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蹴鞠 黄帝发明的足球运动

2021-09-22撰文小尘

艺术品鉴 2021年25期
关键词:宋太祖蹴鞠踢球

撰文=小尘

足球在中国古代名为“蹴鞠”,亦称“蹋鞠”、“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蹴”即是用脚踢,“鞠”则是指皮制的球体,在早期是以皮革包裹毛发制成。

蹴鞠相传是黄帝发明的军事训练项目,西汉刘向《别录》有言:“蹴鞠,黄帝作,盖因娱戏以练武士”,通过踢球锻炼士兵的腿部力量。考古学家推测,黄帝时期的足球极有可能是石球。黄河流域山西、陕西、河南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很多直径3-6厘米、磨制光滑的石球,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黄帝军队踢石球的推测。

中国临淄足球博物馆古蹴鞠

宋代 马远(传)《蹴鞠图轴》绢本设色 115.6×55.3cm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后来,“鞠”演变成用动物皮毛缝制、中间填充毛发的皮球,方便人们踢动。蹴鞠运动也开始从军营走进民间,战国时期,各国大城市流行蹴鞠。

我国有关“蹴鞠”的最早记载,见于《战国策·齐策》。苏秦做了赵相,为赵合纵,联齐抗秦。他出使齐国,盛赞齐宣王治国有道,百姓和乐,娱乐活动众多。

“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蹹鞠者。”

由此可见,在当时齐国的都城临淄,蹴鞠已经成了一项群众参与度较高的民间体育运动。

汉代的蹴鞠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音乐伴奏为主的蹴鞠,是靠技巧,踢出动作来;此外还有竞技性的蹴鞠比赛。这种竞技性蹴鞠除了在民间,也传播到军队中,名将霍去病在塞外征战的时候,就曾在战争之余以蹴鞠来训练士兵。

蹴鞠在汉代成为一项非常普及的运动,最初流行于民间,在汉代的画像石与画像砖上还保留着民间蹴鞠的画面。后来,在“超级球迷”汉高祖刘邦的推动下,蹴鞠成为一项非常专业化的运动,皇宫内也开始出现专门的球场。

《西京杂记》记载,刘邦父亲刘太公自幼“斗鸡、蹴鞠,以此为欢”,西汉建立后父以子贵成为太上皇,搬进九重深宫,闷闷不乐。刘邦就在长安城东营建新丰城,让父亲当年好友在新丰陪其斗鸡、蹴鞠,颐养天年。

汉代的蹴鞠已趋于专业化,更出现了中国最早关于蹴鞠的书籍,即《蹴鞠》二十五篇。此时的蹴鞠规则也初具规模,还成为了军事训练的手段。

上图:西汉 铜蹴鞠图案印,印面1.6×1.6cm,印体厚0.5cm 故宫博物院藏

下图:铜蹴鞠图案印钤本 故宫博物院藏

同时,汉代还出现了女子蹴鞠,带有娱乐与表演性质,在当时的画像石与画像砖上常能见到女子蹴鞠的优美姿态。

到了唐代,蹴鞠在规模、规范、场地以及器材等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例如,球门近似于现代的样式,由两根柱子构成,中间挂网;唐代“鞠”制作技术也得到改良,球壳从两片皮合成改为八片坚皮缝制,形状更圆,更接近于现代足球;球里面开始有“内胆”,用动物尿脬做成,“嘘气闭而吹之”,成为充气球,球体更轻,可以踢得更高更远。蹴鞠由此摆脱了军事训练色彩,成为民间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唐代还有女子蹴鞠,不求踢进球门,而以踢出花样为能事,俗称“白打”。

据说唐太宗、玄宗都爱看踢足球,后来的唐文宗常常爬上高楼居高临下看市井间的蹴鞠和摔跤,而许多唐诗中也写到关于踢球的事情,而且都和清明节有关,如王维〈寒食城东即事诗〉中写道:“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陆游的〈春晚感亭〉:“寒食梁州十万家,秋千蹴鞠尚豪华。”等等。

蹴鞠用球的内胆和充气的鼓风机 临淄足球博物馆藏

上图:仇英《蹴鞠图》立轴 设色绢本 27×44cm 上海朵云轩拍卖有限公司 2014年 朵云四季三期拍卖会

左下:明 杜堇《仕女图》卷中的侍女蹴鞠

右下:在明代杜堇《仕女图》卷中,不仅有女子蹴鞠场面,还有侍女用网兜提着“鞠”的形象

元 钱选 《临苏汉臣宋太祖蹴鞠图》 28.6×56.3cm 上海博物馆藏

TIPS

《宋太祖蹴鞠图》

现存的《宋太祖蹴鞠图》,原图为宋代名画家苏汉臣所绘,钱选在临摹之后题字:“蹴鞠图旧藏秘府,今摹图之。若非天人革命,应莫观之,言何画哉。”表现出了对此画仰慕已久的心情。描绘了宋太祖与其弟赵光义、宰相赵普等六人用白打方式蹴鞠嬉戏的场景。赵匡胤踢球在当时是赫赫有名的,尤其擅长白打(现在人们通常称之为“花式足球”),即踢球时,可以头、肩、背、腹、膝、足等部位接触球,灵活变化,随心所欲。

明人唐文凤在《梧冈集》中有《题蹴鞠图》诗,诗中说明前两人踢球的是宋太祖赵匡胤与其弟宋太宗,后四人观看的是大臣赵普、楚昭辅、党进、石守信,都是宋朝开国的功勋,他们都喜欢踢球;“明良相逢同一时,乘闲且复相娱嬉,军中之乐谅亦宜。”此图说明了蹴鞠是宋代初年军中之乐,是宋朝开国皇帝和贵族都喜爱的活动,因此,开启了中国古代足球发展的第二个高潮时期。

在制秋工艺上,两宋“鞠”从八片坚皮缝制发展成“十二片香皮砌成”且“不漏线角”,重量“正重十二两”,外形“硬凑十分圆”。工艺的改进促进了球技的发展,出现了高俅、柳三复等凭借高超球技获得官位的蹴鞠高手。宋代也出过不少踢球艺人,甚至还组织了自己的团体,叫做“齐云社”,又称“圆社”,是世界上最早的足球俱乐部,奸臣高俅就在其中。

宋代的蹴鞠讲究花样玩法,不仅出现了专业的组织圆社,还形成了“十踢”法,即肩、背、拍、拽、捺、控、膝、拐、搭、臁。而比赛所用的球的种类多达40余个,重量与现代的足球十分接近。

此外,当时的帝王与大臣亦偏爱蹴鞠,高俅就因球技突出而受到了宋徽宗的提拔。

到了明代,青楼的娼妓以玩蹴鞠的方式招揽客人,使得蹴鞠逐渐趋于下流低俗,远离主流;而许多贵族与官吏因过度沉迷于蹴鞠而荒废职务、不理政事,因此明太祖下令官吏、武士等为官者禁止蹴鞠,致使蹴鞠开始没落。

2004年7月,国际足联宣布:中国古代蹴鞠就是足球的起源。

猜你喜欢

宋太祖蹴鞠踢球
踢球
我国蹴鞠的起源与发展及消亡研究
宋太祖“开门办公”
宋太祖的开门哲学
《水天一色》《踢球的女孩》《傍晚》
宋太祖的开门哲学
历史上有一个大转折点是谁决定了古代足球的兴衰?
宋太祖的开门哲学
像梅西那样踢球
蹦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