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防范和治理民粹主义的网络化传播

2021-09-21贾立政

群众 2021年24期
关键词:民粹主义网络空间舆情

贾立政

近年来,民粹主义思潮在西方国家扩散泛滥,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突出的社会政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当前,全球收入不平等问题突出,一些国家贫富分化,中产阶层塌陷,导致社会撕裂、政治极化、民粹主义泛滥,教训十分深刻!”从国外情况看,互联网平台给民粹主义言论提供了大规模快速传播的途径。在我国,通过持续推进互联网治理,网络舆论生态总体向好,网络空间更加清朗。但对于民粹主义的网络化传播,决不能掉以轻心,必须高度警惕、有效防范。我们必须清醒认识民粹主义在网络空间传播的现实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破坏网络舆论生态。民粹主义将人民和精英刻意划分开来,并将二者置于对立面,煽动大众对精英的不满和愤怒。这种情绪,容易在互联网上得以传播蔓延。热点公共事件在网络上通过爆料、偏激言论、虚假消息迅速引起大量围观,一些网民在不明真相且不具备专业识别能力的情况下,往往容易跟随一些非理性情绪化表达的观点,有倾向地选择相信某些言论。这容易导致网络空间成为负面情绪和极端话语的传播温床,使民粹主义“病毒”得以裂变、倍增、加速蔓延。在其影响下,网络中会出现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思维和群体极化现象,有损网络主流话语引导力,破坏清朗的网络生态。

——放大激化社会矛盾。民粹主义的基本逻辑就是二元对立,在有矛盾的地方就有民粹主义的魅影。互联网时代,随着短视频、直播等新兴传播形态的盛行,“眼球经济”、流量经济凸显,偏激观点、极端情绪容易吸引公众的注意。民粹主义利用公众关心的话题、社会的热点事件,放大其中的社会矛盾,激发公众的不满情绪,加剧冲突、制造冲突,煽动各种社会群体事件,影响社会稳定。

——危及意识形态安全。网络空间的民粹主义以极具煽动性的话语放大社会负面情绪,凭借群体舆论手段对国家主流价值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标准等进行攻击。而网络空间的匿名性和法不责众的社会心理弱化了道德标准在网络空间中的规范作用,非理性的参与往往会导致少数网民不辨是非式地在网络空间中批评与谩骂。如果放任这种情况发生,可能导致社会主流价值认同不断淡化、削弱,危害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损害群众长远利益。当一些公共事件触动人们生活中的痛点,民粹主义在网络传播中便会放大冲突,将对公共事件的质疑与批评上升到反对现行体制的层面,并利用网络空间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的特点,蓄意引发大规模的抗议活动。如果不对这些活动进行规范、制止,必将扰乱正常社会秩序,影响公众对实现共同富裕、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最终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民粹主义作为社会思潮的表现之一,也是社会环境中政治、经济、文化等在公众意识层面的反映。防范、治理民粹主义的网络化传播,必须突出问题导向,运用系统思维,进一步加强网络空间治理,扎实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是巩固和壮大主流意识形态,有效引导网络思想观念、文化观念。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深刻转型,社会矛盾也更加多样化,加上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大国博弈此起彼伏。在此形势下,必须正视当前各种社会思潮、多元价值观等的冲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一方面,主流媒体应当强化引导功能,通过提供全面、真实的事实占据舆论场的制高点,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抵制民粹主义思潮对网民的侵蚀。另一方面,要培育积极正面的网络意见领袖,充分发挥网络意见领袖的正面动员功能,通过网络意见领袖沟通不同利益群体、化解网民极端情绪,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

二是拓宽和丰富参与渠道,引导公众通过理性方式有序表达、参与、监督。防范治理民粹主义的网络化传播,最关键和最直接的切入点之一就是对网络舆情的“引”和“导”,疏通民意传达、沟通的渠道,鼓励民众有序、理性地进行意见表达。网络时代,既要延续传统的领导接待、干部下访、民情民意恳谈等渠道,又要运用好相关部门领导人信箱、热线、在线提问以及公众号微博等便捷的沟通方式,切实增强民意沟通的高效化和科学化,形成理性高效的民意沟通氛围。治理主体要充分熟悉網络舆情的传播机制、传播特点和扩散机制,深入研究民众在具体“引爆点”上的心理取向和情绪动向,对未发生的舆情走向进行预判,对已发生的舆情爆点及时处理回应民众诉求、进行合理引导,规避网络负面情绪的指数型“传染”,从而消弭民粹主义的生长空间。

三是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分配正义。要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这些公民参与政治的路径,形成良性的信息公开、参与和反馈的机制。同时要重视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问题,努力实现全社会的公平正义。要大力打击以权谋私、权钱结合的腐败行为;持续推进对不良饭圈文化的整治;破除行业垄断,引入合理有效的竞争机制;避免优势资源分布不均,推进教育、医疗、服务等资源的有序分配;完善分配体系。通过对基础因素的合理配置,保证全体民众平等发展的权利,铲除网络民粹主义萌发的社会土壤。

四是加强互联网法治建设,以强化监管治理。加强互联网法治建设,既要培育民众的民主和法治意识,也要为网络民主协商和民意表达开辟广阔渠道,加强公权力司法公正的保障。针对外部势力在网上的攻击渗透,必须态度坚决、严防死守,进行批驳斗争。面向国内社会舆情,面对人民的内部矛盾,主要应以形成合理网络发言边界为约束手段进行网络空间的治理,通过回应群众关切来凝聚民心,通过优化网络空间治理方式来处理民众的关切。不论是以政府主导的治理还是各相关网络平台方的治理,面对舆情时都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秉持依法治理的态度,达成最坚不可摧的共识,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五是注重培养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培养良好社会心态,必须加强网民群体的媒介素养教育,这不仅包括对民粹主义的甄别教育,也包括对社会公共事件的分析教育。在开展网民媒介素养教育时应注意方式方法,用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凝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识,通过案例分析、专家讲座、线上交流等多种方式对民粹主义的思想误区进行深入剖析,提升网民群体对错误思潮的揭露和批判能力。要强化网民群体参与网络政治的实践能力,将网络政治参与实践内化为自身的政治素养,不断提高信息辨识能力和媒介应用能力。

猜你喜欢

民粹主义网络空间舆情
民粹主义研究的概念泛化问题及其辨正
共建诚实守信网络空间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舆情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探讨
舆情
舆情
微博的舆情控制与言论自由
新民粹主义:中东欧政治现象的解读
关于李大钊与民粹主义关系的辨析——重读《青年与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