对象焦虑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2.4 急诊科、ICU工作人员焦虑影响因素的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以被调查对象是否焦虑为因变量(0=否,1=是),自变量包括工作部门(1=急诊科,2=ICU)、工作性质(1=临床医护,2=辅助科室)、是否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经历(0=是,1=否)及工作年限。Hosmer和Lemeshow检验显示二元logistic模型与观测值拟合良好(P=0.580)。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工作部门、工作性质、工作年限及是否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经历均是调查对象焦虑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5。
表5 急诊科、ICU工作人员焦虑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2.5 急诊科、ICU工作人员焦虑影响因素的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
分析48例焦虑评分21~50分的调查对象,其中轻度焦虑17人(占总焦虑人数的35.42%,占被调查人数的12.59%),中度焦虑17人(占总焦虑人数的35.42%,占被调查人数的12.59%),重度焦虑14人(占总焦虑人数的29.17%,占被调查人数的10.37%)。以焦虑分级为因变量(1=轻度焦虑,2=中度焦虑,3=重度焦虑),自变量包括工作部门(1=急诊科,2=ICU)、工作性质(1=临床医护,2=辅助科室)、是否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经历(0=是,1=否)及工作年限。平行线检验显示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有意义(P=0.664),且结果显示所有入选自变量均为影响焦虑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6。
表6 对急诊科、ICU工作人员造成焦虑影响的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我国在2004年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首次从法律层面明确了心理健康问题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重要作用。国内学者对近年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暴发、禽流感流行、汶川大地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中不同人群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后发现,超过58%的被调查者罹患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个人焦虑、恐惧、睡眠障碍等,其中焦虑最为常见[7-13]。医护工作者同样也面临巨大的心理挑战,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影响医疗质量[14-17]。伴随社会多元化发展而来的就是各种急危重症也呈多发态势,近年来急救医学和重症医学两个学科均发展迅速,作为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部门,工作人员压力巨大,同样极易产生焦虑。本研究对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和ICU医护人员进行调查。
工作部门方面,ICU的工作人员出现焦虑的可能性是急诊科的2.495倍,且发生焦虑后程度更重,其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SAS得分分值均高于急诊科。分析原因可能为:(1)相对于急诊科,ICU需要在短时间内面对更为危重的患者,其时间更紧、任务更重[18];(2)ICU医护人员普遍工作时间更长,工作强度更大,因为专业原因面对更多的有创操作,获得院内感染的风险更高,工作人员的生理压力也更大[19];(3)由于对疾病有强烈的恐惧心理,加之ICU的封闭管理制度,使得患者及家属在渴望得到最好救护的同时,对心理护理的期望值与需求也较高,医患关系较平时更为紧张[20]。这些可能都是造成ICU医护人员焦虑发生率高、程度严重的原因。
工作性质方面,临床医护人员发生焦虑的可能性是辅助科室的5.739倍。分析原因可能为,与辅助科室人员相比较,临床医护人员需要更近距离、长时间接触患者和家属,更容易产生焦虑[21]。但是临床医护人员对专业相关的医疗知识了解更全面,遇到各种紧急医疗救治情况的应变及处理能力、自我情绪调节能力更强,所以焦虑程度不严重。
工作年限每增加一年,发生焦虑的可能性降低8.7%。提示工作年限增长是工作过程中产生焦虑的保护性因素。分析原因可能为,随着工作年限增加,个人专业工作经验逐渐丰富,在工作中的协调能力增强,组织归属感和荣誉感也更强烈[22],能够表现出更积极努力的态度。
既往没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经历的人员出现焦虑的可能性是有经历人员的3.442倍,提示相关的执业经历是减少焦虑的保护性因素。分析原因可能为:个体既往暴露于应激和创伤事件的相关经历,能够降低应激和创伤事件所引发的焦虑不良情绪[23],当再次面对紧急情况的时候,会更加从容。
近几年急诊科和ICU专科技术不断发展,急危重症救治成功率不断提高,两个部门均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相关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关系到医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值得关注。本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其中ICU工作、辅助科室工作、工作年限短、没有类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经历者是发生焦虑的高危人群,应在强化专业知识培训的同时,关注其心理健康,以确保救治工作的效率和精准化,尤其为必要时期妥善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好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