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探究活动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2021-09-19汪才军
汪才军
摘要:数学教师应该在新课程背景下重视营造高水准的知识探究平台,重视通过多种方式对高中生进行创新知识讲解,也需要对教学方式进行灵活运用以强化班级学生的探究能力,这样能提高知识教学的有效性。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有效指导高中生参与到学科知识的探究中,限制了班级学生的思维逻辑培养效果,需要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性的探索。本文分析了数学教师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希望能提升课程知识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中数学;课堂活动
探究活动是高中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和有机组成部分,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实数学问题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重要学习方式。数学探究活动不仅能够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还能够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因此,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展开探究性的学习活动。
一、当前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的教学方式分析
广大高中数学老师最为关心的问题莫过于数学新课程的教学方式。新课程标准注重于对探究式教学,这就说明高中数学教学要以探究教学模式为主。但是作者对此还是保留意见。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探究式教学的强调,是因为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过于注重对知识的讲解,对数学知识的探究不足,但是新课程标准也不可能完全以探究式教学为主。通常地,高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数学问题或者定理进行探究的时候,需要花费很多的学习时间,有时都不是一节课能够解决的。高中数学的主要内容还是前人的知识和方法,如果学生脱离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任何数学探究活动都是盲目的。应该认识到,传统的讲解式教学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利于培养,但是也不能简单将其认同为“填鸭式”教学。对高中数学知识的讲解式教学也有自身的优势和特点,著名教育学心理学家就曾说过,讲解式教学法和“填鸭式”教学法有着本质的区别。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注重对学生主动性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地思考和研究,使得学生具备良好的问题探究意识。
二、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注重课堂生成,寻找探究切入点
新课标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能够意识到,课堂是在师生互动以及生生互动的过程中生成的。尽管教师会在课前进行认真的教学准备,但是由于教学对象思维的发散性以及其他方面的因素,课堂中总会出现教师没有预设到的情况。如学生有可能会提出教师没有预设到的问题,那么这个时候教师就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反馈展开后续教学活动,进而才能在师生互动以及生生互动中促进学生的发展。例如《函数与方程》,这节课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函数零点的概念,领会函数零点与相应方程的关系,掌握零点存在的判定条件。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以及学生之前学习到的方程知识,让学生总结函数零点的意义。预习过新课的学生,知道方程f(x)=0有实数根就是函数y=f(x)的图像与x轴有交点,就是函数y=f(x)有零点。教师认为这个知识点相对而言比较简单,就没有在此做过多的预设。但是有一个学生却出示了一个关于此知识点的数学问题:求证a<0是二次函数y=x²-2x+a-1的图像与x轴有两个交点的充分而非必要条件。而且重要的是,有些学生对此题目存在争议,因此,教师就暂时放弃了教案中设计好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就以上数学问题展开分析探讨。学生通过方程有两个不等实根就是方程中根的判别式大于0,进而得出假如二次函数与x轴有两个交点,那么就是a<2,而不是a<0,因此a<0是二次函数的充分而非必要条件。
(二)动手操作,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数学实践探究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学生们需要展开测量、剪切、拼接、设计、观察、对比等多个活动。高中生会通过实践活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到构建知识的成就感,而且很多数学概念和数学定理都能在实践活动中得到最直观地体现。因此,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展开动手操作,进而全面调动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例如《空间几何体的结构》,这节课旨在引导学生能够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掌握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空间几何体的实践操作。
(三)创造平台,展现探究成果
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和同伴的认可,都喜欢将自己探索到的数学知识与同学以及教师分享。教育教学要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展示自我的平台,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探究过程以及探究结果分享出来,从而在帮助学生增强学好数学自信心的同时,使得班级学生能够互相学习彼此的数学思维。首先,是个人探究成果的展示。如上面提到的简单组合体的创作,不同的学生会创作出不同的组合体,会运用不同的创作方法。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简单组合体个人创作的展示,让班级范围内形成大胆创作的良好氛围,让班级学生的数学思维充分发散开来。其次,是小组探究成果的展示。如果学生是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的实践探索,那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成果的展示。如《直线、圆的位置关系》,其中会涉及一些综合型的题目,学生会展开合作探讨。小组长要全面地分享小组学生的参与情况,分享小组的探究成果,进而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能力的同时,增强小组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总之,数学实践活動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内容及方式,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在实践和探索中我们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应在知识应用中强调灵活应用的意识;不仅要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还要让学生去发现和研究问题;不仅要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更要在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感悟学习思想和方法。
参考文献:
[1]舒珍.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探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04):141-142.
[2]马彩霞.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分析[J].才智,2019(27):92-93.
[3]刘海国,王敏.新课程改革形势下高中数学实验教学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03):86-87.
[4]涂荣豹.高中数学新课程实验基本状况的调查研究[J].数学通报,2007(0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