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珐琅镶嵌家具保护与传承研究

2021-09-20钱亚琴戴向东胡亚静QianYaqinDaiXiangdongHuYajing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1年9期
关键词:珐琅家具工艺

■钱亚琴 戴向东 胡亚静 Qian Yaqin &Dai Xiangdong &Hu Yajing

(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家具与艺术设计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2.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长沙 410205)

1 研究背景

珐琅艺术自从元代传入我国以来,至明代中期,珐琅的制作工艺有了较大的提高,应用领域也有新的发展,开始将珐琅艺术与明代的硬木家具相结合,用珐琅装饰的家具已在宫廷出现,现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尚存有一批明代制作的嵌珐琅家具。到清代的康熙、雍正、乾隆朝,珐琅艺术水平达到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珐琅装饰家具水平有了较大发展,北京故宫博物院现存的珐琅镶嵌家具有扶手椅、凳、宝座、绣墩、长桌、罗汉床、几、脚踏、多宝格、屏风等等[1](图1-图2)。珐琅镶嵌装饰是清代宫廷家具的一大特色,家具在造型上讲究气势、富有动感,展现出金碧辉煌、流光溢彩的效果,凸显了其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的气质。由于历史上的一些原因,国内现存于世的清代珐琅镶嵌家具已为数不多,且制作年代都已超过200年,这些珐琅家具都已成为国宝级的珍贵文物[2]。因此,如何做好其保护与传承工作已显得尤为重要。

2 保护与传承的价值

珐琅镶嵌装饰艺术是清代宫廷家具的一大特色,清代珐琅镶嵌家具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等多方面的保护与传承的价值。

2.1 文物价值

明清两代是我国传统家具艺术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由于民间家具技艺空前发达,工匠辈出,所制作的家具都是我国历史上极具代表性的传统家具。其宫廷家具由于制作家具的工匠手艺高超、用材精良以及要求较高,宫廷家具是当时家具中的精品,代表着我国传统家具的最高水平,许多是国宝级的家具。

■图1 紫檀嵌珐琅宝座

■图2 紫檀嵌掐丝珐琅龙椅屏风

而其中的珐琅镶嵌家具由于原材料珍贵、制作工艺复杂、制作成本较高而生产量极少,仅供皇室专用。因此,珐琅镶嵌家具更是宝中之宝。之所以说清代珐琅镶嵌家具是传统家具中的宝中之宝,是因为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其中一部分家具是由清宫造办处直接制造。由于宫廷将民间的顶尖高手、能工巧匠招募进入造办处为其服务,因此,造办处是当时全国水平最高的珐琅家具制作中心。二是除了由宫廷造办处自己制作的家具以外,其他珐琅镶嵌家具都是由地方政府、外设机构以及地方官员选购进贡而来[3]。三是清代的珐琅镶嵌家具在制作时,用材高档,及其讲究。家具所用木材几乎都是紫檀木料。而紫檀木是世界上最珍贵的木料品种之一,其木质坚硬、紧密、厚重,纹理自然、细腻、典雅,经打磨抛光以后显示出光亮、润泽、无暇,有金属般的亮泽,具绸缎般的温润。而且,紫檀木生长极其缓慢,数百年才能成材,经明清两代的大量采伐,几乎采伐殆尽,现今存世的极其稀少。因此,现存紫檀木家具被世人珍视[4-5]。同时,清代珐琅镶嵌家具上面镶嵌的珐琅器件其制作的工艺难度大、技术含量高,要经过多道工序,反复烧制、多次打磨、精雕细琢。镶嵌在紫檀木家具上就更显华丽气派,熠熠生辉[6]。四是现存于世的清代珐琅镶嵌家具极少,民间不多见。因此,可以说这些家具已是属于稀世之宝物,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2.2 艺术价值

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该公约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概括为五个方面: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实践、礼仪、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

从公约可知,传统手工艺是世界公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清代珐琅镶嵌家具是我国传统的手工艺产品,既包含着丰富的清代硬木家具传统手工技艺,如清式家具造型艺术(设计)、榫卯工艺、雕刻工艺、光素烫蜡工艺、镶嵌工艺、鱼鳔胶制作工艺等等。同时,还包含着一系列复杂的珐琅制作工艺,如珐琅釉料炼制工艺、铜胎制作工艺、掐丝珐琅制作工艺、錾胎珐琅制作工艺、画珐琅制作工艺、铜胎刻字工艺等等[7]。清代珐琅镶嵌家具体现出当时设计者、制作者高超的文化造诣和工艺水平,也反映出当时家具使用者的社会地位、精神风貌、情感特征和价值取向等等。因此,单从家具的角度看,清代珐琅镶嵌家具是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但是,从工艺的角度来衡量,清代珐琅镶嵌家具是清代传统手工艺的载体,是可传承的、活态的、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我国的艺术国粹之一。

2.3 历史价值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许许多多的文化成果。这些文化成果都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打上了历史的烙印。珐琅镶嵌家具是清代家具的一大显著特色,用珐琅片装饰家具的工艺在清代中期日趋成熟,装饰效果得到凸显。其历史价值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到了清代的康熙朝以后,由于政权巩固、国力提升,珐琅工艺从明末清初时期的停滞萧条状态又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二是由于在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清政府开放海禁之后,进出口贸易日益兴盛,外国文化、工艺进一步传入我国,欧洲的画珐琅工艺也随之传入[8]。三是家具设计也受到欧洲巴洛克和洛可可文化的影响[9],从明末清初的朴素大方、秀雅合度向厚重大气、富丽华贵风格转变;镶嵌、雕刻、绘画等装饰手法被广泛采用[10]。珐琅镶嵌家具受到了皇室的喜爱和器重,使用珐琅镶嵌家具成为了一种地位和权力的象征。可以说,清代珐琅镶嵌家具给清朝的家具文化注入了一股新的气质,为清代(主要是清中期)家具文化、珐琅文化、宫廷文化留下了鲜明的历史痕迹,见证了东西方家具文化的交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3 保护的思路

清代珐琅镶嵌家具是珍贵的历史文物,是国粹,应该做好保护工作。保护应从二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要改善家具的保存环境,即称之为环境保护法。另一方面是要不断地提高人们对清代珐琅家具的认知,了解和掌握家具、珐琅的变化规律,研究出控制其变化的方法,即称之为科研保护法。

3.1 环境保护法

根据人们现有的知识水平来判断,我们认为,环境因素是影响清代珐琅镶嵌家具稳定性的最大因素。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又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其次才是光线、霉菌、虫害、有害气体、灰尘等因素。如1963年由巴塞罗那的自然科学实验室和油画保护分会联合组织的“木制品保护研究”第一份报告提出,变化的湿度是家具状况恶化的主要因素。

采用环境保护法重点应抓二个方面:

一是改善家具的体表环境。要经常用棉纱制作的扫帚扫除家具表面的灰尘,既可以减少灰尘颗粒中的烟尘等酸性物质对家具表面的侵蚀,又可以防止因家具表面沉积灰尘而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传递到家具表面使家具褪色。同时,还需要定期(一般3~6个月)给家具消毒、打蜡、擦油,一般用棉花球蘸上75%的酒精或丙酮溶剂对家具表面轻轻滚动擦洗、消毒,等清洗溶剂挥发干燥后再将家具均匀地烫上一层蜡,或者擦一层核桃油。擦洗、消毒、打蜡可防止生霉,也可以杀灭虫卵,还可以起到稳定木材含水量的作用。

■图3 女王御座

■图4 北京市珐琅厂研制釉料达60余种原色

二是改善家具的存放环境。控制好温湿度的变化,因为温湿度的变化是造成家具木材开裂、褪色和鱼鳔胶老化的主要原因。存放家具的室内温度应常年控制在15~25℃之间,相对湿度应控制在50~60%之间较为适宜,特别是相对湿度的波动不能太大[11]。目前在调节室内温湿度方面可采用加湿器、空调来调节,但最好是能够安装恒温恒湿调节仪。据悉,在世界一流的英国伦敦维多利亚博物馆的东方馆就收藏有精美的明清时期的家具,它们都被封存在装有温湿控制装置的玻璃罩中[12]。储藏室还应注意防止阳光对家具的直射,可在储藏室的每个窗户上面安装白色的遮阳板,挡住阳光的直射。因为红外线和紫外线也会造成家具表面温度急剧升高和湿度的急剧下降,造成木材干裂、纤维老化、褪色,还会造成珐琅片老化、脆裂、褪色。

总之,调节和控制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线是保护清代珐琅镶嵌家具的工作重点。

3.2 科研保护法

已知温度、湿度和光线的变化对家具的稳定性影响最大,但是,对其影响的过程、规律还并不很清楚。因此,只有掌握其环境因素对家具影响的过程和家具稳定性变化的规律,才能做到科学地控制、避免或减缓其分化与衰变,尽量延长其保存时间。我们除了对已知的环境因素进行调控、改善之外,还应开展一系列的科学研究,探索家具和珐琅的变化规律,提高保护水平,即运用科研保护法。

从目前的有关情况来看,科学研究应着重在五个方面取得突破:一是应在检测设备和手段方面进行研究,需要开发一种能够连续记录家具裂变、木纤维老化、褪色的变化过程的自动记录仪,便于从事文物保护研究的科研、教学人员开展有关的科学研究。同时,还需要开发一种能够自动调节室内温度、湿度的仪器设备,作为开展科学研究的配套设备。二是应在家具木材的裂变规律、木纤维的老化降解褪色规律、榫卯胀缩规律、鱼鳔胶的老化规律以及珐琅的老化褪色、表面开裂规律等方面开展系统的研究,找出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探索其调节、控制的有效方法。三是应在修复方面开展一系列的科学研究,根据家具修复的原则研究其修复的方法、材料以及珐琅的修补方法。四是应在展示方面开展相关的研究。主要是研究其展示的安全性和方便性,避免因家具参加展示而加速蜕变和损毁。如数字化模拟家具平台的研究与开发,给清代珐琅镶嵌家具的展示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13]。五是应在专门人才培育方面增加投入,培养人才队伍,扩大学术主体,在保护和传承等方面组织系统的科学研究,以科研练人才,以人才促保护。

4 传承的基本途径

清代珐琅镶嵌家具的制作工艺是清代匠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代代相传。在做好其保护工作的同时,要使这个艺术国粹得到传承和发展,其基本途径主要有如下三个:

4.1 教育传承

从传承的可能途径来看,教育传承应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传承途径之一。也如《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中所讲:“通常,以语言的教育、亲自传授等方式,使这些技能、技艺、技巧由前辈那里流传到下一代,正是这种传承才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延续有了可能”[14]。

教育传承可以概括为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师徒传授的方式,这也是最原始、最传统、最直接、最有效的传承方式。清代珐琅镶嵌家具只是前辈们多种高超绝技的物质载体,而他们的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手法以及在创作中所遵循的行业规矩等经验、智慧,是需要得到传承的艺术灵魂,还需要师傅的无私传授。历史上各种工匠的技艺相传都是通过拜师学艺的方式进行的,通过拜师学艺、师傅亲自演示、传授而使工艺的真传得到了延续,世代繁衍[15]。

第二种形式是办学教育。在有关大学开设专门的课程,在有关的博物馆开办专门的技艺培训班,培养专门的专业技术人才。如在20世纪50年代,欧洲就开始了家具修复的非学历培训课程。1970年代末又开始实施本科学历水平的培训,并且以博物馆为基地的学术培训已经成为整个欧洲的一种典型的培养方式。美国于1980年代初期,也开始实施了本科学历水平的培训计划,特别是针对木制品的培训。

第三种形式是要组织有关专家、传人编写出系统的清代珐琅制作工艺、京作硬木家具制作工艺、以及珐琅镶嵌工艺的专著,供有志学习清代珐琅镶嵌家具制作的人们学习研究,促进传承[16-17]。

4.2 复制(仿制)传承

复制(仿制)活动是最直观、感性、易见成效的传承方式。很多传统工艺都是通过一代代匠人不断地复制(仿制),才能得以流传至今。清代珐琅镶嵌家具其制作工艺也是经过明代的流传,再经过清代的复制、仿制才得以传承下来。因此,复制(仿制)传承是一条必要的途径。这里讲的复制也可以说是仿制,与文物的做旧复制不是同一个概念,文物的做旧复制或是代替真品进行展示,或是为了以假乱真投放市场,其复制主要是在乎外形的逼真。而本文所讲的复制(仿制)是为了传承其精神文化,是为了精神血脉的延续,主要是讲究工艺的重复。

复制(仿制)传承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家具工艺的复制(仿制)。要对家具的风格造型、结构、榫卯、雕花纹饰[18]、色彩处理、打磨抛光、烫蜡(上漆)等方面的工艺进行深入研究,主要是要仿出清代家具的神韵。第二个部分是珐琅片制作工艺的复制(仿制)。不论是胎型设计、还是每一步制作工艺都应吃透其中的精髓。如采用掐丝工艺就要掐得细致流畅;如采用画珐琅工艺就要画得生动、灵气。第三个部分是珐琅的镶嵌工艺。无论是采用平嵌法或是凸嵌法镶嵌,也无论是采用平面开槽还是攒框开槽镶嵌,做工要精细,尺寸要准确,嵌子(珐琅片)与地子(家具)要严丝合缝,如同整体。嵌合用胶也必需采用传统的鱼鳔胶,粘接牢固,胶合平整。

4.3 创新传承

我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方针为“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传承和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能给传承注入新的活力,创新才能促进传承、促进发展。纵观珐琅镶嵌家具的发展历史,创新活动始终伴随着其传承的全过程。如在珐琅纹饰方面,首先在元代、明代都是照用西洋的西番莲等西洋纹样,后来随着珐琅艺术的发展,我国工匠们慢慢将中国的吉祥、福寿等传统的装饰纹样融入其中,丰富和提升了珐琅的装饰艺术。又如在硬木家具制作技艺的传承方面,清代的工匠们在传承了明代榫卯结构工艺的同时,根据皇室及上层社会、文人阶层的喜好要求,在用材、风格造型、装饰工艺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形成了厚重、大气、华丽的清代硬木家具新特色。尤其进入现代社会以来,随着工业化、现代化浪潮的兴起,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全球一体化的深入,人们不但有了较强的求知意识,同时一部分消费阶层还产生了比较强烈的求富、快富意识;对过去那些劳动强度大、技术难度高、耗时费工的工艺与产品已不太感兴趣。因此,在清代珐琅镶嵌家具制作工艺的传承过程中,创新也就成了必然[19]。

现代的创新传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制作手段的创新。为了提高工效、减轻劳动强度,有部分工艺采用了机械或半机械制作。如家具和珐琅的打磨抛光都采用了半机械化。二是在制作用材方面的创新。原来的珐琅家具都是将珐琅与硬木家具镶嵌,现在有的设计为珐琅与布艺镶嵌,既有古典之美,又体现出现代气息。如2021年在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庆典时,施君珐琅艺术工作室受邀设计制作的“女王御座”,这把海蓝色铜胎掐丝珐琅座椅已被白金汉宫永久珍藏(图3)。三是工艺方面的创新。主要是色彩、纹饰等方面的创新。如北京市珐琅厂在珐琅釉料方面通过多年的研发和创新,已开发出60余种原色的珐琅釉料(图4),使珐琅艺术的表现手法更加丰富,珐琅产品更加艳丽夺目[20-22]。

5 结语

清代珐琅镶嵌家具的工艺精湛,装饰色泽艳丽,纹饰丰富多彩,是我国传统家具艺术的一大特色,做好其保护与传承工作很有意义。笔者经过对清代珐琅镶嵌家具的一系列研究,在学术上初步提出了“两手抓”的保护思路:即“环境保护法”和“科研保护法”;同时,提出了传承的三条途径:即“教育传承”“复制(仿制)传承”和“创新传承”。但由于家具的蜕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观察研究比较困难,因此,研究还只是开始,结论也只是初步,还有待今后进一步的探索。

猜你喜欢

珐琅家具工艺
家具上的“神来之笔”
现代家具创新化研究
雍正款珐琅彩蓝料山水图碗
转炉高效复合吹炼工艺的开发与应用
5-氯-1-茚酮合成工艺改进
向日常生活敬:2018danishdesign MAKERS家具展
无铅珐琅釉料制备与画珐琅工艺试验研究
签约42家 中国珐琅盛典首站告捷,成功起航!
清 玻璃桑葚景掐丝珐琅嵌玉壁瓶
一段锌氧压浸出与焙烧浸出工艺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