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播种期、密度、施肥量对春马铃薯产量的效应

2021-09-22万诚业

农技服务 2021年6期
关键词:播种期回归方程复合肥

李 瑾,万诚业,孙 达

(1.嘉兴市南湖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 浙江 嘉兴 314051; 2.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农业技术水利服务中心, 浙江 嘉兴 314051)

春马铃薯作为粮、蔬兼用作物,因具有生长期短,经济效益高,市场畅销的特点,最近几年在南湖区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但在栽培措施决策上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如播种期过早、种植密度不足、肥料施用过量等[1]。为提高浙北嘉兴市南湖区春马铃薯的生产效益,于2020年开展了不同播种期、播种密度、复合肥施用量3个主要栽培因子的回归试验[2],以期通过试验建模解析,为当地春马铃薯高效生产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马铃薯品种为荷兰土豆,供试肥料为“雅苒苗乐”硫酸钾型“15-15-15”复合肥。试验在南湖区凤桥镇大星村守德农场内进行,试验地前作为水稻,土壤为青紫泥粘土,肥力中等,耕层土样pH值5.99,有机质30.7 g/kg,全氮2 533 mg/kg,速效磷33.1 mg/kg,速效钾65 mg/kg。

1.2 方法

试验因子为播种期(X1)、种植密度(X2)、复合肥施用量(X3),采用二次回归饱和D-最优设计311A方案[3]。试验因子水平与编码值见表1。

表1 试验因子水平与编码值

试验共11个处理(见表2),每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长3.6 m,宽1.85 m,面积6.67 m2,小区间以宽20 cm沟分界。马铃薯露地栽培,行距0.4 m。播种时在小区畦面按行距挖10 cm深浅沟,按各设计处理的施肥量将硫酸钾型复合肥一次性底施,再按各设计处理的密度确定株距后,每穴播1个重约50 g的种薯(大种薯切块),播后取畦沟泥覆盖。马铃薯生长期不施农药和其他肥料,其他栽培措施与大田生产相仿。试验各处理于5月7日按小区收获薯块测产。

试验数据采用Excel电子表格进行统计分析。按三元二次回归最优设计的统计原理,采用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建立因子编码值与产量的回归方程。

2 结果与分析

2.1 因子回归方程解析

根据表2数据,按三元二次回归最优设计的统计方法,建立3因子与春马铃薯667 m2产量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

表2 试验处理与产量

方程经方差分析,回归关系达极显著水平(F=12.78>F0.01(9,21)=3.40),表明建立的方程拟合度较好,置信度较高,用于因子效应分析有实际意义。

方程中各项偏回归系数经显著性(t)检验,一次项系数 b2、 b3达(P<0.003)极显著水平,二次项系数b11达(P<0.002)极显著水平,交互项系数b23达(P<0.05)显著水平。表明各因子对春马铃薯产量均存在较大程度的效应,通过适当调控这些因子可以实现春马铃薯的高产。

2.2 因子效应解析

2.2.1 主因子效应 对回归方程试验因子一、二次项回归系数绝对值之和(Bi=∣bi∣+∣bii∣)值的计算,得到播种密度B2=398.1、播种期B1=192.6、复合肥用量B3=178.8,由此表明3个试验因子对春马铃薯的产量效应都极大,且效应大小依次是播种密度>播种期>复合肥用量,因此春马铃薯生产要获得高产特别要重视对种植密度的调节。

2.2.2 单因子效应 对回归方程采用降维法固定某2个因子为中心“0水平”,得到3个单因子方程:

将各因子不同水平代入相应方程,得到各因子水平下的春马铃薯理论产量(表3)。

表3 各因子不同水平下马铃薯的产量

由表3可见:播种期对春马铃薯产量的效应较大(C.V=12.25%),其效应呈二次抛物线变化趋势。1月9日播种最早的产量最低,1月30日播种的最高。说明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随播种期延迟产量显著增加,超过一定时间范围后,又随播种期延迟产量下降。播种期回归方程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的适宜播种期为1月20日至2月10日。

播种密度对春马铃薯产量的效应最大(C.V=23.04%),其效应曲线呈直线变化趋势。说明随播种密度的提高产量显著提高,产量与播种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999 4**)。播种密度回归方程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的适宜播种密度为6 000~9 000株/667m2。

复合肥用量对春马铃薯产量的效应最小(C.V=9.26%),其效应曲线呈反直线变化趋势。说明随施用量提高产量不增反降,产量与施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974 1**),表明春马铃薯生产中硫酸钾型复合肥施用量不宜过多。复合肥用量回归方程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的适宜硫酸钾型复合肥用量为25~50 kg/667m2。

2.2.3 双因子交互效应 通过回归方程得到3组双因子交互系数,除种植密度与复合肥用量的交互达显著水平外,另2组未达显著水平。

播种期与密度(X1X2)的交互系数b12=-11.72(P>0.05),其交互效应不显著。但从其微弱的交互效应中仍显示,早播时增加种植密度有利于高产。

播种期与复合肥用量(X1X3)的交互系数b13=-12.26(P>0.05),其交互效应亦未达显著水平。但从其极弱的交互效应中仍显示,早播时适当增加复合肥用量有利于高产。

密度与复合肥用量(X2X3)的交互系数b23=-93.24(P<0.05),其交互效应达显著水平。从其交互效应显示可见,当种植密度小时(0水平以下)复合肥用量宜偏高(0水平以上),当种植密度大时(0水平以上)复合肥用量宜偏少(0水平以下),才能显著提高马铃薯的产量。

2.3 因子的高产优化组合

在试验约束区域内(-2≤xⅰ≤2),取步长为1,利用产量回归方程,经计算机模拟仿真[4],可得到125(53)套农艺方案的产量结果,从中筛选出产量≥2 500 kg/667m2的组合方案有45套(表4),占36%。对Xⅰ取值的频率分布解析,因子高产最佳组合编码水平为:X1=-0.297 7~0.431 0,X2=0.992 4~1.452 0,X3=-1.005 4~-0.328 0。相应的实际量值是播种期为1月27日至2月4日,密度为7 489~8 178株/667m2,复合肥用量为施硫酸钾型复合肥24.9~41.8 kg/667m2,预测生产中按该套方案种植春马铃薯在南湖区域内可获得产量(3 029±387)kg/667m2。

表4 产量≥2 500 kg/667m2农艺方案Xi变量水平频率分布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3个栽培因子对春播马铃薯的产量效应均较大[5],其中种植密度(X2)>播种期(X1)>复合肥用量(X3),种植密度是春播马铃薯栽培中应予重点调控的因子。

从单因子效应看,播种期与产量呈抛物线关系,以1月20日至2月10日播种为宜;种植密度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以种植6 000~9 000株/667m2为宜;复合肥用量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以少量施用为好。

从双因子互作效应看,种植密度与复合肥用量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产量,密度稀时施肥宜偏重,密度较高时施肥量应偏少。

根据当地春马铃薯生长特点,经选优所得单产≥2 500 kg/667m2的栽培3因子高产措施[6]为播种期1月27日至2月4日,种植密度7 489~8 178棵,施肥量为硫酸钾型复合肥24.9~41.8 kg。

猜你喜欢

播种期回归方程复合肥
2022年8月复合肥零售价格
不同播种期酒用高粱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
镇平县依据冬前气温变化对小麦播种期及播种量的调整探索
采用直线回归方程预测桑瘿蚊防治适期
线性回归方程的求解与应用
线性回归方程要点导学
东北丰磁化炭基复合肥
双色球磁化炭基复合肥
纳米级脲醛缓释复合肥
线性回归方程知识点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