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东西无此奇目悸心惊敢模写
——大千先生西康纪游之《瓦寺沟寄景》
2021-09-22撰文李燕
撰文=李燕
张大千《瓦寺沟寄景》纸本设色 113×52cm
款识:银河忽如瓠子决,泻向人间添春热。跳珠委佩未足拟,碾破月轮成琼屑。老夫足迹半天下,北游溟渤西西夏。南北东西无此奇,目悸心惊敢模写。四山雷动蛟龙吼,万里西行一引乎。山神梦泣海翻澜,只恐群鳌载山走。丁亥六月,同孝慈道兄来游西康途也。孝恢老兄指点山川,故赉夜借瓦寺沟写图并赋呈正。大千弟张爰。
钤印:张爰之印、张大千
说明:上款人杨孝恢。生卒不详,为杨孝慈胞弟。杨孝慈(1895—1956),原名延森,贵州毕节人,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经济系,曾在四川担任中央银行成都分行经理。杨孝慈对大千的艺术十分敬重,与张大千往来颇多,关系也非常深厚,是张大千早期重要的艺术经纪人和赞助者。
1947年夏6月,张大千于上海画展后回四川成都,正值成都遭受水患,多条街道被水淹没,无法做其它事情。恰好叶浅予从西康归蓉,举办了一次和西康有关的专题画展,叶浅予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采风,在雅安和康定两地的画作多达好几十幅。张大千先生闻叶浅予介绍西康山水之胜景,也萌发了行旅西康的计划。在西康省主席刘文辉的邀请下,张大千遂与老友、中央银行成都分行行长杨孝慈相约同游西康。先生等坐车从成都出发,经雅安、天全、泸定,到达康定后返回,沿途饱览高颐阙、二郎山、大渡河、铁索桥、御林宫等地方,并写生作画多幅,这次采风行程长达一个多月,八月才回到成都。沿途饱览奇异雄伟的山河风光,并作画赋诗。
经过瓦寺沟时,奔腾湍急的康定河在此注入大渡河汇同众多山壑发出震天动地的号叫声,给张大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瓦寺沟寄景》即当时夜宿瓦寺沟时所作,汲取山川灵气,用笔酣畅淋漓而内涵深厚的传统构成,雄奇而精彩的写生风格让此幅作品成为描绘此次西行的精品佳作。
此幅瓦寺沟写生图景,将夏季西康山区汛期到来的景象绘出,好不生动。画幅采取全景式构图,近景崇山峻岭,山崖峭壁,相对而峙,大刀阔斧,山壑间奔流急潺,泻出于两峰之间,幽壑中奔驰而下,惊涛拍岸,奔放豪雄。中景为山麓间有屋舍隐现,显得格外清新明净,山间树木迎风而立,寥寥几笔,极富有生命力。远景高山耸立,层峦叠嶂,丛树茂密,苍翠欲滴。悬崖峭壁间的步道上有三位高士策杖眺望,踟蹰前行,与巨浪、高山形成强烈对比,益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画家勾勒线条用笔清劲简括、笔墨细致柔和,皴擦较少,用墨清淡。以赭石、花青润染,层次协调,山色显得明亮润泽。整个画面给人一种气势恢宏却又澄明秀雅的艺术感受,清韵无穷。全幅以实景为主,虚实结合,实多于虚。全画铺陈,时而雄伟,时而细腻婉约,几经起伏转折,进入昂扬的高潮后,终了以悠远宁静收尾。
叶浅予先生赠杨孝慈先生西康写生人物
大千先生当年所至之地,自然条件非常艰苦。行人只能沿着盘山小道绕行,视线开阔度不够,加上山多曲折,很难看到所谓远景,因此这种高山峡谷地带很难表现。大千先生当年或是攀上了危崖或台地上方,以便能够看到群山远峰才能得以表现。正是有了这种画真山水实际的精神,才留下了这奇绝峻秀的康巴美景。
张大千在西康期间留下了多少作品,并不可考,学术界也没有记载,但估计不少。至少赠送了相当一部分作品给刘文辉将军和陈耀伦先生。这期间张大千作有《西康游记》纪游诗12首,后在成都举办“张大千康巴西游记行画展”,在上海出版《西康游屐》画册,其中有一开同为《瓦寺沟》风景,构图中有相似之处,却有更加精致富丽,缺无此幅的灵动潇洒,此件之后张大千将此画册十二幅原画赠送给了杨孝慈,以感谢他游行陪伴之辛苦,亦可见两人之间的真挚情谊。巧合的是叶浅予同时期也有西康人物创作赠与杨孝慈先生。这些画作除了艺术价值之外,也是民国艺苑交友圈的一曲佳话,为其早期艺术历程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