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输液类药物不合理医嘱点评情况分析及合理用药

2021-09-21王巧玲马箫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9期
关键词:合理用药

王巧玲 马箫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输液类药物不合理医嘱点评情况分析及合理用药。方法:本次实验的研究时间区间为2019年4月至2019年12月,研究资料为此期间内西和县医院病例资料,挑出284份不合理用药记录进行分析点评。结果:经研究发现院内静脉输液类药物不合理医嘱主要由溶媒选用不适宜、用法用量不合理、给药频次不合理、联用药不合理等8项构成,另发现院内心内科病区、骨科病区、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儿科病区、ICU病区等8个病区均存在用药不合理现象。结论:通过加强管理,分析研究院内各科室静脉输液不合理用药情况,有助于提高药剂师专业能力与工作责任意识,降低不合理用药发生概率。

【关键词】静脉输液类药物;不合理医嘱;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9-0046-03

静脉输液是一种较为常用的给药方式,具有给药快、易代谢、操作简单等多项优势。因此近年来,各地医疗机构也按照规定,建立了院内静脉药物配置部门,来提高静脉药物处方的安全性与可行性[1]。但在此过程中还是会出现用药不合理的现象,为良好医患关系建立,医院建设发展产生阻碍[2]。基于此,本文将探讨静脉输液类药物不合理医嘱点评情况分析及合理用药。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内院内各科室的病例信息为研究资料,随机抽选1200份进行检查,挑选出其中284份不合理用药记录进行分析讨论。

1.2研究方法 挑选院内8名具有6年以上从业经历的医师、药剂师、护理人员成立院内静脉输液药物配置检查小组,对院内儿科病区、ICU病区等12个病区呈上来的病例信息进行检查。结合大通审方软件的“用药管理系统”以及《中国药典》(2015版)、《新编药物学》(第17版)等文献资料为点评依据,详细记录患者基本、用药资料,并说明存在的医嘱不合理问题,处理结果,医师信息、患者感受及跟踪治疗情况。

2 结果

2.1医嘱不合理分布情况 经研究发现,医嘱不合理的主要类型有溶媒选用不适宜、用法用量不合理等8种,其中溶媒选用不适宜在医嘱不合理中占比最多,详见表1。

2.2各病区医嘱不合理发生情况 对院内12个病区进行检查,发现普外科病区、心内科病区等8个病区存在静脉配药医嘱不合理现象,说明该情况在院内较为常见,其中普外科病区、肾脏血液消化内科病区发生数例相对较多,详见表2。

3 不合理医嘱分析

3.1溶媒选用不适宜 本次研究表明,溶媒选用不适宜在医嘱不合理中占比最高为44.37%,是一种常见的用药不合理问题,其造成原因主要与药剂师对溶媒选择重视不足有关,在以往配药治疗中,医生大多更关注药物治疗效果,从而忽视了溶媒与药物使用环境、效能发挥、不良反应之间的联系,导致药物出现沉淀、浑浊等情况,降低治疗效果[3]。常见的溶媒选用不适宜例子如在对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进行溶解时,应选则0.9%氯化钠注射液先与其混合然后运用5%葡萄糖溶液进行溶解,如果此过程全选择0.9%氯化钠注射液,会对药物性成分中的脂质组织产生影响,出现分层、混浊等变化,降低药用效果。还如在配置0.9%氯化钠注射液+卡铂注射液溶液时,在配置完成后,不可再用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注射液进行稀释,这是因为溶液中的氯离子含量过高将会破坏溶液中卡铂的稳定性,使其与氯离子发生反应生成一部分顺铂,降低药物有效成分含量。

3.2用法用量不合理 该类问题也在医嘱使用不合理中较为常见,溶媒的用量选择不合理,会导致给药浓度选择不合理[4]。在進行静脉药液配置中,如果溶媒用量过高,则会过度稀释溶液,导致药物成分被减淡,延长患者用药时间。而溶媒用量过小,则会出现溶解不充分的问题,增强用药浓度,降低治疗安全性,而且在输液过程中,溶媒体积较大,注射速度又比较慢,也会对药物成分的稳定性产生干扰,降低药效[5]。尤其在一些化疗治疗的静脉药物处方单中,医生为提高治疗效果过度重视药物剂量占比,反而会提高药剂浓度,使一些药物不能充分溶解提高了药物对患者血管及其他身体组织的刺激程度,使一些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但在本次研究中发现,大部分用量不合适都与药物浓度过高有关,如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20 mL与15%氯化钾注射液溶液配置时,选择500 mL的5%葡萄糖注射液进行稀释,就会导致溶媒剂量较低,药物钾浓度过高的问题,这是因为20 mL的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有0.4 g的氯化钾,依照输液标准进行换算相当于0.36%浓度的氯化钾溶液此时在复合使用15%氯化钾注射液溶,直接提高了溶液中氯化钾浓度,会对患者使用产生一些不适反应,降低整体治疗效果。还如在本次检查中发现在配置100 mg足叶乙苷的溶液时只选择 250 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混合,使得足叶乙苷的浓度达到0.4 mg/mL也远超过说明书规定0.25 mg/mL,使患者出现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这是因为足叶乙苷是一种特异性较强的药物,其可与DNA拓扑异构酶Ⅱ进行可逆性结合,然后作用与S期的细胞周期,也就是说其药物作用时间相对较长,所以更要认真考虑其被注入后的药物维持时间而不是治疗过程中的血药峰值浓度[6]。

3.3给药频次不合理 由于每个患者的身体素质存在差异,因此对于同种疾病的病情反应也会有所差异,如果都使用同样的治疗方案就容易造成医嘱不合理的问题,因此医师在治疗过程中,除了要分析患者疾病情况还要考虑到一些药物的使用特性,合理设置用药频次,利用药物资源,如在本次研究中发现,用克林霉素磷酸酯与0.9%氯化钠注射液混合进行治疗时,医嘱说明1日进行1次治疗,而依照克林霉素磷酸酯的使用说明,该药物因维持2~4次/d,这是因为该药物具有一定的时间依赖性,其药效发挥程度与其和细菌的接触时间有紧密联系,如果每日只使用1次,会使患者体内血药浓度出现较大波动,不但不利于提高患者感染抵抗能力,还会增强细菌的耐药性,影响治疗效果[7]。

3.4联合用药不合适 对于一些临床疾病而言单靠单一用药方案,能难起到到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使用联合药物才能更好达到治疗目的,但医生在选择联合药物时也要仔细考虑药物效果,防止出现效果相似或效果相抵的问题。如在本次检查中,发现在对2例喘息性支气管炎、胃炎患者治疗时,选择克林霉素磷酸酯、西咪替丁联合治疗方案,均采用静脉滴注形式给药,在这过程中克林霉素和西咪替丁都具有和突触前膜上的钙结合的作用,并阻断乙酰胆碱的分泌,因此会加重对患者神经肌肉信号传递的抑制,不仅会加重其哮喘症状,还可能引发呼吸抑制,加重患者生命风险。建议在以后的疾病和治疗过程中,选择质子泵抑制剂进行联合治疗,更有助于发挥药效,提高治疗效果[8]。

3.5给药重复 有时医生在不注意情况下也容易产生给药重复的问题,一般给药重复常分为以下三类,首先是将药物成分相同但通用名不同药物进行联合使用,第二是将主要成分相同的药物制剂联合使用,如本次检查中发现一些医师将艾迪注射液联用康艾注射液联合用于治疗,该两种药物均含有人参、黄芪等药用成分,都是为了减轻化疗病患的毒副作用反应,因此选择一种药物使用即可,无需重复使用,浪费药物资源。第三是将药理作用相似的药物联合使用,如在对一些化疗患者进行治疗时联合使用多西他赛与紫杉醇类进行静脉注射治疗,此两种药物作用效果相似,不仅药理相同毒副作用表现也相似,在联合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因为用药过量而使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不适反应,降低治疗耐受度与配合能力[9]。

3.6药物间配伍禁忌 配伍禁忌主要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合在一起使用出现相互作用,而导致药物有效成分、治疗机理出现变化,从而影响治疗效果,降低用药安全性。如使用20%甘露醇注射液与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进行联合治疗时,虽然两种药物均具有较好的水肿消除效果,但甘露醇注射液在20%的浓度下已为过饱和溶液,若在此情况下联合其他药物使用,就会存在溶质、溶媒被改变的情况,从而析出一部分的甘露醇结晶,降低治疗效果,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应该分别给药,不可混合给药。

3.7配置方法 不合理在药液配置过程中,不合适的药液配置方法也会对药物稳定性产生影响,如在配置乳糖酸红霉素注射液时,要考虑到该药物有效成分要在pH值较高的溶液中才不易发生变化,因此不能使用酸性溶液进行配置。

3.8溶媒包装材料错误 一些药物有效成分不够稳定,容易受环境影响与其包装材料产生反应,所以在选择溶媒包装材料时,也要充分考虑溶媒成分特性,如使用紫杉醇注射液时不可将其放入聚氯乙烯塑料输液器,否则会结出晶体,应选择玻璃或聚乙烯材质的输液器进行存放。

总而言之,不合理医嘱的产生在各个病区都较为常见,其与医护人员沟通不足,自身专业能力不够都有关系,因此院方应做好人员培训工作,在成立静脉药液配置中心的基础上,加强检查管理,提高人员责任意识与软件分析系统的灵敏性,进一步降低不合理用药的发生概率。

参考文献

[1] 石燕. 药师用药干预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不合理医嘱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 12(34): 139-140.

[2] 舒龙梅, 呂春秋, 陈君燕.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用药医嘱不合理用药与干预价值探讨[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9, 27(9): 104-106.

[3] 罗建军, 陈卫琼, 何文生, 等. 某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不合理用药医嘱分析[J]. 安徽医药, 2019, 23(6): 1247-1249.

[4] 张哲弢, 马旖旎, 邓晓媚, 王等. 对临床药师拒绝调配的静脉用药不合理医嘱的帕累托图分析[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7, 17(11): 1552-1554, 1558.

[5] 王晓然, 刘春丽, 王莹, 等.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基于JCI标准对于静脉用药滴注速度的审核管理[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7, 37(23): 2405-2409.

[6] 倪鸿昌, 盛玉青, 凌芳. 某院原发性肺癌化疗方案中抗肿瘤药及抗肿瘤治疗辅助药医嘱评价[J]. 安徽医药, 2017, 21(10): 1933-1935.

[7] 张莹, 蒋艾豆, 管玫, 等. 住院医嘱点评中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常见问题析评[J].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7, 42(3): 237-241.

[8] 高立栋, 王秀梅, 石俊霞, 等.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药师干预不合理用药医嘱情况点评分析[J].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7, 12(4): 24-29.

[9] 袁偲偲, 冯欣, 刘璐璐, 等. PDCA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不合理医嘱干预中的应用[J].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7, 15(2): 49-52.

[10] 林唯. 488例静脉药物配制中心不合理医嘱发生的原因及其干预的成效分析[J]. 抗感染药学, 2018, 15(8): 66-69.

猜你喜欢

合理用药
我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医嘱点评分析
2015年某医院活血化瘀类药品医保扣费分析
我院开展“合理用药月”活动对用药监管的成效分析
某院2015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及合理用药评价
某中医院肠外营养处方合理性分析与评价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180例门诊患者用药咨询分析与讨论
西药门诊处方用药合理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