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竹”破题 推动“两山”转化

2021-09-17杨耀坤

新农民 2021年24期
关键词:推动转化

杨耀坤

摘要:竹山县地处鄂西北秦巴山腹地,全县版图面积3586km2,辖17个乡镇244个行政村(社区)47万人,是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十堰市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重要板块,也是湖北省9个深度贫困县之一。

关键词:以竹破题;推动;“两山”转化

1  丰富的森林资源

全县林地面积29.49万hm2,占国土面积的80.2%,是“八山一水分半田”的山区林业大县。境内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无霜期长,空气湿润,光照充足。孕育了极为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全县有生物物种3200多种。金钱豹、林麝、金雕、白肩雕、猕猴、黑熊、水獭、大灵猫、鬣羚、大鲵等355种野生动物繁衍生息,珙桐、连得树、光叶珙桐、杜仲、银杏、金钱松、紫茎、腊梅、麦吊云杉等988种树木茁壮生长,茶叶、竹子、耳菇林等70余种乡土树种都有巨大的培育利用价值。607种中药材还没有规范化标准化种植和深加工利用,其中包括金钗、七叶一枝花、头顶一颗珠等多种名贵药材;金银花、鱼腥草等数量较大的野生中药材;党参、川乌等20余种常年种植的传统道地中药材;以及黄姜、肚倍等化工药材,杜仲、梭罗、银杏等木本中药材,全县中药材面积达1.33万hm2以上。这些宝贵的资源,勾勒出一幅迷人的森林景观图。使竹山获得了“中国肚倍之乡”、“中国高香型生态绿茶之乡”和“华中地区中药材宝库”的美誉。可以说,竹山县“两山”转化的潜力在山、核心在林、优势在树。长期以来,竹山县依托这些宝贵资源,确立了生态立县战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建设美丽竹山为总目标,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为主要任务,全力推动林业事业高质量发展,为进一步巩固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全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草)2.68万hm2;完成“绿满荆楚”绿化造林0.588万hm2、长防林建设0.58万hm2、低产林改造

0.29万hm2、造林补贴0.158万hm2、精准灭荒0.42万hm2、石漠化综合治理1万hm2;全县12.39万hm2天然林纳入停伐管护补助、11.63万hm2生态公益林纳入生态补偿并得到全面管护,累计完成天然林保护公益林建设任务3.71万hm2。完成国有林场中幼林抚育0.8万hm2。全县630多株古树名木建立档案,挂牌保护。总面积3527hm2的九女峰森林公园、总面积3255.2hm2的圣水湖湿地公园、总面积47172hm2的堵河源自然保护区先后成功创建“国家级”,大百川、白玉垭林场创建为省级森林公园。这些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县域国土面积的21%。城乡有树林、四季见绿叶、山水林相映、人居环境雅的格局初步形成。竹山县先后获得“湖北省绿化模范县”、“湖北省园林城市”、“湖北省森林城市”、“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等荣誉。2020年11月,竹山县当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

2  良好的产业基础

“人栽树、树涵水、水发电、电富民”,竹山生态水电大县的梦想变为现实,先后建成潘口、小漩、龙背湾等大中型水电站,堵河干流梯级开发全面完成,总装机近90万kW,年产值达6亿元,税收对财政贡献率达到11%以上,实现了水能资源大县向水电能源大县的历史巨变。始终坚持生态优先、产业至上、民本取向、增绿富民,扎实推进茶叶、竹子、耳菇林、肚倍、食用菌、中药材、森林康养等林业产业发展。林业总产值每年增长10%以上。截止目前,全县林特产业基地面积达到5.29万hm2,其中茶叶基地规模

1.86万hm2、产量7200t、销售收入9亿元、茶叶综合产值27亿元,茶农实现人均年增收5000元左右。竹山县“圣水绿茶”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湖北省著名商标、湖北省名牌产品。“竹山肚倍”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3  明确的发展思路

今年,竹山縣委县政府决定深化“两山”实践创新,着力建设十堰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重要板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两山”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建设“生态竹山、美丽山城”的总目标,推进造林绿化、产业发展、森林管护、改革创新。通过3~5年建设,使全县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初显,森林生态系统功能不断增强,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的作用更加强大。构筑秦巴生态走廊和鄂西北重点生态屏障,确保一江净水永续送北京。林业产业结构得到优化,林业经济持续发展,林业对县域经济社会的贡献率大幅度提高。全面推行林长制,推进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保护发展森林资源得到更有力落实,全社会保护森林、重视生态的意识进一步提高。更多群众积极投入植树造林、爱林护林,在为大地增绿的同时实现增收,享受到“两山”转化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红利”。以“森林美、环境美、生态美、生活美”为目标,坚持生态保护与生态修复两手抓、新造林和巩固绿化成果相结合,深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加大生态修复力度,优化人居环境,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建立健全系统完备的保护修复制度与工作机制,打造一批生态修复重点工程,推动技术平台和模式创新,实现“山青、水秀、林茂、田整、湖净、草丰”。

参考文献

[1] 任全.基于“两山”理论视域下的乡村振兴策略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1(9):7-8.

猜你喜欢

推动转化
推进群众文化建设的几点措施分析
论大数据对高校教育的推动作用
让企业报助推企业文化发展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
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推动普通纪念币参与流通的对策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