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东渐视域下的民国家具融合发展研究
2021-09-20DaiWeiWangHui
■戴 巍,王 慧 Dai Wei &Wang Hui
(沈阳建筑大学设计艺术学院,辽宁沈阳 110168)
民国家具在过去很长时间里未能得到学术界的关注与重视,但民国家具在中国家具面貌变革和中西方艺术融合领域却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民国家具的最显著特征是“洋为中用”,家具设计风格的演进同时受到本国传统风格与国外优秀设计的影响,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矛盾与冲突最为集中的阶段,政治、社会、文化、经济等领域均发生了显著变化,民国家具同样不可避免地面临继承与冲击的矛盾[1]。
1 民国家具与西方家具的交流
1.1 文艺复兴造型交流
文艺复兴源自于14至16世纪的意大利。这个阶段的家具设计注重厚重庄严,高浮雕装饰、旋木装饰、涡形花纹雕刻开始在家具设计中大量应用,此阶段出现了很多具有古典风格的家具,例如意大利的但丁椅、法国的阿莫鲁衣柜、英国的法金盖尔椅等等[2]。民国家具在文艺复兴风格的吸收和模仿方面并不显著,但一些经典元素却频繁出现在民国家具之中,特别是民国照相馆非常喜欢使用“但丁椅”和“萨伏那洛拉椅”等家具。萨伏那洛拉椅在左右两边各有五根S形腿,椅子可以折叠使用,这类造型的椅子在民国照片中频频亮相。扶手椅也是文艺复兴给民国家具带来的影响,例如图1的扶手椅是南京总统府孙中山卧室中使用的椅子,椅子前后腿的连接横枨处于较低位置,而左右腿的连接横枨处于较高位置,这种横枨排列方式具有非常鲜明的文艺复兴特征。民国设计者会根据当时使用需求并结合自己的创意模仿文艺复兴造型家具,经过调整后的家具很好地适应了民国时期的社会审美[3]。
1.2 巴洛克造型交流
17至18世纪是巴洛克在欧洲流行的主要阶段,巴洛克艺术具有非常强烈的冲击力,扭曲线条的大量运用以及涡卷纹样的装饰使得巴洛克风格时期的家具更显豪华。高背扶手椅是巴洛克时期的经典造型,这种椅子的椅背使用了大量复杂的雕刻,凸显出使用者的尊严和地位,民国的政府部门和豪宅往往会使用这种椅子[4]。例如图2中的高背扶手椅是一张法官使用的椅子,高直的椅背上采用了非常复杂的雕刻,同时使用大量涡卷形雕刻装饰,扶手顶端使用了球形装饰,坐面使用了牛皮包裹并在中间增加了软垫,相较于经典的巴洛克作品而言,民国家具对装饰进行了精简,选择性借鉴巴洛克风格的装饰元素来给家具设计增添光彩,在追求观赏美同时也提升了家具的实用价值。
■图1 南京总统府扶手椅
■图2 民国扶手椅
■图3 英国高背扶手椅
■图4 上海石库门的写字台
1.3 洛可可造型交流
洛可可诞生于18世纪的法国宫廷,中国清代也在这个阶段进入了发展顶峰,欧洲的皇室和上层社会也被中国的艺术作品吸引,洛可可艺术在发展过程中留下了深刻的中国烙印。许多优秀英国家具设计师借鉴中国家具设计特点,例如英国安妮女王家具样式。洛可可家具中典型的“S”形腿就是受到明清家具“三弯腿”的影响,正因为洛可可家具具有非常典型的中国家具烙印,中国的民众对洛可可造型的喜爱和认可也是自然而然[5]。例如图4是上海石库门的一张写字台,在台面增加了梳妆架可以同时满足女性梳妆和写作的需求,这与洛可可时代流行的女性梳妆桌极度相似。洛可可特征追求的是轻盈又舒适,精致又典雅,繁琐又细腻,装饰题材倾向于自然,用曲线雕刻更显女性特性,洛可可风格为女性需求服务在民国大受欢迎,深入人心。彰显女性地位的同时,为追求安逸舒适的民国生活增色、润色。
1.4 新古典造型交流
新古典十八世纪开始在欧洲流行。新古典主义的家具造型开始追求直线与矩形造型,腿部开始向直线型转变,在椅背的直线上增加了圆弧和椭圆等元素。独具特色的垂花图案、盾形椅背、铲形腿等等装饰元素开始在民国家具中广泛的应用。例如图5中上海城隍庙藏宝楼内向两面外侧凸出的腿足,不是三弯腿状,也并不属于外翻马蹄腿,但却是非常典型的新古典主义腿形,这在民国家具中非常普遍[6]。虽中式新古典和欧式新古典家具在细节设计和元素使用上不太相同,但始终追求的还是家具舒适程度和结合时代的旋律。新古典家具为符合民国时期审美视觉融合了当时的元素,中式新古典家具改善了传统中式家具的舒适度,颜色上多数是深暗的木质色,视觉感受出浓浓的书卷气息。新古典的“新”加上民国传统文化,这是来自中与外的交流融合。
2 民国家具与西方家具的融合
2.1 工艺美术的融合
机器化大生产使得欧洲工业生产和艺术创作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维多利亚风格逐渐被摒弃,设计者开始尝试唤醒民众对于手工艺的重视,他们在设计之中对自然的动植物形态保持了高度关注,工艺美术革命和新艺术运动成为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期的动力源泉[7]。工艺美术的艺术创作根基源自于洛可可风格、自然形态以及摩尔式样风格,工艺美术将家具视为自然界的重要载体,这种自然题材及用曲线来装饰设计被设计者吸收借鉴,变形后的植物造型开始在工艺美术中大量应用。例如图6所示是南京梅园新村的一张茶几,这张茶几的腿略显弯曲,同时在桌面下又放置了小圆形隔板并与桌腿用曲线连接,抽象的曲线仿佛植物的茎脉。
2.2 装饰艺术的融合
20世纪20年代开始流行的装饰艺术运动强调装饰和现代感,从原始艺术、立体艺术、构成艺术、现代艺术、东方审美之中吸收了大量灵感,富有包容性的装饰艺术在西方文明和东方文化之中均能够很好地适应与融合。装饰艺术进入中国主要是通过19世纪初期法国来华设计师与法国归来的留学生,此外该时期进入中国的艺林家具店、美艺公司、现代家庭等等公司均从事过装饰艺术活动。装饰艺术来到中国后掀起了民国家具艺术的发展新阶段,装饰艺术作品与现代艺术存在相似之处,但装饰艺术更加强调装饰目的,主要为上层社会提供针对性服务[8]。装饰艺术的具体造型受到机械美学的影响而大量采用几何和线条形状,便于生产制作的同时,不仅带来了功能美,更是迥异于古典美的一种前所未有的形式美。装饰艺术追求折中主义而契合了民国设计师对中西融合的向往,对民国家具产生了非常显著的影响。
2.3 现代主义的融合
现代主义在上世纪初期开始逐渐成熟,其复杂的背景下汇聚多个艺术流派为一体的文艺思潮。现代主义强调功能至上,形式紧跟功能。去繁就简使用几何造型,新艺术运动曲线向现代主义直线的转变使得家具装饰发生了结构和材料的变化,黑色与白色的搭配改变了家具特色。现代主义全面覆盖了民国时期,很多设计师开始设计现代主义风格的家具。例如民国影星胡珊就曾经多次坐在钢管椅上拍照,我们也能够在很多老照片中觅得此类造型的椅子,这是借鉴包豪斯学生设计的“瓦西里椅”。中国传统家具对木材非常青睐,金属家具的出现带给了人们全新的感受,同时也对固有审美观点产生了强烈冲击。钢管家具并不是现代主义的全部,木质家具在这个阶段依然占据了主导地位,受到现代主义的影响,民国时期的家具开始变得更加简洁,家具结构得到了高度重视,外在装饰被逐渐淡化[9]。
■图5 上海城隍庙藏宝楼的靠背椅
■图6 南京梅园新村茶几
■图7 南京夫子庙靠背椅
■图8 南京总统府国务会议厅家具
2.4 现代风格的融合
民国阶段不仅仅拥有很多现代风格的家具,同时受到现代风格的影响,很多家具开始向简洁和实用方面转化,这类家具同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图7中所示的靠背椅在靠背板上出现了非常典型的几何形装饰图案,图案主要以对称形式进行有规律的排列设计。线条长短及圆圈大小虽不一致,但这把椅子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非常明显,说明这个阶段几何元素开始引入到民国家具之中。图8所示中的椅子来自于南京总统府国务会议厅,椅子设计主要采用了直线,兼具古典韵味和现代简洁特征,家具融合并简化了中西方的古典家具风格,同时具备了民族特色和现代风格。
3 西学东渐下民国家具的传统继承
3.1 精神继承与融合
传统的继承可以采用因袭传统形式,也可以采用精神途径。造型和装饰的继承方式能够让人们对传统文化产生更加直观的印象,但是传统形式与现代功能之间的冲突如何解决存在明显困难。精神继承则注重传统文化意境的营造,不需要使用文字语言就能够传递文化气息。精神上传统继承重点是要实现传统文化的提炼,探究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契合点,实现作品形式的深度筛选,寻找其中与传统文化的共同之处,这也对设计技巧和传统文化拥有较为深刻的理解,精神继承与融合的作用非常突出[10]。
3.2 造型继承与融合
造型追求的是形式感官美及功能体验佳,当繁杂的曲线被简单的线条所代替,当憨厚的体魄被轻盈的姿态所展示,依据审美和需求恰当的改变和创新,让传统赋予新鲜,让视觉追随功能。例如威格纳在中国椅的设计过程中调整了明代圈椅,保留了圆形搭脑和非常必要的功能,亮脚、角牙、牙条等等则全部去除。
3.3 装饰继承与融合
民国家具最常用的装饰手法主要在造型的基础上进行借鉴融合,借鉴西方的造型及纹样,结合民国时期家具特点融合设计。例如古彭戴尔在家具风格融合过程中就采用了这种手法,将中国建筑物中的窗棂、屋顶和建筑装饰等元素提出后融入家具[11-12]。
4 当代家具的传统继承启迪与借鉴
民国家具在发展过程中选择了装饰继承传统的方式,设计者们寻找到了传统装饰与现代设计的融合道路,中西方装饰很好地融合。在西方古典风格主体家具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将葡萄纹样、蝙蝠纹样、绳纹等等传统图案用于装饰和造型之中,中西方古典家具的装饰共性被有效挖掘,这也使得家具在融合了不同装饰元素后显得非常和谐。传统的继承存在诸多困难,主要是因为在继承的同时如何满足当前的使用需求,这是所面临的挑战。民国时期家具设计为了更好地满足功能与成本需求而开始向风格简约的家具方向靠拢,传统几何纹样成为主要装饰,同时也控制了装饰的数量,这使得民国家具更好地完成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5 结语
我们在进入新时期之后要积极吸收和借鉴民国家具的发展融合道路,满足现代人审美需求的同时积极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设计符合时代需求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家具作品,为人们提供更具有民族气息和时代韵味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