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后回乳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2021-12-01王星宇罗润佳徐茜茜李静蔚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芒硝麦芽乳汁

王星宇,孙 雪,罗润佳,徐茜茜,李静蔚

(1.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山东 济南 250014)

产后回乳是指哺乳期结束或因不适于哺乳而逐渐减少乳汁分泌、直至乳汁完全回退的过程。产妇产后回乳主要包括自然回乳和人工回乳。自然回乳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方法,通过减少哺乳次数,延长哺乳间隔,减少婴儿吸吮对乳头的刺激,从而达到乳汁减少直至完全回乳的目的;但部分女性由于体质多肥多甘回乳困难,或局部乳汁淤积导致乳腺炎症不适于哺乳时,则需要安全而高效的方法终止泌乳。人工回乳是短期内减少泌乳的最佳方法。科学的人工回乳方式有利于女性乳房外形的恢复,还可对产前明显乳腺增生的患者,起到缓解乳房胀痛的作用。目前,人工回乳方法主要有口服中药汤剂、外敷药物、针灸推拿及综合疗法等。现代医学主要通过激素疗法控制乳汁分泌,疗效显著,但易导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较差,难以完成治疗疗程,回乳效果较差。中医学对产后患者进行个体化辨证治疗,通过脏腑辨证、气血辨证等方法,密切联系气血、脏腑和经络,结合具体辨证类型予以施治,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认可,现将近些年有关产后回乳中医药疗法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中医学对乳汁分泌的认识

中医认为,乳汁的产生与气血之充沛、脾胃之运化、肝经之条达、冲任之调节密切相关。清代余景和在《外证医案汇编》中从3 个方面总结乳汁的生成转输调节:乳汁“生于脾胃之谷气、疏泄主于肝胆木气、乳汁厚薄主于冲任之盛衰”;进一步说明乳汁的生成得益于气血的充养,同时气血的丰沛程度也源于脾胃对水谷精微的化生、肝气对肝经的调畅作用;还强调了冲任在不同的循行方向上血液不同生理功能:“冲任为气血之海,上行则为乳汁,下行则为经水”,意指冲任作为蓄藏之血海,沿经脉上行则溢为乳汁,向下循行则化为经血而泄,对体内乳汁、经血、血液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因此,乳汁的产生包含气血、脏腑、经络生理功能的各个方面,并在生成、转输和血量调节上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1.1 气血为乳汁所生之源 人体之气,由先天之气和后天水谷之气构成,属阳而主动,通过自身“升降出入”的运动方式,沟通脏腑,联系内外,推动和调控内在脏腑及外在筋骨皮毛生理功能的发挥;血属阴而主静,通过自身的循环流布,发挥濡养全身的生理功能。乳汁的生成与气血有密切关系,宋代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云“乳汁乃气血之所化”;《傅青主女科》载“气血旺则乳汁旺,气血衰则乳汁衰,治宜补气补血而乳汁自下”;明确指出气血为乳汁化生之源,气血丰沛,则化生有力,乳汁充足,气血亏耗,则生化乏源,乳汁不酿。由此可见,气与血是乳汁生成的“原材料”,气血的充盈状态决定产后乳汁分泌程度。

1.2 脾胃为乳汁所化之本 脾胃为人体后天之本、水谷精微运化之所,脾胃通过自身运化、受纳、腐熟,为气血生成提供基本物质保证,同时,两者在经络所属上相成相辅,互为表里。脾胃将水谷精微化生为血液与津液,布散于全身脏腑,促进乳汁的化生,正如《素问·经脉别论》道“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女子产后脾胃生理功能健旺,则血液化生有源,进一步濡养脏腑,并上注于足阳明之乳房,化为乳汁,入乳窍而泄。此外,脾与胃之间升降关系运动促进水谷精微的运行输布。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两者相辅相成。脾胃升降有常,则饮食水谷化生的精微物质上行至上中二焦,维持人体生理功能,乳汁得以正常生化与输布;若脾胃虚弱无力,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水谷精微布散无序,血液无以生,乳汁无以化。

1.3 肝为乳汁疏利之关键 肝主疏泄,调畅包括乳汁在内的所有流动性营养物质的运行、输布。肝气通利,则气血运行通畅,乳汁布散得利;如若肝气瘀滞,则气血运行受阻,乳汁输布不畅,因此乳汁的正常分泌、排泄与肝气之通利密不可分。在经络循行上,《灵枢·经脉》篇载:“足厥阴之脉,上贯膈,布胸胁”,故有女子乳头属肝之谓;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从乳房与肝经所属关系上指出,“乳房阳明所经,乳头厥阴所属。凡乳母不知调养……故窍不得通,而汁不得出,阳明之血沸腾,故热甚而化脓”,表明内伤情志也是乳汁通畅的重要因素之一。

1.4 冲任为乳汁调节之要 冲脉、任脉均起自胞中,女子经带胎产均受冲任之脉的调节。古人云:“冲者,要道也”,冲脉为一身所系经脉之要,故又名“十二经脉之海”,是为血液运行的重要输布通道;任脉为阴经之海,主女子之胎儿生养。《景岳全书》载:“妇人乳汁,乃冲任气血所化……若产后乳迟乳少者,由气血之不足,而犹或无乳者,其为冲任之虚弱无疑也”。由此可见,乳汁的生化与冲任之脉的血量调节作用密不可分。

2 内服中药汤剂

2.1 经方“免怀散”的临床应用 中医认为女子产后乳汁由气血所化生,故回乳的治疗多以引血下行、通利经水、耗散气血为主要治则。明代医学家武之望依据产后妇人多虚多瘀的体质特点,对回乳妇人施以红花、当归尾、赤芍、川牛膝,煎服,效佳,名曰“免怀散”。方中红花、赤芍活血散瘀,佐当归在活血的基础上加以补血,从而缓解妇人产后多虚多瘀之症;川牛膝引血下行,通利经水而抑乳汁之源,是为回乳用药之基本方。刘晓丽[1]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为主要指导思想,在免怀散的基础上加柴胡15 g、青皮25 g、金银花10 g、天花粉15 g、生麦芽60 g、白芷10 g、生甘草10 g、浙贝母15 g、僵蚕10 g,日1 剂,早晚各1 次,每次100 mL,服用7 d 后乳汁分泌量明显减少。江涵[2]以免怀散加石膏外敷治疗产后回乳患者62例,方中红花6 g,赤芍、当归、川牛膝、芡实各10 g,炒麦芽、龙骨各30 g,醋青皮6 g,蒲公英15 g,同时予以外敷芒硝治疗,连用5 d 后,总有效率为100%。以上表明,免怀散单用或与外治疗法通用,均有良好的回乳疗效。

2.2 中药生麦芽、炒麦芽的临床应用 中药麦芽为禾本科植物大麦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的炮制加工品。临床主要制法为生用和炒用,生麦芽归脾、胃、肝经,具有健脾和胃、疏肝行气之功效;炒麦芽归脾、胃经,具有行气消食、健脾开胃、回乳消胀之功。生、炒麦芽均可显著降低血清泌乳素的水平,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动物实验表明,生麦芽生物碱能显著降低高泌乳素血症大鼠泌乳素水平[4],这也为麦芽在回乳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研究基础。

陈志清[5]自拟消乳汤治疗产后回乳104例,其中对照组口服维生素B6100 mg,每日3 次,治疗组口服回乳汤(蒲公英30 g、炒麦芽60 g),温水泡服连用3 d,总有效率分别为38.5%、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方红萍[6]应用自拟回乳方治疗产后回乳30例,组方为炒麦芽100 g、焦山楂60 g、益智仁30 g、五味子15 g,每日1 剂,分3 次服用,服用5 d,疗效甚佳。董艳容[7]将104例产后回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生麦芽120 g、炒麦芽120 g 代茶,每日1 剂,连续服用7 d,总有效率分别为92.31%、94.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生麦芽和炒麦芽回乳效果均较理想。林玲等[8]以生麦芽、炒麦芽为基础,自拟回乳汤治疗产后回乳40例,组方为炒麦芽80 g、生麦芽50 g、川牛膝10 g、当归15 g、川芎10 g、桃仁10 g、红花6 g、赤芍10 g、益母草15 g、柴胡6 g、山楂10 g、枳壳10 g、延胡索10 g、甘草6 g,水煎服,每日1 剂,分2 次服,连用5 d,总有效率为97.5%。吴楚良等[9]将34例回乳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予以生麦芽120 g、炒麦芽120 g、生麦芽60 g 联合炒麦芽60 g,均水煎服,每日1 剂,分2 次空腹口服,连用3 d,总有效率分别为75.76%、81.82%、9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生、炒麦芽联用的回乳效果优于单味药的应用。马友全等[10]应用回乳饮治疗产后回乳,将其随机分为2组,A组口服回乳饮,采用组方为生、炒麦芽各60 g,炒山楂15 g,神曲30 g,制半夏、当归各12 g,炒蒲黄、益母草、川牛膝各9 g,桃仁、红花、炮姜、川芎各9 g,每日1 剂,分3 次服用;B组予以口服乙烯雌酚5 mg,每日3 次;2组均治疗3~6 d,有效率分别为87.18%、69.70%。朱辰龙等[17]自拟回乳验方治疗回乳65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予以乙烯雌酚5 mg 口服,每日3 次维生素B6100 mg;后者予以外敷玄明粉200 g,同时以炒麦芽120 g 为主药,加用青皮、神曲各30 g,连续用药5 d;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3%、100.0%,表明生、炒麦芽单用或是联合应用,均对乳汁分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联合应用效果明显优于单用。

3 中药外敷疗法

中药外敷疗法是指将不同剂型的中药敷于患处,使药力直达病灶的治疗方法,因其操作简单、价格低廉、起效迅速。芒硝为外用回乳常用药,中医学认为芒硝具有泻下攻积、润燥软坚、清火消肿的功效;现代医学认为芒硝在高渗环境下,可借助渗透压吸收周围水分,因此对肿胀乳房内的乳汁可有效地吸收[12],从而达到回乳的效果。叶静等[13]对妊娠胰腺炎产后急需回乳患者采用芒硝外敷法,具体方法:用手法按摩排空乳汁,将芒硝1 000 g分4 份置于纱棉中,连续外敷5~7 d 后,总有效率为100.0%。罗建红等[14]将产后回乳患者22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服用中药饮方(麦芽50 g、陈皮15 g、柴胡15 g)治疗,每日1 剂,分3 次服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外敷包,路路通10 g、王不留行10 g 烘干研磨后加入冰片5 g、芒硝100 g,装入布袋外敷乳房表面;2组治疗3 d 后总有效率分别为86.6%、97.1%。杨志红等[15]以芒硝粉为基础,自拟回乳贴联合维生素B6治疗产后回乳120例,回乳贴组成有芒硝粉150 g、冰片粉5 g、牛膝粉15 g,待患者乳汁排空后外敷,连用5 d,同时联合维生素B6,每次200 mg,每日3 次,连用5 d,总有效率达100%。

此外,芒硝外敷对内服中药的回乳有一定的协同疗效。邹志洁等[12]采用芒硝外敷加中药内服的方法治疗产后回乳,对照组服用中药饮方生麦芽60 g、山楂30 g、神曲30 g,水煎后代茶饮,分多次服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排空乳汁后加用芒硝150 g 外敷于乳房表面,待药包湿润后拿下,每日1 次,连用3 d;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回乳显效率(92.8%)优于对照组(5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郑春燕[16]自拟回乳汤加芒硝外敷法治疗产后回乳30例,回乳汤组成有生麦芽120 g、炒莱菔子30 g、生山楂30 g、神曲20 g、牛膝12 g、青皮12 g、陈皮12 g、赤芍12 g、泽兰15 g、蒲公英15 g、全瓜蒌15 g、连翘15 g,每日1 剂,分3次服用,同时予以芒硝200 g、明矾150 g 外敷,每次15 min,每日3 次,总有效率100%。

4 针刺疗法

中医认为,乳房属于胃、乳头属肝,在十二经脉中相表里两经关系密切,因此,乳房的生理功能主要受脾胃、肝胆等脏腑的影响,回乳的选穴也与之有关。陈曦等[17]将产后回乳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口服溴隐亭,每次2.5 mg,每日2 次;治疗组予以针刺光明穴并以橄榄油润滑剂,由乳房至乳头手法按摩,排出乳腺内残乳,治疗1 疗程(5 d);结果显示,对照组泌乳量由治疗前(456.05±95.88)mL降至(103.41±23.85)mL,治疗组由治疗前(454.17±94.43)mL 降至(35.54±10.11)mL,治疗组回乳疗效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田海燕等[18]以特定穴透刺法治疗产后回乳40例,于腕横纹上0.5 寸取特定穴,特定穴1 位于大陵穴与内关穴的连线上,特定穴2 位于前臂外侧阳池穴与外关穴的连线上,得气后留针30 min,每日1 次,治疗3 d,总有效率100%。冯湘等[19]以足临泣、足三里为主穴治疗产后回乳患者31例,常规消毒后针刺留针30 min,留针期间,每10 min 行针1 次。足临泣泻法行针,足三里平补平泻,同时加用灸法,于双足临泣行悬灸5 min,每日1次,结果显示,治疗3 次以内乳汁回尽者23例,5 次以内回尽者6例,2例针灸1 次后怕痛改为其他回乳方法获愈,说明针灸疗法可有效缓解过度泌乳。

5 回乳辅助仪器的应用

近年来,低频脉冲治疗仪和回乳药罩的辅助回乳方式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多。蔡皎浩等[20]将产褥期60例回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口服甲磺酸溴隐亭,1 片/次,每日2 次;观察组采用乳腺治疗仪治疗,电极按机器指令按摩乳根、期门、膺窗等穴位,30 mim 后交换两侧电极,重复上述步骤;治疗7 d,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6.7%、96.7%,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回乳效果优于甲磺酸溴隐亭。沈秀萍等[21]选择产后乳胀86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双侧乳房行低频脉冲刺激,刺激强度由低到高,以患者耐受为止,刺激时间每次20 min;对照组予以传统的热敷、按摩及吸奶器抽吸治疗;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4.42%、20.93%。郑蔚等[22]将98例急性乳腺炎成脓期因红肿急需回乳者分为2组,均行乳房脓肿抽吸术及金黄散外敷,同时口服溴隐亭,每次2.5 mg,每日2 次,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使用常规布袋外敷皮硝600 g,观察组予以回乳药罩辅助皮硝外敷,治疗1 周后2组回乳时间分别为(2.92±0.53)、(3.24±0.55)d,中药外敷药罩的回乳时间明显快于普通中药外敷方法。

综上所述,中医药回乳有显著的治疗优势,且方式多样、操作简便。回乳的中医药疗法大多采用经验治疗,即在经验方基础上加减药味或补充其他治疗方式,研究内容存在样本量不足、量化标准不统一的现象,因此今后应把握循证医学研究方向,建立客观化、规范化的诊疗技术标准,从而逐步完善中医药回乳的诊疗体系。此外,应进一步加强中药的基础实验研究,通过对其有效成分的提取、检测,明确中药回乳的靶点或分子通路,指导今后的中医药临床研究,为回乳的临床疗效提供科学依据,推动中医药回乳研究的多角度、深层次发展。

猜你喜欢

芒硝麦芽乳汁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乳汁点目需谨慎
妈妈被妖怪抓走了
妈妈被妖怪抓走了
妈妈的奶为何变色了
足三里注射联合芒硝外敷治疗腹部术后腹胀效果观察
大黄、芒硝外敷防治剖宫产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疗效观察
中药芒硝治疗急性湿疹的疗效观察
红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