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对慢阻肺患者的应用效果及生活质量影响分析
2021-09-17冯晓存
冯晓存
【摘要】目的:分析评估慢阻肺患者应用延续性护理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开展时间跨度区间范围为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择取研究样本为此时间内收治100例慢阻肺患者,分组模式选定为随机数字表模式,将其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出院指导,研究组患者采取延续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各项指标。结果:对比两组护理干预后SGRQ得分及BMI指标,研究组更具优势(P<0.05);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研究组更具优势(P<0.05)。结论:慢阻肺患者采取延续性护理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全面推广应用。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慢阻肺;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7-0095-02
延续性护理属于延伸性及开放性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是对院内专业护理干预的延伸,可确保患者在居家治疗期间得到有效的健康指导及心理疏导,有助于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改善身心健康状态[1-2]。为深入研究分析延续性护理应用的相关问题,本研究总结统计我院慢阻肺患者各项基線资料,分析并系统性研究延续性护理应用的相关问题。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开展时间跨度区间范围为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择取研究样本为此时间内收治100例慢阻肺患者,分组模式选定为随机数字表模式,将其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总结评估两组各项基线资料,研究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55~76岁,平均年龄(65.48±2.76)岁,病程1~3年,平均病程(2.26±1.05)年。对照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57~76岁,平均年龄(65.59±2.77)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59±1.18)年,基线资料未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纳入标准:经肺部检查及症状评估与《慢阻肺疾病诊治指南》诊断标准相符,无认知意识障碍,病情稳定,同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合并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疾病、肝肾功能障碍、恶性肿瘤及认知意识障碍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出院指导,护理人员告知慢阻肺患者复查时间,讲解居家治疗期间注意事项,告知患者严格遵医嘱用药,规避致病高危因素。研究组患者行延续性护理,护理人员分析慢阻肺患者临床资料,依据延续性护理模式要求开展护理干预。设立慢阻肺延续性护理小组:院内设立慢阻肺延续性护理小组,组内成员包括主管护师及呼吸内科护士,主管护师负责小组成员的组织管理,呼吸内科护士负责延续性护理措施的执行。组内成员接受系统培训教育,完成培训后进行考核,确保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慢阻肺患者用药、氧疗、康复、饮食等知识,主管护师定期检查护理人员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延续性护理措施制定:患者出院期间1周,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生理、心理、环境、社会等多维度的评估分析,填写患者一般资料,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明确其对护理服务的基本需求。患者出院当日,护理人员制定员需习惯护理方案,重点确定上肢运动、腹式呼吸、缩唇呼吸、步行、登梯等康复运动的时间及频率。患者出院3个月需进行1次上门随访,每两周进行1次电话随访。患者出院3个月后需进行第2次上门随访,每月1次电话随访。开展延续性护理期间,护理人员需利用微信公众号为患者推送健康知识,并通过线上实时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类问题。护理评估与健康指导:患者出院前1周,呼吸内科护理人员需实时护理评估,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①心理支持:护理人员与患者交流期间倾听其主要诉求,明确治疗期间的主要困难,并为患者分析目前的病情及治疗效果,讲解治疗成功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正面语言疏导,以改善不良心理状态。同时,护理人员需主动与患者家属沟通,告知其避免过多提及患者病情,并为患者安排力所能及的事宜,以强化患者在家庭中的角色地位。②康复运动:护理人员为患者发放健康手册,详细介绍康复运动的具体方案,并为患者演示康复运动的方法,使其能够在家庭环境中独立自主的完成康复运动。③呼吸训练:呼吸训练主要包括腹式呼吸及缩唇呼吸,护理人员需为患者演示具体操作方法,并告知此类训练的作用,以提高患者参与训练的积极性。上门随访:患者出院3个月内及3个月后护理人员均需完成1次上门随访。随访期间,需详细了解患者家庭室内温度是否合理,家中是否配备氧气及吸氧设备,观察房间内通风情况及是否存在二手烟及油烟,了解家中是否种植花草或养宠物,如家庭环境中存在慢阻肺致病高危因素,需告知家属及时调整。同时,护理人员需对患者实施面对面健康指导,检查患者使用布地奈德、噻托溴铵等吸入剂的方法是否正确,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制氧机,并观察患者对康复训练及呼吸训练的掌握情况,如发现错误需及时纠正。随访期间,护理人员需主动与患者及家属交流,及时解答其提出的各类问题,并实施心理安抚,以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电话随访:电话随访期间,护理人员需优先了解患者喘息、咳嗽、咳痰等症状是否得到有效改善,指导患者掌握病情自我监测的有效方法,告知患者如产生不适症状需及时到院治疗。询问患者是否出现下肢水肿、胸闷及感染等并发症,并了解患者体温。如患者产生下肢水肿,需告知其限制饮水量,并监测尿量。同时,护理人员需详细了解患是否严格按照健康手册要求进行康复训练及呼吸训练,了解患者训练后是否存在不适感。如患者未能完成健康训练,护理人员需详细了解具体原因,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告知其康复训练及呼吸训练的重要性,指导家属监督其完成训练。另外,电话随访期间,护理人员需详细了解家庭环境及日常饮食情况,并给予针对性指导,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类问题,以此来促进疾病治疗效果提升。
1.3评价标准 利用SGRQ评估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指标包括疾病影响、呼吸症状、活动受限等,得分与生活质量成反比。统计两组护理干预后BMI指标。利用我院调查表格评估两组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计算各类数据,计量资料为x±s,检验方法为t,计数资料为%,检验方法为c2,如P<0.05,则组间有差异。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护理干预后SGRQ得分及BMI指标对比
两组护理干预后SGRQ得分及BMI指标,研究组更具优势(P<0.05),详见表1。
2.2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两组护理满意度,研究组更具优势(P<0.05),详见表2。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为慢阻肺,属中老年群体多发呼吸系统慢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为气流受限,患者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且病情反复发作,肺功能进行性衰退[3-4]。慢阻肺治疗周期较长,大部分患者需居家自行完成综合性治疗干预。受病情等因素影响,患者治疗期间多存在抑郁、自责、自卑、焦虑等负面情绪,导致其治疗依从性显著降低,为此需强化护理干预[5]。
慢阻肺为消耗性疾病,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BMI指标降低及生活质量不佳等问题[6]。开展延续性护理期间,护理人员监督指导患者完成康复训练及呼吸训练,并指导患者改善生活环境,规避致病因素,可有效降低病情发作次数,并能够逐步提高肺功能,进而改善其身心健康状态[7-8]。同时,延续性护理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良性沟通,解答患者的各类问题,并实施心理疏导,可改善其心理健康状态。延续性护理在慢阻肺患者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与常规出院指导相比,延续性护理通过对患者的评估制定各项干预措施,采用电话及上门随访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护理干预,可为患者提供全面提供的指导,有助于改善其居家治疗期间的身心健康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避免病情恶化[9]。总结本研究各项数据资料,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后SGRQ得分及BMI指标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可认为延续性护理应用效果显著。
综上分析可知,慢阻肺患者采取延续性护理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全面推广应用。同时,本研究中就诊患者数量较少,缺乏同类数据比对,延续性护理的应用仍需持续分析。
参考文献
[1] 卿霞, 刘婷婷. 护理干预对慢阻肺患者布地奈德莫特罗吸入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 9(1): 36-37.
[2] 聂俊英. 协同护理模式对慢阻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预后的影响[J]. 养生保健指南, 2020, 28(4): 172-173.
[3] 李秀芹. 研究优质护理对老年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2020, 9(2): 209.
[4] 郑炜. 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研究[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 5(2): 35, 53.
[5] 王丽思.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 系统医学, 2020, 5(2): 155-157.
[6] 江洁仪. 治疗性沟通配合气道护理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20, 9(1): 192.
[7] 孫彩艳, 白雪梅.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的效果[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 5(12): 97.
[8] 廖丹, 吴庆飞, 张鹏意. 个案护理管理模式对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患者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 2020, 17(13): 81-85.
[9] 张滢滢. 动机访谈联合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对慢阻肺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分析[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 18(11): 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