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消散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肺经郁热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1-09-17姬盼盼刘斐李江全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3期
关键词:药枕苍耳子主症

姬盼盼 ,刘斐 ,李江全

(1.无锡市中医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0;2.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09)

0 引言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中医称之为鼻鼽,随着生活环境、饮食习惯以及遗传因素等改变,本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主要的呼吸道慢性疾病[1]。因此,积极探寻其有效的治疗方法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在本次临床研究中,借鉴导师李江全教授的临床经验,应用自拟清消散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肺经郁热证,取得一定疗效,现将其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来源

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江苏省中医院儿科、耳鼻喉科门诊的变应性鼻炎患儿。

1.2 研究方法

将收集的62例病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别纳入治疗组32例,男15例,女17例;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两组患儿治疗前在性别、年龄、病情、病史、主次症积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病例基线水平一致,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儿童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2010,重庆)[2]、《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年,天津)[3]拟定。

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小儿鼻鼽》(汪受传,李辉,徐玲)[5]及《中医耳鼻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2010年)[6]拟定。

2.3 纳入标准

(1)年龄在2-14岁之间;

(2)符合中西医疾病诊断标准和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3)法定监护人知情同意。

2.4 排除标准

(1)患者及家属依从性差,不能配合治疗;

(2)对治疗组或对照组药物过敏;

(3)正在参加其他药物的临床试验。

3 研究内容

3.1 治疗方案

(1)治疗组

内服方:苍耳子 6g,桑叶 10g,辛夷 6g,薄荷 6g,金银花10g,防风 6g,白芷 6g,桑白皮 10g,瓜蒌皮 10g,蝉衣 6g,川芎 6g,甘草 4g;药枕方:苍耳子 15g,桑叶 10g,辛夷 15g,薄荷10g,金银花 10g,防风 10g,白芷 15g,川芎 10g,蝉衣 10g,麻黄5g,细辛 5g,胆南星 10g,广藿香 20g,佩兰 20g,石菖蒲 20g,白菊花 20g,甘草 5g。

用法和用量:由江苏省中医院统一采购。煎药前将中药泡1小时,大火煮开,小火煎煮20min,共煎2次,2-6岁药量100-150mL,7-14岁200mL,早晚温服。外用中药7付做成药枕。

(2)对照组

盐酸西替利嗪糖浆(贝分),120mL(0.12g)×1瓶,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0889;脱敏抗炎功能敷料(西敏汀),15mL×1瓶,南宁加加诺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注册产品标准号:YZB/桂0031-2010;由江苏省中医院统一采购。

用法和用量:①西替利嗪糖浆:口服,2-5岁为2.5mL,6-12岁为5mL,13岁以上为10mL,每日一次;②脱敏抗炎功能敷料:喷鼻,每侧鼻孔每次2喷,每日2次。

3.2 治疗时间

以14天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3.3 疗效指标分级及评分标准

参照《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2004年,兰州)[7]、《儿童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2010,重庆)[2]、《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小儿鼻鼽》(汪受传,李辉,徐玲)[5]及国内相关文献[8-10],制定主次症分级量化评分标准,如表1及表2所示。

表1 AR主症量化评分标准

表2 AR次症量化评分标准

3.4 疗效评价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2年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1],在疗程结束后,根据症状积分公式[(治疗前分数-治疗后分数)/治疗前分数×100%]计算并评价两组疗效。治愈,主症总积分减少≧95%;显效,70%≦主症总积分减少<95%;有效,30%≦主症总积分减少<70%;无效,主症总积分减少<30%。

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Pearson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进行统计学描述,采用K-S过程对各样本进行正态检验,Levene检验进行方差齐性检验,若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秩和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 研究结果

(1)疗效比较:疗程结束后两组治疗前后主症及次症总积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变应性鼻炎肺经郁热证均有效;治疗2周两组主症总积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4周后主症总积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症状比较:治疗2周后,治疗组对鼻痒、鼻塞、咳嗽、咽痒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对鼻痒、喷嚏、流涕、鼻塞及咳嗽、咽痒、口干烦热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3)总有效率:治疗4周后,治疗组治愈4例,显效15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治愈2例,显效9例,有效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随访复发率比较:疗程结束1个月后随访,治疗组未复发11例,复发症状较前减轻17例,复发症状与治疗前无差异4例,复发率65.625%;对照组未复发5例,复发症状较前减轻14例,复发症状与治疗前无差异11例,复发率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6 讨论与分析

6.1 立法依据

李江全教授认为本病急性期以肺经郁热、外邪引动为病机关键;分析本证成因,一方面,小儿体禀稚阴稚阳,腠理疏松,御邪能力较弱,鼻为肺之外窍,风、热、寒邪侵袭,肺首当其冲;小儿为阳热之体,病后易于化热;另一方面,随着生活及饮食条件的改善,喜食肥甘厚味者多,加之家长急于病后进补,调治不当,可致余邪留伏。因此在治疗方面强调清肺热、通鼻窍。

6.2 外治法理论依据

中医外治法由来已久,早在《内经》中就已有药熨法和膏法治病的记载。中医外治具有适应证广泛、应用简便、安全性高、疗效肯定等优势,弥补了中药汤剂口感欠佳的不足,拓展了中医的治病范围,对于“不肯服药之人,不能服药之症”,外治法有其独特的优势。药枕作为外治法之一,其疗效的发挥基于经络理论。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系脏腑官窍,沟通人体上下内外的通路,人体的脏腑、组织器官通过经络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12];“头为诸阳之会”,是手足三阳经交会之所,与全身经脉联系密切;使用药枕时通过药气激发经气,调整人体气血阴阳,达到御邪抗病的目的。

6.3 方药分析

内服方以桑叶、苍耳子为君。桑叶清透肺络之热;苍耳子通鼻窍,两者共为君药。辛夷、薄荷、金银花为臣;辛夷其性上达,外能祛除风寒邪气,内能升达肺胃清气,善通鼻窍,为治疗鼻塞流涕之要药;薄荷轻扬升浮,善疏上焦风热;金银花味甘性寒,善散肺经热邪,透热达表;薄荷、金银花两者性寒,可防苍耳子之辈辛温之弊。白芷宣利肺气,通鼻窍;防风祛风之力较强,与薄荷、蝉衣同用善治风热在表之证;桑白皮甘寒,能清泻肺火;瓜蒌皮甘寒而润,善清肺热;川芎辛温通散,“上行头目”,具有祛风活血通络之效;蝉衣甘寒,质轻上浮,长于疏散肺经风热,具有疏风止痒止痉的作用,与薄荷联用治疗风热上攻之证;以上六味为佐药。甘草为使,调和诸药。

药枕方在内服方的基础上增加芳香药物的药味,并加大部分药物的药量,以达芳香开窍、宣肺清热之效。加入麻黄、细辛,取其宣肺通窍、辛散达邪之效;正如《本草正义·卷三》云:“麻黄轻清上浮,专疏肺郁,宣泄气机,是为治感第一要药,虽曰解表,实为开肺,虽曰散寒,实为泄邪,风寒得之而外散,即温热亦无不赖之以宣通”。胆南星,清热化痰,与麻黄、细辛相配,辛温辛凉并用。广藿香、佩兰、石菖蒲,芳香化湿,开窍醒神。菊花微寒,体轻达表,气轻上浮,疏散肺经风热。

目前西医对本病的治疗手段有限,公认的治疗方法包括:避免接触变应原、药物治疗、免疫疗法、手术治疗。中医对本病的治疗经验丰富,方法多样,标本兼顾。中医学以整体观念为指导,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能针对不同证型、不同体质的患儿进行个体化治疗,进而改善患儿的体质状态,增强患儿自身抵抗力,减少疾病复发。

猜你喜欢

药枕苍耳子主症
基于多种方法融合的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主症选择研究
寻常型银屑病主症量表反应度测评研究
外治疗法
——药枕疗法
不寐常见方证与药证辑要
活动室里的苍耳子
带刺的苍耳子
治幽螺,中医分三型
使用药枕要讲究什么?
使用药枕有什么讲究
苍耳有颗温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