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昆山人才科创密码
2021-09-21沈汝发孙寅肖心月
沈汝发 孙寅 肖心月
昆山连续17 年蝉联全国百强县之首,人才是其制胜法宝。记者调研发现,昆山以打造国家一流产业科创中心为主线,强化人才科创政策体系,围绕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四链合一”抓好人才科创工作,系统化构建“产才融合、产城融合、产教融合”发展格局,在人才项目、平台载体、体制机制、创新生态等方面不断提升,形成具有县域特色的人才科创工作体系。近三年,昆山市级以上双创人才认定数年均增长超26%,新注册人才科创项目年均增长48.8%,人才科创企业税收贡献占全市所有企业贡献的四分之一。
强政策筑牢人才科创“桥头堡”
“昆山人才工作内涵,不是单纯地就人才论人才,而是拓展到了‘人才+科创的新阶段,更加全面地统筹整合各方面的创新资源。”昆山市科创办(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昆山从重点研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入手,全力打造具有针对性的政策体系。2021 年3 月出台《关于加快国家一流产业科创中心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这是昆山在近两年原有政策基础上的全方位整合提升。自2017 年以来,昆山已累计出台67个人才科创相关政策及配套措施。
人才科创工作有效落实,还需强有力的统筹推进、责任传导、督查改进等机制。昆山专门设立产业科创中心建设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两位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并在全市各层面均明确“一把手”抓人才工作的领导体系。
近三年,昆山人才科创政策累计兑现扶持资金26.22 亿元。政策加持之下,全市人才科创企业三年累计贡献税收372.65 亿元;2021 年上半年,人才科创企业实现销售2332.6 亿元、纳税71.4 亿元,分别占全市企业的26.15%、23.99%,占全市工业企业的42.18%、51.77%。
顶尖人才在昆山形成集聚效应。截至目前,昆山累计拥有院士项目89 个,集聚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专家139 名(其中自主培育42 名,位居全国县市第一)、省双创人才(团队)162 个,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45.6 万人,人才贡献率达52%。
系统思维促“产、城、人”融合联动
脱离产业谈人才,离开人才谈产业,忽略城市讲人才,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推进人才科创工作,最重要的是抓住产业、人才、城市关系这一核心。
——以城聚才,拓展多元化人才承载空间。横长泾路555 号,2019 年之前还是产能低效的厂房所在地。如今,这里已经被改造为集生产、研发、商业、人才居住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复合空间——蒲公英周市科创产业园。2019 年以来,昆山在江苏省率先推出科创产业用地创新做法,推动传统工业区向科创园区转型,向土地要“倍增”。
昆山同时加快“一廊一园一港”建设,打造配套齐全的高端园区载体,体现高层次人才的尊享性和国际化。三年来,夏驾河科创走廊新引进高端人才科创项目超150 个,销售超亿元人才科创企业超100家,建成高校创新成果转化平台38 个。2020 年,昆山新启用超166 万平方米的科创承载空间,累计启用科创承载空间超471 万平方米,现有科技载体共151 家。
——“两轮驱动”,聚力打造以才促产新路径。昆山已逐步走向人才引领产业发展新阶段。当前重点依靠“两轮驱动”(优存量和强增量),大力推进产才融合。
优存量,具体实现路径就是通过高层次人才的“植入”,发挥政策的撬动作用,对研发费用连续大幅增长的企业实施奖励,推动企业引进人才、加大研发投入,实现创新转型。强增量,不断升级昆山创业周、双创大赛两大引才活动平台,与高校院所共建各类创新平台以及各类孵化载体平台引才,目前昆山建设的有一定规模的功能性平台已经超过30 家。
人才引领下,昆山着力引进和培育一批产业层次高、投資总量大、发展前景好的新兴产业项目、龙头旗舰项目。
—— 产教融合,加速人才科创项目“开花结果”。人才科创,只有成就人才,才能进一步留住人才。昆山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浙江大学、哈工大等国内顶尖高校的平台合作,加速高端人才科创项目成长。2020 年,昆山还专门推出“与清华大学合作十五条”,在“双创”人才计划中增加清华专项,仅2020 年一年就真金白银支持清华31 个人才项目3300 万元。
与此同时,昆山也为人才成功创业搭建了智力通道。昆山睿翔讯通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在研究5G手机天线时遇到了一个技术难题,通过市里牵线搭桥,找到复旦大学合作,顺利攻克难题,年销售额过亿元,在行业中排名全国第三。
2019 年以来,昆山创新实施祖冲之自主可控产业技术攻关计划,强化校企联合攻关,解决人才科创企业技术难题,现已滚动发布1806 项技术需求,征集6125 项高校科技成果,达成项目攻关330 项,激发企业总投入达60.67 亿元。
“金”服务夯实人才科创坚强后盾
从“亲商、安商、富商”到“依法服务、高效服务、特色服务”再到“狠抓落实、力求突破、勇当标杆”,“昆山服务”不仅是铸就昆山持续辉煌的重要法宝,也是支撑、巩固昆山人才科创的“金字招牌”。
聚焦人才科创所需的各种服务要素,昆山组建市科创发展服务中心,努力打造综合最优的创新生态环境。服务中心打破市级职能部门壁垒,围绕“政策、生产、生活”三张清单,着力打造“5A”级人才科创服务机制(即网点全覆盖、办理全线上、时效全提速、在线全天候、人才全无忧)。
入选苏州市“海鸥计划”柔性引进海外人才智力项目的外籍人才,遭遇孩子无法就读本地幼儿园难题,昆山市科创发展服务中心得知后派专员第一时间对接服务,多次协调相关区镇及部门,帮助其孩子就近入读幼儿园,解决了人才后顾之忧。
昆山还下大力气集聚专业化力量,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常态化开展人才科创法律法务、知识产权、金融信贷等各类增值服务。在金融支撑上,昆山构建了“拨、投、贷”联动扶持机制。
昆山人才科创工作的启示
作为全国县域经济的领头羊,昆山在人才科创工作上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其实践获取的经验可为其他兄弟城市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其一,坚持党管人才,创新工作机制。昆山始终抓住党管人才这一原则不放松。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党管人才工作机制,深化党管人才工作内涵,让党管人才原则在体制机制的顶层设计中、在统筹协调人才资源的全过程中充分体现。
其二,坚持落实执行,增强人才实力。无论是“1+X”人才科创政策体系,还是专业、优质的昆山服务,最终的落脚点都归于执行与落实。除了每年拿出30 亿元的真金白银支持人才科创工作,昆山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考核中设置创新驱动工作一项,并逐步提升为分值占比最高的单项工作,千分制考核占比从“十三五”初的2.5% 提升到2021 年的9.5%,从根本上确保人才科创工作落到实处。
其三,坚持分析研判,提升工作成效。人才科创,重在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和未来规划展开。昆山在制定人才政策、打造优质服务、探索创新做法的过程中,提前做好功课,根据产业、城市发展布局引育人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引来人才、如何培育人才,昆山均做了重点研究,出台相应的政策或举措,切实做到有的放矢,“ 好钢用在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