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认知素养在高中一轮复习中的能力分阶设置与研教思路

2021-09-22叶荔琼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进阶区域素养

叶荔琼

(莆田第四中学,福建 莆田 351100)

新世纪初,“核心素养”的理念模型首次被创建提出,该模型研究的内核是:新世纪的中学生在教育体系学习中,应该培养并最终形成的核心素质。地理学科素养的理念内涵已贯穿于高中地理课程教学,尤其是区域认知素养养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得到普遍认同。在高中地理第一轮复中大力培养区域认知素养已成为地理教师的共同认知。

一、区域认知素养在高中地理第一轮复习中的地位

在高中课程设置与第一轮复习过程中,区域认知素养的地位应该有所侧重。

(一)人地协调观在地理学科素养中的核心地位

从地理学科课程设置目标来分析,人地协调观是高素质地理人才的核心素养,也是必须具备的核心品德。这是应该贯穿于所有地理教学过程中的核心理论。其他三个地理素养都是为了完成人地协调观素养养成的过程、手段与对象。

(二)区域认知素养在地理第一轮复习中的主导地位

用原理说明事实,探究区域可持续发展道路,是高中地理教学的基本方向。[1]第一轮复习中,层层嵌套的不同尺度区域既是知识体系的建构单元节点,也是区域研究的具体对象。始终把区域认知素养的养成作为复习中主导建构目标,既能帮助学生建立层级区域认知概念,也有利开放式区域协作观的形成。一轮复习中区域认知与其他学科素养相关性如下:人地协调论→区域研究的指导思想,综合思维→区域研究的指导原则,地理实践力→区域研究的重要方法与能力。

二、地理第一轮复习中区域认知能力进阶目标设定

区域认知养成关键在于区域认知能力分阶式递进提升过程,养成过程具兼顾总体设置、阶段推进与延续性提升的统筹安排,所以区域认知能力培养也是逐级累加过程。第一轮地理复习中区域认知能力进阶建议作如下设置:

1 区域空间定位(入门级能力)→2 区域特征研究(初级能力)→3 区域差异探究(初级能力)→4 区域区位评价(初级能力)→5 区域发展模式分析(中级能力)→6 区域发展现状分析(中级能力)→7 区域发展方向预测与建议(高级能力)→8 区域间协作(开放性)(高级能力)

学生学习能力的建构必然要遵循逐级递进的进阶模式。区域认知能力的提升过程也必须是由低级向高级上升的进阶完成。

区域认知的基础是区域空间定位能力,是进行区域研究的基本能力。第一轮地理复习后,学生应该具备的区域空间定位能力:准确描述区域位置与范围,辨析区域空间边界,科学描述区域形状与分布特征,解析区域在区域嵌套体系中的位置与层级。以下题为例:

本题考查的是微小尺度区域空间的边界辨析:两个区域分布在道路两则,空间差异表现在行道木景观差异上,可推定区域边界在道路中间——边界具有清晰、固定的特征。据此选项A 可以排除;从用地类型的角度来看,道路两侧绿化带同属于道路的组成部分,都属于功能用地中的交通用地,是同一尺度的同一个区域空间。而居民爱好形成的区域空间边界具有模糊性、过渡性与时间动态演变特点,与题意中边界清晰固定的推论不相符,排除B 选项。C 选项与A选项可基于相同原因排除,所以只有D 选项正确。因此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辨别不同类型微小区域边界的能力,难度较小。

地理第一轮复习中,区域认知能力进阶要做好科学规划,学生的区域研究能力进阶培养目标通常设置如下:1—4 级要达到熟练掌握程度,学生要能熟练地对区域进行空间定位,总结特征,分析差异,科学评价;5—6 级则要求基本掌握,学生能对区域发展模式进行基本分析,对区域发展现状进行独立探究。7—8级要达到有所了解程度,学生能对区域发展方向做初步预测,对区域间协作提出简单的合理建议。当然,不同的学校学情校情也不同,教师在设置复习目标时要因校制宜,根据自己学生的具体学情水平来科学设置,而且要随时调整,科学安排区域复习过程。但不论教师如何根据学校学情与学生的学习匹配度安排第一轮区域复习工作,都要考虑学生学习能力的分阶水平与程度的差异性这个客观存在,合理安排进度。

三、第一轮复习培养区域认知素养的研教思路

(一)研究地理新课标,从高考真题中挖掘区域认知方面的教学思路

新高考改革后,新高考理念对高考命题影响是不容置疑的。地理课程标准立论核心由“三维目标”进化到“学科素养”,这是一个质的飞跃:三维目标立足点在于中学地理学科教学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地理人才,它的本质是立足于学科角度;而学科素养更注重于社会需要中学地理教学培养什么样的地理人才,它的本质是立足于社会发展需求——这也是“服务选才”的真正含义。在第一轮复习中,教师务必回归高考改革与新课标研究,真正理解高考命题意图,从高考试题中挖掘教学思路,并在第一轮区域地理复习中紧紧围绕和紧扣区域能力进阶角度进行知识点及知识体系的建构。区域认知能力进阶是解决知识体系难点与重点科学设置的核心尺度。以下题为例:

教师应完成命题思路挖掘:

第一问考察日光温室对区域限制性区位要素的改良影响,本质上还是对区位要素的考察,考区域特征分析能力,属于初级区域认知能力。第二问考察西班牙与以北地区的区域差异探究,属于中级区域认知能力。第三问考查学生对区域发展模式核心推动力的认知程度。第四问考查区域发展方向探究,透过利弊分析兼考学生的辩证思维与人地协调观,检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问题分阶设计,逐层递进,重点考查学生区域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师通过真题研究,吃透命题意图,再投射到区域认知能力的分阶教学中去,对区域地理复习有极强的指导作用。

(二)优选微区域,巧用微专题,分层拓展区域认知能力

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以原有的经验和心理结构信念为基础,建构知识体系来解决新的问题。[2]第一轮复习过程中学生能夯实基础,构建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将非常有利于素养的养成,教师可以通过具有代表性的微型区域来建构微专题以此开展复习教学。《河流》专题是区域分析的必考类型,该专题知识点之间逻辑联系强,是区域复习重点兼难点。世界多大河,第一轮复习时不可能将每条大河及其流域逐一分析,因此要选择学生相对熟悉而又具有代表性的河流流域为典型案例,以河流流域为研究对象,以河流综合开发利用为认知核心,巧用微专题,分层拓展区域认知能力。以下以《钱塘江》微专题为例说明区域认知能力分阶设置的层次性。

1.初级认知能力

(1)钱塘江流域的空间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流域、干流、支流、分水岭、入海口

(2)钱塘江水文、水系特征表述

(3)钱塘江对地形、地貌的塑造与改造作用:侵蚀作用与堆积作用的相互转换机制、V 形谷与U 形谷、冲积扇、河口三角洲与冲积岛发育、河流阶地的形成、河流瀑布与溯源侵蚀

2.中级认知能力

(1)钱塘江流域常见自然灾害:地质灾害、水文灾害

(2)钱塘江流域开发:水源(供水与南水北调)、发电、航运与对陆上交通阻碍作用(需要辩证思维)、其他(养殖、旅游等)

3.高级认知能力(次级区域的延伸探究学习,此处以入海口为例)

(1)钱塘江入海口港口型城市发育

(2)钱塘江入海口大潮形成与水下沙坝的发育

(3)钱塘江入海口渔场发育

(4)钱塘江入海口盐度曲线的时空变化规律

教师完成区域认知能力分阶目标规划后,自可依照分阶层级有序开展教学步骤,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反馈再科学调整难度与进度,以此提升效率。

(三)依照能力进阶,科学设置复习深度与教学难点

第一轮复习要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与学习能力,把复习重心放在初级与中级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上,对不同尺度的区域应该科学设置三阶能力目标来综合制定教学深度,进而有效解决教学难点。

在此以《冲积扇》微专题为例,冲积扇作为河流流域中的次级区域,对农业生产而言有重要开发价值。冲积扇的结构与形成机制这两个知识点本属于区域特征研究、区域差异探究范畴,在区域认知能力上属于初级能力,复习难度不大,但其中一个知识点对学生而言难度偏大,该知识点就是:冲积扇沉积物水平方向上结构差异与沉积层垂直分异——水平结构差异指的是冲积扇沉积物从扇端至扇缘的水平空间分布差异,主要表现为沉积物颗粒直径在水平结构上变化规律,该规律对绿洲的分布有非常大的影响。垂直分异指的是冲积扇在沉积过程中形成从地表到地下的垂直结构差异,形成原理类似沉积岩沉积过程,位置与结构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的沉积环境。

该知识点属区域认知能力分阶层级中的区域差异探究。但因为加入了时空变化因素,难度加大,接近发展模式分析类的能力要求,属中高级认知能力,超出当前学生学业水平,形成知识难点。那在第一轮复习中就只要求学生初步了解,而无须做到熟练掌握,应留予第二轮复习时细讲。

地理第一轮备考复习,重在夯实基础,培养能力。把区域认知素养养成放在主导地位,在区域学习中对认知能力培养进行科学的分阶设置,在教学中依照分阶层级,以不同尺度区域为案例,以人地协调思想为指导,以综合思维为研究原则,以研促教,逐步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进阶区域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分割区域
集合学习中的数学素养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基于BM3D的复杂纹理区域图像去噪
点电荷的平衡与非平衡问题的进阶学习
传祺GM6:家用MPV新进阶
领克进阶
2018车企进阶十字诀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