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投资20亿 富华车轴的终极目标是什么?——访富华重工总经理谭嘉骅

2021-09-22张筱梅

专用汽车 2021年9期
关键词:车轴产线产品

本刊记者 张筱梅

7月份,富华投资20亿打造的全新产线正式建成投产。

作为全球挂车乃至商用车车轴领域里拥有绝对销量优势的企业,富华此举意味着什么?这个全新的产线是什么样的?富华决策者是基于怎样的发展思路来进行这样的大手笔投入?这个全新产线的建成对于富华乃至整个挂车车轴行业来说,会带来一个怎样的改变?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采访了广东富华重工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谭嘉骅。

从国内到全球,再到超100万根

谭嘉骅是此次富华全新产线推动的执行者和决策人。而要想了解富华这些决策的原因,还必须了解谭嘉骅的个人经历。

广东富华重工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 谭嘉骅(右二)

首先,富华成功地进入到东南亚市场,随后在澳洲成立分公司并建设工厂,抢占了澳大利亚50%以上的市场份额。

2006年,富华开始进军美国市场。

2008年,富华进入欧洲市场。

2014年,富华成功地收购了荷兰VALX公司,富华欧洲分公司正式成立。

10年间,富华车轴卖到了世界各地,获得众多欧美车企业和物流企业的青睐。谭嘉骅说:“最让我感到自豪的是,把中国制造的挂车轴和悬挂系统卖到了现代汽车工业之都——德国。”

2016年,随着国内开始“9·21”治超,重卡销量开始连年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之下,2017年富华车轴的全球销量突破100万支,创造了半挂车车轴销量的世界记录!这一纪录比当时第二、第三、第四位的销量总和还要高。

鲁能的表现也同样有些难堪,两队自2008年至今已在中超交手20次,鲁能队1胜9平10负的战绩简直惨不忍睹。

2018年,谭嘉骅开始担任富华重工总经理的工作,全面负责富华商用车底盘零部件业务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彼时的国内外市场两开花,富华的产销状况如日中天。

从量到质,实现真正地引领挂车车轴行业

谭嘉骅说:“2017年我们卖出了100多万根车轴,虽然站上了新高度,但是我却产生了更多的危机感”。

也许有人会说,谭嘉骅太“凡尔赛”了。但是谭嘉骅的这种“凡尔赛”式焦虑是真实存在的,在市场最鼎盛时期,富华的销量数据越好,他的焦虑就越严重。

谭嘉骅认为,国内市场中重卡疯狂的销量增长持续不了几年。而一旦市场“潮水退去”,无论是终端用户,还是挂车厂,行业内所有的角色都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因此,富华必须不断地拿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才能够在新一轮竞争到来之时保持自己强有力的竞争力。

而在海外市场,富华车轴在全球各地的占比虽然在不断增加,但“中国制造”给全球的印象依然撕不掉“代加工”的标签。中国人在许多领域都能做到“规模最大”、“销量最多”,但总是没有底气说“我们最好”,因此富华也必须在产品上做出创新变革,来扭转外国人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产品的印象。

除了自身发展的迫切需求,富华身处的国内半挂车市场其实也亟待转型。伴随着治超政策和环保政策的不断推进,国内的整车产品品质正在不断提升,然而半挂车市场却仍处于“价格战”的漩涡之中,产品品质一直没有明显的提升。由此也造成了许多车“主挂不匹配”的现象,为行车安全埋下了隐患。因此,半挂车行业也在探索着转型升级之路。

谭嘉骅说:“牵动挂车的是车头,为用户带来收入的却是挂车。”

一台挂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用户的安全和经济效益,而挂车的性能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底盘件,尤其是车轴系统。作为这一领域的龙头企业,富华也需要承担起这份责任,为半挂车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高品质的新一代车轴产品,引导整个行业向高效、安全、节能、高质量方向发展。

因此,无论是出于自身的发展,还是市场和行业的需要,富华都需要在产品的技术、工艺上推陈出新,拿出更有实力的车轴产品。

据了解,紧跟行业形势发展,在当下国内制造业产线积极地进行智能化、自动化的产线升级过程中,富华巨资投入的全新产线实现了高度的智能化生产。由于采用了大量国际一流品牌的自动化设备,不仅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产能可达年产200万套车轴的生产规模,而且最重要的是新一代产品的品质大幅提升,产品的一致性再次得到升华。

结合美国和欧洲产品优势造新品

从量变到质变,富华实现了再次完美“蜕变”。

综合美国和欧洲产品优势,造真正适合中国运输环境的挂车车轴

近年来,国内运输市场环境正在逐渐朝着集约化、高效化方向发展,货运市场运力过剩,竞争加剧,由此也对运输车辆在长里程、长维护、出勤率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外,受政策法规影响,商用车的配置升级已经成为事实,牵引车市场集中度较高且法规执行严格,因此产品升级速度较快,配置越来越高;但半挂车生产行业门槛较低,产品品质参差不齐,即便是到了新国标阶段,依然有不少挂车厂装配未经验证的车轴与悬挂产品,导致这些挂车产品的性能明显滞后,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主挂不匹配导致整车运行效率降低,可以说许多用户的挂车都拖了整车的“后腿”。

在新的运输模式影响下,安全、长效、耐用、轻量化、智能化正成为当前商用车底盘行走机构的核心诉求。

中国需要一种全新的、符合未来物流高效标准的半挂车车轴产品,该产品应该符合怎样的要求?鉴于此,首先富华分别对美国和欧洲的挂车车轴技术路线进行了深入分析。

美国的挂车车轴技术路线:设计相对简单,成本较低,在美国本土的可靠性非常不错,尤其是近年来油润滑的轮端已经逐渐推广到了挂车车轴的情况下,保养比较方便。但是,美国的路况及使用环境和中国有着很大的区别:美国山路少,直道多,货物以轻抛货为主,再加上甩挂应用较多,因此挂车桥轮端有充分的时间冷却。而中国路况要复杂得多,如果单纯地把美国的车轴技术直接照搬到中国,很有可能会出现耐用性不足、轮腔内压力偏大、温度高等系列问题。

欧洲的挂车车轴技术路线:设计更为精巧,产品轻量化方面表现突出,并且欧洲的山路也比较多,路况和中国比较接近。但是,欧洲的车桥设计有些过于繁琐,且过载能力不强,这样的产品后期的使用成本非常高,中国用户很难接受。

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谭嘉骅认为:中国的运输环境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未来世界上技术最先进、通用性最强的车轴和底盘技术一定会出现在中国。

谭嘉骅说:“在中国以外,我们在美国、欧洲以及澳大利亚均拥有研发团队,并与当地车辆制造商与物流运营者深度合作。富华在全球各种路况、各种工况、各种环境下都拥有丰富的应用经验,受益于在世界不同市场中所获得的经验,富华的工程师将不同地区的产品技术优点和应用经验进行融合创新,实现全球平台设计,优势互补。”

由此,富华集团对其产品战略做出了以下调整:结合中国的实际用车环境,从研发、设计、生产的各个环节入手,以智能制造为目标引领,富华要打造一款通用性最强的、品质超越欧美的全球挂车车轴产品。

双管齐下,20亿元智能产线+有针对性的研发

做出战略调整后,富华立马进入到全面的、有条不紊的实施阶段,开始迅速并同时推进了产品研发和新产线建设两大块的工作。

在产品研发方面,富华已经拥有丰富的全球市场的应用经验,再加上富华集团国家级车辆底盘零部件实验室的加持,研发实力毋庸置疑。

在新产线建设方面,如何解决“品质”和“智能制造”之间的平衡是关键。谭嘉骅认为,目前在世界范围“智能制造”的浪潮下,不少企业过度追求“自动化”,非但无法提升产品质量,成本反而上升了,这样做违背了“智能制造”的本质,“智能制造”首先应该是为产品质量服务。因此,富华新产线的每台设备、每道工序、每项工艺的选型和调试都是以提升产品质量为目的,产线的每一个指标都以世界最高的标准为基础进行设计。

有了新产线为“利器”,还要积极修炼“内功”。富华全体员工都在加强学习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的知识和技能,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满足未来的智能化生产要求。

2018年,富华开始研发全新一代车轴产品。2019年,富华开始投资20亿新建智能产线。2021年年初,富华新产线建成投产。

2021年5月,历时3年研发,以新产线为依托的富华新一代产品正式亮相。据了解,富华新一代产品轮端系统3年50万公里质保,维保周期延长至1年15万公里,富华新一代产品在满足客户高效的运输需求的同时,以更安全、运营成本更低的优势,持续增加客户的收益。

富华3年50万公里质保的全新轮端系统

富华立志成为全球挂车车轴产品的标杆

其实,之所以痛下决心耗资20亿元进行新产线的投资建设,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谭嘉骅告诉记者,在刚开拓国外市场,对东南亚、澳洲、美国和欧洲的客户推销自己的产品时,他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们按照我们的图纸就行了”。哪怕当时富华的产量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在国外客户的心里依然没有太大的话语权。

谭嘉骅由此领悟到,“真正一流的产品关键在于:设计要有预见性,技术要有足够核心,产线和所采用的工艺要是最先进的。升级新产线,以及研发适合各种复杂路况的半挂车全新车轴产品,富华要通过这两点的改变,成为真正的全球挂车车轴的标杆品牌。”

“同时,我们也想在中国物流行业发展到新阶段之时,能够相当自信地告诉全球客户,‘用富华的产品标准,完全可以满足全球的挂车需求’,中国企业不用再依赖国外的技术了。”谭嘉骅非常自信地说。

猜你喜欢

车轴产线产品
基于精益生产的工厂产线设计方法
高品质生产
高端“智”造
基于5G通信的工业产线智能管理系统设计
冶金矿山企业以产线承包制为基础的跨地域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冶金矿山企业以产线承包制为基础的跨地域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浅谈车轴尺寸的检测工艺方法
CRH2动车组车轴的CAD/CAE分析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晋西车轴 天翻地覆慨而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