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腋动脉和肱动脉及其分支变异*

2021-09-17蔡永莉邹暄潆李婉婷张玉茹李一帆

解剖学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尺侧肩胛桡动脉

蔡永莉 吴 琴# 邹暄潆 李婉婷 张玉茹 李一帆

(长春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1 2017级临床2班,2 解剖学教研室,长春 130017)

随着精准化医学的进一步发展,临床上更应注重血管的走向,腋动脉及肱动脉的分支类型差异较大,国内、外类型皆不相同。现针对国内现有的文献资料,对中国国人腋动脉、肱动脉的分段、分支、分型进行统计汇总,以减少临床上个体差异带来的影响。

1 腋动脉及其分支变异

目前国内解剖学教材中,以腋动脉6支为标准类型,以胸小肌为界分为3段,第1段为胸上动脉,第2段为胸外侧动脉、胸肩峰动脉,第3段为肩胛下动脉,旋肱前、后动脉。根据在网络数据库查找的变异文献资料,分析并整理了49具腋动脉变异的防腐标本,其中3具特殊变异,1具为桡动脉分于腋动脉第2段[1],1具为肩胛上动脉低位分于腋动脉[2],1具出现2条胸上动脉和2条胸外侧动脉[3]。腋动脉分支共干变异有46具,出现率为93.80%,包括标本中出现的左右双侧动脉共干变异、单侧多个动脉共干的情况,共干变异总次数53次。在所有统计的分支共干变异标本中,需特殊说明的是,腋动脉分浅、深(或内、外)2支出现11例,出现率为22.40%,肱深动脉主干分浅、深2支出现2例,出现率为4.08%,胸上动脉缺如2例,出现率为4.08%。在腋动脉分支共干变异出现的53次中,肩胛下动脉出现36次,出现率为67.90%,旋肱后动脉出现43次,出现率为81.10%,肩胛下动脉与旋肱后动脉共干变异30例,旋肱前动脉、旋肱后动脉同时共干变异30例,出现率皆为56.60%。肩胛下动脉,旋肱前、后动脉3者同时共干变异23例,出现率为43.40%。尺侧上副动脉12次,出现率为22.60%,尺侧下副动脉5次,出现率为9.43%,尺侧上、下副动脉同时共干变异4例,出现率为7.54%。肱深动脉发生26次,出现率为49.10%,肩胛下动脉,旋肱前、后动脉,肱深动脉四者同时 共干变异17例,出现率为32.10%。旋肱前、后动脉,肱深动脉尺侧上、下副动脉,五者同时共干变异4例,出现率为7.54%。胸外侧动脉15次,出现率为28.30%,胸背动脉6次,出现率为11.30%(表1)。

表1 动脉共干分型情况

腋动脉分支共干分型为6种:2支型14例(26.40%),3支型11例(20.80%),4支型16例(30.20%),5支型8例(15.10%),6支型3(5.66%),7支型为1例(0.19%)。

根据文献,腋动脉分支共干类型中以4支型居多,有16例,为总共干变异数的30.2%,其中肩胛下动脉,旋肱前、后动脉,肱深动脉4支共干有11例。次多类型为2支型,有14例,为总共干变异数的26.4%,其中胸外侧动脉,肩胛下动脉2支共干5例。其次为3支型,有11例,为总共干变异数的20.8%,其中旋肱前、后动脉,肩胛下动脉4例,胸外侧动脉,肩胛下动脉,旋肱后动脉3例。以各支型出现次数较多的分型为例所画代表图见图1。

图1 腋动脉分支共干类型

笔者归纳总结了47篇血管变异报道文献与中国解剖学会体质调查工作委员会2001年出版的《中国人解剖学数值》一书资料多处进行比对,其书分支类型以5支型居多,而本文统计动脉共干变异结果以4支型居多,此为不同。其中所有共干动脉亚型中,肩胛下动脉与旋肱后动脉为出现最多的类型,次多类型为肩胛下动脉与旋肱后动脉,与该书对比,其结果基本一致。

虽然目前以腋动脉6支作为标准类型,但腋动脉分支复杂多样,大多人群出现变异,临床应用方面,不宜轻易得出结论,应以血管造影等多种方式来获得准确、实际的结果。笔者归纳、整理腋动脉变异的相关文献,为临床上腋动脉及其他血管的介入治疗更加安全精准提供了解剖学依据。在腋动脉的诸多分支中,旋肱后动脉的出现率为80%,可为临床提供较为恒定的活体血管神经皮瓣,为复合组织瓣、联合组织瓣和组合组织瓣移植或移位提供了形态学基础,也为临床作选择性血管造影提供了参考[4]。通过文献整理,显示腋动脉分支中以旋肱后动脉和肩胛下动脉变化最大,通常不直接起自腋动脉,而与其他动脉共干,桡动脉高位,肩胛上动脉低位及其他变异的出现,使对腋动脉的判断和应用更为复杂,也为腋窝局部的手术增加了难度。

2 肱动脉及其分支变异

2.1 肱动脉起始处变异

腋动脉在移行为肱动脉时,分为2支:深肱动脉和浅肱动脉,深肱动脉移行为尺动脉,浅肱动脉移行为桡动脉;其中18.1%的深肱动脉和浅肱动脉在腋动脉第2段发出[5-6],深肱动脉和浅肱动脉还可从腋动脉第1段发出[7],肱动脉也可由腋动脉在背阔肌下缘移行而成[8],9.0%的肱动脉是腋动脉在大圆肌下缘移行而成,至肘窝平桡骨颈处分桡动脉和尺动脉[9]。肱动脉也可由腋动脉在大圆肌下缘处分深肱动脉、浅肱动脉[10],极少情况下,腋动脉分肱动脉和变异分支2支,肱动脉发出尺侧下副动脉,在臂部发出肌支,在桡骨颈分为桡、尺动脉,变异分支发出尺侧上副动脉与尺动脉汇合[11](图2)。

2.2 肱动脉主干变异

肱动脉在大圆肌下缘分2支肱动脉(极小概率下),第1支肱动脉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下行至肘窝;第2支肱动脉分内侧支、中间支、外侧支[12-13](图2)。

图2 肱动脉变异

2.3 肱动脉分支变异

14%的肱动脉可在正中神经袢、胸小肌上下缘、肱骨三角肌粗隆、臂上中1/3交界处、髁间线下处方分为深肱动脉和浅肱动脉,深肱动脉延续为尺动脉,浅肱动脉延续为桡动脉[14](图3)。肱动脉分为肱深动脉和肱动脉主干后,肱动脉主干按照肱动脉的正常走行,深肱动脉作为一变异支可分3条分支:第1分支移行分为旋肱前动脉和旋肱后动脉,第2分支移行分为2条肌支,行于后方的第3分支分为肱深动脉和尺侧上副动脉[15]。肱动脉在起始处发出肱深动脉,肱深动脉分2支,1支分为桡动脉和尺动脉;另一支发出尺侧下副动脉,继续下行分深浅2支,浅支延续为正中动脉,深支发出骨间前动脉和骨间后动脉[16]。肱动脉提前分出桡动脉和尺动脉,肱动脉可在大圆肌下缘或胸大肌止点处分为桡动脉、尺动脉,尺动脉发出尺侧上副动脉和尺侧下副动脉,桡动脉在分支处下方跨过正中神经行于其外侧至肘窝[17]。也可出现有1条吻合支连与桡动脉和尺动脉之间的情况[18]。肱动脉发生扭曲变异,肱动脉的分支肱深动脉末端分出不规则圆环形动脉。在正中神经浅面肱二头肌内测缘围成最大外径为15.00 mm,最大内径为4.02 mm的不规则圆环,中间有浅筋膜和脂肪填充[19]。

图3 肱动脉分支变异

以上是对上肢肱动脉及其分支变异情况的归纳、整理,主要分为肱动脉起始处变异、主干变异、分支变异3种类型,其中每一型又根据其变异位置及分支不同的走行进行分类具体可以分为8个亚型。

对于腋动脉,由于大多数动脉变异起点不同、共干较多、行程不定,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过程中,误将变异的血管当成肿物形成的血管切断结扎,或肿物压迫变异动脉和腋动脉主干,出现胸、肩、背的肌肉缺血甚至坏死,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同样对患者肩、臂部截肢的外科手术更应该注重血管术前的造影检查,明确诊治方案[20]。对于肱动脉,一些亚型因血管弯曲而更容易使血液形成湍流,进而形成血栓甚至引起前臂的坏死。临床医生在诊治、注射及血管外科操作中应注意肱动脉变异所带来的并发症。本文也为科研提供新的解剖学参考。

猜你喜欢

尺侧肩胛桡动脉
第3指掌侧总动脉起始走行变异1例
第一掌背动脉参与的皮瓣解剖学研究进展
尺侧副韧带前束与尺骨冠突关系的解剖学研究
肩胛盂的骨性解剖结构
正常成年人肩胛动脉网的高频超声检查
关节镜下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的研究进展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探讨
强化肩胛带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穿刺点渗血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