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
2021-09-17王娜
王娜
[摘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统筹全局,鼓舞全党全社会满怀信心迎接挑战,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一项重大决策。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着力抓好青少年群体。大学生是青少年群体的重要部分,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但由于生活条件优越、人生阅历浅,在认识世界和对待世界方面往往会出现理想化、片面化问题。因此,加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是保护和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培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光辉的事迹,塑造了饱满的精神,总结了丰富的经验,这些都是党的宝贵财富,也是新时代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基本内容。新时代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必须坚持历史思维与创新思维相统一、铭记历史与砥砺前行相统一的基本方法,充分发挥大学生自觉性、主动性,强化高校主阵地作用,增进社会各领域配合,在学生、学校、社会的有机协调中取得党史学习教育的最大实效。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284(2021)03-0013-07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直重视党史学习教育,以传承光荣传统,鼓舞斗志,发扬优良作风,凝聚人心力量。这是党对“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的正确认识,也是党统一思想、团结奋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党史、国史,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1]15-16大学生是党史学习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党的历史教育党员、教育干部、教育群众尤其是教育青少年,是党史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的重要内容。”[2]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全社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求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要求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为新时代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正确导向和根本遵循。
一、新时代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基本意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展现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的经济文化上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深刻地回答了时代之问、实践之问、人民之问,使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深入人心、走向世界。同时,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在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上,仍然面临着严峻考验和风险挑战。《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由于世界市场的开拓,即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3]。但在精神产品全球化过程中,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交锋,资本主义文明与社会主义文明之间矛盾尤为尖锐突出。敌对势力不断通过战略遏制、全面施压来阻碍中国的复兴之路。他们采取隐蔽的方式,宣传西方的宪政民主、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甚至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中华文化“碎片化”,以此抹黑中国共产党,加大对中国的政治误导。因此,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是在意识形态领域渗透与反渗透的激烈斗争中保持清醒认识、捍卫党的形象、坚定党的领导的必然要求。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思想指引。在中共一大召开前,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知识分子就对以胡适为代表人物的实用主义、以张东荪梁启超为代表人物的改良主义、以黄凌霜区声白为代表人物的无政府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批判,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指导思想上的绝对优势。马克思主义并非一成不变的死板公式,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4]。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正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取得新进展、结出新果实的历史。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实践中诞生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國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使马克思主义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又为党和人民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行动指南。同时,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沐浴精神、鼓舞士气,增强自信和本领,不断取得新的胜利,并使中华文化获得创新发展,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出令人神往的魅力。所以,新时代深化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更好地传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5]54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中的关键力量,他们享有高水平的教育,承载着家庭、社会和国家的高期盼,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未来建设者和享有者。他们能不能坚定党的领导、正确认识理解党的发展历史、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直接关系到党的基业,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否拥有源源不断的继承者和开拓者。因此,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所不可或缺的环节。
从心理学角度看,大学生一种需要得到满足后,“有向两个方面发展的可能性:一是向同层次的纵深发展,或者向较高层次发展;二是向较低层次发展,追求低层次的需要”[6]56。因此,强化新时代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而不是停留在对当前物质文化需要的满足上。
新时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过往人生中大多数时间都在上学,社会阅历浅,从小备受家庭和社会的呵护,未曾经历风雨,想问题、做事情往往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因此,对新时代大学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让他们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经受的艰辛和困苦,有助于传承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红色精神,把大学生培养成新时代的责任担当者和问题解决者。
二、新时代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基本内容
走进史实,学习史实,才能忠于史实、忠于真理。而精神是一个党派的标识,是一个民族的财富,经验则是一个政党和民族最珍贵的大学。新时代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在内容方面主要是党的基本史实、基本精神、基本经验的学习教育。
(一)党的基本史实的学习教育
一是学习中国共产党从弱小到壮大的史实。中共一大召开时,全国只有50多名党员,中国共产党只是众多党派组织中极其微小的一支力量。但是,共产党人并没有妄自菲薄,而是积极充实队伍,团结一切有志于改变民族和国家命运的先进知识分子,深入工人阶级,迅速壮大革命力量。至新中国成立时,党员数量达到400多万。而到新时代,党员数量更是达到9000多万。党员数量的增长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强大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是学习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不遗余力、不断夺取胜利的史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宽广的格局和胸怀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建设和巩固革命根据地,整顿党的思想,先后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党确立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带领人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使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朝着工业大国迈进,同时,科教卫生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人民思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迎来新局面。如今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全面脱贫,实现了全面小康,并继续带领中国人民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这个强国是制造强国、质量强国、交通强国、贸易强国、教育强国、科技强国、网络强国、文化强国和海洋强国,是书香中国、法治中国、平安中国、健康中国和美丽中国。
(二)党的基本精神的学习教育
一是学习中国共产党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在百年光辉历史中,中国共产党人第一个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土地上成立了最具革命性的组织并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第一个找到了农村包圍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救国救民道路,第一个把农民阶级、工人阶级、知识分子等一切可以团结的进步力量团结起来,第一个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上战胜了美帝国主义,第一个运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基本国策维护国家主权、推进和平统一,第一个把科学社会主义落实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坚持和发展下去,第一个实现了全面脱贫,并将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首创精神激励后人敢立潮头、奋勇向前。
二是学习中国共产党坚韧不拔的实干精神。工农武装割据是实干,筹建新中国是实干,社会主义改造是实干,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是实干,实行改革开放是实干,坚持科学发展是实干,加强党建是实干,与时俱进、适时更新的“四个全面”也都是实干。实干是打倒形式主义这只“拦路虎”的最有力武器。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之“改变世界”的精神状态和实践品格,劈波斩浪,赋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以真真切切的现实感。
三是学习中国共产党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5]1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与人民心心相印、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无私奉献的历史。用心体会党的百年奉献史,更能由衷地拥护党的领导,认真听党话,坚定跟党走。
四是学习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我们共产党人的重要思想方法。我们过去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靠实事求是。”[7]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以我国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为立足点,发现规律,赢得主动。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要在新形势下解决新问题、应对新挑战,实事求是依然是制胜法宝。
(三)党的基本经验的学习教育
一是学习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坚持与时俱进的经验。早在170多年前,《共产党宣言》就阐明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中国共产党抓住20世纪社会主义勃兴的大势,赶上了时代潮流,给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平与正义在任何时代都是人民的主要期盼,中国共产党深刻把握人民团结抗争的大趋势,赢得了每一场人民战争。实行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判断世界经济科技快速发展形势而作出的符合时代潮流的重大抉择,实行“一国两制”则是顺应祖国必然统一之大势的正确方针。进入新时代,科技创新日新月异,世界各国人民对发展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国共产党摈弃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发展模式,开启了以人才和科技为根本支撑的新发展方式。在历史的每一个重要节点,中国共产党都能洞察大势,掌握主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次又一次理论突破和实践飞跃。
二是学习中国共产党聚人心、得信任的经验。中国共产党一成立,便肩负起消灭私有制以及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阶级对立、不平等和非无产阶级思想观念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强调和坚持不分种族民族、宗教信仰的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党的巩固和发展同人民的解放和发展是一致的,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8]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就没有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更没有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性成就,也没有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是学习中国共产党不懈斗争、自我革命的经验。中国共产党最大的矛盾和风险来自党的内部,即个别党员迷失正确的政治方向,背离党的宗旨而腐化变质。因此,将斗争进行到底,形成高压态势,反腐倡廉,加强政治建设,是从内部解决矛盾、化解风险的最有效方式。学习领会中国共产党不懈斗争的经验,有利于防止和消除新时代大学生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的心态;学习领会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经验,有利于大学生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敢于自我挑战和自我超越。
三、新时代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基本方法
遵循科学的方法,才能取得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更大实效。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既要培元固本,也要守正创新。
一是坚持历史思维与创新思维相统一。历史思维融合了远大的历史眼光和科学的唯物辩证法。新时代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要融贯党的初心使命和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自身建设史、政治锻造史,让学生理解,历史长河中党派林立,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被历史选择、被时代选择、被人民选择。要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明辨能力,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回归特定的时间地点场合,运用马克思主义条件论科学评价党史上重要的人物、会议决议和事件。创新思维则是突破现存条件,因时因势制宜。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把握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本色以及中国特色、大学生特点,深入开展理论学习,使深度的理论和新的现存实现新的结合,以推进理论创新和党史学习教育实践创新。
二是坚持铭记历史与砥砺前行相统一。“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党的历史铸就的精神谱系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9]新时代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让大学生铭记党的历史,铭记中华民族从屈辱到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从而坚定理想信念,启迪心智,增长智慧,肩负起历史使命。同时,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不是沉醉于过去所取得的成就,也不是纠结于过去所犯的错误,更不是回避今天中华民族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而是通过党史学习教育补充正能量,鼓舞新时代大学生秉承党的光荣传统,继承党的百年基业,在时代和世界的大变革中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继续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四、新时代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基本路径
新时代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既要从大学生内部发力,也要加强和改进高校教育教学环节,并借力于社会力量的配合,三者相互联动,有机配合。
(一)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自觉地接受党史教育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勃兴以及科技化、信息化的发展,我国社会出现了泛娱乐化思潮。“这种思潮导致社会生活‘非政治化、审美感官化、道德去崇高化、精神追求庸俗化、价值追求物质化和虚无化,对青年人的负面影响尤其突出。”[10]因此,大學生自身应当摒弃对物质的简单选择和对庸俗精神文化的摄取,注重对意义的追求,从对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感悟中树立远大志向。这种远大志向就是像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那样,把自我价值的实现同祖国的富强、民族的进步结合起来,把个人的幸福同人民的幸福密切联系起来。
离开做人做事,再远大的志向都是空谈。大学生要发扬刻苦精神,认真钻研党史知识,掌握党在“理论探索史”上创造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及其实践成果。只有通过“真学”,才能理解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节点所作的重大决策,才能“真懂”中国共产党执政70余年而不衰的根本原因以及党的领导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的根本原因。志向和理想之所以美丽,更为重要之处是我们在实现远大志向、崇高理想的道路上能够克服艰难困苦。新时代的大学生虽然生活在物质生产更加发达的时代,但是教育资源竞争、就业岗位竞争、科技创新竞争等愈演愈烈,而大学生危机意识、责任担当意识等相对薄弱,自我管理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相对不足,因此,大学生必须接续党的“不懈奋斗史”,脚踏实地,注重提升,在成功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在失败的实践中接受教训,不断增强解决矛盾的斗争本领,提升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
(二)高校多层次、宽领域提升党史教育水平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进行大学生党史教育的主渠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实事求是地对待党史教育内容,不得戏说、编造党的历史,不得碎片化党的历史,不得恶意攻击诋毁党史上的重要领导人和英雄人物。党史教育内容应以官方权威资料为准,争议大、可信度低的参考资料须经深入分析辨正无误方可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其次,高校开设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这五门思政课程虽然内在地包含了党的历史,但在实际备课和教学中,各门课程只是根据授课需要而部分地选择党史知识,很难使党史贯串起来,学生从中学习到的是零散的、非系统化的党史,因此,高校有必要开设专门的党史教育课程,同时,专门的党史教育课程和上述五门思政课程应采取集体大备课模式,使思政课程具备丰厚的大历史背景。最后,现代性趣味性技术手段是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使党史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有力杠杆。例如:翻转课堂(课堂演讲、课堂短剧、课堂辩论赛等)能够促使学生课下自我积累,弥补传统讲授法的笼统性,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竞争合作精神;利用公众号、微博、抖音、快手等平台可以生动新颖地展示学生学习党的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成果。应当强调的是,运用现代性、趣味性技术手段,并非对党的历史进行“恶搞”、庸俗化、碎片化,而是在正确的导向下增强党史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高校必须培育一支政治信仰强、历史文化修养高、党史教育技能过关的思政教师队伍。对于非党员、非一线思政教师的优秀人才,可吸纳到党史教学岗或邀请其作讲座、报告。高校的领导管理者地位角色特殊,容易成为普通教师和大学生模仿学习的对象,加之其思想意识、工作作风和行为方式影响着校园文化建设,因此,在党史教育过程中,高校的领导管理者必须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地学党史,推进党史教育工作。
“校园文化通过感染、暗示、同化、激励与心理调适等多种功能,改变着学生的情绪、情感、行为规范与生活方式等,它的教育作用是巨大的。”[6]257因而,在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校园文化这门隐形课程。可在学校的报刊、宣传栏、电台广播定期定时宣传革命英雄事迹、先进榜样群体,在图书馆和音体美馆室举办读书会、歌舞剧、绘画展等形式的党史教育活动;可支持学生社团在公众平台推出与党史教育相关的微视频、网络文章等,鼓励校级组织机构举办大型党史学习教育竞赛,必要时给予经费支持。好的校园环境设计能时刻提醒学生的看齐意识,故可在校园重要功能区设置党史人物雕塑或纪念碑来激励大学生学习先进、奋发有为,校园建筑物的色彩搭配要讲究和谐与韵味,以感染学生传承红色文化、红色基因。
(三)社会领域积极配合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各级各类学术研究机构、团体等组织应运而生。这些组织应当向高校提供党史学习教育资源、相关的培训以及其他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1]111这些“基因库”是我们进行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实践的有效场所。各地各部门要发挥中介作用,建立社会实践基地,注重利用科学技术来使红色基因库活起来。例如,可利用现代科技再现共产党人革命时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使参观考察的师生能建构起自身与历史环境的联通,从而激发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情感表达。
社会各界的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老模范是党光辉历史的创造者和见证者,是我们进行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实践的助推器。各地各部门要作好引导推荐,组织交流会、座谈会,帮助高校师生接触和亲近这些老同志,通过“亲历者讲亲身事”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性、现实性。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发展但风险挑战也不容忽视的新时代,强化大学生对党的基本史实、基本精神和基本经验的学习,正当其时。亿万大学生、各高校、社会各界各领域都要坚持党史学习教育的基本方法,既各司其职,又通力合作,助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真正使大学生永葆初心,坚定不移地跟党走,在学思践行中掌握未来。
[参考文献]
[1]習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2]习近平.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J].中共党史研究,2010(8):5.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03.
[4]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M]∥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1-112.
[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6]林正范.大学心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7]习近平.在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EB/OL].(2016-11-29)[2021-05-06].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1/29/c_1120016701.htm.
[8]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7):11.
[9]曲青山.党史学习教育的根本遵循[N].人民日报,2021-03-24(9).
[10]刘白杨,姚亚平.“泛娱乐化”思潮下大学生党史教育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7(9):52.
〔责任编辑:余明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