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革命传统作品教学策略简析

2021-09-17欧阳芬郭培庚

语文建设 2021年8期
关键词:育人价值

欧阳芬 郭培庚

【摘要】革命传统作品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可以分为彰显爱国情怀、歌颂英雄人物、弘扬革命精神三种类型。这类文本凝聚着宝贵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精神,在革命传统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教学中存在学生情感陌生化、教学内容浅显、教学方法运用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历史情境、紧扣文本特性、延伸文本内容等途径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实现学科育人目标。

【关键词】统编初中语文教材,革命传统作品,育人价值

革命传统作品一直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文本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升学科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在中小学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教育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关革命传统教育的政策,强调在中小学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例如,教育部于今年1月印发的《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明确指出革命传统是指中国共产党在奋进历程中形成的政治觉悟、革命斗争精神、高尚品質和优良作风,并强调对中小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统编初中语文教材选取了很多革命传统作品,如《纪念白求恩》《老山界》《回忆我的母亲》《回延安》《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这类文本中蕴含着的革命精神,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但是,由于这种类型的文本选材独特,加上学生情感陌生化、教学内容选择浅显、教学方法单一等,教学有待进一步改进。

一、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革命传统作品分析

语文是落实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课程,在传承和弘扬革命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承载着学科育人的根本任务。语文教材则是育人的有效载体。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革命传统类文本有29篇。可见,教材编者也充分认识到革命传统作品在新时代的教学价值。在对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梳理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发现,教材选取的革命传统作品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彰显爱国情怀

革命传统教育有许多组成部分,其中之一就有高尚的爱国情怀。现行统编初中语文教材选入了很多彰显爱国情怀的文章。这些文章或真实地反映了革命事迹,或歌颂不畏艰难险阻的中华民族,或抒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或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等。例如,光未然写于家国存亡关头的《黄河颂》,诗人不仅仅是在赞美黄河,更是在歌颂伟大的中华民族,表现了诗人深沉的爱国之情。

2.歌颂英雄人物

一般而言,革命传统作品和普通的文学作品有很大不同。革命传统作品主要是以描写人物或记叙革命事件为主,在这样的作品中往往表现出作者独特的情感。这类作品大多取材于英雄人物的传记和叙事性散文,主要歌颂革命英雄为祖国革命事业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当然,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往往还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佩和赞美之情。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这类作品有《纪念白求恩》《邓稼先》等。实际上,在《纪念白求恩》中,毛泽东不仅仅在歌颂白求恩同志为了国际共产主义事业而牺牲的事迹,更是在歌颂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3.弘扬革命精神

党在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形成了许多崇高的风貌和高尚的品质,而这些风貌和品质逐渐成为革命精神。革命精神也是中小学革命传统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也有许多弘扬革命精神的作品。例如,《老山界》讲述的是红军翻越老山界的故事。在这篇文章中,陆定一用生动形象的笔触写出了红军的坚强意志和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上述反映革命传统的文学作品并无明显界限,有些作品同时反映两种或三种主题。例如,《回忆我的母亲》不仅仅是在歌颂朱德的母亲锺太夫人,而且描写了锺太夫人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在字里行间也流露出朱总司令的爱国情怀。除此以外,为了达到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的要求,现行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在课前和课后均设置了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拓展类阅读。例如,《黄河颂》在预习板块有欣赏《黄河大合唱》的相关任务;《老山界》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杨得志、杨成武等人描写红军长征的文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红军长征这段特殊历史的认识;《回延安》要求学生课后阅读莫耶、祁念曾等人描写延安的诗文,进一步理解“延安精神”。此外,教材在七年级下册还安排了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可以借助这样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作品中的革命精神,凝聚新时代的奋进力量。

二、初中语文革命传统作品教学存在的问题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革命传统作品蕴含着丰富的中国革命传统文化,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积极开展新时代革命传统教育,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奋进历史,学习革命精神。在学习革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夯实学生敢于搏击未来的文化自信,做中国革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革命传统作品教学存在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学生情感陌生化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革命传统作品,主要反映的是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革命传统。在时间上,革命年代虽然距离学生不算太远,他们在平常的生活中也会接受不同形式的革命传统教育,但是由于欠缺历史感,这些反映革命先烈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热爱祖国的内容在学生观念中的距离却比较遥远,会让学生产生一种陌生感。对于初中生而言,这类作品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难度,加之陌生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有畏难情绪。但是,“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个难度恰恰体现了教育的真正的内在价值。”实际上,对初中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就是进行有关理想和信念的教育。因此,需要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了解并认同革命传统教育,才能让学生从革命精神中感知责任与使命,在历史坐标中构筑时代担当。

2.教学内容选择浅显

选择有效的教学内容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础和前提。阅读教学活动需要围绕教学内容展开,教学内容的选择影响着教学方法的运用,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关注的是文章“写了什么”。殊不知,一个文学作品的主要价值不在于它描写了什么,而在于它是怎样描写的。这样的教学,容易忽视语言文字背后的内在神韵,忽视作品丰富的思想深度和人文价值。此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在选择语文教学内容时仅仅依靠语文教材,而语文教材仅仅是用以教学的素材,它和教学内容关系十分密切,但两者绝不可等同。如果仅仅依靠语文教材进行教学,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会较为浅显,缺乏深刻性。因此,教师应积极主动地选择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3.教学方法运用单一

在革命传统教育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选用的教学方法有很多,如小组合作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等。然而我们通过观察一线课堂可以发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大多还是讲授法。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以讲授法为主,用小组讨论法以及情景教学法等为辅,采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助力阅读教学。例如,各地均有一些革命遗址或革命烈士纪念碑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穿越时空”与革命先烈“对话”,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更真切地感受革命先烈崇高的精神。

三、初中语文革命传统作品的教学路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前言中就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情感陌生化、教学内容选择浅显、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较为突出,影响了革命传统作品的教学效果。为了更好地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教师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创设历史情境,增强历史认同感

所谓“情境”,是指直接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具体环境。任何教学都需要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教学实践证明,创设作者心中或文本中的情境,能够唤起学生对历史的情感体验。一个作家总是生活在自己特有的时代背景之下,他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他的创作动机。因此在教授革命传统作品时,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和写作背景。只有在了解这两种背景的基础上,学生才能逐渐走近作者,与作者产生共鸣。其次,要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写作背景,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在历史情境中接近文本,找准文本的阅读兴奋点。最后,在这种历史情境中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例如,在教授《老山界》一文时,语文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插图,创设这样的情境: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爬山的经历,想象自己在悬崖峭壁上行走时的样子,再联想红军在翻越老山界时的场景,感受其不畏艰难险阻的革命精神。通过创设这样的历史情境,不仅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历史认同感,而且能够拉近学生和陌生文本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深层内涵。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要能够勾连文本,帮助学生理解文本,而不能与教学无关。

2.紧扣文本特性,挖掘文本价值

每一类文本都有其独特性。艾德勒和范多伦两位学者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曾有过这样的论述:“一定要知道自己读的是哪一种类型的书,最好是在尚未阅读开始之前就知道。”也就是说,在阅读文本之前,需要知晓文本特性,才能更好地进行阅读。革命传统作品由于其描写对象以及反映内容与其他类型文本有所区别,使得这类文本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承担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因此,教师要抓住革命传统作品的独特性,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例如,在教授《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两则消息时,教师不仅要抓住新闻的文本特性,还需要紧扣其属于革命传统作品的特性。如果仅从新闻的“六要素”——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方面入手,就失去了这两则消息独特的革命传统教育功能。教师应该以把握文本中的一些关键词,如“摧枯拉朽”“纷纷溃退”“锐不可当”等,从中领略英勇善战的人民解放军形象。这样的教学,看似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植入”了新闻教学中,实则是触及了这两则消息的独特性,更能体现其独特的革命传统教育价值。

3.延伸文本内容,拓展文本深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的教学内容有很多。其中,语文教材仅仅是用以教学的素材而已,它和语文教学内容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语文教学内容不仅仅是语文教材,还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但是在一线的课堂上,大多数教师仅仅在教所选课文,很少有教师能够勾连学生的課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形成课内外阅读一体化。因此,教师要重视课外读物对教学的作用,在教授课文时及时延伸文本内容,进行拓展阅读。例如,《邓稼先》是杨振宁缅怀邓稼先的经典之作,通过阅读全文,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杨振宁对友人的深情,更能感受到邓稼先身上的优秀品质和不朽的革命精神。教师可以及时补充一些与邓稼先有关的资料,让学生全面了解他的卓越功勋和革命精神。以文章第五部分的“我不能走”为例,教师可以及时为学生准备邓稼先内侄许进的回忆录《我的姑父邓稼先》,帮助学生想象邓稼先的成长环境,从而更好地体会其正确信仰的形成。学生结合回忆录中的内容,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邓稼先的生活与工作环境,更能体会到邓稼先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的崇高革命情怀。

革命传统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语文教师持之以恒。虽然当前初中语文革命传统作品教学由于各种因素存在一些问题,但教师还是需要尽其所能,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革命传统作品,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猜你喜欢

育人价值
新课程理念下强化小学数学育人功能的思考与实践
单元整体视角下小学语文教材育人价值的关联与反复
少先队标识育人价值实现的对策重构
发现童话之美
论音乐剧走进中小学音乐第二课堂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网络德育的育人价值实现途径探析
试论中学音乐教育的育人价值
幼儿园规则教育的价值探寻
初中历史教学中巧用乡土历史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