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探索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模式

2021-09-17陈剑锋林明道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6期
关键词:社区卫生艾滋病预防

陈剑锋 林明道

【摘要】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社区三人小组”开拓了初中艾防宣传工作,采样手抄报、宣传栏(海报)、同伴教育、宣教讲座、交流互动等不同形式宣教活动,结合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特点,探索初级中学预防艾滋病独特的宣传教育工作模式。通过实践调查发现学生喜欢宣教形式为同伴教育、互动交流等气氛最活跃,勇于发言,其他形式作为补充,实现多元化、多维度、多色彩的宣教模式。

【关键词】社区卫生,艾滋病,中学生,预防

【中图分类号】R512.91 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6-0207-02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遏制艾滋病传播实施方案(2019—2022年)》,2020年11月,教育部启动开展校园艾滋病预防行动(以下简称“艾防”),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并形成常态、机制、氛围促进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1-2]。

1 开展情况

强化部门协同合作,健全疫情通报和定期会商制度。要求学校成立主要负责人牵头的艾滋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深化学校的相关健康教育,教育和引导学生们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

行动重点开展6项工作,分别为强化责任落实、开展教育教学、发布宣言倡议、深化宣传教育、提供专业服务。

有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数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2.8 %,但是感染人群日益低龄化,初中预防艾滋病教育还没有投入足够重视,如何开展初中生预防艾滋病教育,是初级中学管理存在的一大问题[3-5]。

2 初中预防艾滋病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青少年学生已经成为我国感染艾滋病上升最快的群体之一。然而对于初中的有效宣传和干预手段相对匮乏,需主要加大强宣传教育力度,正确引导,并控制和预防艾滋病病毒经性接触和经血液及母婴等途径传播[6-7]。

3 主要内容

3.1 学校预防艾滋病的宣传要点

(1)艾滋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传染病,需要终身服用药物治疗,而且其病死率高,不能彻底治愈,为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

(2)艾滋病主要通过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和体液进行传播,在我国青少年学生中艾滋病主要传播方式为男性同性性行为,其次为异性性行为。而通过蚊虫叮咬、进餐、握手、拥抱等日常接触行为不会传播。

(3)现阶段没有有效疫苗可以预防艾滋病,因此拒绝毒品、自尊自爱、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才是预防艾滋病的基本措施。通过早检测、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的方式有助于艾滋病的预防。

3.2 社区医生走进校园开展讲座教育活动

通过开展讲座教育活動,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深刻的认识到艾滋病。社区艾防讲座进入校园,2018年到2020年在校园开展12场讲座,介绍了传播途径、如何抵制新型毒品及预防措施来预防艾滋病。在讲座中重点知识点设置有互动环节和有奖问答等,让学生们认识到艾滋病的种种并且做到洁身自好。

让我们感触最深的是讨论环节,让学生提出困扰他们的有关预防艾滋病和性方面的问题,通过带教医生和同学一起探讨如何解决问题,从中学预防艾滋病宣教工作中发现,学生缺的不是防治知识,缺的是性教育和正确的引导方法。他们进入青春期后,对生理获得快感和心理矛盾造成不统一,在好奇心和社会诱惑驱使下,学生可能发生到校外寻找发泄性冲动的不良行为,加大感染艾滋病和性传播疾病的风险。

3.3 其他宣教模式

3.3.1 开展手抄报

每年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社区与学校合作,以“预防艾滋病,从自己做起”为主题,动员学生制作手抄报,并最终选出最佳的展示到宣传栏。

3.3.2 电子屏幕和广播宣传

通过学校电子屏幕和广播的宣传,能让更多的人知道艾滋病预防的重要性和措施。

3.4 设置宣传栏和宣传架

学校设置宣传栏,切实提高学生预防艾滋病的能力。要重视教育学生不要歧视艾滋病患者,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为艾滋病病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5 与学校合作,开展自愿咨询检测服务

在学校宣传开展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HIV Voluntary Counseling & Testing,VCT)活动,在学校卫生室留下咨询QQ和联系电话。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咨询服务,对于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开展一对一的咨询服务,更能了解青少年学生想法和行为。表现为: 自我意识迅猛发展,认知旺盛。开始出现朦胧的性欲望,出现对同性或者异性向往,敏感,惊惧,好奇,羞怯,自控力不强等。

以上多元化、多维度、多色彩的艾滋病宣教方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知晓率,通过同伴教育,更能有警示作用;通过讨论交流,更能让学生认识自己的生长发育的特殊时期;通过正确引导,更有效抵制新型毒品和做足预防艾滋病措施。

4 亮点和经验

4.1 同伴教育

同伴教育在学生中非常有效果。如果患者和年龄相仿的医师进行有关艾滋病的交谈,也更容易分享经验、知识和信息。不仅能教给同伴以降低危害的方法,而且经验分享能产生共鸣[8]。

4.2 交流讨论

通过现场交流,自己提出问题,探讨解决问题方法,协助个体引导解决问题。在这个阶段,青少年们有许多烦恼,情绪波动大,变化快,容易被激惹。

4.3 结合青少年心理特点

在宣教过程中,特别个体咨询,必须符合青少年心理特点,由于处在心理由幼稚向成熟过渡阶段,生理虽然成熟了,但心智仍未成熟。对于青少年应当多欣赏、多支持、多沟通,少控制、少批评。过于关注孩子的缺点,往往会让孩子自卑、焦虑、退缩,或者愤怒。在VCT门诊的一些高中职案例中,因父母干预,例如不能过早交朋友、不得玩网络游戏等,部分学生对父母的干预极度不满,又无法发泄,结果只能到校外寻求刺激,过后又十分后悔。通过咨询检测,适当利用心理知识协助疏通,给予正确引导,表示以后不会有再次无防护的性行为了。

4.4 生理知识

青少年在青春期不仅身体发育迅速,性别特征也逐步发育成熟。男生遗精和偶尔的手淫和女生月经初潮是青少年进入青春期的正常生理现象,在宣教过程中,发现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实际上仍然很茫然。

生理、心理是不能分开的,通过正确引导,让身心一致才能有利学生健康成长,使行动和内心活动保持一致。这说明必须要加强健康教育,而且不仅要防病,还要关注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

4.5 开展个性化VCT宣传

宣教是大众化的、个性化的。开展个性化VCT服务宣传,主要目的是能够为个体制订有效的服务,引导学生正确做好个人防护。

5 问题及挑战

5.1 教育部门重视程度不高

教育部启动开展校园抗艾防艾行动,鼓励高中和大学校园编排抗艾防艾情景剧,制作抗艾防艾网络展览。鼓励高校通过视频短片、编排剧目、文艺创作等多种形式开展抗艾防艾形象化教育。在国际禁毒日、世界艾滋病日、新生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等重要节点,集中开展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逐步把学校落实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情况纳入教育评价考核。

但是对于初中尚未被重视,预防意识不高,恰恰在初中性意识突飞猛进时期做好宣传教育干预,效果会比高中、大学好,因其可塑性强。希望相关教育部门给予重视起来,提早做好艾防工作,能获得较大的收益。

5.2 传统道德因素

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我国的性教育一直被回避,被视为“禁区”。随着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教育扩张的推进以及西方“性自由”等思想观念的传播,使得传统的性观念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尤其在青少年群体中表现突出。

但是由于存在教育方面的问题,学生虽懂性知识,但未能接受正确引导,容易误入歧途。所以艾防宣教必须讲透彻,冲破神秘感,才能够使青少年正确性面对,科学防艾。

5.3 性教育经验缺乏和人才紧缺

性教育涉及的问题,不只是“性欲、性行为”这类问题,与性别、性意识有关的观念、文化都会被涵盖在内。

5.3.1 家长对性教育束手无策

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一部分家长愿意关心孩子的成绩和身体健康,却不在意对孩子进行性教育。也有家长能够认识到这是作为监护人的责任,但对性教育仍然感到难以启齿。

5.3.2 学校未全面展开性教育

中学的性教育会涉及一些简单的生理卫生知识,但生理卫生知识仅仅是性教育体系中的一环,只能注重性知识介绍,强调避免性行为,重视精神层面的教育,未能有实质性的教育。

5.3.3 艾防专业医师匮乏

基于现状,要求专业的艾防医师在社区人员紧缺情况下,艾防专线大部分是兼职,无法做到全职,因此,需要求专业的艾防医师既要具备心理知识、生理解剖知识以及公卫预防知识。

以上问题和挑战,必须强化组织领导以及健全艾防宣教机制,因此,在中学性教育不健全的情况下,要提高专业艾防医师宣教技能,从而减少青少年的烦恼问题和降低青少年心理疾病等问题。所以,需做好全面开展艾防知识,科学防艾工作。

参考文献

[1] 谢新华,王顺冬.中国青少年艾滋病相关研究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9):862-864.

[2] 石晓燕,余小鸣,段春明,等.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危险行为调查[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8,14(1):52-54.

[3] 詹永红.以学校为基础的青少年艾滋病同伴教育[J].中国健康教育,2003,19(10):773-775.

[4] 张敏,张欢.艾滋病患者家庭中的青少年親子关系重构--叙事治疗模式下的社会工作个案介入[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20,36(3):34-40.

[5] 吴学庆,代珍,何勤英,等.15~24岁校内外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风险认识及相关行为特征[J].中国艾滋病性病,2020,199(4):45-48.

[6] 吴倬琼,廖健,韦娜.青少年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策略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8):200,208,

[7] 马迎华.中国青少年学生艾滋病防控的关键要素[J].中国学校卫生,2020,41(12):1761-1766,1771.

[8] 黄耳,张爱迪,严谨.青少年性身份认同的科普教育研究[J].中国艾滋病性病,2020,198(3):76-78,82.

猜你喜欢

社区卫生艾滋病预防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医、防、养结合”服务模式的探索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2030年有望消灭艾滋病
社区卫生服务应再上层楼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
上海推“1+1+1”基层医疗
更正
6000万人感染艾滋病
关于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