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幼小衔接策略

2021-09-16王晓琳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一日生活幼小衔接教学策略

摘 要:幼儿园与小学在学习方法、环境、习惯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想要让幼儿快速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幼儿园就必须提高对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视。想要做到这一点,单纯举办几场以“幼小衔接”为名的主题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幼儿教师必须将幼小衔接教育融入幼儿一日生活中,这样才能帮助幼儿做好更加全面的准备,让其在步入小学后能够快速适应。本文对此进行了探索,希望能够为幼儿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一日生活;幼小衔接;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23-0091-02

引  言

幼儿园至小学是幼儿人生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面临该转折,他们的角色即将发生改变,同时,家长的期望和学校的要求都将随之发生改变。如果幼儿园不能通过幼小衔接教育来改变幼儿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培养其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那么,幼儿在初入小学后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适应。而这些不适应会增强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排斥心理,对其学习积极性也会产生不利影响。由此可见,对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幼小衔接策略进行探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幼小衔接教育的重要性

幼小衔接教育是幼儿园在充分研究儿童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为了实现幼儿从学前教育到小学教育的平稳过渡而采取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幼小衔接教育能够帮助幼儿做好进入小学之前的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准备,是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的连接纽带。幼小衔接教育能够提升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并且能够激发其对小学教育的好奇心,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从而为其日后快速适应小学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幼儿园幼小衔接教育现状分析

目前,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幼儿园为了满足家长要求,在幼儿园就开始教授小学一年级的知识,看似让幼儿赢在了起跑线上,实际上却容易出现一些“后遗症”。由于过早掌握了一年级的学习内容,幼儿在一年级学习时就会不专心听讲,这样不利于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也不利于其以后的发展。

其次,部分幼儿园缺乏高水平的幼教工作者,现有教师对儿童发展规律不够了解,有关幼小衔接的教研工作开展不顺利,未能将幼小衔接教育有效融入幼儿一日生活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效果。

最后,部分幼儿园尚未意识到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对其不够重视,或者是在幼小衔接过程中不注意联合家长、小学等多方力量,而是采用单打独斗的模式,最终难以获得预期效果。

三、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幼小衔接策略

(一)培养幼儿独立生活的能力

小学阶段的儿童应具备一定的独立生活、自我管理等能力,因此,幼儿教师要注意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的生活能力。

首先,幼儿教师要指导幼儿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这不只限于自己吃饭、穿衣、洗手帕等,还要让其学会自己整理书包、系鞋带、削铅笔,能够根据天气冷热选择合适的衣服等。教师可以让大班幼儿在幼儿园生活的最后两个月,每天带上文具盒、书包等物品,然后指导其怎样使用和整理,甚至还可以通过举办小比赛的方式来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其次,幼儿教师要指导幼儿学会自我管理。比如,教师可以指导幼儿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或自由时间。幼儿园可以为大班幼儿设置与小学同样的课间十分钟,逐渐培养幼儿在课间进行自我管理的能力,让其养成相应的习惯,为适应小学生活做好准备。

(二)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

幼儿教师还应注意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为其在小学能够按时上下课和上下学做好准备。首先,教师应指导幼儿认识电子钟,让其记录自己的每日来园时间,并且坚持每天都能按时到园,可以结合一定的奖励措施来培养幼儿上学不迟到、不早退的习惯。其次,教师可以对幼儿园大班的作息时间进行调整,使其向小学低年级的作息时间靠近,这样,幼儿才能在进入小学后快速适应作息时间。需要注意的是,作息时间的调整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而且教师应循序渐进地开展,让幼儿有一个过渡期,如可以逐渐缩短午睡时间。

(三)培养幼儿的任务和规则意识

与幼儿园相比,小学教师会给学生适当留一些家庭作业,因此,幼儿需要具有一定的任务意识,能够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大班幼儿教师可以在最后一个月,每天为幼儿布置一些家庭作业,并控制好作业的难度和量,该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以更好地适应以后的小学生活。教师还可以让幼儿轮流担任小值日生,负责整理教室,这样也能培养其任务意识。

此外,教师要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如说话先举手、游戏中要遵守规则、不在走廊大声喧哗等,通过這种方式让幼儿养成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遵守规则的习惯,为其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打好基础。

(四)培养幼儿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步入小学之后,需要自己分析和解决一些问题,因此,幼儿教师要注意培养幼儿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从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细节处入手来开展此项工作。总之,教师应将自己从“保姆”的角色中解放出来,适当放手让幼儿尝试着自己去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五)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可以让幼儿更加快速地适应小学生活,因此,教师要注意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首先,幼儿在小班、中班生活的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一些人际交往经验,因此,教师可以组织一些集体分享活动,让其在分享的过程中体会与人交往的乐趣。

其次,教师可以借助各种节日,举办丰富多样的集体活动,为幼儿创造更多与他人交往的机会,这样也能促进其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比如,在元宵节,教师可以开展游园赏灯、猜谜语等活动,让幼儿在赏灯、猜谜语等过程中与他人愉快地进行交流;在六一儿童节,可以开展跳蚤市场活动,让幼儿自由买卖一些自己喜欢的玩具、零食等,并在此过程中锻炼其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来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如医院看病游戏、超市购物游戏等。

(六)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兴趣

教师还要注意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好奇心和兴趣,这样有利于其适应小学生活。幼儿园可以与本地小学加强联系,为幼儿提供参观小学的机会,借此让其对小学生活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还可以收集一些小学操场、教室的照片,以及小学生上课、升旗、课间活动等小视频,借此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兴趣,帮助其做好入学前的心理准备。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开展一些“我是小学生”之类的游戏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一下小学生的日常生活,这样也能激发其对小学生活的好奇心,从而使幼小衔接获得良好的效果。

(七)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因此,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也应是幼小衔接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班下学期,幼儿教师可以要求家长给幼儿准备书包、文具盒、铅笔、橡皮等基本学习用品。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幼儿认真听讲的习惯,指导其掌握正确的坐姿、举手姿势及握笔姿势等,并且注意适当延长集体学习活动的时长,最好在半小时左右。当然,教师还可以模拟小学课堂来开展一些集体教学活动,让幼儿了解小学的学习情况。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开展幼小衔接教育,幼儿教师要注意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时间观念、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学习习惯等。当然,幼儿教师还应在实践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更多有效的幼小衔接策略,并将其更好地融入幼儿一日生活中,为幼儿日后尽快适应小学生活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羅中会.浅谈幼儿课堂教学中幼小衔接的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6):193.

作者简介:王晓琳(1991.12-),女,山东威海人,二级教师。

猜你喜欢

一日生活幼小衔接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幼儿一日活动中感知数量关系的指导方案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浅谈如何将国学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音乐游戏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重要性
巧用家长资源优化幼儿一日生活探究