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发现麻风病患者2级畸残的影响因素

2021-09-17叶云凤黄燕惠李丽梅黄李成黎静黄俊新黄志明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麻风病宝安区深圳市

叶云凤黄燕惠李丽梅黄李成黎静黄俊新黄志明

1深圳市宝安区慢性病防治院麻风病防制科,广东深圳518100;2深圳市宝安区慢性病防治院性病防制科,广东深圳518100;3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性病麻风病防控科,广东深圳518000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如果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可导致患者肢体畸残,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引起较严重的社会问题。麻风病至今仍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预防因麻风病引起的畸残,特别是有可见畸形和(或)损伤的2级畸残,是控制麻风病的重要指标[1-2]。本研究主要探讨1991—2019年新发现麻风病患者的2级畸残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模型,以期提出防治麻风病2级畸残的对策。

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来源

深圳市宝安区慢性病防治院是宝安区麻风病业务负责单位,从1988年成立以来负责麻风病例发现、诊断、治疗及随访管理。本研究对1991—2019年新发现的麻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病历资料、麻风病防治管理资料及全国麻风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收集人口学特征、疾病特征、神经损害、畸残状况等。麻风病诊断基于疾病临床特征,结合细菌学和病理学的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本文入选病例95例,男性66例,女性29例;年龄(35.2±13.8)岁,最小16岁,最大78岁;职业以工人为主,共62例(65.3%);学历以初中为主,共44例(46.3%);无儿童和复发病例。深圳户籍4例(4.2%),其余均为非深圳户籍。本研究通过深圳市宝安区慢性病防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二、相关判断标准

参照WHO第7次麻风专家委员会修正的麻风病残疾分级法(1997年)标准,新发现病例中2级畸残比越高,表明病例的早期发现质量越差。主动发现指线索调查,家属/接触者检查及工厂用工体检、干部职工年度体检等方式。发现延迟期为症状/体征出现到确诊的时间,是病例发现的工作指标,反映病例发现的及时性。麻风病例发现延迟期在2年内为早期病例,2年以上为晚期病例。患者延迟期为症状/体征出现到初次就诊的时间,医疗延迟期为初次就诊到确诊的时间,即发现延迟期=患者延迟期+医疗延迟期。

麻风病分型参照标准:临床上按照光谱分类法将麻风分为结核样型(TT)、界限类偏结核样型(BT)、界限类(BB)、界限类偏瘤型(BL)、瘤型(LL),以及未定类型(I)。

一类地区指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等高流行区;二类地区指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湖北、广东、陕西、甘肃等中流行区。

三、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2007软件对数据进行编码录入,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对新发麻风病患者2级畸残发生的性别、确诊时年龄、文化程度、发现延迟期、临床分型等分布进行单因素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对单因素分析中P<0.10的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建立的模型进行评价。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2级畸残情况及临床特征

在95例麻风病患者中,2级畸残占17.9%(17例);发现延迟期最短为3个月,最长为296个月,中位延迟期为29个月;早期病例45例(47.4%),发现延迟期在5年以上占20.0%(19例)。患者延迟期中位数为16个月,医疗延迟期中位数为2个月。多菌型患者71例(74.4%),其中BB型10例,BL型22例,LL型33例,BT型6例;少菌型患者24例(25.3%),其中BT型18例,TT型4例,I型2例。17例(17.8%)患者有家内接触史,12例(12.6%)患者有家外接触史,其他66例(69.5%)患者传染来源不明。

二、单因素分析结果

分析新发麻风病患者2级畸残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神经损害、来源地区、接触史是麻风病患者发生2级畸残的影响因素,详见表1。

表1 新发现麻风病患者2级畸残发生的单因素分析(n=95)

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对单因素分析在检验水准α=0.10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用多变量调整后的OR值分析影响新发麻风病患者2级畸残发生的独立因素。对纳入多因素分析的变量进行赋值,神经损害:无=1,1条=2,2条=3;来源地区:一类地区=1,二类地区=2;接触史:家内传染=1,家外传染=2,不明=3。

筛选危险因素,结果显示2条以上神经损害(OR=9.58,95%CI:1.89~48.43)、来源于二类地 区(OR=5.04,95%CI:1.36~18.62)和家内接触史(OR=8.89,95%CI:2.01~39.39)是患者发生2级畸残的独立危险因素。详见表2。

表2 新发现麻风病患者2级畸残发生的多因素分析

四、预测模型建立与评价

获得新发麻风病患者2级畸残多因素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为经似然比检验,结果P=0.001,说明至少有一个自变量的偏回归系数不为0。对模型的拟合优度进行评价,Cox&SnellR2=0.205,NagelkerkeR2=0.333,说明模型拟合较好。Y的观察值和预测值的符合情况:观测值为0时(无2级畸残),预测的准确率为97.3%;观测值为1时(有2级畸残),预测的准确率为35.3%;总的预测准确率为85.9%。

讨 论

WHO在1991年提出消除麻风病的目标,并将2级畸残率作为21世纪麻风病防治质量考核的重要指标。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麻风病的发病率和畸残率已显著下降[3-4],但仍有部分地区畸残率高于30%[5],处于全球较高水平[6-8]。本研究显示,深圳市宝安区1991—2019年新发现麻风病患者2级畸残率为17.9%,与国内外相关研究2级畸残比结果相近[9-10],与既往研究相比降低了4.6%[11],说明深圳市宝安区麻风病2级畸残的比例显著下降,防治效果显著。

神经损害是麻风病2级畸残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发现≥2条神经损害的患者发生2级畸残的概率是无神经损害患者的9.58倍。值得注意的是,发生神经损害患者比例为55.8%,其中多神经损害患者比例为44.1%,说明新病例外周神经受累严重。随着疾病的进展,神经损害可能会发展为不可逆性损伤并最终导致畸残的发生。患者发生神经损害,初期可表现为神经粗大、触痛或神经炎,后发展为局部皮肤保护性感觉障碍,同时不痛不痒的皮损会使患者放松观察疾病的变化而未及时就医,进一步延迟了诊断。由于麻风病起病隐匿,皮损表现复杂多样,医师对麻风病的警惕性不高,误诊和漏诊时有发生。因此,在疾病诊断及治疗随访过程中应加强外周神经的检查和诊断,及时发现并治疗神经炎或神经损伤,防止畸残的发生、发展。

本研究显示,有家内接触史的新发现麻风病患者发生2级畸残是无明确接触史的8.89倍,提示麻风病患者密切接触者筛查在患者早期发现与畸残预防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做好辖区内公众麻风病防治知识宣传与教育,促进可疑患者和密切接触者尽早就医,也是现阶段低流行状态下麻风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进一步分析发现,二类地区新发现麻风病发生2级畸残是一类地区的5.04倍,可能的原因是本研究中来自二类地区的患者多低学历、农民或家务及待业者,这些患者容易放松甚至忽略疾病本身的变化,增大了2级畸残发生的可能性,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分析。

本研究通过建立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2级畸残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经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拟合较好,总的预测准确率为85.9%,说明建立的回归模型具有一定的意义。

综上所述,本研究显示多神经损害、来源于二类地区、有家内接触史是新发现麻风病患者发生2级畸残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加强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及宣教有助于预防麻风病2级畸残的发生。由于本研究通过回顾性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只对单中心的病例进行分析,可能存在信息偏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谨慎对待研究结论的推广。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麻风病宝安区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宝安区海乐实验学校
深圳市鑫钻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朗仁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宝安区获评广东省曲艺之乡同题专辑
国际麻风节
麻风病医生肖卿福:忘己爱苍生
麻风病低流行状态下的流行特征与防治对策
宝安区人工流产女性健康教育形式与途径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