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CA153监测在早期诊断乳腺癌复发转移中价值研究
2021-09-21罗浩泉林忠顺黄小林
罗浩泉 林忠顺 黄小林
【摘要】目的:探究血清糖类抗原153(CA153)监测在早期诊断乳腺癌复发转移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5月期间的术后复发及转移的乳腺癌患者117例,通过荧光免疫法检测患者复发转移前后血清CA153水平。血清CA153升高阳性为CA153>33 U/ mL。分析复发前后、转移后血清CA153水平及CA153升高情况,CA153升高者化疗后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复发转移后CA153升高阳性比例高于复发前3个月(P<0.05),复发转移后血清CA153水平高于复发前3个月(P<0.05);多发脏器转移者CA153升高阳性比例高于局部转移或单一脏器转移者(P<0.05)。多发脏器转移者血清CA153水平高于局部转移或单一脏器转移者(P<0.05);95例CA153升高者中化疗有效者CA153降低且绝对降幅>50%67例,占比94.37%(67/71),而化疗无效者中CA153降低且绝对降幅>50%4例,占比16.67%(4/24),两者比较具显著性差异(χ2=122.236,P<0.01)。结论:乳腺癌复发转移的早期诊断可通过监测肿瘤标志物CA153,可反映临床疗效,且血清CA153水平可直观反映病期与疾病进展情况。
【关键词】血清CA153;早期诊断;乳腺癌复发转移;化疗;CA153升高阳性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2-0151-02
在我国,乳腺癌发病率一直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且呈逐年递增趋势,当前临床对于乳腺癌的治疗策略已逐渐转变为个体化综合治疗模式,多数患者预后效果甚佳,但调查发现仍有部分患者经综合治疗后发生局部复发和(或)远处转移,降低生存率[1]。临床诊断肿瘤时多采用血清肿瘤标志物,特点为简单易行、具一定特异性与敏感性,当前临床主要将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应用于癌症初诊与治疗后的预后监测[2]。乳腺癌诊断中肿瘤标志物包含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及β2微球蛋白(β2-MG)等,其中血清CA153单项检测时敏感性最高[3-4]。为进一步探究乳腺癌经过综合治疗后的复发转移情况,通过检测血清CA153这一即敏感又经济的指标,分析复发前后血清CA153變化等情况,为肿瘤科室治疗提供有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术后复发及转移的乳腺癌患者117例。患者年龄为26~71(48.53±3.55)岁;手术方式有保乳术28例,改良乳腺癌根治术89例;术后复发转移情况:局部转移或单一脏器转移72例、多发脏器转移45例。
纳入标准:均经乳腺钼靶X射线拍片、穿刺活检、病理学活检诊等确诊,且均接受手术治疗;均符合圣安东尼奥召开的第41届乳腺癌研讨会中公布的乳腺癌相关标准[5];预计生存期限均>6个月;自愿参与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合并患其他肿瘤病症;临床治疗及随访依从性差者。
1.2 方法
(1)血清CA153水平检测。①血清制备。于患者复发前3个月、复发后(化疗前)、住院化疗后抽取患者空腹状态下外周静脉血3 mL,置于干燥抗凝管中,后使用医用低速离心机(江苏正基仪器有限公司,型号:LDL-5L),转速3500 r/min,离心10 min后,获上层血清,置于冰箱中贮存待检[6]。②检测方法。通过荧光免疫法使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中国欧蒙医学诊断有限公司,型号:RAAnalyzer15)及其配套试剂盒(美国海尔斯公司)进行检测,期间需严格按照试剂盒的说明书执行。
(2)评价标准。①CA153的正常范围为0~30 U/mL,且CA153升高阳性为CA153>33 U/mL。②化疗效果评价标准。完全缓解(CR):肿瘤病灶完全消除,持续时间>1个月,且无其他临床表现;部分缓解(PR):病灶缩小程度>50%,但未出现新病灶,持续时间>1个月;疾病稳定(SD):症状未好转,且病灶缩小程度为25%~50%,持续时间>1个月;疾病进展(PD)为肿瘤病灶增大或出现新病灶,且增大幅度>25%。化疗有效评价以CR+PR判断,本研究评价乳腺癌复发转移患者化疗2周后的情况。
1.3 观察指标
(1)分析复发前后血清CA153水平及CA153升高情况。(2)分析复发转移后血清CA153水平及CA153升高 情况。
(3)分析CA153升高阳性患者化疗后CA153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录入处理,计量资料以(x±s)代表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代表行χ2检验,当P<0.05时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验标准α=0.05。
2 结果
2.1 分析复发前后血清CA153水平及CA153升高情况
117例患者中复发前3个月CA153升高阳性比例为60.68%(71/117);117例患者复发转移后CA153升高阳性比例为81.20%(95/117),复发转移后CA153升高阳性比例高于复发前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转移后血清CA153水平高于复发前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分析复发转移后血清CA153水平及CA153升高情况
局部转移或单一脏器转移患者中CA153升高阳性比例为76.39%(55/72),而多发脏器转移患者中CA153升高阳性比例为88.89%(40/45),多发脏器转移者CA153升高阳性比例高于局部转移或单一脏器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发脏器转移者血清CA153水平高于局部转移或单一脏器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分析CA153升高陽性患者化疗后CA153变化情况
经化疗,117例患者中CR33例、PR50例、SD17例、PD17例,化疗有效率=70.94%(83/117),而95例CA153升高者中CR28例、PR43例、SD12例、PD12例,其中化疗有效者71例、无效者24例,化疗有效率=74.74%(71/95)。化疗有效者中CA153降低且绝对降幅>50%者67例,占比94.37%(67/71),而化疗无效者中CA153降低且绝对降幅>50%者4例,占比16.67%(4/24),两者比较具显著性差异(χ2=122.236,P<0.01)。见表3。

3 讨论
临床肿瘤诊断、疗效判定、预后评价等均需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而在乳腺癌的预后诊断中血清CA153应用甚广[7]。CA153属于糖蛋白,且分子量较大,是糖类抗原的一种,且研究发现CA153位于肿瘤病灶细胞的表面,一旦发生癌变,细胞膜上唾液酸酶与蛋白酶的活性均增强,从而破坏细胞骨架,致使细胞表面的抗原凋落,进一步升高血清CA153的水平。
本研究分析血清CA153监测在早期诊断乳腺癌复发转移中的价值,通过分析发现,117例乳腺癌患者中有95例出现CA153升高,而其中71例在复发前3个月已经出现CA153升高,表明乳腺癌患者CA153升高阳性率伴随疾病进展会有所增加,但无明显差异。而进一步分析发现复发转移后,多发脏器转移者CA153升高阳性比例高于局部转移或单一脏器转移者,多发脏器转移者血清CA153水平高于局部转移或单一脏器转移者(P<0.05)。上述分析结果表明,乳腺癌复发转移后患者机体血清CA153水平随病期加重而升高,在复发转移诊断中具较高敏感性[8]。分析95例CA153升高者化疗2周后CA153的变化,结果显示,化疗有效者中CA153降低且绝对降幅>50%占比94.37%,而化疗无效者中CA153降低且绝对降幅>50%占比16.67%,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表明血清CA153水平可间接反映乳腺癌的化疗效果。研究报道CA153具有促癌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因其能强化细胞粘附作用,且还会T淋巴细胞、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的作用形成抑制,因此在乳腺癌复发转移时,血清CA153水平会明显提升,故可充分依据血清CA153上升程度判定有无复发、转移。所以CA153可作为乳腺癌诊断的首选指标,可早期监测部分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情况。
综上所述,乳腺癌复发转移的早期诊断可通过监测肿瘤标志物CA153,可反映临床疗效,且血清CA153水平可直观反映病期与疾病进展情况。
参考文献
[1] 王运伟,刘中强,夏熙学,等.联合检测HIF-1α,ET-1,VEGF,CEA,CA153在乳腺癌转移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20,27(1):123-127.
[2] 颜廷俊.血清肿瘤标记物联合动态检测在乳腺癌诊疗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11):42-45,48.
[3] 邱晓阳,吴璇,刘君,等.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联合CA153检测在乳腺癌筛查及分期预测中的应用价值[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49(3):331-337.
[4] 王辉,张慧芳,周金强,等.Ki-67、P53及CA153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9,17(9):1518-1520.
[5] 赵树强,郭建平,曹荣,等.外周血CD62P和CA153水平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19,21(7):1011-1014.
[6] 单洪涛,杨迪,滕璐心.血清CA153和CA125表达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J].实用癌症杂志,2020,35(8):56-59.
[7] 张韶彤,王素贞,于清溪,等.乳腺癌术后远期复发转移患者临床特征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9,26(6):406-409.
[8] 李江涛,刘薇.乳腺癌切除术后血清TSGF、CA153、CA199、CA125水平与其预后的关系[J].实用癌症杂志,2019,34(3):378-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