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尼麦角林联合血塞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炎症应激反应的影响

2021-09-17肖桂红苏春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8期
关键词:麦角血塞通注射液

肖桂红,苏春

(徐州市康复医院内科,江苏 徐州 221000)

0 引言

急性脑梗死(ACI)是临床急重症之一,发病急骤,病情复杂且变化快,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出现内环境紊乱及神经功能损害,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脑神经、感觉、认知等方面的功能障碍[1]。目前,ACI的治疗方案以药物治疗为主,以改善患者的微循环,纠正患者的水电解质紊乱,控制患者的病情[2]。尼麦角林是临床上常用的血管扩张药物,能够发挥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常用于ACI治疗中可促进脑细胞新陈代谢,但其恢复脑功能的效果不理想[3]。血塞通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通脉活络的作用,能够有效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促进患者的脑功能恢复[4]。笔者对2020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本院就诊的40例ACI患者实施尼麦角林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本院就诊的ACI患者80例,遵循随机原则分为试验组(n=40)与对照组(n=40)。纳入标准:(1)均经头颅CT或MRI检测证实,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年)》中ACI的诊断标准[5];(2)首次发病,发病至就诊时间<24h;(3)患者或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伴自身免疫缺陷性疾病者;(2)伴脑出血、脑肿瘤者;(3)伴凝血功能异常者;(4)伴严重器质性损伤者;(5)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6)伴全身感染性疾病者;(7)伴可能影响神经及认知功能的疾病者;(8)中途因各种原因退出研究者。试验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53~72岁,平均年龄(62.44±6.36)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22h,平均(6.45±2.72)h;病灶部位:小脑11例,脑干13例,基底部16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55~74岁,平均年龄(62.80±6.49)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20h,平均(6.53±2.81)h;病灶部位:小脑10例,脑干13例,基底部1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均衡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尼麦角林片(生产企业:山东方明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03155;药品规格:10mg×30片)口服治疗,20mg/次,3次/d,治疗2周。试验组加用血塞通注射液(生产厂家:昆明兴中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53021499;药品规格:2mL∶100mg×10支/盒)400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定,1次/d,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时,采集两组患者早晨空腹状态下肘静脉血5mL置于EDTA管中抗凝,在GT16-3型离心机中以3000r/min的速度离心10min,分离血清置于低温环境中保存待用。采用酶连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过 氧 化 氢 酶(Catalase,CAT)、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及血 清 炎 症 因 子[白 介 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 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白 介 素-18(interleukin-18,IL-18)、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所用仪器为奥地利帝肯公司生产的JM1116-021200型酶标仪。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神经损伤指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血管形成素-1(Angiopoietin-1,Ang-1)、胰岛素生长因子-1(Insulin growth factor-1IGF-1)、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biquitin carboxyl terminal hydrolase-1,UCH-L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所用仪器为日本日立公司生产的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4.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清IGF-1、BDNF、UCH-L1、Ang-1、GFAP水平比较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IGF-1、BDN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UCH-L1、Ang-1、GFA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清IGF-1、BDNF、UCH-L1、Ang-1、GFAP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血清IGF-1、BDNF、UCH-L1、Ang-1、GFAP水平比较(±s)

注:α表示组内比较,P<0.05;β表示组间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IGF-1(ng/mL) BDNF(pg/mL) UCH-L1(ug/mL) Ang-1(ug/L) GFAP(ug/L)试验组(n=40) 治疗前 116.79±13.16 5.18±1.42 124.62±15.02 10.64±1.14 1.24±0.24治疗后 182.56±20.11αβ 9.28±2.44αβ 53.40±6.92αβ 7.57±0.65αβ 0.83±0.13αβ对照组(n=40) 治疗前 115.84±12.97 5.22±1.27 125.27±14.15 10.72±1.22 1.25±0.27治疗后 149.70±15.45α 7.46±1.95α 79.61±9.57α 8.44±0.38α 1.07±0.15α

2.2 两组患者血清IL-1β、IL-13、IL-18、VACM-1水平比较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IL-1β、IL-13、IL-18、VACM-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清IL-1β、IL-13、IL-18、VACM-1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血清IL-1β、IL-13、IL-18、VACM-1水平比较(±s)

注:α表示组内比较,P<0.05;β表示组间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IL-β(pg/mL) IL-13(pg/mL) IL-18(pg/mL) VACM-1(mg/L)试验组(n=40) 治疗前 11.27±2.21 15.75±2.12 43.45±4.32 23.34±3.27治疗后 5.58±1.56αβ 9.62±1.46αβ 22.20±2.64αβ 12.12±1.83αβ对照组(n=40) 治疗前 11.33±2.44 15.69±2.17 43.37±4.58 23.26±3.21治疗后 7.24±1.79α 12.38±1.73α 29.85±3.52α 19.60±2.45α

2.3 两组患者血清CAT、T-SOD、MDA水平比较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CAT、T-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清CAT、T-SOD、MDA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血清CAT、T-SOD、MDA水平比较(±s)

注:α表示组内比较,P<0.05;β表示组间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CAT(mU/mL) T-SOD(U/L) MDA(nmol/L)试验组(n=40) 治疗前 50.62±4.15 21.38±2.32 57.06±5.31治疗后 70.83±7.07αβ 34.20±4.55αβ 24.37±3.77αβ对照组(n=40) 治疗前 50.75±5.32 21.10±2.37 57.25±3.49治疗后 63.44±6.74α 27.29±3.42α 35.29±4.70α

3 讨论

ACI是脑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引起的脑组织缺血性坏死,继而引发的一系列神经损伤症状。ACI发病率较高,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6]。在早期积极治疗逆转梗死灶区域缺损的神经功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及生存治疗[7]。因此,在ACI早期及时恢复缺血区域脑灌注及改善神经功能是治疗的关键之处。尼麦角林属于α受体拮抗剂,常用于脑缺血性疾病治疗中,能够扩张脑血管,有效改善患者的脑血流状态,增加大脑中动脉及椎动脉血流速度,改善脑细胞能量的新陈代谢,并可促进神经递质转换及神经传导,有利于其脑功能恢复[8]。中医认为ACI属于“中风”“卒中”范畴,急性期以标实为主,病因在于气虚邪中、饮食不节、劳欲过度,病机在于气血逆乱、上犯于脑,治疗应以活血化瘀、通脉活络为原则[9]。血塞通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具有散血定痛、活血化瘀之效[10]。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三七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及溶栓作用,能够明显增加冠脉流量,改善血液微循环,并可清除氧自由基,减轻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11]。

研究证实,血清中较多与神经损伤有关的因子可反映ACI患者的神经损伤程度,检测其浓度有助于客观判断患者的病情[12]。本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IGF-1、BDN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UCH-L1、Ang-1、GFA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尼麦角林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能够有效改善ACI患者的脑部血液循环,有利于修复因缺血引起的神经细胞损伤,从而减轻其神经损伤程度。表2中,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IL-1β、IL-13、IL-18、VACM-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说明,尼麦角林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能够改善神经细胞缺血、缺氧状况,恢复脑部微循环,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从而降低血液中炎症因子的浓度。表3中,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CAT、T-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尼麦角林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可有效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清除过多的氧自由基,从而有效减轻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

综上所述,尼麦角林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可有效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氧化应激反应,改善炎症状态,减轻患者的神经损伤,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

猜你喜欢

麦角血塞通注射液
藏在麦角里的爱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卡孕栓与麦角新碱分别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鱼腥草注射液在养猪生产中的妙用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tocol for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Trial Version 7)
国产中林宫腔压迫球囊联合麦角新碱用于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
Effects of Shenmai Injection (参麦注射液) Combined with Meglumine Adenosine Cyclophosphate Injection on Cardiac Function and Peripheral Serum Levels of TNF-α,TGF-β1 and IFN-γ in Patients with Viral Myocarditis
浅析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银杏达莫和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