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针刺治疗吞咽障碍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2021-09-19丁露葛文逸樊小农
丁露,葛文逸,樊小农
(1.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2.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193;3.天津市针灸研究所,天津 300193;4.天津市针灸学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193;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量效关系实验室(三级),天津 300193;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1617)
0 引言
吞咽障碍通常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类,狭义上是指因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管等器官结构和(或)功能受损不能安全有效地将食物输送到胃内的过程;广义的吞咽障碍还包含认知和精神心理等方面问题引起的行为异常而导致的吞咽和进食问题,即摄食吞咽障碍[1]。临床上多种疾病均可导致吞咽障碍发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肌肉接头疾病、肌肉疾病、口咽部器质性病变、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疾病以及口咽部放化疗和手术后等均能引起吞咽障碍[2]。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吞咽功能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报道吞咽障碍的患病率为11.4%-84%[3,4],其中以脑卒中后和帕金森患者吞咽障碍发生率最高,分别为27%-64%和54.5%[5,6]。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重视,吞咽障碍日益受到关注。吞咽障碍常见的治疗方式有康复护理、康复训练、营养管理、外科手术、代偿方法、中医疗法等[7],针刺作为临床推荐并经常应用的一种康复治疗方式,国内外对于针刺治疗吞咽障碍的研究也日益增多,但尚缺乏整体分析,目前也未形成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8],因此本研究选用CiteSpace 可视化软件进行深入剖析研究整理。CiteSpace 是由陈超美教授团队应用JAVA 程序研发的一款实时、动态、多元化、可视化呈现文献计量学的知识图谱工具[9]。它通过共引分析理论与寻径算法标注出其引文节点文献和共引聚类,能将某一知识领域的演变进程以可视化的方式加以呈现,直观地了解各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重要学者和研究机构,还能展示出特定时间跨度中,新的研究话题的突然激增情况,进而观察到该研究领域的研究趋势或动向[10,11]。近年来,文献计量学与医学相结合的趋势呈现出一定热度,相比其他软件,CiteSpace 易于获取数据资源,制成的知识图谱稳定、可读性良好、信息丰富[12]。笔者遂运用CiteSpace软件可视化分析纳入文献的作者、机构、关键词等信息,探索针刺治疗吞咽障碍相关研究热点及未来研究的发展前沿,为致力于研究该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及获取方法
选取CNKI 数据总库,检索时间为2020 年9 月25 日。检索主题=“吞咽障碍and 针刺”,检索过程采用关键词结合主题词的系统全面检索方法进行,时间跨度为2000-2020 年,发表时间为2000 年1 月1 日至2020 年9 月25 日。资源类型包括期刊及学报论文。共得到1319 篇文献,剔除英文文献、重复文献、会议论文集、硕博论文、期刊汇总通知、其他疾病研究等,最后得到1028 篇文献作为数据来源。
1.2 研究方法及指标解读
本研究使用Cite Space 5.7.R2 软件,将检索得到的文献在CNKI 数据库中以Refworks 格式导出,命名为download_XXX,保存文献信息为txt 样式并导入CiteSpace 软件,然后在CiteSpace 中使用自带工具转化为wos 格式,对纳入的1338 篇原始数据进行分析,设置时区分割年份为2000-2020年,时间跨度分段长度为1 年。分别选取作者、机构、关键词3 个不同节点类型绘制可视化图谱,解读近十年针灸治疗吞咽障碍研究热点,以“突变词检测算法”来确定正在兴起或突然出现的研究热点及研究趋势。
2 文献数据计量分析
2.1 发文趋势分析
为考察文献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本文将并含针刺和吞咽障碍主题的文献进行统计(图1)。由图可以看出,该研究领域相关的文献量自2000 年开始至今呈基本逐年均匀增加的态势。
图1 发文趋势图
2.2 研究文献可视化结果分析
将下载的题录数据导入CiteSpace 格式转化后,分别选择Node Types 的Author、Institution、Keyword 3 个选项,对研究文献的作者、机构和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
(1)作者
发文量排名前十的作者具体情况见表。
参数设置完毕后对作者进行共现图谱分析,图谱中节点半径越大表明发文量越多,节点间的连线代表两节点间的共现关系,连线越粗代表节点间的关系越密切。结果显示:节点数N=515,连线数E=478,表明共计出现作者515 个,作者之间的合作有478 个,其中以周鸿飞团队的发文量最高(本研究结果不区分第一作者,即文献有该作者,就将其计入作者发文量),以刘志顺团队的合作网络最为密切。以李宝栋等为代表的作者合作网络规模较大且发文量较高,但其与其他研究团队(以周鸿飞、唐强、冯卫星、马金娜等为代表)彼此之间合作较少,见图2。
图2 作者
(2)机构
高产机构按发文量排行见表显示,由表2 可知,发文量排前3 位的研究机构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1 篇)和天津中医药大学(48 篇),辽宁中医药大学(21 篇),见图3。
图3 机构
参数设置后对研究机构进行共现图谱分析,结果显示:N=425,E=116,表明共计出现研究机构425 个,研究机构之间共有116 个合作,其中以天津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和辽宁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的开展的研究项目最多,可以从图中看出机构间合作十分不紧密,且较分散。甚至连最活跃机构的“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也几乎没有同除天津中医药大学以外其他研究机构进行相关合作。此外,针刺治疗吞咽障碍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医药高校及其附属医院之间,未出现跨区域跨院校之间的合作,见图4。
图4 图谱分析
(3)关键词
关键词是一篇文章的核心要素,是作者对文献主要内容的高度浓缩和概括,通过关键词共词分析可以综合分析该领域确定时间段内的热点研究词汇,从而推断出该时间段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有关针刺治疗吞咽障碍研究的关键词部分汇总信息,见表1,频次居前10 位的关键词中,针刺、吞咽障碍、脑卒中位居前3 位,频次分别为757 次、752 次,507 次。
表1 针刺治疗吞咽障碍文献关键词中心性表(频次≥25)
在软件中阈值选择 Threshholds 相应参数后所生成的关键词网络图谱中共有608 个节点,1268 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6263,对同一意思不同表达形式的关键词进行合并,如将“针灸疗法”和“针刺疗法”“针刺治疗”等统一用“针刺”表达。从图5 中可以清晰看出,关键词大致可分为疾病名称、干预措施、研究类型和观察指标等几大类。针刺治疗的吞咽障碍类型多为卒中后吞咽障碍,且多为假性延髓麻痹,真性延髓麻痹较少采用针刺疗法;对卒中后吞咽障碍诊疗方案集中于针刺、康复功能训练、基础护理方案等。其中针刺方案多采用醒脑开窍、通关利窍、舌三针、颈项针、头针等。研究设计类型多为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撰写类型以综述、临床观察为主,疗效观察指标多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吞咽功能的改善多从生活质量、神经功能角度评判,见表2。
表2 针刺治疗吞咽障碍文献分类关键词中心性表(频次≥25)
图5 关键词共现图谱
此外,对节点的聚类分析,见图6,通过LLR 方式得到关键词聚类,共得出脑卒中、中风、假性球麻痹、延髓麻痹、临床观察、中风并发症、神经功能、中风后吞咽障碍、吞咽困难、洼田饮水试验10 个关键词聚类。
图6 关键词聚类图谱
利用CiteSpace 提供的词频探测技术在关键词图谱的基础上进行突现值(Burst term)分析。本文共探测得出10 个突显关键词,按突变年份排序后显示如下,由图可知,强度最高的突显关键词为研究进展,且一直从2000 年持续到2007 年,近三年开始突变的关键词是中风并发症、吞咽功能、洼田饮水试验。
图7 突变关键词
关键词时区视图显示,图8,2000 年以来频次较多的关键词有脑卒中、吞咽障碍、假性延髓麻痹等,2004 年以来临床研究多以随机对照试验形式展开,文献类型多集中于综述,各种康复治疗和针刺治疗以及二者结合治疗一直都是该领域研究热点,吞咽障碍生活质量量表、VFSS、喉镜、容积黏度测试等疗效观察指标在近几年的文献中出现密度增加,多维度综合评估及系统客观量化评估方案有望成为今后研究热点。
图8 关键词时空视图
3 讨论
从年度发文趋势来看,中医药领域治疗吞咽障碍研究逐年上升,这可能与国家重视脑梗死的防治有关。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严重并发症,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的特点,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大疾病[13]。脑卒中作为一个重要病种,以其开展的相关研究亦受到政府的支持,如设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计划)“缺血性中风早期康复和避免复发中医方案研究”,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中风病急性期综合治疗方案研究”等,显示出国家对脑梗死研究的高度重视。国家政策的支持,又调动了科研人员的参与积极性,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针刺治疗吞咽障碍相关研究的发展。
从发文作者来看,以周鸿飞、唐强、李宝栋、石学敏等为代表的作者团队发文量较多。周鸿飞团队致力于中医药防治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包括常用针刺方案及选穴规律研究,其发表的《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取穴规律文献研究》被引频次最高[14]。唐强主修头针及头针与康复相结合的方法治疗中风并发症[15],李宝栋团队主攻皮层-咽部-舌根序贯针刺法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研究及机理分析[16],石学敏团队致力于“醒脑开窍”针刺理论指导下的“通关利窍”针刺法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验证及机制探讨,探索建立中风后吞咽障碍中医诊断与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为针刺技术列入指南提供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17]。由上述可见,不同脑病学科带头人从不同角度研究针刺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各有所长,共同推动吞咽障碍研究在中医药领域的发展。
从发文机构来看,天津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在针刺治疗吞咽障碍领域中最为活跃。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为国家中医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是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国家中风病临床研究基地、“针刺治疗脑病研究”教育部创新团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形成了石学敏、张春红、樊小农等杰出科研团队[18]。发文量较多的机构集中于中医药类高校及其附属医院,基层医院较少,表明良好的科研团队是影响科研能力的重要因素。另有研究表明,对于聚类划分的评价指标,Q 值在区间[0,1)内且大于0.3 意味着划分的社团结构显著;当S 值=0.7 时,聚类是令人信服的,若在0.5 以上,聚类是合理的[19],而本文作者和机构的共现图谱分析中,Q 值均>0.3,S 值均<0.5,由此可推测作者之间、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较为薄弱,不足以形成稳定的聚类模块。建议后续研究中研究人员或研究机构之间多开展学术交流和加强科研合作以提升科研实力,多开展高质量的多中心、跨区域合作研究。
从关键词共现分析来看,关键词共现图谱中S 值=0.998,表明关键词共现分析结果较为合理。由关键词共现分析结果可得出如下启示:①吞咽障碍的别名很多,如假性延髓麻痹、假球麻痹、吞咽困难、吞咽功能障碍等,其中吞咽困难一词严格意义上来说只能称为吞咽障碍中的一项临床症状,并不能将其等同于吞咽障碍这一病名,因此研究者应尽可能地列出所有检索词,全面检索相关文献,为开展下一步研究打下严谨的前期基础。②研究热点聚焦在针刺治疗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研究,且多以随机对照试验类型开展,较少有探究机制的基础研究。③现代疗法与传统疗法的结合较为多见,包括球囊扩张术、吞咽训练、冷热刺激、神经肌肉电刺激等联合针刺。虽然针刺广泛运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但因其缺乏客观公认的评价标准,走出国门受到国际认可仍然受限,因此,开展高质量的循证研究以证实针刺治疗吞咽障碍的疗效十分必要。
知识图谱可视化既可以定量地反映不同机构及个人的研究水平及实力,又可以定性地显示当前针刺治疗吞咽障碍的研究热点和发展动态,也为传统医药其他研究领域的归纳总结提供了新的梳理方法及思路,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在此,建议后续研究横向上应进一步加强机构间及研究者间的联系,进一步规范相关术语,纵向上在相关针刺疗法及现代疗法的研究上进一步增加研究的深度,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齐头并进,并且要着重提高研究的科学性与可信性。本文亦存在局限性,由于 CiteSpace 中只允许进行单个数据库的统计,不能同时使用多个数据库进行分析,因而会造成结果上一定的局限性。而且目前该软件尚不支持中文文献的查重与去重功能,文献量过大时手动去重难免存在遗漏。此外,本文仅是采用Citespace 软件的基本功能浅析针刺治疗吞咽障碍研究情况,更深层次的探索有待采用CiteSpace 的高级功能或联合其他知识图谱分析软件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