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小儿细菌性感染的应用价值
2021-09-19武慧燕王利利李丽莉
武慧燕,王利利,李丽莉
(吕梁市人民医院,山西 吕梁 033000)
0 引言
儿科患者免疫力与成年人比相对较低,患者无法准确描述症状等原因,导致儿科感染对儿科医生提出更高的要求的同时也使儿科感染成为目前儿科乃至整个临床最常见的一种感染。为诊断病因、后续指导用药,血常规成为儿科大夫最常用一项检查项目,血常规从三分类到五分类的发展也为这一项检查提高了更多的检查意义。但是血常规受到年龄、性别、检测时间、被检者的精神状态、用药史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血常规检测数据存在一定的假阳性或假阴性。近几年C反应蛋白检测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血常规检测的缺陷,也更好的保障了医生对疾病的诊断以及用药效果的判断。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分别抽取2019年9月至2020年6月吕梁市人民医院儿科70名细菌性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抽取的70名患者均需检测血常规、C反应蛋白定量检测、血清或者痰细菌学培养,以血清或痰培养的结果作为金标准。临床资料显示,参与实验的70名细菌性感染患者中,女32例,男38例,年龄3个月至13岁,平均(5.02±1.05)岁。实验中,70名患者的血常规数值作为对照组,血常规+C反应蛋白定量检测数值作为研究组。
1.2 检测前要求
白细胞在炎症、感染、组织损伤、肿瘤、急性失血等情况下刺激骨髓释放白细胞入外周血、血管收缩脾脏释放、边缘池白细胞进入循环池等导致循环池中白细胞数量出现反应性增多,同时在生理情况下也会出现增多,比如进食、活动、早晚、精神状态、女性妊娠期排卵期等情况下会出现白细胞增多。因此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血常规检测前一晚8点后需禁食,采血过程中尽量保证被采者保持安静状态。
患者抽血尽可能在同一时间段进行,抽血过程中严格按照静脉抽血标准流程操作,操作过程中避免混入组织液进而影响检测结果。
1.3 检测仪器与方法
血常规检测:希森迈康P2100
C反应蛋白定量检测方法:免疫比浊法
1.4 判断标准
因状核与分叶核占循环池白细胞总数的51%-75%,人体循环池白细胞总数的范围为(4-10)×109/L,故血常规诊断细菌性感染数值为:白细胞大于11×109/L或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大于77%。C反应蛋白定量判断细菌性感染诊断标准为:CRP大于10mg/L。
敏感度=真阳性数/(真阳性数+假阴性数)×100%
特异性=真阴性数/(真阴性数+假阳性数)×100%
阳性预测值=真阳性数/(真阳性数+假阳性数)×100%
阴性预测值=真阴性数/(真阴性数+假阴性数)×100%
2 结果
收集70名细菌感染的患者中,以血清或痰培养阳性为金标准,血常规真阳数为31,假阳性数为6,真阴性数为8,假阴性数为25,血常规+C反应蛋白定量检测真阳性数为40,假阳性数为2,真阴性数为12,假阴性数为16,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血常规与C反应蛋白定量检测结果统计表(例)
实验收集的70名患者中,血常规单独检测与血常+C反应蛋白检测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见表2。
表2 血常规与血常规+C反应蛋白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对照表(%)
3 讨论
人体白细胞主要分布于骨髓、血液、组织或体腔中,血常规检测的白细胞主要指外周血循环池中白细胞,外周血循环池中的白细胞为骨髓释放进入外周血白细胞的百分之五十,其余的白细胞主要贴附于外周血管壁细胞的细胞壁上,贴附于外周血管壁的白细胞属于边缘池白细胞,可以与外周血循环池中的白细胞进行动态交换。
白细胞在炎症、感染、组织损伤、肿瘤、急性失血等情况下刺激骨髓释放白细胞入外周血、血管收缩脾脏释放、边缘池白细胞进入循环池等导致循环池中白细胞数量出现反应性增多,同时在生理情况下也会出现增多,比如进食、活动、早晚、精神状态、女性妊娠期排卵期等情况下会出现白细胞增多。
患者的年龄也是血常规检测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儿科患者在出生6-9天和4-5岁,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数量相等,新生儿数量白细胞数明显高于正常成人,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达到30×109/L。
C 反应蛋白属于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主要由人体的肝细胞合成,参与调节的因素有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白介素2等,不仅在血液中可以有C反应蛋白的存在,病理状态下,在胸腹水中也可以存在。C反应蛋白作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刺激因素消除后,便恢复正常。C反应蛋白的检测应用于临床的各个领域,不仅于疾病的早期即可早于白细胞增高,而且在疾病病程的预判,抗生素使用的效果,疾病的发展进程等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儿科患者自身特点导致儿科感染是目前临床相对棘手且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清楚病因可以保障患者尽早对症治疗,避免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血清或痰病原学检测可以作为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但由于其培养菌落、药敏需要较长的检测周期,血常规与C反应蛋白报告检测时间限为30min,因此血常规+C反应蛋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血清或痰病原学检测的缺陷。
本次研究中,将患者血清或痰培养果作为检测金标准,可以看出血常规单独检测的敏感度为55.35%、特异性为57.14%、阳性预测值为83.78%、阴性预测值为24.24%,血常规+C反应蛋白敏感度为71.42%,特异性为85.71%,阳性预测值为95.23%,阴性预测值为42.85%。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血常规单独一个项目对儿科细菌性疾病诊断的敏感度55.35%低于血常规+C反应蛋白检测的敏感度71.42%。另外,通过血常规与血常规+C 反应蛋白特异性、阳性检测值、阴性检测值等数值的对比,可以看出血常规+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于儿科细菌性疾病的诊断有着明显的优势。
综上所述,血常规检测中白细胞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被检者精神状态、采血时间、饮食、女性妊娠期等,患者的年龄也是白细胞数量一个很重要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导致单独血常规检测对于儿科细菌性疾病诊断出现一定程度的误差,C反应蛋白在机体感染几小时即可出现增高,在24-48h既可达高峰,同时受干扰因素少,所以血常规+C反应蛋白检测对儿科细菌性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判断明显优于血常规单独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