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废话的基本特征、成因及其对策探究

2021-09-18梁剑豪

新媒体研究 2021年16期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

梁剑豪

关键词 网络废话;网络流行语;梗文化;用户心理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16-0107-03

1 网络废话的概念界定与类型

1.1 概念界定

废话,原意为以文字或符号组成,但不具备任何意义的声音或句子。网络废话指的是近些年在网络上产生并广泛传播的一种以文字描述为载体,发布在各大平台上的本身没有任何实质意义,或者即使有意义也和主题内容毫无联系的语句。这类语句往往频出于各大互联网媒体的论坛、评论区与聊天软件平台当中,尤其在年轻人当中流行。

与以往大众所认知的废话不同的是,这类网络废话并不像日常生活中能用于过渡、引入、转移话题的“吃了吗”或者“今天天气真不错”等人际交往中的问候语句[ 1 ],其本身不具备充足的讨论意义,没有明确的沟通对象,与评论的主题没有关联,因此大多数场合下它属于内容无关信息,其中有较多会因为违反平台的相关规定从而遭到删除。

1.2 网络废话的类型

1.2.1 短句型网络废话

短句型网络废话指的是用较少文字、较短篇幅来描述与内容本身毫无关联,仅突出说话者本身的某些特性或状态,甚至完全没有任何意义的语句,例如在各大视频下方的“第一”“前排”“三分钟前(发布)”,在贴吧、论坛、微博等讨论区的“火钳刘明(火前留名)”“+3告辞(由于发帖会获得三点经验,这种句式成为百度贴吧通用废话)”等。

1.2.2 重复型网络废话

重复型网络废话多指看似具有因果关系的句子中,因与果的部分内容含义一致,仅仅只是换了一种描述甚至完全相同,没有任何因果逻辑的语句。典型的例子包括“听君一席话,胜似一席话”“这个点还没睡觉的都是还没睡觉的”“但凡有点想象力也不至于一点想象力也没有”等。

1.2.3 段落型网络废话

段落型网络废话的出现频率比前两种要低一些,其包含两种:一种是前面是一大段内容丰富、生动形象,具有具体故事情节的段落,但在结尾处突然转变成与前面情节毫无关联的内容,使得整段都变成废话的段落,故事情节本身可能与其所评论的视频、文字内容有关,但是结尾一定没有任何关联;另一种是整段话几乎都在胡言乱语,段落内每一个句子都具有含义,但是结合起来完全没有任何逻辑关系。例如在某视频评论中的“我觉得这个观点有点偏激了,因为派大星和海绵宝宝一起去抓水母了,而且打碎后加入蒜末爆香味道老人孩子都爱,从而鲤鱼要跃龙门必须要雷雨天气,所以从食盐提纯的过程看来,解这个三元二次方程组我们得从秦始皇灭六国说起”便是一段非常典型的段落型網络废话。

2 网络废话的基本特征

2.1 内容可有可无,但整体没有意义

网络废话不限定于主题,也不限定于内容。但无论是哪种类型,其最核心的特征都是没有任何实质意义,或者即使有意义也和主题内容无关。

当网络废话不具备内容时,往往与说话者和观看者的状态有联系。例如在视频网站的评论区中经常能看到的“前排”“前100”等短句型网络废话,其本身并不含有什么内容,仅仅表达出发言者能够在较早的时间段阅览到视频,与视频的主题内容没有关联,同时无法像人际关系中使用的废话一样引入、开展一个新的话题。

当网络废话具有内容时,表达内容的句式会比较完整,让人乍一看感觉似乎有道理,仔细看下去才发现其实都是废话。例如在一些聊天软件中频繁出现的“这个点还没睡的人一定还没睡”“明天不用上班的人是不用上班吗”这类重复型网络废话,内容本身没有逻辑也和讨论内容没有联系,单纯与说话者、互动者的状态有关。

2.2 互动性

在实际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部分有内容的网络废话即使没有意义,也依然能够得到其他人的评论互动与点赞。例如在一个宠物猫的视频下,一位网友发布“家里有猫的人家里一定有猫吧”这句评论,其他人则是回复这位网友“听君一席话,听君一席话”“你搁这搁这呢”等言论。与网络废话发布者不同的是,后续回复这条评论的网友往往以吐槽为主,对这类网络废话并不抱以厌恶态度,反而是表示出积极的互动性。

2.3 较低的原创性

较低的原创性明显表现于段落型网络废话当中,也普遍存在于重复型网络废话。在实际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这类段落型网络废话往往拥有不同的出处,其后由各大网友进行改编并发布于其他地方,除了与主题内容相关的关键词外,其他冗余部分会全部保留。例如“你好谢谢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烧鲇鱼炒鲤鱼再见”这条评论中,除了“你好谢谢再见”外其他皆为非原创性的内容,据考究,该段子节选自于相声贯口《报菜名》。而在另一条以“我的青梅竹马是个蛮横无理的女生”为开头的像是情感小说的评论中,其结尾便是突然一转变成“她用着全车人都听得见的声音喊着:你给我点赞了吗”,笔者经过搜索后发现除了最后一句话外,其他内容在百度贴吧、知乎、新浪微博、哔哩哔哩与优酷等平台都有出现过,原故事出处已无从考究。

3 网络废话的成因

废话的意义在于“没有什么意义”之外的“意义”。从符号语言学的角度说,任何人说出口的任何话都是有意义的,“没有意义”的话是不存在的[2]。网络废话也是如此,虽然它承载的东西毫无意义,但是在其背后能发现“没有意义”之外的“意义”,即网络废话发言者的动机、心理与其所反映的现象。

3.1 “复读机”现象:复制粘贴成为了一种习惯

近些年,“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一句话火爆网络,这里的复读机指的便是在网络上随处可见的大批以复制粘贴为主要手段,搬运或重复其他人话语的网友们。当人们在某个话题中发现自己想表达的内容在先前已经有人提及时,他们往往会懒于思考新的言论,而是用简单的“+1”或者复制原话来表达自己的认同,有时候还会美其名曰提高效率,心甘情愿让自己成为“复读机”。

“复读机”现象背后是玩梗无度的体现,哪怕是出发点没有恶意的梗都被传播成了烂梗[3]。但是对于“复读机”来说,重复、搬运他人的观点与话语已经成为了一种难以纠正的习惯,而且当他们在公众场合传播这些内容的同时,也将这种习惯渐渐蔓延到下一个渴望通过传播段子为自己带来关注度的人,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3.2 对认同感的渴望

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个体通过实现或维持积极的社会认同来提高自尊。Tajfel对这种社会认同进行了解释,即个体认识到他(或她)属于特定的社会群体,同时也认识到作为群体成员带给他的情感和价值意义[4]。这意味着用户们往往会在社交媒体中与其他用户通过多种方式联系在一起并获得情感与价值意义,而视频媒体平台下的评论、微博贴吧中的帖子、聊天软件的消息便是他们向其他用户展现自己的渠道。如果这些消息能引起其他人共鸣,获得其他人的回复与点赞,发言者自己就会得到自尊心与认同感[5],这一点尤其表现在青少年当中。

网络废话之所以能成为一种特殊的向外界展示自我的媒介,与其多种特性有关。内容的万能性使得它的内容可以随着所在的主题改变而改变,可以出现于任何地方,不需要进行过多的思考就能直接使用;强烈的互动性使得网络废话在较多的场合能够达到“有求必应”的效果,只要说出去了就会有人回复或者点赞(即使它有可能违反了网站规定从而被删除),让发言人通过收获点赞与评论产生短暂的认同感;较低的原创性使得其创作成本低,留言迅速,能位于“前排”这种显眼之处,让更多人看到自己的留言。

3.3 本质上是梗文化的产物

梗是一种网络用语,常出现在综艺节目及短视频中,系对“哏”字的误用,其含义为一种笑点[6];玩梗即向外界展示这种笑点,每一个段子的传播都是一次玩梗。梗文化则是以玩梗为基础诞生的。

年轻人热衷“玩梗”,其原因主要在于方便与朋友交流、利于语言表达更有趣、有助于语义表达更加准确等。小部分人玩梗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标新立异,多数年轻人“玩梗”看重其中的趣味与社交功能[ 7 ]。在青年亚文化的视域下,玩梗已经成为互联网原住民的语言文字创作方式,是青年群体概括事物、解构事物、构建圈层文化的基本手段[8]。网络废话本质上就是一种梗,他们抱持着娱乐心态将一些具有趣味性,或者只是他们认为有趣味性的网络废话发布到社交平台,将自己沉浸在这场梗文化的狂欢中。这种表象符合巴赫金狂欢理论的“狂欢精神”的内核,凸显出梗文化狂欢的全民性、颠覆性与仪式性。

4 网络废话频出危害与对策

4.1 网络废话频出的危害

4.1.1 对使用者的思维与语言习惯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網络废话是一种毫无意义的话语,其本身仅仅作为一种博取他人点赞关注,在其他人身上得到自己需求的认同感与自尊的媒介。年轻人长期使用网络废话也意味着将自己沉浸在梗文化带来的狂欢中,将复制粘贴作为自己的一种社交创作手段。一方面不利于思维运作,对出现在视野中的网络话题失去思考的主动性与创新性,看到他人观点与自己相似就进行引用,不加以自行思考,容易被网络话语“牵着鼻子走”;另一方面,当使用网络废话成为了一种习惯时,自己日常生活中语言的使用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其表现为说话“废话化”,在多种场合(甚至是在不适合的严肃场合)喜欢说段子哗众取宠来博取他人眼球与关注。

4.1.2 内容多样性使得其可能成为粗俗、非法语言的载体

由于网络废话可以是任何形式的内容,可以是任何一个段子,因此某些粗俗的语言、某些不符合语法的“改造语言”有可能混杂在其中。例如在段子“这个点没睡的就是一帮懒狗,是废物,是成语里的酒囊饭袋,俗语里的臭鱼烂虾,是沉睡在虚无空间的逃避者……”中,虽然其内容颇具文学色彩,但是本质上还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单纯为了与他人互动的段子,且夹杂着大量带有辱骂色彩的词汇。对于年轻人来说很难提高其语言表达的品位,也不利于学生表达和沟通能力的提升,使用词语时也可能存在混淆的现象[9]。

4.1.3 使得平台夹杂大量无用信息

网络平台充当着话题提供者的角色,平台上不同的视频、帖子各自都是一种话题,而大量出现的网络废话混杂在其中,不仅干扰了话题讨论的方向与秩序,使得内容质量参差不齐,还引起了他人的关注与效仿,让一个段子“一传十十传百”,形成更加庞大的、难以监管的亚文化语言体系。

4.2 网络废话的对策

网络废话并不像脏话、“祖安语言”、网络暴力语言等能较简单判断为违法违规的话语一样,它具有较大的争议性与隐蔽性,部分网络废话与主题内容有一定关联,无法轻易判断其是否属于无关内容、是否属于违法违规。也有些用户觉得网络废话纯属于玩梗,打击力度没必要过大。笔者认为,网络废话仍然需要整治,其打击力度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与实际内容来看待。

网络废话的对策可以参考传播学者哈罗德·拉斯韦尔(Harold Lasswell)提出的“传播三功能说”。拉斯韦尔在其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将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概括为三个方面:环境监视、社会协调和社会遗产传承[10],其中,环境监视功能要求大众传媒对社会起着一种“瞭望哨”的作用,社会协调功能要求大众传媒在沟通信息、疏导情绪、协调各方等方面发挥积极引导的作用。

4.2.1 监管层面:媒体平台要落实规定方案

媒体平台拥有对用户账号、言论的处理权与解释权,因此能说什么话,不能说什么话,哪些话是不违法但是也要删除的就取决于媒体平台的规定。要打击网络废话频出现象,媒体平台就需要落实一个详细的规定方案,具体行为包括但不限于充分解释网络废话的定义,明文规定哪些属于网络废话,发布网络废话会遇到什么样的惩罚。规定方案落实后,媒体平台也必须充分发挥其对用户的监管作用,加强网络平台整顿,形成一个长期有效的网络语言监管体系,严厉打击具有引战意义的网络废话,严禁暴力、低俗段子的传播,及时对违规、违禁用户给予重罚,改善用户交互环境。

4.2.2 教育层面:从根源上减少网络废话出现

网络废话频出的背后是以年轻人为主体的用户们追求传播梗文化带来的群体狂欢,是过度、盲目追求认同感与自尊的行为。因此,平台需要进行教育引导与风气建设,通过官方账号或者与拥有较多流量、粉丝的明星大咖进行合作,开展一系列网络交互心理方面的教育引导,让年轻人改变网络交互中过分追求他人认同的思维模式。如果网络废话存在“扭曲化”现象,即其内容已经不再是一种为了乐趣单纯地玩梗,而是涉及三观层面的扭曲、暴力或者其他超出玩梗合理范围的,需要采取平台—教育机构—家庭三方联动的教育机制[ 1 1 ],从现实层面解决其心理问题。

4.2.3 用户层面:自发性地减少与网络废话的互动

解决网络废话频出现象,用户本身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网络废话本质上是玩梗,其动机为在交互中获得他人的认同,从而为使用者带来认同感与自尊。因此,只要用户能够自发性地减少与之互动,网络废话传播者就会失去这种“乐趣”并自觉无趣,从而减少对网络废话的传播。必要时,用户也可以使用举报功能,对媒体平台规定当中的内容无关的网络废话进行检举。

5 结语

毫无意义的网络废话背后是年轻人们通过实现或维持积极的社会认同来提高自尊,渴望通过玩梗在社交平台上得到他人的点赞与认可,从中获得认同感实现自我满足的心理。它本是一种非常正常的心理现象,但是当网络废话逐渐泛滥频出在大众视野时,其背后带来的不良影响也开始浸透到使用者、互动者、接收者的生活当中。为此,平台需要肩负起主导舆论走向,加以全面监管的重任,用户也要自发、积极地参与到打击网络废话行列当中,让网络交互平台和网络舆论环境有序化、合理化、高质量化,让评论区和帖子中的内容都是“干货”而非“垃圾废话”。

参考文献

[1]郭震海.“废话”闲话[J].杂文选刊,2021(3):36-37.

[2]陈娟.废话及其语用功能[J].网友世界,2012(9):42-43.

[3]吕慈航.“+1”刷屏,人類的本质是复读机?[J].厦门航空,2021(6):48-49.

[4]张莹瑞,佐斌.社会认同理论及其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06(3):475-480.

[5]杨雪英.青年“网抑云”现象的心理成因与引导策略[J].新生代,2021(3):60-64.

[6]赵光亚,元丹.网络时代“梗”文化的实践逻辑与动因探究:以B站虚拟社区为例[J].东南传播,2021(5):84-86.

[7]黄帅.“玩梗”的年轻人不只是为了标新立异[J].现代青年,2020(8):53.

[8]甘露颖.自嘲与狂欢:社交媒体中的“小丑语境”解读[J].新媒体研究,2021,7(10):81-83.

[9]陈欢欢.网络语言对高职学生汉语表达与沟通能力的影响[J].现代职业教育,2021(22):154-155.

[10]高一丹.在公共事件中强化和践行传媒的社会功能研究:对拉斯韦尔“传播三功能说”的再认识[J].传媒论坛,2020,3(20):16-17.

[11]华桦.“祖安文化”的形成机制、文化特征及应对策略:基于青年后亚文化的理论解释与局限[J].当代青年研究,2020(6):46-52.

猜你喜欢

网络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价值观消极影响及对策
生态语言学视野下的网络流行语污染分析及治理举措
从目的论角度谈网络流行语的英译
网络流行语言的变迁及其特点
网络流行语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浅谈当前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分析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思政教育的影响
概念整合对网络流行语的阐释力
从“使用与满足”看网络流行语的病毒式传播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