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肠系膜切除术对结肠癌治疗的临床疗效研究
2021-09-17吕超波
吕超波
【摘要】:目的:探讨完整肠系膜切除术对结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00例结肠癌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传统根治手术)与观察组(完整肠系膜切除术),每组50例,对比两种治疗方案下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拔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两种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CRP、TNF-α、IL-6)水平并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手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炎症因子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在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分别为8.0%(4/50)、6.0%(3/50),而对照组在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分别为24.0%(12/50)、22.0%(11/50),经卡方检验,其组间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将完整肠系膜切除术应用于结肠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有效增加淋巴结的清扫数目,同时降低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的发生风险,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关键词】结肠癌;完整肠系膜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R73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7-0053-02
结肠癌(colon cancer)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多发生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常表现为腹胀、消化不良、腹痛、黏液便或黏血便等症状[1]。据统计,结肠癌的发病率约占胃肠道肿瘤的第3位,已成为中老年群体中较为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对其身心健康及生存质量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2]。目前,结肠癌的治疗手段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其中以传统的根治手术最为常见,可通过病灶的彻底切除促进患者的病情康复。但在实际应用中,传统根治手术造成的创伤往往较大,极易引起多种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对其治疗及康复效果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3]。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 CME)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方案,可基于全直肠系膜切除理论,通过血管高位结扎、脏层筋膜锐性分离以及淋巴结清扫等方式进行手术治疗,有效保证脏层筋膜完整的同时,大大避免了結肠系膜破裂造成的肿瘤播散情况[4],具有较为理想的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在此,本文选择了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00例结肠癌患者,对完整肠系膜切除术在结肠癌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可供临床参考。
1 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选择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00例结肠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传统根治手术)与观察组(完整肠系膜切除术),每组5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34~77岁,平均年龄(50.2±2.2)岁,病灶直径(2.2±0.1)cm,病理分期为:Ⅰ期27例、Ⅱ期17例、Ⅲ期6例,其中右半结肠癌26例、左半结肠癌14例、乙状结肠癌10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34~77岁,平均年龄(50.5±2.4)岁,病灶直径(2.3±0.2)cm,病理分期为:Ⅰ期29例、Ⅱ期16例、Ⅲ期5例,其中右半结肠癌27例、左半结肠癌15例、乙状结肠癌8例。两组组间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本次研究已通过我院医学理论委员会的批准。
纳入标准:①均经过病理学检查确诊,符合结肠癌的相关诊断标准[5];②所有患者均充分知情,且自愿加入本次研究,已取得书面说明。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脏器官疾病以及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②存在手术禁忌症,或不符合手术室治疗条件的患者;③合并肠梗阻等并发症的患者;④存在既往腹部手术史的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根治手术进行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全麻后,取其腹部做切口,将其腹壁与腹膜切口,随后切除肿瘤边缘8 cm处的病变结肠,并对病灶周围的淋巴结进行清扫,引流后逐层缝合。
观察组采取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进行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全麻后,取其腹部做切口,随后将其结肠系膜下血管、胰头、肠系膜根部以及十二指肠进行游离,并对患者壁层筋膜与肠系膜脏层筋膜进行钝性分离,需避免脏层筋膜的损伤,以确保其完整性,使其肠系膜上动静脉与结肠供应血管充分暴露,并对供血血管给予解剖,当其达到血管根部后,采取高位结扎,随后对周围淋巴结进行彻底清扫,明确肠管切除范围后,将病变结肠进行整块切除,随后实施系膜端端吻合,腹腔冲洗后,逐层缝合。
1.3观察指标 ①手术指标: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拔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②淋巴结清除数目:对比两种手术方案的淋巴结清除数目。③血清炎症因子: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包括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白介素-6(IL-6)。④术后效果: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
1.4统计学计算 本次100例手术患者的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文中计数及计量资料分别采用c2检验与t检验进行对比与分析,P<0.05表示对比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手术指标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拔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两种手术方式的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种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CRP、TNF-α、IL-6)水平并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手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炎症因子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3。
2.4两种患者术后效果比较 经卡方检验,其组间差异较为显著(P<0.05),详见表4。
3 讨论
目前,临床多以外科手术作为中晚期结肠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包括传统根治术以及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等,可通过病灶的有效根除,达到控制病情、延长生存时间的目的[6-7]。但在传统的根治术治疗方案中,其造成的术后创伤往往较大,极易引起多种并发症的出现,且在淋巴结的清扫过程中,大多仅可清扫至第二站淋巴结,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容易导致复发等情况的出现,大大不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8]。
从生物学结构分析可知,结肠系膜的后叶与后壁腹膜融合形成了Toldt筋膜,在手术治疗中将系膜前叶与Toldt筋膜完整切除后,可将结肠供应血管根部充分暴露出来,以便于高位结扎的操作[9]。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可基于以上全直肠系膜切除理论,通过血管高位结扎、脏层筋膜锐性分离以及淋巴结清扫等方式进行手术治疗,有效保证脏层筋膜完整的同时,大大避免了结肠系膜破裂造成的肿瘤播散情况,具有较为理想的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10]。
在本次的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拔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更短于(P<0.05);观察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各项炎症因子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P<0.05)。由此可知,相较于传统的根治手术,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具有更为理想的应用优势,在确保手术根治性的同时,有效弥补了传统结肠癌手术钝性剥离技术的缺陷,对患者治疗安全性的保障具有更为积极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将完整肠系膜切除术应用于结肠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有效增加淋巴结的清扫数目,同时降低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的发生风险,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參考文献
[1] 张科.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在老年人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研究[J]. 当代医学, 2020, 26(5): 130-131.
[2] 张浩春.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与传统术式治疗结肠癌的疗效对比[J]. 河南医学研究, 2019, 28(18): 3339-3341.
[3] 何青红, 刘栋.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与传统根治术治疗结肠癌的短期预后[J]. 实用癌症杂志, 2019, 34(9): 1519-1522.
[4] 刘洪波, 白志刚. 腹腔镜下完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疗效[J]. 安徽医学, 2019, 40(7): 781-783.
[5] 王海民.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乙状结肠癌伴肠梗阻的临床疗效[J]. 中国实用医药, 2019, 14(12): 43-44.
[6] 孙洁.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老年结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CRP、TNF-α和IL-6水平的影响[J]. 实用癌症杂志, 2019, 34(3): 393-396.
[7] 张文博, 赵娜. 老年人结肠癌手术治疗中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的安全性分析[J]. 系统医学, 2019, 4(6): 92-94.
[8] 唐岱, 李炜伟, 王振冉.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对结肠癌患者近期疗效和淋巴结清扫数目及复发率的影响[J]. 当代医学, 2019, 25(8): 151-153.
[9] 王铁, 韩亚妹, 韩锦胜, 等. 腹腔镜辅助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术后并发症分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9, 25(1): 30-34.
[10] 黄文伟, 曾国祥. 传统结肠癌根治术与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对老年结肠癌近期疗效的对比观察[J]. 安徽医药, 2018, 22(8): 1503-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