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介入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21-09-18温寅昇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4期
关键词:射血容积左室

温寅昇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广东 广州 511400)

心肌梗死属于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一般是因为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动脉血管血栓导致心肌出现严重的缺氧、缺血所致。患者的临床主要表现为心肌坏死、损伤等,多数患者会出现胸口持续性的疼痛,该情况长期发生可导致心肌组织坏死[1-2]。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危重疾病之一。该病起病快、发病急,严重者甚至会引发恶性心律失常,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3]。心肌梗死的急性发作即患者心肌供血不足造成心肌坏死的情况。临床上对于该类患者的治疗方法一般可分为2种,即药物保守治疗与介入手术治疗,但在临床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般实施介入手术治疗。在实施介入手术时,患者的术后支架内血栓、心率失常等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4-5]。因此,在介入手术的基础上需对患者实施药物治疗。基于此,笔者在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实施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冠状动脉腔内形成术综合治疗方案,发现对改善心肌梗死预后有一定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设定条件抽取30例患者列为常规组,抽取30例患者列为研究组。研究组患者的年龄最小为56岁,最大为73岁,平均年龄为(61.34±2.14)岁;女性12例,男性18例;12例患者为前壁心肌梗死,3例患者为侧壁心肌梗死,10例患者为下壁心肌梗死,5例患者为后壁心肌梗死。常规组年龄最小为55岁,最大为74岁,平均年龄为(61.54±2.38)岁;女性10例,男性20例;14例患者为前壁心肌梗死,2例患者为侧壁心肌梗死,8例患者为下壁心肌梗死,6例患者为后壁心肌梗死。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本研究挑选所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②研究组所选取病例均因个人意愿等因素未在急诊接受早期介入治疗。排除标准:①在此前或者突发其他影响观察结果的疾病,如其他心脑血管、肝功能障碍、肾功能障碍或其他严重疾病。②患者自身携带精神类疾病,临床上无法对其反馈的信息进行确认。③患者为特殊类型患者,如低龄儿童、妊娠期妇女、超高龄老人或免疫功能缺陷疾病患者。

1.2 方法

1.2.1 研究组 研究组患者实施综合治疗方案,在实施手术前对患者的实际生理情况进行详细检查,在患者入院后对其实施持续心电监测,行心电图、心肌酶、心脏彩超等检查。于确诊开始给药阿司匹林片口服,剂量首次300 mg,后续每次100 mg,每日1次,持续至手术实施;氯吡格雷口服,剂量首次300 mg,后续每次75 mg,每日1次,持续给药到手术;皮下注射依诺肝素钠,每次100 AxaIU/kg,根据患者体质量确定剂量,每12 h给药1次。在入院后2 d决定实施介入手术,术后12 h根据患者术中血栓负荷情况,必要时对患者实施依诺肝素钠皮下注射治疗,持续3 d。对所有患者给药培哚普利叔丁胺片治疗,剂量为4 mg/d。

1.2.2 常规组 常规组患者实施经皮冠状手术介入治疗方案,充分掌握后依据患者的情况决定如何实施PCI手术。介入手术治疗前后的抗凝方案与研究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在给药前以及术后1 d的脑钠肽、超敏C反应蛋白、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给药前,两组的脑钠肽、超敏C反应蛋白、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给药后,研究组的脑钠肽、超敏C反应蛋白、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均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给药前及术后1 d脑钠肽、超敏C反应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比较(±s)

表1 两组给药前及术后1 d脑钠肽、超敏C反应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比较(±s)

3 讨 论

冠心病属于临床常见的严重心血管疾病。随着疾病的持续进展,患者的心肌供血、供氧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当供血严重不足时会引发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首选急救介入手术治疗[5]。单独实施介入手术植入支架会造成部分患者术后出现血栓,因此对患者实施低分子肝素抗凝方案抑制血栓是当下的经典方案。实际上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复杂,手术与抗凝方案虽然能够对患者进行治疗,但在治疗过程中易出现心律失常等问题[6-7]。脑钠肽、超敏C反应蛋白能够对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造成一定的影响。脑钠肽、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上升会增加心肌梗死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的概率,进而提升患者的病死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抗凝治疗,脑钠肽、超敏C反应蛋白必然会存在一定的提升,故如何抑制这方面的负面影响是改善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关键[8-9]。

培哚普利叔丁胺是一种不含巯基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属于新一代的血管扩张药物。该药物自身剔除了巯基,没有肾及骨髓毒性。相较于其他的扩张血管药物,其具备更为显著的效果,而因为作用效果强,在实际临床使用中能够对轻症患者减少剂量,避免出现不适[10]。对于重症患者则可适量增加剂量以强化治疗,且其半衰期较长,因此能够较长时间起效[9]。在该药的实际临床应用中发现其具备一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全部效果,能明显降低外周血管阻力,缓解患者的心室压力,改善心功能[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给药前,两组的脑钠肽、超敏C反应蛋白、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给药后,研究组的脑钠肽、超敏C反应蛋白、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均优于常规组(P<0.05)。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介入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脑钠肽、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

猜你喜欢

射血容积左室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怎样求酱油瓶的容积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影像学研究进展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巧求容积
截断的自适应容积粒子滤波器
不同容积成像技术MR增强扫描对检出脑转移瘤的价值比较
益肾活血法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