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及对产妇凝血因子水平的影响
2021-09-19齐红娟
齐红娟
(临汾建宁妇产医院,山西 临汾 041000)
0 引言
产后出血是一类严重的产后并发症,如果在产后的24h内,有明显的出血表现,出血量大于500mL,则可被诊断为产后出血。而且,根据临床数据显示,大部分产后出血在产后2h即会发生。因此,产后2h一定要密切关注产妇的身体状态,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干预[1]。产后出血作为一种非常严重的产后并发症,早诊断早治疗对于保证产妇的安全非常重要。临床在产后出出血的治疗中,常常应用缩宫素进行治疗,作为一种常用的促进子宫收缩的药物,它可以通过改善子宫收缩功能,减少出血的发生。近年来,临床医生发现,在缩宫素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不仅可以显著减少患者的产后出血量,还能够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2-3]。本次研究我们随机从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间于我院确诊并进行治疗的产后出血患者中随机选择了60例,详细告知患者本次研究目的和意义并通过了医院的伦理审核。然后利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30名患者采用常规的缩宫素单药治疗,观察组的30名患者则采取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进行联合治疗。比较在这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下,两组患者在产后出血量,凝血因子水平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方面的差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我们随机从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间于我院确诊并进行治疗的产后出血患者中随机选择了60例,详细告知患者本次研究目的和意义并通过了医院的伦理审核。然后利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30名患者采用常规的缩宫素单药治疗,观察组的30名患者则采取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进行联合治疗。其中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7.13±5.3)岁;对照组平均年龄为(26.74±5.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等一般情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本次试验要求,可以进行试验比较。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的30名患者采用常规的缩宫素单药治疗方案。临床医师在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产妇10个单位缩宫素宫体肌内注射,同时将10个单位缩宫素溶于500mL0.9%氯化钠溶液中静滴。
对于观察组的30名患者,进行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缩宫素治疗剂量同上所述。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方案为,胎儿娩出后,立即予以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经宫体肌内注射治疗。
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支持,如吸氧、补液等,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对于异常情况及时处理[4]。
1.3 评价标准
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在娩出后,产后2h,以及产后2至24h期间的出血量,并进行比较。
对两组产妇分别在产前和产后2天进行血常规和凝血四项检查,并进行比较。其中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活酶时间与产妇的凝血功能呈正比,而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与凝血功能成反比。
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过敏、头晕等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本次研究通过SPSS 21.0 专业统计学计算软件对所有得到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在分析计数资料如产后出血量和凝血因子水平时,主要用()表示,采用t检验对上述结果进行分析;而药物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则用(%)表示,同时应用χ2检验。上述实验结果,P<0.05为有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后产后出血量比较
在进行不同的治疗后,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的观察组30名患者中,平均娩出后的出血量为(332.47±14.91)mL,平均产后2h的出血量为(95.76±10.23)mL,产后2h至24h之间的出血量为(63.32±9.52)mL,分别小于对照组的娩出后出血量(405.78±12.75)mL,产后2h出血量(164.54±12.93)mL和产后2h至24h出血量(84.27±5.98)mL,上述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联合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以显著减少产妇的出血量,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后产后出血量的比较()
表1 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后产后出血量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凝血指标的对比
在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不同的治疗后,我们在产后2天再次复查患者的凝血检查,结果发现,观察组的30患者,其平均凝血酶原时间为(11.47±0.18)s、凝血活酶时间为(27.76±2.16)s,均长于对照组的(10.63±0.32)s和(25.52±2.37)s。而在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的比较中,观察组分别为(2.47±0.34)g/L和(172.31±12.63)×109/L,均低于对照组的(3.63±0.65)g/L和(253.43±19.46)×109/L。上述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对照组30名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有1名患者出现恶心呕吐,1名患者产生口干症状,不良反应共计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观察组患者有3名患者出现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产后出血严重的产后并发症,若不及时干预治疗,随着出血的进一步发生,产妇甚至会发生失血性休克,严重危害产妇的生命安全。产后出血的发病因素很多,主要和①子宫收缩功能减弱;②胎盘未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取出,影响胎盘血窦的顺利闭合;③软产道裂伤;④产妇自身血液系统功能障碍,尤其是凝血功能的异常等有关[5]。因此在该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如何选择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子宫收缩功能,更积极有效地减少产后出血是患者及医生关心的问题。缩宫素是一类是由垂体后叶分泌的肽类激素,可以提高子宫的收缩功能,因此是产科的常用药物[6]。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是前列腺素类似物,能有效促进子宫规律性收缩,显著减少产后出血量[7]。近年来,人们发现,在产后出血患者的治疗中,联合应用这两种药物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产后出血,这可能与其可以提高子宫收缩,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有关[8]。
本次研究我们随机从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间于我院确诊并进行治疗的产后出血患者中随机选择了60例,详细告知患者本次研究目的和意义并通过了医院的伦理审核。然后利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30名患者采用常规的缩宫素单药治疗,观察组的30名患者则采取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进行联合治疗。比较在这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下,两组患者在产后出血量,凝血因子水平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发现,不同的治疗后,观察组的30名患者娩出后的出血量为(332.47±14.91)mL,产后2h的出血量为(95.76±10.23)mL,产后2h至24h之间的出血量为(63.32±9.52)mL,分别小于对照组的(405.78±12.75)mL,(164.54±12.93)mL和(84.27±5.98)mL。在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无显著差异。经过不同的治疗后,我们在产后3天再次复查患者的凝血检查,结果发现,观察组的30患者,其平均凝血酶原时间为(11.47±0.18)s、凝血活酶时间为(27.76±2.16)s,均长于对照组的(10.63±0.32)s和(25.52±2.37)s。而在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的比较中,观察组分别为(2.47±0.34)g/L和(172.31±12.63)×109/L,均低于对照组的(3.63±0.65)g/L和(253.43±19.46)×109/L。对照组30名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有1名患者出现恶心呕吐,1名患者产生口干症状,不良反应共计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观察组患者有3名患者出现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常规缩宫素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产后出血量,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在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以考虑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