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晋北朝关陇河西诗考述

2021-09-18

关键词:长安

陆 路

(1.上海师范大学 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上海 200234;2.上海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上海 200234)

本文所说的关陇河西地区,南达秦岭,北至河套,东至山陕黄河以西、潼关一线,西至敦煌一带,大致相当于西晋的雍州、司州弘农郡的潼关以西地区、秦州、凉州。大致相当于今陕西省秦岭以北地区、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及内蒙古自治区河套以南地区、青海省的东北部地区等(1)本文历史地理政区依: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现行政区划据:杜秀荣,唐建军.中国地图集[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11.。

关陇是最早开发的地区之一,也是最早有诗歌创作的地区,三辅地区作为西汉、前秦、西魏、北周、隋等王朝的都城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汉、西晋时三辅虽非都城所在,但也是重要的经济文化之都。早在汉代关中就出现了班氏、傅氏、窦氏、马氏、韦氏、杨氏等文化世家[1]73。都城的地位、深厚的文化传统,使以三辅为中心的关陇地区成为最早的诗歌创作繁荣地之一。汉代时关陇地区就是诗歌创作之都,连句体、回文诗等在此产生并走向成熟。随着关陇文化的积淀,十六国前秦时期还出现了四百余人献诗的宏大场面,经历了战乱还有如此文学创作之繁盛,可见关陇文化之深厚。北周时期因为庾信、王褒等南来文士的创作,关陇文学再度繁荣,庾信、王褒等因为北朝文化、地理环境等的影响而诗文风格为之一变,多有贞刚、沉郁之气,再与南朝故有的声律、格调等相合,关陇成为南北诗风结合最初的试验地之一。为声律风骨兼备的唐音导夫先路。河西地区在地域和文化上与关陇地区关联,故本文一并探究河西诗歌。本文系统考索汉晋北朝关陇河西地区的诗歌创作,为关陇河西文学研究提供了地理空间视角,有助于全方位理解关陇河西文学,也是该地区文学地理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雍州

雍州之地本为西周之王畿地区,平王东迁,成为秦地,汉时大部分地区属司隶校尉。汉献帝时以三辅及河西地重置雍州。魏文帝即位,分河西为凉州,分陇右为秦州,改京兆尹为太守,冯翊、扶风各除左右,仍以三辅属司隶。晋初于长安置雍州。大致相当于今陕西省辖西安市、渭南市、咸阳市、铜川市、宝鸡市大部、延安市南部(洛川县、黄陵县等)以及甘肃省平凉市华亭县,等等。

(一)三辅地区(京兆郡、冯翊郡、扶风郡)

秦在都城咸阳一带置内史,汉文帝时分内史为左右,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改左内史为京兆尹、左冯翊,改右内史为右扶风,并称三辅地区。辖境大致相当于今陕西省辖西安市、渭南市、咸阳市、铜川市、宝鸡市大部、延安市南部(洛川县、黄陵县等)以及甘肃省平凉市华亭县等。此后多有分合,三辅地区汉代与河南郡、河东郡、河内郡、弘农郡同属司隶校尉。魏晋时属于雍州。曹魏时三辅地区分出了北地、新平等郡,西晋时京兆郡东部(商县、上洛县)又别属上洛郡,这样三辅辖境进一步缩小。

1.汉。据《汉书·张良传》,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刘邦欲废太子,立赵王如意,商山四皓随太子而至,刘邦知太子已不可废,乃作《鸿鹄歌》:“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2]卷四十,2036汉高祖十二年(前195)五月惠帝即位,吕太后迫害戚夫人,戚夫人作《舂歌诗》(《汉书·外戚传·高祖吕皇后》)[2]卷九七,3937。曹参继萧何为相,承萧何之法,与民休养生息,孝惠帝五年(前190)卒,百姓作四言《画一歌》赞之(《汉书·曹参传》)[2]卷三九,2021,曹参在长安为相,此歌当为三辅之民所作。吕太后七年(前181),吕后幽赵王刘友,赵王饿,乃作歌(《汉书·高五王传·赵幽王友》)[2]卷三八,1989。西汉悼惠王次子刘章于吕太后七年二十岁时作《耕田歌》以讽吕太后(《汉书·高五王传·齐悼慧王肥》)[2]卷三八,1992。霍去病《琴歌》,《乐府诗集》卷六十《古今乐录》曰:“霍将军去病益封万五千户,秩禄与大将军等,于是志得意欢而作歌:‘四夷既获,诸夏康兮。国家安宁,乐无央兮。载戢干戈,弓矢藏兮。麒麟来臻,凤皇翔兮。与天相保,永无疆兮。亲亲百年,各延长兮。’”[3]卷六十,882元狩四年霍去病大胜匈奴,封狼居胥,达到征讨匈奴的顶峰,是诗大约回到长安受封后作。李延年作《北方有佳人》描述其妹(《汉书·外戚传·孝武李夫人》)[2]卷九七,3951,元狩三年(前120),李延年为协律都尉,佩二千石印[4]卷一九,636。虞云国《李延年杂考》则认为李延年任协律都尉在太初元年(前104),虽然在李延年到底是哪一年任协律都卫尉问题上虞云国与《资治通鉴》有不同看法,但他认为至少元狩三年李延年已入乐府[5],入乐府即有机会唱新声,向汉武帝推荐他的妹妹,所以该诗大约元狩三年作于长安。刘彻作《天马歌》《宝鼎歌》,《汉书·武帝纪》:“元鼎四年十一月甲子,立后土祠于汾阴脽上。礼毕,行幸荥阳。还至洛阳……六月,得宝鼎后土祠旁。秋,马生渥洼水中。作宝鼎、天马之歌。”[2]卷六,183是时仍用秦历以夏历十月为岁首,元鼎四年十一月还至洛阳,则六月汉武帝早已在长安,二歌即作于此时,宝鼎歌已佚。刘彻《思奉车子侯歌》,《汉书·霍去病传》:“霍嬗字子侯,上爱之,幸其壮而将之。为奉车都尉,从封泰山而薨。无子,国除。”[2]卷五五,2489《汉书·外戚传·孝武李夫人》:“元封元年夏四月癸卯,上还,登封泰山,降坐明堂”[2]卷九七,191,则霍子侯(霍去病之子)卒于元封元年(前110),是诗即是年作于长安。

汉武帝与梁王等柏梁台连句,汉孝武帝元封三年,作柏梁台,诏群臣二千石有能为七言者,乃得上坐。[6]卷五六,1003《柏梁诗》约元封三年(前108)作于长安。李夫人卒,汉武帝作《李夫人歌》(《汉书·外戚传·孝武李夫人》)[2]卷九七,3952。李夫人有宠于武帝,约太初元年(前104)夫人卒,武帝深感悲痛而作歌,并以夫人兄广利为将军[7]183。太初四年春,贰师将军广利斩大宛王首,获汗血马。归来因作《西极天马之歌》(《汉书·武帝纪》)[2]卷六,202。太始二年(前95)赵中大夫白公修渠引泾水灌溉关中,因称白渠,与战国时秦所修郑国渠合称郑白渠,关中民得其饶,作四言《郑白渠歌》颂之(《汉书·沟洫志》)[2]卷二九,1685。《西京杂记》载,始元元年(前86),黄鹄下太液池,(昭)帝为此歌(即《黄鹄歌》)[3]卷八四,1189。元凤元年(前80),燕王刘旦谋反被杀于长安,被杀前刘旦作歌,华容夫人起舞作歌和之(《汉书·武五王传·燕剌王旦》)[2]卷六三,2757,二诗皆为骚体。杨恽五凤二年(前56)十二月被免为庶人,五凤四年(前54)作《报孙会宗书》被杀[4]卷二七,872、876。该文中附有《拊缶歌》:“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恽免官后居于南山(即终南山),是诗即作于此。韦玄成因天雨淖,不驾驷马车而骑至汉文帝庙下,有司劾奏,削爵为关内侯,玄成自伤贬黜父爵,作《自劾诗》,甘露三年(前51)韦玄成受诏与诸儒讲五经同异,则是诗甘露三年前作于长安。永光二年(前42)春,韦玄成代于定国为丞相。贬黜十年之间,遂继父相位,作《戒子孙诗》,二诗见于《汉书·韦玄成传》[7]231、249。刘跃进先生据《汉书》卷十一《哀帝纪》:“建平四年三月,侍中驸马都尉董贤、光禄大夫息夫躬、南阳太守孙宠皆以告东平王封列侯。”系息夫躬《绝命辞》于建平四年(3)[7]297。

无名氏《上陵》,歌咏仙人降赐祥瑞,据诗中所述“甘露初二年,芝生铜池中”,约汉宣帝甘露年间(前53—前50)作于长安[3]卷一六,229。无名氏《尹赏歌》,汉成帝时,长安令尹赏执法严酷,民作五言诗歌之(《汉书·酷吏传·尹赏》)[2]卷九十,3674。无名氏《五侯歌》,河平二年(前27),成帝封舅(王)谭等五人为侯,五人同日封,故世谓之“五侯”。五侯骄奢淫逸,长安民作四言诗讽之(《汉书·元后传》)[2]卷九八,4014。无名氏《楼护歌》,楼护谄事王氏武侯兄弟,其母卒,送葬者致车二三千辆,闾里作七言歌讽之(《汉书·楼护传》)[2]卷九二,3707无名氏《平陵东》:“平陵东,松柏桐,不知何人劫义公。”平陵为汉昭帝陵在长安西北,《乐府诗集》引崔豹《古今注》:“平陵东,汉翟义门人所作也。”又引《乐府解题》:“(翟)义,丞相方进少子,为东郡太守。以王莽方篡汉,举兵诛之,不克,见害。门人作歌以怨之也。”[3]卷二八,409是诗约西汉末作于长安一带。无名氏《长安有狭斜行》,诗中“君家新市傍”[3]卷三五,514等叙述看,是诗正如诗题所述可能作于长安。苏伯玉妻作《盘中诗》,诗云:“姓为苏,字伯玉。人才多,智谋足。家居长安身在蜀,何惜马蹄归不数。”[9]卷九,576苏伯玉家在长安,伯玉前往蜀地,其妻思念他,于长安作是诗。刘跃进先生从用韵的角度亦证该诗为汉代作品[10]203。无名氏《上郡歌》,西汉成帝时冯野王、冯立兄弟先后为上郡太守(2)战国魏文侯设上郡,秦时治肤施(今陕西榆林市东南),汉承之,东汉末废。辖境大致相当于今陕西省辖延安市大部(洛川、宜川一线以北地区)、榆林市大部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等。上郡地区紧靠雍州,亦属关陇文化区,其地后为羌胡所占,故该郡诗权附于此。,皆有善政,民作歌颂之[2]卷七九,3305。

傅毅永平中(58—75),于平陵习章句,因作《迪志诗》(《后汉书·傅毅传》)[11]卷八十,2610。曹魏时平陵县(今陕西咸阳市兴平市东北)属于分扶风郡新置之新平郡,但傅毅作是诗时尚无新平郡,故是诗仍列于三辅地区考证之。据曹道衡先生考证王粲初平三年(192)十六岁离开长安避乱荆州,而非《三国志》本传所云之初平四年[12]64。王粲《七哀诗》:“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远身适荆蛮。”[13]卷二三,1443是诗初平三年前往荆州前作于长安。曹植《赠丁仪王粲》:“从军度函谷,驱马过西京。山岑高无极,泾渭扬浊清。壮哉帝王居,佳丽殊百城。员阙出浮云,承露概泰清。”[13]卷二四,1496建安十六年曹操西征马超、建安二十年曹操西征张鲁,曹植、王粲随行,是诗描写长安城之壮丽,作于这两次皆有可能,具体时间未详。《三国志·武帝纪》:“建安十六年秋七月,公西征……十二月,自安定还,留夏侯渊屯长安。”[14]卷一,35-36曹植《离思赋》序:“建安十六年,大军西讨马超,太子留监国,植时从焉”[6]卷二一,390,则曹植从征马超。大约从安定(治今甘肃镇原县东南)东归,经过位于凤翔的三良墓时,曹植作《三良诗》,王粲之《咏史》、阮瑀之《咏史》(误哉秦穆公)亦咏三良之事,则二人亦随军,二诗于曹植诗当同时作。曹操《秋胡行》(晨上散关山),诗云:“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3]卷三六,527《三国志·武帝纪》:“建安二十年三月,公西征张鲁,至陈仓,将自武都入氐;氐人塞道,先遣张合、朱灵等攻破之。夏四月,公自陈仓以出散关,至河池。”[14]卷一,45是诗约建安二十年征张鲁途经散关山(即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时作。

2.魏。无名氏《李庄歌》,《魏略》曰:“李庄为京兆太守,有洁白之节。中政治理,民爱敬之,乃作歌曰:‘我府君,惠如春,盛如庚。’”[15]卷七六,310曹魏时李庄为京兆太守,是歌作于此期间。

3.晋。孙楚《征西官属送于陟阳候作诗》,《晋书·孙楚传》:“征西将军、扶风王骏与楚旧好,起为参军。转梁令,迁卫将军司马。时龙见武库井中,群臣将上贺,楚上言曰”[16]卷五六,1542。《晋书·武帝纪》:“泰始六年秋七月丁未,以汝阴王骏为镇西大将军、都督雍凉二州诸军事……咸宁二年冬十月,以汝阴王骏为征西大将军……太康五年正月己亥,青龙二见于武库井中……七年九月戊寅,骠骑将军、扶风王骏薨。”[16]卷三,60、67、75、77可见司马骏为镇西将军镇关中,至咸宁二年为征西将军亦镇关中直至太康七年去世。至晚太康五年孙楚已为卫将军司马,则其任梁令更在此前。咸宁二年至太康元年间(276—280)卫将军为汝南王亮,此后太康五年间卫将军为杨珧,太康二年扶风王骏为骠骑大将军[17]3329—3331。则孙楚约咸宁二年至太康二年间为征西大将军扶风王骏参军。诗云:“晨风飘歧路,零雨被秋草。倾城远追送,饯我千里道。”[13]卷二十,1278大约太康二年秋司马骏在长安附近之陟阳候送孙楚前往梁县(今河南汝州西南)任县令,孙楚作是诗。《晋书·周处传》:“(元康七年)肜复命处进讨,乃与振威将军卢播、雍州刺史解系攻万年于六陌。将战,处军人未食,肜促令速进,而绝其后继。处知必败,赋诗曰:‘去去世事已,策马观西戎。藜藿甘粱黍,期之克令终。’言毕而战,自旦及暮,斩首万计。弦绝矢尽,播、系不救。左右劝退,处按剑曰:‘此是吾效节授命之日,何退之为!且古者良将受命,凿凶门以出,盖有进无退也。今诸军负信,势必不振。我为大臣,以身徇国,不亦可乎!’遂力战而没。”[16]卷五八,1571是诗为周处绝命诗,约元康七年与齐万年叛军战斗前作于六陌(今陕西乾县东北)。挚虞作《雍州诗》,《晋书·惠帝纪》:“永安元年冬十一月乙未,(张)方请帝谒庙,因劫帝幸长安。”[16]卷四,103《晋书·挚虞传》:“历秘书监、卫尉卿,从惠帝幸长安。”[16]卷五一,1426是诗为四言颂德之作,大约永安元年(304)冬随惠帝至长安时作。

4.前秦西魏北周。《太平御览》:“[永兴二年(358)苻坚]至韩原,观晋魏颗结草抗秦军之处,赋诗而归。”[18]卷一二二,588《晋书·载记·苻坚上》:“(永兴二年)坚南游霸陵,……酣饮极欢,命群臣赋诗。大赦,复改元曰甘露。……自永嘉之乱,庠序无闻,及坚之僭,颇留心儒学,王猛整齐风俗,政理称举,学校渐兴。关陇清晏,百姓丰乐,自长安至于诸州,皆夹路树槐柳,二十里一亭,四十里一驿,旅行者取给于途,工商贸贩于道。百姓歌之曰:‘长安大街,夹树杨槐。下走朱轮,上有鸾栖。英彦云集,诲我萌黎。’……(前秦建元八年372)以王猛为丞相,以苻融为镇东大将军,代猛为冀州牧。融将发,坚祖于霸东,奏乐赋诗……先是,梁熙遣使西域,称扬坚之威德,并以缯彩赐诸国王,于是朝献者十有余国。大宛献天马千里驹……苻坚乃命群臣作《止马诗》而遣之,示无欲也。其下以为盛德之事,远同汉文,于是献诗者四百余人。”[16]卷一一三,2895,2900《晋书·载记·苻坚下》:“太元七年,(苻)坚飨群臣于前殿,乐奏赋诗。秦州别驾天水姜平子诗有‘丁’字,直而不曲。坚问其故,平子曰:‘臣丁至刚,不可以屈,且曲下者不正之物,未足献也。’坚笑曰:‘名不虚行。’因擢为上第。”[16]卷一一四,2909据上引史料,苻坚现可知曾两次在长安赋诗,一次在韩原(今陕西韩城)赋诗,则其亦有诗才,惜失传。姜平子亦曾赋诗,其诗亦佚。永兴二年、建元八年、建元十八年,苻坚曾三次命群臣作诗,建元八年更是四百人献诗,虽然这四百余人的诗未留存,但足见当时作为前秦都城的长安诗歌创作之盛,如果仅以今天所见极其少的作品以为当时文学之衰落,是有失偏颇的。永嘉之乱以来关中凋敝,苻坚的治理使得关陇社会经济逐渐恢复秩序,亦重儒学教化,百姓作四言《关陇歌》颂之。甘露三年九月,凤凰集于东阙,大赦境内,百僚进位一级,民因歌四言《凤凰歌》颂之[19]卷三三,415。建元六年(370)苻坚灭前燕,慕容冲与姊清河公主入长安,受到苻坚宠幸,长安民作歌讽之(《晋书·载记·苻坚下》)[16]卷一一四,2922。苻坚与群臣宴饮时,赵整曾作《酒德歌》二首[19]卷四一,532。《高僧传·昙摩难提传》:“苻坚末年,宠惑鲜卑,隳于治政,正(整)因歌谏曰:‘昔闻孟津河,千里作一曲。此水本自清,是谁搅令浊。’坚动容曰:‘是朕也。’又歌曰:‘北园有一树,布叶垂重阴。外虽饶棘刺,内实有赤心。’坚笑曰:‘将非赵文业耶。’其调戏机捷皆此类也。”[20]卷一,35建元十年,赵整又作歌谏苻坚与慕容夫人同车[4]卷一百三,3268。还作琴歌以谏苻坚分氐户于镇(《晋书·载记·苻坚下》)[16]卷一一四,2928。据上述史料,赵整六诗当作于前秦都城长安。

5.隋。韦鼎《在长安听百舌》[6]卷九二,1602,《隋书·艺术传·韦鼎》:“太建中,为聘周主使,加散骑常侍。寻为秘书监、宣远将军,转临海王长史,行吴兴郡事。入为太府卿……初,鼎之聘周也,尝与高祖相遇。”[25]卷七八,1771据此叙述顺序,韦鼎是在太建中先出使北周,回来后任秘书监等再转临海王长史。据史载,太建间陈人聘周有以下几次,《周书·武帝纪》:“建德元年(太建四年)秋七月,秋七月辛丑,陈遣使来聘……二年闰一月己巳,陈遣使来聘……九月乙丑,陈遣使来聘……四年秋七月甲戌,陈遣使来聘……十二月丙子,陈遣使来聘……五年八月乙丑,陈遣使来聘……六年五月庚子,陈遣使来聘。”[21]卷六,80—103《隋书·高祖纪》:“开皇元年四月辛丑,陈散骑常侍韦鼎、兼通直散骑常侍王瑳来聘于周,至而上已受禅,致之介国。”[25]卷一,15陈伯宗光大二年(568)废为临海王,太建二年(570)四月即卒(《陈书·废帝纪》)[27]卷四,70-71,但在太建二年并无陈聘周之记载。此临海王并非陈伯宗。太建十三年(开皇元年)则明确有韦鼎聘周之记载(出发时目的地长安尚是北周都城),并且遇到了杨坚(即《隋书·韦鼎传》中之高祖),《南史·临海王叔显》:“临海王叔显字子亮(临海王叔显字子亮,‘临海王’本书《陈后主纪》及《陈书·后主纪》《叔显传》并作‘临江王’。按陈皇子皆以郡为封。时南豫州有临江郡,治乌江;东扬州有临海郡,治章安。后主至德世,江北已失,临江郡改属周、隋,疑作临海为是。)宣帝第三十子也。至德四年立。入隋,大业中,为鹑觚令。”[28]卷六五,1590结合上述史料,可知《南史》校勘记中以为陈叔显为临海王,临江为讹误,是正确的。韦鼎正是太建十三年出使北周,回来后任秘书监、宣远将军,至德四年(586)叔显封临海王,韦鼎为其长史、行吴兴郡事。故韦鼎是诗开皇元年(太建十三年,581)作于长安。贺若弼《遗源雄》,《隋书·贺若弼传》:“高祖受禅,阴有并江南之志,访可任者。高颎曰:‘朝臣之内,文武才干,无若贺若弼者。’高祖曰:‘公得之矣。’于是拜弼为吴州总管,委以平陈之事,弼忻然以为己任。与寿州总管源雄并为重镇。弼遗雄诗曰:‘交河骠骑幕,合浦伏波营,勿使骐驎上,无我二人名。’献取陈十策,上称善,赐以宝刀。”[25]卷五二,1344《资治通鉴·陈纪九》:“太建十三年(开皇元年)三月戊子,(隋)以上开府仪同三司贺若弼为吴州总管镇广陵。”[4]卷一七五,5438隋朝建立后,贺若弼有大显身手之愿,大约出镇广陵前作是诗赠源雄。袁聿修《怀旧诗》,《北史·序传》:“尚书袁叔德来候僧伽,先减仆从,然后入门,曰:‘见此贤,令吾羞对轩冕。’及卒,叔德为《怀旧诗》曰:‘平生寡俗累,终身无世言。’其见重如此。”[26]卷一百,3323《北齐书·袁聿修传》:“袁聿修,字叔德,陈郡阳夏人。……齐亡入周,授仪同大将军、吏部下大夫。大象末,除东京司宗中大夫。隋开皇初,加上仪同,迁东京都官尚书。东京废,入朝,又除都官尚书。二年,出为熊州刺史。寻卒,年七十二。”[23]卷四二,566《隋书·高祖纪》:“开皇元年八月壬午,废东京官。”[25]卷一,15李僧伽为陇西李氏,袁聿修建德六年(577)北齐亡而入北周,开皇元年为东京都官尚书,是年八月东京废,入长安为都官尚书,二年即出为熊州刺史不久即卒。则袁聿修作《怀旧诗》大约在开皇元年八月至二年出为熊州刺史前。阮卓《关山月》《长安道》,阮卓至德三年(开皇五年)七月聘隋(《隋书·高祖纪》)[25]卷一,22期间薛道衡、颜之推与阮卓谈宴赋诗(《陈书·文学传·阮卓》)[27]卷三四,472,此二诗写及关中,大约正作于此期间。江总《别袁昌州》二首,袁昌州即袁宪。《隋书·地理志·荆州》:“舂陵郡后魏置南荆州,西魏改曰昌州。”[25]卷三一,891《太平寰宇记·山南东道三》:“随州枣阳县,本汉蔡阳县地,后魏于此立南荆州。隋大业初改置舂陵郡,仍改邑为枣阳县。”[29]卷一一四,1798昌州在今湖北枣阳市一带。《陈书·袁宪传》:“京城陷,入于隋,隋授使持节、昌州诸军事、开府仪同三司、昌州刺史。开皇十四年,诏授晋王府长史。十八年卒,时年七十。”[27]卷二四,314《陈书·江总传》:“祯明二年,进号中权将军。京城陷,入隋,为上开府。开皇十四年,卒于江都,时年七十六。”[27]卷二七,346袁宪开皇九年入长安后为昌州刺史,江总约开皇十三年离开长安南归。诗云:“河梁望陇头,分手路悠悠。徂年惊若电,别日欲成秋。黄鹄飞飞远,青山去去愁。不言云雨散,更似东西流。”[6]卷二九,527大约开皇九至十三年间某年秋袁宪出为昌州刺史,江总在长安为之送行作是诗。江总《赠陈君范》(已佚),《陈书·鄱阳王伯山传》:“及六军败绩,相率出降,(陈伯山子君范)因从后主入关。至长安,隋文帝并配于陇右及河西诸州,各给田业以处之。初,君范与尚书仆射江总友善,至是总赠君范书五言诗,以叙他乡离别之意,辞甚酸切,当世文士咸讽诵之”[27]卷二八,361。江总亦随后主至长安,在陈君范入关后被配陇右前,江总作诗赠之,陈君范答诗已佚。何胥《被使出关》,诗云:“出关登陇阪,回首望秦川。绛水通西晋,机桥指北燕。奔流下激石,古木上参天。莺啼落春后,雁度在秋前。生平屡此别,肠断自催年。”[32]卷二九六,1507陇坂即陇山,此地为关中的西部屏障,多关隘,诗中之出关正指出陇关。大约陈亡后何胥入关,后亦被配于陇右河西,途经陇山作是诗。何胥登陇山回首望关中秦川之地。又想象晋地,绛水发源于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西南,东至长治市潞城区流入浊漳水,浊漳水在河北涉县与清漳水汇合,潞城区已经靠近河北,这样就将西面的晋与东部的冀相连,往北就是燕地了。作者的思绪也随着山河的地理走向不断向东,何胥在陇山望秦川,再进而想象晋地与河朔,想来诗中未明言的是由此对南方故里的思念,陇右春来得迟,冬到得早,更让作者倍感凄楚。虞世基《述怀》,“及陈灭归国,为通直郎,直内史省。贫无产业,每佣书养亲,怏怏不平。尝为五言诗以见意,情理凄切,世以为工,作者莫不吟咏。未几,拜内史舍人。”(《隋书·虞世基传》)[25]卷六七,1572诗云:“去国嗟人事,反袂岂须论。岭外无春草,何处觅王孙。”[48]卷四,292嗟叹亡国入关以及缺乏关照的悲凉,抒发了怏怏不平之气,大约作于陈亡入关后不久,此时正贫无产业,或即《隋书》本传中所述之五言诗。周若水《答江学士协》,诗云:“弱龄爱丘壑,与子亟忘归。开襟对泉石,携手玩芳菲。忽逢朝市变,斯乐眇难追。意气酒中改,容颜镜里衰。祁寒伤暮节,落景促余晖。野旷蓬常转,林遥鸟倦飞。故友轻金玉,万里嗣音徽。乡关不可望,客泪徒沾衣。”[32]卷二四〇,1210诗中回忆早年与江协的交游,后遇“朝市变”即陈亡,而改变了人生轨迹,周若水与江协陈亡后入关,岁暮祁寒而“乡关不可望”,更思念南方故里。大约开皇九年陈亡入关后作,江协赠周若水诗已佚。周、江二人生平未详。周若水《别江令公》,诗云:“东海一朝变,南冠悲独归。何当霑露草,还湿旧臣衣。”[48]卷三,253江令公即江总,此处是以江总在陈的官职称呼之。开皇九年春陈亡,江总亦入关。据诗中所述,大约周若水后来回建康,临行前与江总作别。江总大约开皇十二年亦南归,则是诗约作于此前。

刘斌《送刘散员同赋陈思王诗得好鸟鸣高枝》、刘孝孙《送刘散员同赋陈思王诗得游人久不归》、许敬宗《送刘散员同赋陈思王诗得山树郁苍苍》、杨浚《送刘散员同赋陈思王诗得明月照高楼》、贺朝清《送刘散员同赋陈思王诗得春莺送友人》,刘散员指刘焯。《隋书·刘焯传》:“俄除员外将军。后与诸儒于秘书省考定群言,因假还乡里,县令韦之业引为功曹。”[25]卷七五,1718大约开皇初刘焯因假还乡里,刘斌等在长安送别刘焯作是五诗[30]12。李德林《从驾还京》,诗云:“至仁文教远,惟圣武功宣。太师观六义,诸侯问百年。”歌颂隋文帝之功业。又云:“姑射神游罢,萧关猎骑旋。”[31]卷一三,332《隋书·高祖纪上》:“开皇四年二月庚戌,幸陇州。”[25]卷一,21萧关在今宁夏固原,是关中西北方向的重要隘口。陇州治今陕西陇县。萧关距陇州不远,大约正因随驾到陇州而想到不远处的重要关隘——萧关,是诗大约开皇四年春随驾至陇州回长安后作。何妥《奉敕于太常寺修正古乐》、何妥《乐部曹观乐》,《隋书·乐律志上》:“开皇九年平陈后,牛弘、辛彦之、郑译、何妥等,参考古律度,各依时代,制其黄钟之管,俱径三分,长九寸。”[25]卷一六,393何妥二诗大约开皇九年在长安修正古乐时作。孙万寿《东归在路率尔成咏》,《隋书·文学传·孙万寿》:“孙万寿,字仙期,信都武强人也。高祖受禅,滕穆王引为文学,坐衣冠不整,配防江南。行军总管宇文述召典军书。……后归乡里,十余年不得调。仁寿初,征拜豫章王长史,非其好也。”[25]卷七六,1736大约开皇九年隋灭陈后,万寿归乡里至仁寿初复出,正是十余年不得调。该诗约作于自长安东归故乡武强县(今河北武强县)时。虞世基《入关诗》,据《资治通鉴·隋纪一》,陈后主及诸王侯将相开皇九年四月入关至长安[4]卷一七七,5516。虞世基亦在此行之列,是诗即此时作于长安。吕让《和入京》:“俘囚经万里,憔悴度三春。发改河阳鬓,衣余京洛尘。钟仪悲去楚,随会泣留秦。既谢平吴利,终成失路人。”[32]卷二四〇,1209开皇九年正月陈亡,经过三春,初夏四月陈国诸王侯将等到达长安,吕让是诗约即作于此时,诗中表现了亡国之悲。阳慎《从驾祀麓山庙》,诗云:“圣德忧民暇,麾旆谒山灵。画航泛北渚,文马侍东平。春浦戊诞照,寒林铙吹鸣。依稀长安驿,萧条都尉城。”[6]卷三八,687麓山约指黄麓山,在陕西兴平市北,此地位于长安西北,山上正有庙宇,周边有成国渠、渭水等,正与诗中描述相合,陈亡后阳慎入关,开皇十三年正月壬戌,隋文帝行幸岐州,二月丁亥回长安(《隋书·高祖纪下》)[25]38,从长安至岐州(治今陕西宝鸡市凤翔区)会途经黄麓山一带,此诗可能为是年春从驾至岐州途经黄麓山时作。

孔范《和陈主咏镜》,开皇九年平陈,孔范随陈后主至长安,已称其为陈主,大约在长安唱和时作,陈叔宝原诗已佚。陈太子舍人徐德言妻为陈后主妹乐昌公主,陈亡,公主随陈叔宝等一同入关,公主将铜镜摔成两半,与德言各持一半,期待他日破镜重圆,公主入长安为杨素所得,后徐德言至长安,与公主相遇,徐德言作《破镜诗》,乐昌公主作《饯别自解》,杨素允许公主与德言一同回到江南(出《本事诗》)[49]卷一六六,1212。孔德绍《送蔡君知入蜀》二首、陈政《赠窦蔡二记室入蜀》、庾抱《别蔡参军》,窦记室即窦威。孔诗云:“金陵已去国,铜梁忽背飞。失路远相送,他乡何日归。灵关九折险,蜀道二星遥。乘楂若有便,希泛广陵潮。”[32]卷二六六,1344是诗当作于陈亡后。蔡君知为蔡凝子,开皇九年春陈亡,蔡凝入关卒于道。孔德绍为会稽人,约亦陈亡后入关。大约开皇十二年杨秀复镇蜀,以窦威、蔡君知为记室。孔、陈之诗大约开皇十二年在长安送蔡君知入蜀作[12]798。蔡参军即蔡君知[30]16,参军即记室参军,庾诗大约亦作于送蔡君知入蜀时。

杨素《出塞》二首、薛道衡《出塞》二首、虞世基《出塞》二首,《资治通鉴·隋纪二》:“开皇十九年十月,帝遣越公杨素出灵州,行军总管韩僧寿出庆州。太平公史万岁出燕州,大将军武威姚辩出河州,以击都蓝。师未出塞,十二月乙未,都蓝为部下所杀,达头自立为步迦可汗,其国大乱。长孙晟言于上曰:‘今官军临,战数有功,虏内自携离,其主被杀,乘此招抚,可以尽降请,遣染干部下分道招慰。’上从之降者甚众。”[4]卷一七八,5563,5569杨诗云:“冠军临瀚海,长平翼大风。横虎落阵气,抱龙绕城虹。”薛诗云:“高秋白露团,上将出长安。尘沙塞下暗,风月陇头寒。转蓬随马足,飞霜落剑端。凝云迷代郡,流水冻桑乾。烽微桔槔远,桥峻辘轳难。”虞诗云:“穷秋塞草腓,塞外胡尘飞。征兵广武至,候骑阴山归。庙堂千里策,将军百战威。”[32]卷一九七,974所写秋冬之际景象,正与开皇十九年十月杨素出击突厥时节相合。可见确实是诗为出塞征突厥而作。大约杨素出发前在长安作《出塞》二首,薛道衡、虞世基和之。大约开皇二十年杨素击退突厥回来后,曾至华阴故乡小居,因思念好友薛道衡而作。杨素《赠薛内史》,薛道衡在长安作《重酬杨仆射山亭》,杨素诗云:“待君春草歇,独坐秋风发。朝朝唯落花,夜夜空明月。明月徒流光,落花空自芳。别离望南浦,相思在汉阳。汉阳隔陇岑,南浦达桂林。山川虽未远,无由得寄音。”[32]卷二四八,1251薛道衡诗云:“秋色遍皋兰,霞彩落云端。吹旌朔气冷,照剑日光寒。光寒塞草平,气冷咽笳声。将军献凯入,蔼蔼风云生。”[32]卷三一七,1633写秋冬之景,且有关于边塞战争的诗句,正是写杨素参与击突厥凯旋。大约杨素经过长陵时作《行经汉高陵》,该诗仅剩残句二,具体创作时间未详。胡师耽《登终南山拟古》描写登终南山远眺长安城的景象。胡师耽生平及该诗具体创作时间未详。

郑公超《送庾羽骑抱》,《旧唐书·文苑传上·庾抱》:“庾抱,润州江宁人也,其先自颍川徙家焉。祖众,陈御史中丞。父超,南平王记室。抱开皇中为延州参军事。后累岁,调吏部,尚书牛弘知其有学术,给笔札令自序,援翰便就,弘甚奇之。”[38]卷一九七,4987大约开皇间隋灭陈,庾抱由陈入隋,曾经任羽骑(羽林军之骑兵),此一经历《旧唐书》本传失载。诗云:“旧宅青山远,归路白云深。”[32]卷二六六,1344庾抱曾回到江宁的故乡,大约郑公超在长安为之送行而作是诗。尹式《送晋熙公别》,晋熙公指张威。《隋书·张威传》:“高祖受禅,历幽、洛二州总管,改封晋熙郡公……后从上祠太山,至洛阳……于是复拜洛州刺史,后封睆(皖)城郡公。寻转相州刺史,卒官。”[25]卷五五,1379《隋书·高祖纪下》:“开皇十九年秋八月辛亥,上柱国、皖城郡公张威卒。”[25]卷二,44《隋书·文学传·尹式》:“河间尹式,博学解属文,少有令问。仁寿中,官至汉王记室,王甚重之。及汉王败,式自杀。”[25]卷七六,1748《隋书·炀帝纪》:“仁寿四年八月,并州总管汉王谅举兵反,诏尚书左仆射杨素讨平之。”[25]卷六十,60尹式卒于张威之后,约卒于仁寿四年(604)。《隋书·高祖纪下》:“开皇十五年春正月庚午,上以岁旱,祠太山,以谢愆咎。大赦天下。”[25]卷二,39张威改封皖城郡公在开皇十五年祠太山复拜尹式为洛州刺史之后。至少开皇十五年前尹式为晋熙郡公。是诗约开皇元年至十五年间作于长安。尹式《别宋常侍》,宋常侍名与生平未详。诗云:“游人杜陵北,送客汉川东。”[32]卷二六六,1344杜陵在长安一带。大约宋常侍离开长安前往汉水一带,尹式为之送别。《隋书·庶人谅传》:“开皇十七年,出为并州总管,上幸温汤而送之。自山以东,至于沧海,南拒黄河,五十二州尽隶焉。特许以便宜,不拘律令。”[25]卷四五,1244尹式大约开皇十七年随汉王谅前往并州。此前尹式在长安,是诗约作与开皇元年至十六年间。杨广《献岁燕宫臣》、虞世南《奉和献岁燕宫臣》,宫臣为太子的属官。杨诗云:“三元建上京,六佾宴吴城。”[31]卷四,65诸侯舞六佾,“六佾”句正是对开皇十年之十九年杨广任扬州总管的回忆,在任扬州总管期间,在太子东宫的一些僚属已经跟随他。开皇二十年十一月以晋王广为太子。是二诗大约仁寿元年正月初一作于长安。

刘梦予《送别秦王学士江益(溢)》,江总长子江溢,字深源,入隋为秦王文学。(《陈书·江总传》)[27]卷二七,347仁寿四年八月秦王谅反,杨素讨平之,江溢任秦王学士当在仁寿四年前。是诗亦是年前作于长安。仁寿四年八月汉王谅举兵反隋炀帝,史祥参与平定汉王谅,是年杨广在长安作《赐史祥》称赞史祥之功(《隋书·史祥传》)[25]卷六三,1496。杨广即位曾赐吏部尚书牛弘诗,其同被赐诗者,至于文辞赞扬,无如弘美。大业二年,弘进位上大将军(《隋书·牛弘传》)[25]卷四九,1309,诗中以山涛代指吏部尚书牛弘,则该诗约大业元年(605)作于长安,明年牛弘进位大将军。“炀帝即位,迁著作郎,甚见亲幸……帝常赐颍诗,其卒章曰:‘参翰长洲苑,侍讲肃成门。名理穷研核,英华恣讨论。实录资平允,传芳导后昆。’其见待遇如此。从征吐谷浑,加正议大夫。”(《隋书·诸葛颍传》)[25]卷七六,1734诗中提及撰写实录,此正为著作郎事。联系上文所引《隋书·牛弘传》,隋炀帝赐牛弘诗的同时亦赐多人诗,诸葛颍大约亦此时被赐诗。杨广《还京师》:“东都礼仪举,西京冠盖归。是月春之季,花柳相依依。”[31]卷一三,332许善心《奉和还京师》:“重光阐帝图,肆觐荷来苏。卜洛连新邑,因秦还旧都……回銮入丰镐,从跸度枌榆。冉冉年和变,迟迟节物徂。余花照玉李,细叶剪圭梧。”[31]卷二四,564大业三年三月隋炀帝自东京洛阳回到长安,与二诗中所述正合,故是二诗约大业三年三月作于长安。

(二)三辅地区以外

无名氏《平原郡民为索棱歌》,《十六国春秋》卷五三:“弘始十五年夏四月,太尉索棱以陇西降西秦炽盘。索棱字孟则,敦煌人。好学博闻,姚苌甚重之,委以机密,文章诏檄皆棱之文也。后为平原太守。以德化民,民畏而爱之。歌曰:‘懿矣明守,素绩允厘。剖符作宰,实获我心。”[19]668后秦白雀二年(385)承前秦置安定郡,治临泾(今甘肃镇原县东南,其后分安定郡置平原郡[47]339-340)。《魏书》卷一百六《地形志》:“平原郡领阴盘县(今甘肃平凉市东泾水南岸县),汉属安定,晋属京兆,后属。有安城、安武城”[43]卷一〇六,2620。北魏之平原郡或许正承后秦以来者而来,平原郡辖境大约在今甘肃镇原、平凉一带。索棱后秦姚兴弘始十五年(413)太尉索棱降西秦。则索棱为平原太守犹在此前,索棱受姚苌重用,其为平原太守,或许在建初间(386—393)。

附:朔方部

今陕北、内蒙古河套地区等汉时属朔方刺史部,魏晋时为羌胡所占,该地区在文化上亦属关陇,该地区诗歌附于此。无名氏《上郡歌》,西汉成帝时冯野王、冯立兄弟先后为上郡太守(3)战国魏文侯设上郡,秦时治肤施(今陕西榆林市东南),汉承之,辖境大致相当于今陕西省辖延安市大部(洛川、宜川一线以北地区)、榆林市大部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等。魏晋时为羌胡所占。,皆有善政,民作歌颂之(《汉书·冯奉世传》)[2]卷七九,3305。薛道衡《渡北河》,黄河过宁夏,至内蒙古磴口县以北分为南北两支,清以前以北支即今乌加河为黄河径流,称北河;南支即今黄河为支流,称南河。乌加河在内蒙古乌拉特与南支交汇。此地在汉属朔方郡,魏晋时为羌胡所占,隋代时属于五原郡。《隋书·薛道衡传》:“河间王弘北征突厥,召典军书,还除内史舍人。”[25]卷五七,1406《隋书·高祖纪》:“开皇三年二月,突厥寇边。……六月己丑,以河间王弘为宁州总管。”[25]卷一,19薛道衡随河间王杨弘征突厥,渡北河时作是诗。

二、司州

(一)弘农郡(潼关以西地区)

汉光武帝建武十五年(39)京兆尹之华阴县(今陕西渭南华阴市东)、湖县(今河南三门峡灵宝市西北)别属弘农郡,此二县在潼关以西。

1.晋。潘尼大约太康七或八年为高陆令,高陆属雍州京兆郡,治今陕西西安高陵区。大约潘尼任高陆令时,经过西岳作《游西岳》[40]137。

2.隋。杨素《山斋独坐赠薛内史》二首、杨素《赠薛内史》,已见于上文对薛道衡《敬酬杨仆射山斋独坐》的考证中。孔德绍《行经太华》,孔德绍事窦建德后无机会过华山[30]15。诗云:“何必东都外,此处可抽簪。”[31]卷五,100大业五年春改东京为东都,故该诗当作于大业五年至大业十三年事窦建德前。

(二)上洛郡(武关以西地区)

西晋泰始二年(266)分京兆郡之上洛县、商县以及弘农郡之卢氏县置上洛郡,属司州,治上洛县(今陕西商洛市),辖境大致相当于今陕西省辖商洛市大部以及河南省辖三门峡市卢氏县、洛阳市栾川县等。上洛郡武关以西地区属于关陇文化区,大致相当于今陕西省辖商洛市大部。北魏在武关至阳亭县(今陕西商洛市山阳县西北)间置洛州,仍治上洛县。

1.汉。四皓(即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居商山(在今陕西商洛市丹凤县),汉初高祖欲聘之,四皓扬天叹息作《采芝操》[3]卷五八,851。

2.北周。周弘正《入武关》,大约天嘉元年周弘正往长安迎陈顼,经过武关(在陕西丹凤县东),建德二年(573)秋周弘正亦曾出使武关[50],这两次前往长安经过武关时作诗皆有可能,但相对而言,第一次经过该地新奇性更大而作诗记之,且第一次到长安,史实有明确记载,第二次到长安有一定推测性,学界亦未形成定论,故该诗约作于天嘉元年经过武关时。

三、秦州

晋泰始五年分雍州、凉州、梁州部分州郡置秦州。辖境大致相当于今甘肃省东南部(静宁县、定西市一线以南地区),即省辖定西市、甘南州东部(临潭县、卓尼县、迭部县等)、临夏州、陇南市、天水市、平凉市西部(庄浪县、静宁县等),陕西省辖宝鸡市凤县、汉中市略阳县,四川省辖绵阳市平武县,青海省辖黄南州尖扎县、海南州贵德县,等等。

(一)天水郡

西汉元鼎三年(前114)置天水郡,治平襄县(今甘肃通渭县西北),东汉永平十七年(74)改称汉阳郡,移治冀县(今甘肃甘谷县东)。曹魏时复名天水郡。西晋时属于秦州,辖境大致相当于今甘肃省辖天水市大部(不包括张家川县、清水县等)、陇南市之礼县,等等。初治冀县,后移治上邽县(今甘肃天水市秦州区)。

1.汉。无名氏《樊晔歌》,建武九年光武帝平定陇右,以樊晔为天水太守,有政绩,民歌之曰:“游子常苦贫,力子天所富。宁见乳虎穴,不入冀府寺。大笑期必死,忿怒或见置。嗟我樊府君,安可再遭值。”任职十四年,卒官(《后汉书·酷吏传·樊晔》)[11]卷七七,2491。是诗作于此期间,汉时天水郡属凉州。无名氏《陇上为陈安歌》,《晋书·载记·刘曜传》,约太宁元年,凉王陈安统治中心上邽(今甘肃天水市)为刘曜军所围,陈安逃至陕中(今河南三门峡市东南)见杀,陇上民作七言歌怀陈安[16]卷一〇三,是诗约作于上邽一带。无名氏《陇头歌》二首,郭仲产《秦州记》中有山东人行役至陇坻(陇山东西百八十里),登山岭,东望秦川四五百里,思故乡而作《陇头歌》:“陇头流水,分离四下。念我行役,飘然旷野。登高远望,涕零双堕。”(《后汉书·郡国志》)[11]卷二三,3517又辛氏《三秦记》载《陇西歌》云:“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15]卷一〇六,445二首当为同时期作。《古诗纪》以为汉诗,今从之。

2.十六国前秦。窦滔妻苏若兰作《璇玑图诗》,《晋书·列女传》:“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16]卷九六,2523《文选》卷一六江淹《别赋》李善注引《织锦回文诗序》:“窦滔秦州被徙沙漠,其妻苏氏。秦州临去别苏,誓不再娶,至沙漠便娶妇。苏氏织锦端中,作此回文诗以赠之。”[13]991窦滔是在秦州与苏若兰分别的,则其家居于秦州,是诗当为苏若兰在秦州家中所作。

(二)陇西郡(秦国)

秦时以义渠地治陇西郡,治狄道县(今甘肃定西市临洮县)。至西晋时辖境大致相当于今甘肃省辖定西市南部(陇西县、渭源县、临洮县、岷县),甘南州东部(临潭县、卓尼县),临夏州大部以及青海省辖黄南州尖扎县、海南州贵德县等。治襄武县(今甘肃定西市陇西县东南)。

1.汉。秦嘉《述婚诗》二首、秦嘉《赠妇》(四言)、秦嘉《赠妇诗》三首(五言)、徐淑《答秦嘉诗》、秦嘉《答妇诗》,《赠妇诗》三首序:“秦嘉,字士会,陇西人也,为郡上掾(上计)。其妻徐淑,寝疾还家,不获面别,赠诗云尔。”[9]卷一,68秦嘉汉桓帝时为陇西郡上计[41]卷六六,673,是诗作于此时。

2.北周。宇文逌《至渭源》,《周书·文帝诸子传·滕王逌》:“建德三年,进爵为王。六年,为行军总管,与齐王宪征稽胡。逌破其渠帅穆友等,斩首八千级。”[21]卷一三,206大约建德六年(577)宇文逌征稽胡时到过渭源(在今甘肃省渭源县)而作是诗。

3.隋。杨广《临渭源》、薛道衡《奉和临渭源应诏》,杨广诗云:“西征乃届此,山路亦悠悠。”[31]卷六,136隋炀帝之诗及薛道衡应诏之作大约大业五年(609)三月征吐谷浑经过渭源(在今甘肃省渭源县)时作。薛道衡《奉和月夜听军乐应诏》,《隋书·炀帝纪上》:“大业五年夏四月己亥,大猎于陇西……五月乙亥,上大猎于拔延山。”[25]卷三,73诗云:“月冷凝秋夜,山寒落夏霜。遥空澄暮色,清景散余光。笳清喧陇水,鼓曲噪渔阳。”[32]卷二一二,1050是诗大约大业五年夏作于陇右。具体地点未详。杨广原诗已佚。

(三)武都郡

西汉元鼎六年置武都郡,治武都县(今甘肃陇南市西和县西南),东汉移治下辨县(今甘肃陇南市成县西),辖境大致相当于今甘肃省辖陇南市大部(不包括礼县、文县等)、甘南州舟曲县以及陕西省辖宝鸡市凤县、汉中市略阳县等。

四、凉州

汉时凉州辖境大致相当于今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之额济纳旗,青海省辖西宁市大部,海东市大部(不包括循化县),海北州海晏县,陕西省宝鸡市凤县、汉中市略阳县等。西晋时东南部与雍州、梁州分出秦州,凉州包括金城、武威、西平、西郡、张掖、酒泉、敦煌等郡,辖境大致相当于今甘肃省辖兰州市大部、白银市大部、武威市、金昌市、张掖市、酒泉市,青海省辖西宁市大部、海东市大部(不包括循化县)、海北州海晏县,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等等。

(一)武威郡

西汉时置,治姑臧县(今甘肃武威市),西晋时辖境大致相当于今甘肃省辖武威市、金昌市、白银市、兰州市之皋兰县,等等。

1.十六国北凉。胡叟《示程伯达诗》,《魏书·胡叟传》:“刘义隆梁秦二州刺史冯翊吉翰,以叟才士,颇相礼接。授叟末佐,不称其怀。未几,翰迁益州,叟随入蜀,多为豪俊所尚。……在益土五六载,北至杨难当,乃西入沮渠牧犍,遇之不重。叟亦本无附之之诚,乃为诗示所知广平程伯达。其略曰:‘群犬吠新客,佞暗排疏宾。直途既以塞,曲路非所遵。望卫惋祝鮀,眄楚悼灵均。何用宣忧怀,托翰寄辅仁。’伯达见诗,谓叟曰:‘凉州虽地居戎域,然自张氏以来,号有华风。今则宪章无亏,曷祝鮀之有也?’叟曰:‘古人有言:君子闻鞞鼓之声,则思战争之士。贵主奉正朔而弗淳,慕仁义而未允,地陋僻而僭徽号。居小事大,宁若兹乎?徐偃之辙,故不旋踵矣。吾之择木,夙在大魏,与子暂违,非久阔也。’岁余,牧犍破降。”[43]卷五二,1150《宋书·文帝纪》:“元嘉三年(426)冬十一月戊寅,以梁、南秦二州刺史吉翰为益州刺史。”[44]卷五,75则胡叟元嘉三年(426)末随吉翰前往益州。北凉建平三年(北魏太延五年,439),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攻打姑臧,沮渠牧降北魏,距胡叟作是诗岁余,则是诗约北凉承和元年(437)作于姑臧。

(二)酒泉郡

西汉元狩二年(前121)置,元鼎六年(前111)分其东部置张掖郡,分西部置敦煌郡,地节三年(前67)又以东部数县益张掖郡,其后辖境大致相当于今甘肃省辖张掖市西部、嘉峪关市、酒泉市东中部(酒泉、玉门等),治禄福县(今酒泉市肃州区)[45]487。

十六国时敦煌人宋纤明究经纬,隐居于酒泉南山,酒泉太守马岌辟之而不就,岌作四言诗称颂纤之才德并刻于石壁(《晋书》卷九十《隐逸传·宋纤》)[16]卷九〇,2453。建初元年(405)凉武昭王李暠迁都酒泉,上巳日宴于曲水,命群臣赋诗,李暠亲为之序(《北史·序传》)[26]卷一百,3315,诸诗皆佚。

五、结语

关陇河西诗现可知约340首,现存约316首。汉代42首(现存40首),魏晋5首,十六国西魏北周200首(现存190首),隋代93首(现存81)。关陇诗歌主要创作地就是雍州三辅地区,现可知约309首(现存287首)三辅之外1首;秦州19首(现存18首);凉州2首;司州弘农郡7首;朔方地区2首(4)东方朔曾据地歌曰:“陆沈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史记》卷二一六《滑稽列传》,录有东方朔据地所歌“陆沈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8]3205)《汉书》卷一七《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录商丘成在孝文庙堂下醉歌“出居,安能郁郁”[2]663。二者虽为韵语然终非诗,《古诗纪》即未收此二歌,故金马门、孝文庙虽在长安,本文亦不将二歌列入关陇诗考索范围。。

庾信等关中诗多有写秋景者,这除了他们本身借秋景以抒发被迫出仕北朝的内疚、乡关之思、哀叹衰老等情感,关中苍茫、萧瑟的秋意亦确实更易于激发这类哀叹之感。如庾信《就蒲州使君乞酒》:“萧瑟风声惨,苍茫雪貌愁。鸟寒栖不定,池凝聚未流。蒲城桑叶落,灞岸菊花秋。”[46]卷四,345庾信《和裴仪同秋日》:“萧条依白社,寂寞似东皋。学异南宫敬,贫同北郭骚。蒙吏观秋水,莱妻纺落毛。旅人嗟岁暮,田家厌作劳。霜天林木燥,秋气风云高。栖遑终不定,方欲涕沾袍。”[46]卷四,302继承了宋玉开创的贫士悲秋传统,在秋色中更有栖遑不定、羁旅哀愁之感。裴政亦是江陵陷落而被徙关中的南朝文士,裴政原诗大约亦是属于类似情感。到了王胄《奉和悲秋应令》则更是赋化的诗了,以赋的手法从秋水、秋草、秋鸟、秋蝉等多方面铺叙秋色,这也成为后世绘秋的基本物象,并且述及前人的悲秋名作。悲秋传统在讲求华丽新变的六朝文学中有所衰弱,是庾信等流落关中的文士重振这一传统。

杨广与其臣僚杨素、薛道衡、虞世南、诸葛颍等是隋代长安诗最主要的作者,以应制唱和之作为多。杨广作《月夜观星》其臣僚萧琮等四人和之,星象之类的内容的唱和在题材上亦具有一定新意。

以宇文氏为首的鲜卑贵族文士参与诗歌创作,也是北朝关陇诗的特色之一。在与庾信、王褒等羁留关中的南朝文学大家的交流中,宇文氏等鲜卑贵族的文学水准亦大幅度提高,据上文所列名单,宇文氏在关陇地区作诗者有6人,鲜卑元氏2人,于氏1人。其中北周赵王宇文招最有文才,宇文招诗今仅存1首,但从庾信的和作来看,宇文招有《春日》《看妓》《观妓》《咏日》《喜雨》等,据诗题及庾信的和诗赵郡王可能对宫体、咏物诗风有一定喜好,这类诗适合宫廷创作,同时在南朝就是文士们练习诗才的重要诗类,大约赵郡王等鲜卑文士跟庾信等学南朝文学也是通过这类注重声律、用典的诗歌门类来练习基本功提升其新体诗的创作水准。宇文毓、宇文招可知有文集,宇文逌所著文章流行于世亦有文集性质。鲜卑于氏亦有诗人,除上文提及的于仲文外,于宣敏年十一即赋诗受到北周赵王称赞(《隋书·于宣敏传》)[25]卷三九,1147,亦是关中鲜卑贵族重文学教育的体现。

关中诗还有不少描写关中之景,比较多的如秦岭山脉,庾信《陪驾幸终南山和宇文内史》诗中有对行程的概述,同时既有对秦岭山景雄伟特色的描述,又不失清幽细景的特写。结尾还显其志,这也是谢灵运游览诗玄言诗尾巴的演变。李昶原诗也是长达20句的长篇古体,章法亦相近。而庾信《和宇文内史春日游山》则仅使用短小的新体诗,简单描述清丽之景,想来已佚的李昶原作也是用新体。大概由于秦岭磅礴,又是严肃的陪同皇帝出游的内容,更需要适合铺叙的五古,而一般的小山,则相对来说清新的新体比较适合。这类文体观也已为北朝本土文士所接受。

还有些诗描述华山之景。潘尼《游西岳》:“驾言游西岳,寓目二华山。金楼虎(琥)珀阶,象榻瑇瑁筵。中有神秀士,不知几何年。”[18]卷八〇八,3590孔德绍《行经太华》:“寥廓风尘远,杳冥川谷深。山昏五里雾,日落二华阴。疏峰起莲叶,危塞隐桃林”[31]卷五,100,写华山之险峻。而杨素《山斋独坐赠薛内史》其一:“居山四望阻,风云竟朝夕。深溪横古树,空岩卧幽石。日出远岫明,鸟散空林寂。兰庭动幽气,竹室生虚白。落花入户飞,细草当阶积”[32]卷二四八,1251,更多体现华山之清幽。

秦州以写渭源诗为多,现可知有3首,宇文逌《至渭源》:“源渭奔鸟穴,轻澜起客亭。浅浅满涧响,荡荡竟川鸣。”杨广《临渭源》:“西征乃届此,山路亦悠悠。地干纪灵异,同穴吐洪流。滥觞何足拟,浮槎难可俦。惊波鸣涧石,澄岸泻岩楼。滔滔下狄县,淼淼肆神州。长林啸白兽,云径想青牛。”薛道衡《奉和临渭源应诏》:“八川兹一态,万里导长波。惊流注陆海,激浪象(像)天河。鸾旗历岩谷,龙穴暂经过。”[31]卷六,136皆为渭源之浩荡所感染,景象壮阔。胡叟之诗则表现了对北凉沮渠牧犍不重视人才的不满,直抒胸臆,是较早的五言八句诗。

有一些诗体关陇河西地区较早进行创作实践,如关中一带是怀古诗的较早创作地,如曹植、王粲、阮瑀行经三良之墓,作诗感怀,名为咏史实际是怀古诗,诗中咏秦穆公以三良殉葬事,抒发对三良的哀痛,较之班固《咏史诗》的抒情性已大为增强。秦州还是赠答诗的发源地之一,秦嘉四言《赠妇诗》二首,还是在谈传统的婚姻伦理等,而五言《赠妇诗》三首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抒写夫妇之情。五言诗本为俗调,适合表达私人化的情感,秦嘉的赠妇诗是五言文人诗表达此类情感的较早事迹。远在陇西的秦嘉已能较为娴熟使用五言,说明这一诗体的文体特点,且与相近时期作于洛阳一带的《古诗十九首》在表情的内容和方式上相呼应,这说明在东汉末年五言诗俗调的诗体定位与表达情感上的相对自由平易已为当时的文士所熟知。除了秦嘉夫妇缠绵真挚的赠答诗之外,关中的夫妇赠答之作还有盘中诗、璇玑图诗等形式,成为后世写夫妇之情的重要典故,这两类柔情婉转诗风的创意,显现关中文化豪爽之外特有的柔美。

西汉时关陇作为都城所在,其诗主要是汉宗室、外戚所作,多为楚歌乐府。东汉时期都城迁至洛阳,关陇诗歌随同此地文化亦有所衰弱,东汉末年曹植等在此作咏史怀古诗有一定新变。西晋时诗歌创作仍不兴盛,北周、隋代关陇地区重新成为政治文化中心,有不少南朝文士的加入,进行了南北文学融合的初步尝试,关陇诗复兴。

猜你喜欢

长安
守望长安
长安长安
长安壮歌
长安永安
我们长安
水VS火
长安欧尚X7PLUS
“长安号”:一路驰骋
西游新记 2
长相思,在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