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卷首

2021-09-17

语文建设 2021年8期
关键词:浦江诗教国文

现在各书局所出中学国文教科书不少,在编制方面各有优点,但我的印象似乎是那些教本犯有共同的毛病,就是选文太深而且太杂,这个毛病在高中教本内尤其显著。我看历年大学招生考试的试卷,中学生所表见(现)的作文技术十分恶劣,对古书的了解力也十分低。而现在的中学教本却又深得很,似乎是矛盾的。数年以前,我和几位同事合选某大学的大一教本,起初因为顾到大学教育的宗旨,所以多选先秦诸子和唐以前的文章,结果学生读得很苦,终于不得不把那一本教本废弃,改选唐以后的文章,取来应用。在那两种教本里面,后来发见(现)有几篇文章,在高中课本里早已选了,但学生还是没有自修能力,要教者逐句讲解,方始明白。所以我在数年以前,即有这样一个观念:现在的高中国文教本太深,取来作为大学教本也可以,或者还太深。到了现在,我的意思还是如此。举具体的例来说,商务印书馆所出《复兴高中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第一篇是《典论·论文》,后面又有章学诚的《诗教》上及《诗教》下,《书经》的《牧誓》,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那几篇文章,恰巧在前年的西南联大大一国文教本上也选的有。固然也可以说我们选得太浅,但据教学的经验来说,大一学生读那几篇文章不见得毫不费力,所以放在高中一年级课本中必定太深。在编者的意思大概是想以教本的力量来提高学生程度,其实单是教本深不足以提高學生的程度,反而可以减低学习者的趣味。

——浦江清《论中学国文》

(原载于《国文月刊》1940年10月第一卷第三期,后收入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浦江清文史杂文集》)

浦江清(1904—1957),著名文史家,长期执教于西南联大、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致力于研究古典文学和“东方学”。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关注国文教育,协助创办《国文月刊》并发表相关文章。

特约主持:赵志伟

猜你喜欢

浦江诗教国文
转弯, 也是人生的一种前进方式
陈毅颂
打麦
送你一朵北部湾浪花
春梅
大学英语教学中国文教育的反思
诗教为何与何为
诗教传统与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关系探微
忧世要深,择术要慎
浦江县美术教师新作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