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 IDEAL-IQ序列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价值
2021-09-18蒋翠花金乔梅张东建孙胜禄
高 萌,张 健,蒋翠花,金乔梅,张东建,孙胜禄
(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①转化医学实验室,②放射科,江苏 南京 210028)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增加的骨骼系统疾病,且随年龄增长患病风险增加,是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1-3]。骨密度评估可为OP的早期防治提供帮助。目前,临床主要的骨密度检测方法有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定量超声、定量计算机断层照相术(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和MRI等。其中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是公认的诊断OP的金标准,但我国骨密度测量仪的数量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4]。近年来,随着CT在各级医疗机构的普及,使得QCT在诊断OP上极具发展前景,且QCT具有检测体积骨密度的作用。《中国定量CT(QCT)骨质疏松症诊断指南(2018)》[5]就QCT诊断OP的诊疗规范给出了指导意见。
MRI多点非对称回波采集与迭代最小二乘法水脂分离-智能定量技术(iterative decomposition of water and fat with echo asymmetry and least-squares estimation-intelligent quantification,IDEAL-IQ)是一种新型脂肪定量技术,可测量椎体骨髓的脂肪含量,反映骨质量的变化,从而评估OP并预测OP导致骨折的可能性[6-7]。本研究通过IDEAL-IQ序列测量腰椎椎体骨髓脂肪分数(fat fraction,FF),并与QCT测量的腰椎骨密度绝对值进行分组对照研究,初步探讨两者评价OP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8月在我院同时接受腰椎QCT检查及MRI IDEAL-IQ序列检查的绝经后妇女及老年男性,排除患有恶性肿瘤、内分泌疾病及代谢性疾病者后共39例,其中男20例,女19例;年龄50~85岁,平均(64.49±8.10)岁。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根据《中国定量CT(QCT)骨质疏松症诊断指南(2018)》[5]分为3组:骨密度绝对值>120 mg/cm3为骨密度正常组(15例),骨密度绝对值80~120 mg/cm3为低骨量组(16例),骨密度绝对值<80 mg/cm3为OP组(8例)。
1.2 仪器与方法
1.2.1 QCT检查 采用GE 64排CT行QCT检查。扫描范围包含L1~2椎体。扫描参数:120 kV,350 mA,曝光时间3.58 s,视野43 cm×43 cm。
1.2.2 MRI检查 使用GE Discovery MR 750 3.0 T扫描仪,32通道腹部线圈。患者取仰卧位,行腰椎常规矢状位T1WI、T2WI及IDEAL-IQ序列扫描。扫描参数:T1WI TR 483 ms,TE Min Full,视野28 cm×28 cm,层厚4 mm,翻转角110°,激励次数2;T2WI TR 2 500 ms,TE 102 ms,视野28 cm×28 cm,层厚4 mm,翻转角110°,激励次数2;IDEAL-IQ TR 6 ms,TE Min Full,视野30 cm×30 cm,层厚6 mm,翻转角3°,激励次数1,扫描时间23 s。
1.3 图像分析 QCT 检查完成后将数据上传至Mindways Model 4 QCT骨密度测量系统,记录椎体(L1~2)骨密度及平均骨密度。MRI检查完成后,由2名影像科副主任医师在GE AW 4.6工作站独立分析椎体FF值。在FF图上,选择椎体(L1~5)矢状位最大层面,手动勾画ROI(尽量包含整个椎体的松质骨,避开骨皮质、椎间盘、终板和椎静脉),每个椎体测量3次,取平均值。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腰椎椎体FF值的差异;对IDEAL-IQ所测FF值与QCT所测骨密度行Pearson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ROC曲线分析FF值对OP的诊断效能。
2 结果
骨量正常组、低骨量组、OP组平均年龄分别为(61.67±7.97)、(62.94±5.96)、(72.88±7.10)岁。经两两比较,OP组年龄显著高于另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307,P=0.002)。
骨量正常组、低骨量组及OP组的FF值分别为(44.39±7.55)%、(53.71±5.79)%、(59.47±2.98)%,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716,P<0.05)。OP组FF值高于另2组,骨量正常组FF值低于低骨量组(均P<0.05)。FF值与年龄呈正相关(r=0.559,P<0.05)。
IDEAL-IQ所测FF值与QCT所测骨密度呈负相关(r=-0.67,P<0.05,图1)。采用FF值评价OP的ROC曲线显示,AUC为0.899,诊断敏感度0.875,特异度0.839(P<0.05)(图2)。
图1 脂肪分数值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图2 采用FF值诊断骨质疏松症的ROC曲线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随年龄增长,腰椎椎体平均骨密度降低,骨骼重建功能失衡,且性激素缺乏,导致蛋白质合成减少、成骨细胞功能下降等,患OP的可能性更大。特别是绝经后女性,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骨丢失加快,从而导致骨量减少,OP的发生率显著增加,脆性骨折风险也相应增加[8-9]。脆性骨折的危害极大,可增加患者的病残率及死亡率,尽早诊断并预防OP可避免脆性骨折的发生。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骨骼和脂肪组织之间具有相互调控的作用。骨髓脂肪含量增加可导致成骨细胞生成的减少,从而导致骨质疏松。翟树佳等[10]研究发现,腰椎椎体骨髓脂肪含量与骨密度呈负相关,骨髓脂肪含量增加会影响骨强度。Verma等[11]研究证实,骨髓脂肪含量随骨密度降低而增加。本研究证实,QCT所测腰椎椎体平均骨密度与IDEAL-IQ所测FF值呈负相关,腰椎椎体骨密度随椎体脂肪含量增加而降低,与上述结果一致。
骨髓脂肪含量的改变早于骨密度的变化,且可在MRI上较早地显现出来,因此,MRI已成为无创性检测骨髓脂肪含量的有效方法。MRI测量骨髓脂肪含量的方法有多种,传统最常见是1H-MRS,其可定量分析脂肪含量,但扫描时间较长,数据处理过程相对复杂,在定量骨髓脂肪含量中的应用大大受限[12]。而IDEAL-IQ扫描时间短,扫描条件要求低,单次扫描可同时获得多个椎体的FF值,且无需人工计算,降低了测量者主观因素造成的误差[13]。因此,IDEAL-IQ序列有待成为骨髓脂肪含量的测量方法,可作为临床骨折风险评估的新工具[14-15]。此外,本研究通过IDEAL-IQ序列所测FF值诊断OP的特异度及敏感度均较高,进一步证实IDEAL-IQ序列有可能成为临床筛查OP的新方法。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样本量相对较小,未对性别、体质量指数等分组分析;由于骨髓脂肪含量的病理取材涉及骨髓穿刺,为有创操作,缺乏相应的病理对照,后续研究中需进一步改进。
综上所述,IDEAL-IQ技术在椎体骨髓脂肪含量的测量、骨质量的评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为分析OP早期病理生理机制提供证据,有望在未来OP的早期诊断及临床疗效评估方面提供影像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