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歌合唱《唱支山歌给党听》作品探究
2021-09-18宋屹杰
宋屹杰
摘要:在建党100周年的时代背景之下,讲好红色故事,传承革命精神是新时代大学生不可推卸的使命与担当。合唱是以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集体艺术活动,有较强的综合性特征,合唱活动对大众文化建设、爱国爱党意识培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本文探究了《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爱党的合唱作品中音乐艺术与爱党情感的融合,以及如何在合唱中诠释爱党情感,并在《唱支山歌给党听》歌曲分析中探究爱党价值与意识价值。
关键词:红歌 合唱 《唱支山歌给党听》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6-0051-04
一、红歌合唱的内涵
(一)红歌
红歌是文艺作品的一种典型形式,不仅可以作为凝聚人民奋斗精神的力量、引领时代前进的方向,也可以充分展示人民群众鲜明的民族精神风貌和灿烂的历史辉煌,具有强烈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特点。现如今,在我国进一步兴起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推动下,红歌正在作为娱乐文化活动被广大人民群众传唱,也使得成为深入推进和谐社会、弘扬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一种载体,成为激发红歌演唱者本身的爱国爱党情感、团结奋斗的时代力量,红歌的传唱也可以把不同历史年龄、不同工作职业、不同民族的演唱者用歌声完美凝聚起来。
笔者认为红歌是把“红”囊括在中国各时期的具有进步性的革命歌曲,同时也包括了国外传入的具有促使中国革命进步的、具有影响力的歌曲,其次从中国人的角度来说,谈到“红”多代表喜庆、幸福、积极进步的美好含义,这就包含了很多具有积极影响力的作品,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红歌也应在其本身的宽度和广度下进行扩展,不断丰富,争取得到更多的社会认可,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红歌还包含了符合新时代主题的催人奋进、感人动听的歌曲。红歌的内涵应是在“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各个时期和从外国传入的促使中国革命进步的积极有影响力且根植于人心的,包括新时代背景下催人奋进、感动人心的歌曲。
(二)合唱
100多年前,合唱表演艺术开始传入中国,合唱萌生的起初是由于受西方宗教的巨大影响,服务于宗教和上流社会。
20世纪的学堂乐歌时代,是合唱进入中国音乐的时代。最初的合唱大多都是齐唱形式,但它却奠定了多声部合唱艺术发展的基础。五四时期,萧友梅等作曲家为中小学音乐课创作了许多结合当时中国的现实状况、民族独特风格和不同形式的合唱作品。这些作品歌词朗朗上口,同时在旋律写作以及多声部的和声配置上已经开始表现出对中国民族风格的追求。
而后,经过30多年的努力探索和不断发展,多声部合唱日渐发展。整体来说,合唱艺术仍处于初级阶段。20世纪30年代,大批音乐家相继登陆乐坛。多所专业音乐院校的建立标志着中国音乐事业在持续发展,并进入新的阶段。“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使得当时抗日救亡的群众歌咏活动迅速发展,并与专业音乐教育同时进行。民主革命时期,学生业余合唱活动与城乡群众歌咏活动成为当时人们生活中最普遍的歌咏方式,并在我国业余创作中逐渐占据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后,合唱艺术才真正的逐步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接受。
合唱主要是以音乐形式展现出来的群体性艺术活动,对于建设大众文化以及传播起着良好的推力。因此,近几年,为了加强革命传统与爱国爱党的教育,很多地方以及县市大力开展红色教育相关的红歌合唱活动,而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诸如独唱、相声、小品、舞蹈等形式中,尤其以红歌合唱能给人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可以有效培养公民的爱国爱党意识。
二、《唱支山歌给党听》作品赏析
(一)歌曲的“红色”故事
1.作词
大多數人对这首《唱支山歌给党听》都耳熟能详,本文对这首歌的诞生故事进行了探究。
多数人了解这首诗是在《雷锋日记》中的摘抄中,但是起初诗的作者是一名江西籍青年姚筱舟,从抗美援朝战场归来,退伍后到焦坪煤矿当一名技术员,煤矿工人大都不识字,姚筱舟在参军前曾就读于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政大学,因此从事宣传工作,是矿上的文化人,工人们有需要写信识字等活都会去找他,他也很乐意帮助大家。当时的一位工友经常来找姚筱舟写信给家人,信的开头和结尾总要附有这么一句话,“记住共产党的恩,好好听党的话,报共产党的恩”。
20世纪50年代由于大多数的人都没有文化,唱山歌也成了这些工友们最好的抒发感情的方式,“共产党是妈,矿是咱的家,咱听妈的话,建设好咱的家”。每当唱起这首山歌,姚筱舟的内心都会有创作的冲动,这种冲动日趋强烈,最终写成了长诗。1959年腊月,在强烈的情感迸发与思想交融下,姚筱舟创作出了三首小诗,《唱支山歌给党听》就是其中之一。
歌词中“旧社会鞭子抽我身”和“夺过鞭子揍敌人”。起初并不如意,后在一本小人书中找到了灵感,地主拿着鞭子抽打工人的场景,让他心头一震,不禁回想起解放前的场景,脑海中回旋起那首“紧三鞭慢三鞭,不紧不慢又三鞭”……的歌谣,于是才改了词,把鞭子比喻成旧社会的三座山,从而突出旧社会的残暴和苦难,这比之前更生动形象,朗朗上口。
词写好后署名焦坪煤矿蕉萍,1959年6月26日这首诗在《总路线诗传单》第八期上刊发了,又被春风文艺社《新民歌三百首》收录。这才使得这首诗传播开来,后经过《雷锋日志》的广泛传播,《雷锋日志》把原来的“母亲只能生我身”改为“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将“党号召我们闹革命”改为“共产党号召我们闹革命”,这么一改使诗更加朗朗上口,也让姚筱舟感到共产党的好战士与自己感同身受,欣喜不已。
2.作曲
经过广泛的传播,在《雷锋日志》上的这几句抒情诗词也让正在上海的上海音乐学院教授、著名作曲家朱践耳看到,连连称赞,虽然诗只有八句,却饱含着丰富的民族感情和音乐内涵,是谱曲的音乐材料,正好当时在广州筹拍《雷锋》这部电影,使得歌曲创作更加具有其存在的现实意义,朱践耳在他的创作中并未按照歌曲字面上的意思把这首曲子全部谱为一首山歌,而是编写成了一首三部曲式结构的民族抒情歌。其中第一段充满对党的激情和对民族深情的爱,表达雷锋同志以及广大同胞们对共产党深深的爱;第二段充分体现了新中国与旧社会的现实对比,悲憷凄苦,充满对旧社会时期深深的仇恨,句句铿锵,加入部队的民族主义元素,表达了雷锋同志跟共产党一起闹革命的决心;第三乐段再现了第一乐段,加强了对主题曲的印象,把歌曲主题乐思再次推向一个高潮,再次着力强调整首歌曲的主题中心。
朱践耳同志在曲子完成后署名时写上“摘自雷锋日记”,当时他并不知道词为何人所作,一次偶然机会当他得知焦坪煤矿的“焦萍”就是《雷锋日记》中的“山歌”原作者时,写信给焦坪煤矿询问作者,在煤矿厂里,“焦萍”却没承认,几经询问与谈话,找到是姚筱舟所作,后煤矿书记把信交给姚筱舟,姚筱舟才给朱践耳回信,在信中姚筱舟写道创作这首诗的创作源泉就在他日夜生活的地方,也就是这首诗的来源,因此希望在署名时还用“焦萍”这个笔名,他认为这首诗应该是焦坪工人们创作的,朱践耳得知情况后把署名改成“焦萍”。
(二)《唱支山歌给党听》歌词旋律内涵以及意义
探究歌曲的背景后,接着笔者从歌词部分体会词曲作者的内涵,本首歌曲虽不是山歌的演唱形式与风格,但却名为《唱支山歌给党听》,以三部曲式的结构为曲式,ABA的曲式结构,开头部分就直接点名主题,没有任何铺垫,这也就表示词作家焦萍直抒胸臆在当时的环境下有感而发,把党当作母亲,带领人民脱离苦海,同时也符合当时的写词风格,作为本曲的开头与主题旋律,同时具有起伏跌宕、高亢嘹亮、音域辽阔与节奏丰富等特点,这使得前四句塑造出鲜明的主题形象:犹如一位翻身的士兵,既有战士的热忱,也有儿女的细腻,激情且温柔的讴歌伟大的党。
起初焦萍想写的是旧社会的“三座大山”,描述痛苦中的旧社会人民,后把“鞭子”代替了“三座大山”,这三坐大山就犹如那位拿着鞭子的地主,不停的在苦难中剥削与践踏,皆是苦难中人,皆在苦海中,旋律连贯,且具有中国风格,这时共产党站了出来,号召我们闹革命,夺过鞭子揍敌人,曲子风格也变为军队行军式的风格,三遍重复,但还是主调音乐的风格,全曲高密度的主调音乐多达35次之多,写法表现自然,表现一心听从党的号召闹革命,统一起来,夺过敌人的鞭子,揍敌人。
第三段再现段,回到主题升华主旨,回到整首曲的关键乐句,让听众内心归一,万般坚毅跟着中国共产党。
(三)《唱支山歌给党听》合唱作品赏析
合唱版本的《唱支山歌给党听》还是再现三部曲式,以主题音调发展的旋律写作手法,可分为四个主题音调,每个主题可单独存在,也可整合在一起,采用灵活的创作手法,合唱版本的《唱支山歌给党听》相比于独唱版本更具有丰富深情的内涵。
歌曲发展阶段伴奏过门后直接四声部混声合唱的进入,表情述语为Adagio,亲切且深情地,直接进入主题旋律,主旋律在男高音与女高音处,和声编配为四部和声常用手法,在“母亲只生了我的身”这句由女高音为主要旋律,意要烘托母亲的形象,与前面四声部的厚重感作对比,从“党的光辉,照我心”又回到四部合唱,且伴随主题旋律的结束。
再次出现钢琴伴奏,为B段变奏做准备,但此时的伴奏并未写成与后面Allegro的速度,而是遵循前A段的速度,有一种心里在回味的意韵。紧接着是由男生两个声部的合唱部分,女生以“呜”伴唱,好似以一位男同志的视域,讲述旧社会的凄苦,母亲与自己的无能为力,然后是钢琴为一个过门快板的进入,也使得整首曲子进入到一个高潮,此时有一种军队式的进行曲风格,也表示我们要行动起来,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此地先是由激情的男生演唱,有种军队来临的希望感,表示大多数的人民开始站起来了,跟着共产党开始闹革命,其后的旋律皆为此,但都为此主题变奏,第二句加入女生声部,表示全民族不论男女老少都加入进来跟着共产党,但第二句女生声部仅仅以“啊”作为伴奏声部,以一个渐强的加入;第三句处开始女生声部与男生声部进行轮唱,这让笔者想到了《保卫黄河》中的轮唱手法,气势更加高昂,对于这类革命红色歌曲的气氛烘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女生与男生声部都作为主旋律,也比第二句女生为伴奏旋律更具有呼吁精神,到达全曲的高潮。
再现段先为一段钢琴引入,引出革命胜利的恢弘气势,后回到原速,但伴奏织体更为丰富,采取快速跑动的键盘技巧,男女还是轮唱形式,语气为宽广、饱满地,本段对比于A段情绪发生改变,心境也不同,前者是在苦难中的人民对于党的期许,希望有人可以带领走出苦海地,但是却身在苦海无能为力,此再现段可理解为跟着党革命成功地喜极而泣,赞美伟大的党与期盼党能带领我们走向美好新时代,后皆为轮唱,但气势磅礴,最后一句“照我心”为四部合唱形式,表示党的光辉永在我心。
三、《唱支山歌给党听》合唱作品的价值探究
合唱艺术利用其独特的优势,将各种声音结合起来传达情感,从而表达歌曲的内涵。歌唱者带着情感歌唱,情感在合唱中得到充分的表达,从而实现情感的升华,使演唱者与观众产生共鸣,做到“以声传情”。合唱艺术是“声”和“情”的内在同一,达到“声情并茂”才能扣人心弦,也是合唱本身更大的价值所在。
(一)《唱支山歌给党听》中的爱国爱党价值
《唱支山歌给党听》合唱作品是经独唱改变而来,在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与爱党敬党有关的老歌翻唱,《党啊,亲爱的妈妈》《在太行山上》《神圣的土地谁敢来侵犯》等作品将会成为2021年的热门歌曲,各大中小企业、学校、合唱团将会对于爱党的歌曲进行排练演出,这也是笔者选择《唱支山歌给党听》探究的原因之一。
对于爱国爱党此类歌曲的演唱目的一是为了庆祝建党100周年的大事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通过合唱的多人活动加强参与者的团结精神,向观众传达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弘扬社会正能量,在每次的排练中队员可以更有默契,对于日后的学习与工作生活百利而无一害,同时通过红歌文化,让现在的后辈了解“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讲好中国故事。
除了上述的几点,红歌合唱排练是可以全员参与的,成本不高,任何人都可以进行,具有娱乐性,同时也具有专业性,业余合唱团也可进行排练演出,合唱对于非专业的团队来说是参与性最广的娱乐。
在对于《唱支山歌给党听》的合唱排练中,通过讲述歌曲背后的红色故事、歌词的内涵理解与曲式的分析传达爱党情感,紧跟党的脚步,传达出那个年代的故事,如今的我们更要紧跟党的脚步,理解歌曲中爱党的价值观。
(二)《唱支山歌给党听》中的意识培养价值
根据上文排練《唱支山歌给党听》作品时对指挥方面与排练中爱党情感表达的论述,由此及彼,在此类红歌合唱作品中,培养爱党意识,激发合唱者、听众的爱国爱党的情感与共鸣才是红歌合唱最主要的内涵。
对于爱国爱党意识的培养,多数学者担心大于欣慰,就爱党意识而言,全球化对于公民爱国意识的冲击是强烈的,尤其是当代社会对大学生的意识与情感产生较大冲击,因此,爱国爱党意识的培养对于当今大环境下的我们必不可少,同样爱党意识更受到大环境的冲击,这其中就可以通过合唱艺术的发展,逐渐加强学生爱国爱党意识的培养。
红歌合唱的艺术形式显示出其独特的感染力,影响着人们的心灵,并在无形中产生凝聚力和感染力。从红歌合唱中,大众不仅可以欣赏到音乐作品的美,还可以通过作品的深层和谐魅力感受作品的情感。在精神方面受到爱国、爱党、爱社会的熏陶,用心去感受合唱作品的内在情感,激起大众强烈的爱国爱党热情。
在如今爱国爱党的大环境下,我们经历了一个难忘的冬天,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的来袭,华夏儿女的爱国精神得到考验,靠的就是这种强大力量的支撑,使得华夏儿女成为全球最快防御病毒的侵袭、迎来复工复产、春暖花开的国家。
总之,红歌合唱对爱党意识的培养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使得社会个体对于祖国或民族的情感得以主观的反应,情感得以寄托,同时形成、发展、巩固起来一种得以团结与凝聚国家与民族强大的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凤莲.唱红歌与和谐社会建设[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8(02):27-29.
[2]汪毓和.中国合唱音乐发展概述下[J].音乐学习与研究,1991(02):17-24.
[3]刘双.红色歌曲的文化育德问题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16年.
[4]袁成亮.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诞生记[J].音乐生活,2007(09):50-51.
[5]许民.歌曲中主题音调贯穿发展的范例 ——《唱支山歌给党听》旋律分析[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4(04):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