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长文短教的有效策略

2021-09-17林艳萍

关键词:长文短教统编教材策略

林艳萍

摘   要:长文数量的大幅增多是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重大改变之一。统编教材长文数量的增多有利于让学生学习默读、快速阅读等阅读方法,也有益于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但长文数量的增多,也为教师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长文短教是教师必须研究和思考的问题。长文短教可以采取提炼重要信息、把握主要内容,聚焦关键描写、落实语文要素,品读新鲜语句、实现读写迁移,推进主题阅读,培养读书兴趣等策略,促进长文短教的有效落实。

关键词:小学语文;统编教材;长文短教;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19/22-0011-04

相对于人教版教材,统编教材在文章的编排上作了极大的改变,其中长篇幅课文数量的增加,是明显变化之一。长文,顾名思义,是指字数多、信息大、文章篇幅比较长的文章,但是对于不同学段学生而言,多少字数的文章属于长文目前尚无定论。国家统编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执行主编陈先云老师认为,自新中国之后语文教科书选排上低、中、高段单篇课文的字数一般不超过500字、800字和1000字,超过了此范围的课文都可以称之为长文。短教,具有两方面的内涵:一是要在正常的单位时间内完成相关教学,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分别不超过两课时与一课时教学时间;二是教学目标集中,教学点选取精准,不能采取零敲碎打的教学方式,确保学生学有所得。教材中长文数量的增多,需要学生提高阅读速度,掌握阅读方法,扎实进行阅读训练。长文短教,需要教师摒弃以往教学理念的桎梏,挣脱传统教学方式的藩篱,树立科学的教学思维。具体而言,可以采取如下有效策略。

一、提炼重要信息,把握主要内容

长文由于字数多、内容长、信息大的特点,学生阅读时因阅读经验的不足,往往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进行学习。对不同学段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长文进行阅读、比较、分析发现,教材中所选取的长文以故事性文本为主,小说、童话、民间故事类文章占据主要部分。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故事类的文本具有极大的兴趣,从而较好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实现长文短教,需要学生学会从海量的阅读内容中提取有用信息,进行提炼概括,把课文读成一句话、一个词,实现内容的化长为短、化繁为简、去粗取精。对于教材中篇幅比较长的文章,教学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提炼重要信息,开展概括能力的扎实训练,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提炼重要信息,概括文章内容,是学习和理解长文的首要路径。阅读能力的习得,需要学生在不断实践操作的基础上,学会相关的阅读技能。首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题眼。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题目就是课文的题眼,借助题眼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大致内容,学会把整篇文章读成一句话。如学习《陀螺》这篇文章,教师教学时可以紧扣题目,提出重点问题:课文写了关于陀螺的哪些内容?在教师点拨引导下,学生思考提炼中得出了文章是按照“说陀螺——做陀螺——得陀螺——赛陀螺——悟陀螺“的结构来写的,从整体上对课文有了初步感知。学习《西门豹治邺》时,教师可以围绕文章题目,创设学习情境: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西门豹到了邺城,一共烧了哪三把火?面对这样的情境任务,学生兴致勃勃,提炼总结出西门豹一共做了三件事,分别是:摸清底细——惩治巫婆和官绅——兴修水利。借助故事情节,学生能够较好地简要复述故事内容。学习《将相和》时,也可以采取类似的教学方式:蔺相如和廉颇从“不和”到“和”中间经历了哪些事情呢?学生在快速阅读中,通过提取重要信息的方式,在文中提炼“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等关键短语,较好地把握住了文章主要内容。从题眼处入手,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懂得文章题目的价值,从而围绕文章题目展开思考,更好地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初步地对文章有了整体感知。

其次,关注事情的发展顺序,简要概述文章主要内容,也是学习长文的有效方法之一。如学习《草船借箭》这篇文章时,可以让学生默读课文,按照起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借助事情的发展顺序,简要叙述文章主要内容,对于小学高段学生而言,难度并不大。小学中段时,学生进行过相关的阅读训练,学生能够将自己的语文学习经验迁移运用,从而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学习《景阳冈》时,可以借助课后练习题提示,将文中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读成一个词,按照事情发展顺序,以“喝酒——上山——打虎——下山”为武松的行事路线图,进行提炼文章主要内容。

最后,运用“人物+事件”的归纳方法,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的阅读方法适用于篇幅特别长的文章,如《小英雄雨来》和《牛郎织女》。小标题提纲挈领,一望而知,能够促使学生对篇幅较长的文章有概括性地了解。如《小英雄雨来》一文总共分为六个部分,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课后习题,学习给每个部分列小标题的方法。借助教材中习题提供的两个小标题“游泳本领高”“上夜校读书”事例,搭建学习支架,让学生懂得归纳小标题可以采取“(谁)+做什么”的方法。同理,学习《牛郎织女》时,也可以采取类似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各文章各个部分提炼小标题的方法。通过小标题,学生简洁明了地将每个部分读成了一句话,将整篇文章轻而易举地读成了一段话,全文的主要内容简明扼要地浮现在学生脑海中。提炼重要信息,把握主要内容,重点关注“写了什么”,只有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了文章写了什么,才会更加深入地进入文本学习中。

二、聚焦关键描写,落实语文要素

长文短教,关键落脚点在于“短教”。短教,不是教师随意地指导,放任学生自学,而是教学时要找准文章学习的要点与关键处。短教,意味着教师要摒弃蜻蜓点水式教学,抛弃“吃火锅”式零敲碎打的教学,应从单元整体着眼,关注语文要素的落实。

长文短教,应聚焦文中的关键描写,教学点的选取紧紧围绕单元语文要素。如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三篇文章《牛和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陀螺》都属于长文。本单元除了要让学生学会批注的阅读方法外,还要学习“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因此,教学时可以将两个语文要素相结合,学习批注的方法时,引导学生重点批注文中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心情。如学习《牛和鹅》这篇文章时,学生了解了批注的閱读方法后,应重点抓住文中“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动作描写的语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批注,在品读鉴赏体会中感受“我”的心情变化。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属于民间故事单元,其单元语文要素之一是要引导学生学习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因此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将教学点选取为通过文中的事件或不同描写方法的语句体会人物形象,那样的教学就脱离了语文要素的学习,学习更多地停留在学生原有的语文学习认知基础上,学习的有效性将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围绕“创造性复述”这个关键点展开教学,让学生运用对文本进行补白,想象添补人物语言、神态、动作,进行情景表演,采用倒叙讲述故事等多种不同方法,引导学生围绕重点情节进行创造性复述。

长文短教,教学“点”的选取至关重要,同时要防止文本解读上的剑走偏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是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这个单元属于童话单元,学习目标是引导学生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部分教师教学时,牢牢抓住了小女孩三次点燃火柴后的情景,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小女孩分别看到的场景。虽然在教学中也引导了学生进行朗读想象,但是落脚点放在体会当时社会环境黑暗,造成小女孩悲惨结局。这样的教学,虽然找准了课文教学的关键处,但是对文本过度解读,语文要素并没有得以真正落实。

三、品读新鲜语句,实现读写迁移

新鲜感的语句,是指在学生阅读经验中没有接触过或没有关注过的新奇句子。实践性是语文课程的突出特点,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是语文学习的首要目标。品读新鲜语句,要引导学生关注文中具有特殊言语表达形式的句子,积累背诵文中具有新鲜感的语句,在读写结合中学会迁移运用,从而提升自己的言语智能。

长文短教,既反对胡子眉毛一把抓式教学,又反对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式教学。由于学生阅读经验与生活经验的差异,每个学生对于新鲜感的语句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它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体验。面对一篇长文,部分学生可能会觉得文中具有新鲜感的语句比较多。因此面对学生间的学习差异,教师要较好地把握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基于学生学情,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如《小英雄雨来》这篇文章,在语言风格上具有两大新鲜感特点。一是文中几处句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将人的某种器官或特点比作动物或动物的一部分。如“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教学时,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样写是为了表达什么?文中还有哪些句子有类似的表达?请运用类似的写法尝试写两句话。学生经过思考后,能够深刻地体会出鬼子的凶狠残暴,作者对敌人的痛恨之情。这样的写法大部分学生之前很少接触,即使在课外阅读中读到过,也很少留意。教学中采取句群学习的方式,学生能够深入地领会这样的写法不仅通俗易懂,而且能够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实现从言意兼得到实践运用的有效链接。二是文中多次写到了还乡河的景色,不同的场景中描绘出了不一样的画面。这篇文章是一篇小说,环境描写是小说的一大特色之一。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还乡河景色的相关语句,在朗读的基础上展开思考,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在对文中的环境描写进行品读赏析后,让学生学习其言语表达形式,尝试给文中的第二、三、四部分加上一处合适的环境描写,促进读写有效结合。

品读新鲜语句,重点关注文章是“怎么写的”,从关注“写了什么”到聚焦“怎么写的”,是从了解文章内容到学习言语表达形式的有效过渡。这样的长文短教形式,少了繁琐的内容分析式教学,突出了言语的实践运用,实现了读写迁移,促进了学生言语实践运用能力的提升。

四、推进主题阅读,培养读书兴趣

温儒敏教授指出,当前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病就是学生读书少、不读书。学生的语文学习如果仅限于教材中的课文,不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学生的语文素养也难以从根本上得到有效提升。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长文数量的增加,既利于引导学生学习默读、快速阅读等阅读方法,又能扩大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

长文短教,应积极推进主题阅读,培养学生读书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构建从单篇学习到群文阅读及整本书阅读一体化的阅读体系。如学习了《将相和》这篇文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廉颇或者蔺相如这两个人物开展主题阅读,查找相关文章,系统地了解这两个人的生平事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少年读史记》这一套书,在班级中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学生的深度思维。学习了《小英雄雨来》这篇文章,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红色经典书籍《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赤色小子》,让爱国精神从小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学习了《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引导学生扩展阅读《中国民间故事》,在班级中开展讲述民间故事的评比活动,看谁讲述故事更具创意性,促使学生的自主阅读转变为积极的言语实践活动。学习了《景阳冈》《猴王出世》《草船借箭》等文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名著阅读方法,扩展阅读四大名著。引导学生关注书中故事情节曲折的章节,学习一波三折的写法,自主创作相关故事。

当前,大部分学校为了“特色教育”的标签,各种各样的校本课程充斥在学校教育中,接二连三的具有仪式感的节日活动课程让人眼花缭乱。学生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不喜欢读书,而是没有时间读书。大部分学生都忙于奔波各具特色的活动,难以精心读书思考。作为语文教师,要保持語文教育的初心,坚定语文教育的信念,始终将培养学生静心读书思考的习惯放在第一位,不能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教育改革洪流中,失去了语文教育的方向,真正意识到学生读书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吉才.例谈长文短教的有效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20,(3).

[2]温儒敏.如何用好“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J].课程教材教法,2018,(2).

猜你喜欢

长文短教统编教材策略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课后推荐组文的使用策略
用好助学系统确定教学内容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长文短教,让语文课堂教学更高效
对长文短教的一点探索与尝试
长文短教,让阅读教学更高效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